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狄公案》:历史若隐若现
《大唐狄公案》:历史若隐若现
《大唐狄公案》刚刚在央视结束首播,这是又一部以大唐名臣狄仁杰为主角的探案剧,部分剧情在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同名小说基础上改编。网上对该剧评价不一,有人夸赞“服化道考究”,也有人认为“不尊重原著”或者“不尊重历史”。事实上,就连高罗佩原著也决非真实历史,假如真想通过一部电视剧来打开历史,《大唐狄公案》这部剧也可以作为一扇窗口,让我们窥探到艺术形象与历史人物的区别和重叠。
狄仁杰会武功吗?
剧中之一集,狄仁杰从西域游历回来,住进长安客栈,恰好撞见官差捉人。其中一个嫌疑犯是逃兵,武功高强,险些伤了官差。此时狄仁杰出手相助,不仅救下官差,还将那个逃兵打倒在地。
剧中第二十一集,狄仁杰被调到大漠深处的兰坊县做县令,为了阻止受害人家属报私仇,先后与两个人搏斗。搏斗过程中,他使用了宝剑和弓箭,剑法与箭术都相当了得。
也就是说,剧中狄仁杰不仅是侦破案件的行家,而且是身负绝艺的高手。有豆瓣网友看不惯这个设定,留言质问道:“狄仁杰会武功?咋不让他上天呢?”
狄仁杰与劫匪比武,出自高罗佩《大唐狄公案·黄金案》
其实“狄仁杰会武功”并不是这部剧的首创,早在几十年前,荷兰外交官兼汉学家高罗佩创作同名系列小说《大唐狄公案》的时候,一开始就把狄仁杰设定为文武双全的青年官员,精通剑法、棍法与徒手格斗之术。
例如在该系列之一部《黄金案》中,狄仁杰赴任蓬莱县,遇到马荣、乔泰两名劫匪,当即与他们搏斗,斗了个旗鼓相当。而在胡明、陈来元等人翻译的最早中译本《黄金案》里,狄仁杰的武功被再次拔高,一把宝剑将马荣和乔泰杀得落花流水。
再看2010年华谊兄弟出品的电影作品《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刘德华主演的狄仁杰更加了不起,手持一把亢龙锏,专门寻找敌方兵器的缺陷,喊一声“破”,瞬间击断敌方刀剑。
历史上的狄仁杰真会武功吗?正史和流传至今的唐人笔记都没有明确记载,但是《旧唐书·狄仁杰传》写到这么一段事迹:
圣历初,突厥侵掠赵、定等州,命仁杰为河北道元帅,以便宜从事。突厥尽杀所掠男女万余人,从五回道而去。仁杰总兵十万,追之不及。便制仁杰河北道安抚大使。
圣历初年(约698年),突厥入侵赵州、定州等地(在今河北省),掳掠一万多人。当时武则天做皇帝,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元帅”,出兵阻击。突厥军队不愿交战,杀掉他们掳掠的百姓,从今河北易县境内的五回岭北窜。狄仁杰率领十万大军追赶,可惜没能追上。随后武则天下旨,让狄仁杰担任“河北道安抚大使”,暂时掌管河北境内的军政大权。
外敌入侵,武则天派狄仁杰带兵阻击,说明狄仁杰是有军事才能的,进而也称得上文武双全。至于他本人会不会使刀弄剑,有没有受过近身格斗的训练,那只能凭空想象。
唐朝诗风极盛,很多武将会写诗,例如唐玄宗时期的大将哥舒翰和唐德宗时期的大将王智兴,都有诗作传世。与此同时,很多文官也能出兵打仗,例如唐高宗时期的宰相李勣(即《隋唐演义》里能掐会算的军师徐懋功)曾经率军东征,几个月内拿下高句丽首都平壤城,俘虏高句丽国王,使这个存续七百多年的政权彻底消失;还有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张说(yuè),曾经率军西征,平定粟特人叛乱,还率领几十名骑兵闯入突厥部落,让那些部落首领重新归附大唐。按正史记载,李勣和张说都能骑射,那么同样以文官身份受命带兵的狄仁杰想必也能骑马射箭。
明代《历代名人像赞》中的狄仁杰画像
狄仁杰是官二代吗?
