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除夕,徐悲鸿为刘金涛作画,刚画两只公鸡停电了
1947年除夕,徐悲鸿为刘金涛作画,刚画两只公鸡,停电了。眼看无法完成,徐悲鸿便在画上摸索题道:“为刘金涛君糊窗。”不料,后来齐白石看到这幅画,又补了石台小草,成就了这幅《金鸡图》。
1947年除夕夜,徐悲鸿在北京的家中热情地招待了他的好友刘金涛。
徐悲鸿深知刘金涛多年来身为单身汉,远离家乡,心中必然充满了对家的思念。他温和地对刘金涛说:“你已经离家多年,而且还是孑然一身。俗语说得好,每逢佳节倍思亲,你不如就到我家来过个年吧!”
除夕夜的晚餐,两人共同享用了热腾腾的饺子,这是中国传统的年夜饭。
饺子香气四溢,寓意着新的一年好运连连,家家户户团团圆圆。
饭后,徐悲鸿邀请刘金涛来到客厅,两人坐下,开始品茶闲聊。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徐悲鸿提出了一个关于刘金涛店铺扩容的想法。
他深思熟虑后说:“关于你店铺的扩容问题,我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我可以出面,邀请一些北平的著名画家,让他们为你画几幅作品。我们可以举办一个画展,并将这些作品卖出,以此筹集资金来扩充你的裱画室。你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
徐悲鸿的话语中流露出对艺术的热爱,也显示了他对朋友刘金涛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刘金涛在听完徐悲鸿的提议后,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感激与尊敬。
他真诚地对徐悲鸿说:“您在我心中就如同亲人一般,我会全心全意听从您的建议。”
刘金涛还提出了一个请求:他希望徐悲鸿能为他绘制一幅《金鸡图》。
这个请求对于徐悲鸿来说,并不难满足,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心中充满了为朋友创作艺术作品的喜悦。
徐悲鸿迅速地铺开了画纸,准备好了笔墨。在他熟练的笔触下,两只生机勃勃的雄鸡很快显现在纸上,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能从纸上飞起。
这幅《金鸡图》的完成度已经过半,只剩下背景的配景未画。但就在这时,除夕夜突然停电了,屋内顿时一片漆黑,使得继续作画变得不可能。
徐悲鸿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感到有些无奈,但他没有丝毫烦躁。
他决定暂时结束这次的绘画,并诚恳地向刘金涛承诺,待到电力恢复后,他会再画一幅新的《金鸡图》作为补偿。
至于这幅已经完成一半的《金鸡图》,徐悲鸿并未将其作为废品处理。他以幽默而随性的态度,在画作上留下了一笔特别的落款:“为刘金涛君糊窗——这幅画作废不要了。”
在人生的长河中,有些话语常常会被无限期地推迟,直到再无机会实现。
正如徐悲鸿和刘金涛之间的那次约定,徐悲鸿曾承诺再为刘金涛绘制一幅《金鸡图》,但这个承诺始终没有得到实现。
日子一天天流逝,从一个年头到下一个年头,徐悲鸿作画的事情始终未能找到合适的时机。在时间的流转中,这个约定就这样被无形中搁置了。
命运常常在不经意间书写着无法预料的结局,1953年9月,徐悲鸿因脑溢血复发而不幸逝世,这突如其来的噩耗让刘金涛感到震惊和悲痛。
徐悲鸿的离世,意味着那个“改天再画”的承诺永远无法实现。
那幅未完的《金鸡图》,原本被徐悲鸿戏言可以用来糊窗,但在徐悲鸿离世后,这幅画对刘金涛来说意义非凡。他并没有真的将它用作糊窗,而是小心翼翼地保存了下来。
1954年齐白石在与刘金涛的一次见面中,目睹了那幅未完成的《金鸡图》。
在这幅画作中,两只雄鸡一高一低地站立,相互对峙,形成了一幅生动而引人注目的画面。背景却空荡荡的,没有任何景物。
齐白石凭借着对徐悲鸿笔风的熟悉,加之画作上的落款,立刻识出这正是他故去的老友徐悲鸿未曾完成的作品。
那一刻,年迈的齐白石,已经94岁高龄,却毫不犹豫地拿起了画笔。他决定为他的老朋友徐悲鸿完成这幅作品,续写他们友谊的最后一章。
徐悲鸿擅长绘画动物,而齐白石则负责补画背景。如今,他要以同样的方式,完成这幅画,虽然他的老友已不在人世。
在那幅半空的画布上,齐白石精心地公鸡下方精心地补上了一块坚实的石头,以及石头边缘生长的繁茂丛草。
这两只公鸡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更加鲜活,它们的羽毛、眼神、姿态都被描绘得细致入微,尽显其威武与活力。这幅作品,最终被命名为《斗鸡》,它不仅是徐悲鸿和齐白石合作的巅峰之作,更是他们友谊的永恒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