1951年,志愿军91团被美军包围,团长建议向南突围,众人愣住
1951年,志愿军91团被美军包围,在制定突围方案时,团长建议向南突围。众人一愣:“团长,我军的主力在北边,为何向南突围?”
第五次战役中,12军31师91团,是志愿军打得最远的部队,在没有接到师部命令之前,91团还在发起进攻,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孤军深入。
1951年5月,志愿军司令部得知,美军第三师等部队已经抵达了横城附近,还切断了91团的退路。
志愿军司令部就给12军下达命令,要求12军把91团撤回来。不过91团为了隐蔽出击,已经关闭了无线电,这样,12军军部就联系不上91团。
12军军部就把撤退命令下发到31师,要求31师务必想办法联系上91团。31师师长接到命令后,就让作战科副科长带着两个战士,把命令带到91团。
寻找91团的过程中,两个战士都牺牲了,副科长带着伤,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91团。
91团的团长叫李长林,他是四川渠县人,红四方面军出身,也是一员能征善战的猛将。
由于91团已经关闭了无线电,李长林不知道志愿军司令部的计划,这时候的他,还在制定进攻方案。
看到副科长的时候,李长林也是非常震惊,以为上级有什么紧急任务交给他,不然也不会让师作战科的副科长亲自过来传递指示。谁知副科长却告诉李长林,他们的后路已经被切断了,上级要求他们设法归队。
李长林在了解了这个情况时,丝毫没有慌乱,他立即叫来相关干部,召开团部会议,商讨突围事宜。
91团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他们已经打到了37线附近,孤身处于敌后100多公里,而且还与上级失去联系,包围91团的敌人,人数大概是91团的30倍。
在这种背景下,突围方案事关91团的生死。
干部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很多人都认为,应该向北突围,原因很简单,志愿军的主力部队在朝鲜北部,南面都是敌人,向南突围就是自寻死路。
李长林没有说话,而是在认真地分析敌情和地形,过了不久,李长林提出:“我们向南突围吧!”
听了李长林的话,众人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李长林就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李长林看来,91团的北边都是装备精良的美军,而且人数远多于他们,就他们一个团的兵力,如果从北边突围,即便能成功,也是损失惨重。
但南边不一样,南边的敌人是韩军。
韩军的战斗力不如美军,从南边突围,胜算更大,李长林的突围路线是,穿插到汉江东南的雪岳山,这里是敌人兵力的薄弱处。撤到这里后,再经雪岳山向北返回,通过穿插迂回的方式,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而且李长林也不打算硬碰硬,他把全团会说朝鲜语的战士全部叫到一起,然后再分给每一个连队,确保每个连队都有会说朝鲜语的战士。紧接着,李长林让战士们换上刚缴获的韩军的军装,由会说朝鲜语的战士走在最前面,与包围他们的韩军士兵进行沟通。
很多韩军部队还以为91团是自己人,也就放松了警惕,李长林就这样带着91团通过了多道封锁线。
期间,也有韩军察觉到异常,不过91团的反应速度比敌人快,韩军正要开枪,李长林就带着91团的战士抢先下手,干净利索地结束战斗。
李长林带着部队灵活绕道,有效地避开了敌人主力部队的追击,还巧妙地利用天气和地形,为部队突围创造有利条件。在李长林的指挥下,91团经过七天的艰苦跋涉以及多次战斗,顺利与31师主力会合。
志愿军司令部听说李长林不仅带着91团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还击毙了很多敌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并俘虏了119名敌人,就发报表扬了他,而且还授予91团“英雄部队无愧于红军团队”的光荣称号。
战后,李长林火速晋升,升任12军31师副师长。
升任31师副师长后,李长林被派到了金城前线。
期间,他以坑道为骨干,各种野战工事相结合,组成了一套网形状的防御体系,又组织步炮协同,先后打退了敌人116次进攻,歼敌2000余人。
上甘岭战役中,李长林担任31师 *** 师长,上甘岭战役第七天,他独立指挥31师,与敌人激战了七个多小时,击落4架敌机,击毙了1500多名敌人。
此后三天,李长林继续率部与敌人激战,他指挥31师,打退了敌人104次进攻,31师以伤亡600余人的代价,歼敌4500余人,再次创造了奇迹。
从朝鲜回国后,李长林调任27军79师师长,后来被派到了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李长林担任过12军副军长、新疆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
1999年,李长林在南京干休所病逝,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