《大唐狄公案》多次提到狄仁杰的身世和家庭情况,例如之一集里让他忠心耿耿的老仆人洪亮登场,第二集说他出身于官宦之家,但自幼父母双亡,第三集让他回忆父亲狄知逊跳湖自杀,第十六集出现他小时候玩过的一把木剑,上面刻着“怀英”二字……
按《旧唐书》记载:“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祖孝绪,贞观中尚书左丞。父知逊,夔州长史。”狄仁杰字怀英,祖籍在今山西太原。他的祖父叫狄孝绪,在唐太宗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做过尚书左丞,相当于副宰相(唐太宗让一群宰相互相制衡,尚书左丞是级别较低的宰相)。他的父亲叫狄知逊,做过夔州长史,相当于副市长(长史是一州长官刺史的副手,而夔州相当于今重庆市)。
由此可见,狄仁杰确实是官二代,他父亲确实叫狄知逊,但他是否很小的时候就父母双亡呢?我们不妨根据《旧唐书·狄仁杰传》的这一段记载进行推敲:
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伫立久之,云移乃行。
狄仁杰的父母在河阳(今河南孟州)有一座农庄,当狄仁杰赴任并州(今山西太原)时,登上太行山,向南望去,看见一朵白云,就对随从说:“我父母的住所就在那片云的下面。”然后他伫立很久很久,直到云朵飘走。
这段记载主要用来赞颂狄仁杰对父母的孝顺。照常理推想,当时他父母应该还健在。再结合狄仁杰履历,他青年时期在长安城参加明经考试(唐朝科举分为进士科、明经科、博学鸿词科等多种科目,考生可以任选一科),顺利通过,被任命为“汴州判佐”,即到河南开封做小官;任满以后,又被调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即到山西太原做小官。然后他赴任太原,中途登上太行山,看着白云思念父母。此时狄仁杰必定已经成年,进而说明他成年以后,父母大概率还活着,至少其中一人还活着。
狄仁杰与曹娘子终成眷属?
说完狄仁杰的父母,再看狄仁杰的妻室。
当年高罗佩创作狄仁杰探案系列的首部作品《黄金案》,塑造了一个女性角色曹娘子。曹娘子本是蓬莱县隐士曹鹤仙的女儿,许配给蓬莱富商顾孟彬为妻,但不幸被恶棍玷污,又被顾孟彬休弃,从此便追随狄仁杰。到高罗佩创作狄仁杰探案系列第二部作品《雨中客》时,干脆让曹娘子嫁给狄仁杰,成为狄仁杰的第三房夫人。也就是说,在高罗佩原著里,狄仁杰总共娶了三个老婆,其中第三个老婆就是曹娘子。
狄仁杰与其三位夫人,出自高罗佩《大唐狄公案·朝云观》
而在《大唐狄公案》这部剧里,曹娘子的身世和经历都被重新塑造,她知书达理,兰心蕙质,还有了个名字叫曹安,与顾孟彬毫无关系。狄仁杰也变得用情专一,不仅与曹娘子两情相悦,而且从未娶过别的女人。到该剧结尾,狄仁杰抱着曹娘子走出地牢,有情人终成眷属。与高罗佩原著相比,这样处理更加符合现代伦理,也更贴近现代受众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曹娘子是完全虚构的艺术形象,现存史料中从未记载狄仁杰的妻室。他是像剧中那样用情专一,还是像高罗佩原著里那样连娶三妻?史料均未提及。但狄仁杰有妻室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旧唐书》载有他的后代:长子叫狄光嗣,次子叫狄景晖。
与狄仁杰的光辉形象相比,他的两个儿子都有辱门风——长子狄光嗣被唐玄宗任命为扬州长史,因为贪赃而贬官;次子狄景晖更加不堪,“颇贪暴,为人所恶,乃毁仁杰之祠。”(《旧唐书·狄仁杰传》)不仅贪赃,而且暴虐,被老百姓恨得牙根儿痒,大伙为了泄愤,竟然把狄仁杰的祠堂都捣毁了。
话说回来,名人的子孙不肖,历史上决不鲜见。岳飞的孙子岳珂“总饷二十年,焚林竭泽”(《宋史·袁甫传》),掌管军饷二十年,拼命搜刮老百姓。陆游的儿子陆子遹当县令时,“追田主,索田契,……悉填囹圄,灌以尿粪,逼写献契,而一金不酬。”(南宋俞文豹《吹剑四录》)强行从农民手中圈地,将敢于反抗的百姓关进大牢,用大小便灌他们,最后还不给一文钱。苏辙的孙子苏籀(zhòu)为了当官,使劲拍秦桧马屁,夸秦桧向金国求和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不亚于周公和魏征的功绩(参见苏籀《双溪集》卷八《上秦丞相第二书》)。这些事例足以证明,人品并不像相貌那样容易遗传,圣贤的后代不一定仍旧是圣贤。
狄仁杰是神探吗?
现在我们换一个稍微不那么八卦的话题:狄仁杰真的像剧中那样断案如神吗?
《新唐书·狄仁杰传》有一句记载:“稍迁大理丞,岁中断久狱万七千人,时称平恕。”《旧唐书·狄仁杰传》的记载也很接近:“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大约在唐高宗仪凤二年(677年)或仪凤三年(678年),狄仁杰在大理寺担任大理丞,一年当中处理完一大批悬而未决的陈年旧案,涉及一万七千个当事人,没有一个人重新上诉。
大理寺是唐朝的更高法院,以大理寺卿为首,大理寺少卿为辅,下面还有两个大理正和六个大理丞,其中大理丞的官阶是六品,在大理寺中属于中下级官员。狄仁杰作为大理丞,自然要负责具体事务,也就是负责审理从全国各地汇集到中央的积案和悬案。他一个人一年能审完那么多案子,说明工作效率很高,对法律条文很熟悉。但要说每一件案子都能公正审理,一万多个当事人都心服口服,那似乎也违背常理。
我们知道,《新唐书》和《旧唐书》的列传部分大多取材于墓志铭,而墓志铭往往有“谀墓”成分,也就是替死者吹牛,使劲往死者脸上贴金。新旧唐书里的《狄仁杰传》是取材于墓志铭吗?狄仁杰墓志铭至今尚未被发现,所以不得而知。但不管取材于哪里,关于他周岁断狱一万七千人并且无一冤案的说法,大概率是在夸大。
狄仁杰(左)拜会同僚,出自高罗佩《大唐狄公案·漆屏案》
《旧唐书》里倒记载了发生在狄仁杰身上的一桩冤案,看上去比较可信。这桩冤案是这样的:
武则天当上皇帝,建立大周,用来俊臣等酷吏压制反对派,将许多李唐旧臣关进大牢,严刑逼供,受牵连者成千上万,狄仁杰也没有幸免。刚进牢狱,来俊臣就想用动大刑逼迫狄仁杰承认谋反。狄仁杰没等受刑就说:“大周革命,万物唯新,唐朝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大周取代大唐,我身为大唐旧臣,肯定要忠于大唐,所以我确实有反心。来俊臣见他“招供”得这么干脆,只好停止刑讯。
随后来俊臣离开,来俊臣的下属王德寿又对狄仁杰诱供:“尚书必得减死,德寿意欲求少阶级,凭尚书牵杨执柔,可乎?”狄尚书(当时狄仁杰官居地官尚书,相当于户部尚书)肯定不会被判死刑,而我王德寿还想升官,您能不能诬告您的老同事杨执柔,让我也立点儿功呢?狄仁杰喝道:“皇天后土,遣仁杰行此事?”皇天在上,你怎么能让我狄仁杰做这种 *** 之事呢?说完就“以头触柱,流血被面”,把脑袋往柱子上撞,流了一脸血。王德寿唯恐狄仁杰自杀而牵累自己,赶紧向他道歉。
那时候,凡是被来俊臣等人关进监狱的官员,无论是否真的反对武则天,只要不诬告其他官员,最后都可能被杀掉。狄仁杰既不愿诬告别人,又不愿白白牺牲,就偷偷在一块布上写明冤屈,藏在棉袄里,假借要让家人换棉衣,托人送到儿子手中。他儿子发现了棉衣里的书信,当即求见武则天,武则天又派宦官去狱中审问狄仁杰,想知道他谋反之事是真是假。
不料这件事被来俊臣得知,来俊臣唯恐狄仁杰因此逃脱牢笼,将来报复自己,竟然假造了一份《谢死表》,拿去向武则天报告说,狄仁杰已经畏罪自杀。武则天不信,及时传召狄仁杰觐见,问道:“承反何耶?”你既然没有谋反,为何要招供谋反呢?狄仁杰说:“向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矣。”如果我不承认,早就被来俊臣等人活活打死了。武则天又问:“何为作《谢死表》?”你为何又写下畏罪自尽的遗书呢?狄仁杰说:“臣无此表。”我压根儿没有写过那份遗书。武则天恍然大悟,这才将狄仁杰免死。
从这个故事可以得知,狄仁杰不仅正直(宁死不诬告同僚),而且相当机智,善于随机应变。如果他在狱中拒不招供,则将死于刑讯;如果他招供以后不及时送出密信,则将被来俊臣暗害。
在正史上,狄仁杰未必是一个神探,但他确实像神探一样机敏,他为国家政权平稳过渡所做的贡献更加超越任何一个神探。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李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