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除李治外,李世民14个儿子只有杨贵妃之子得善终,过继给了李建成

中国历史8个月前 (03-08)790

唐太宗李世民18岁就谋划并参与营救了被突厥围困在雁门的隋炀帝,20岁就跟随李渊晋阳起兵,从此开始领兵征战天下,战无不胜,在封无可封的情况下被李渊封为天策上将。

后在与太子李建成的夺嫡之争中成功发动玄武门之变,进而顺利继位,成为大唐的第二位皇帝。

刚继位,突厥二十万大军就南下进攻泾州,一路直逼长安城,李世民在大唐初定不宜用兵的情况下设疑兵之计与突厥签订渭水之盟,用四年时间积蓄力量,然后一举灭掉东突厥。

李世民不是开国皇帝,但大唐的江山是他打下来的。而且他不仅能打天下,更能治天下。

继位之后,他励精图治,成就贞观之治。可以说,古代皇帝中,论起文治武功,李世民是当之无愧的之一人,但就是这样一个强悍的千古明君,也并不是无所不能的,也有很艰难的时刻。

贞观十六年(643年)就是李世民继位之后最艰难的一年,这一年的春天,李世民的第五子齐王李祐在封地上不守法度多次被李世民责备,又与长史权万纪发生矛盾,在阴谋杀死权万纪事泄后害怕李世民追责,遂在亲信的撺掇下起兵谋反。

当然,所谓的齐州之乱很快被平定,李祐被押解长安,以谋反罪被贬为庶人,并被赐死,谋反是大事,而且谋反的还是儿子,李世民自然很生气,也很心痛,亲自赐死儿子,是李世民必须做出的一个艰难的决定。

而这还不是最艰难的,因为在调查李祐谋反一事的时候,李世民还发现了一件大事,这件事才是最伤害李世民的。

是的,李祐谋反不过是小打小闹,很快就被平定,而李世民本来有14个儿子,除去3个(李宽、李嚣、李简)早夭,还有11个儿子,所以赐死一个儿子尽管很难受但也还能接受,但是李世民发现出事的并不只有这一个儿子,还有他最寄予厚望的李承乾和最喜欢的李泰。

李承乾是嫡长子,八岁就被立为太子,李世民对他寄予厚望,请了无数老师教导他,在他12岁的时候就开始锻炼他身为储君的能力,而李承乾前期表现也很优秀。

但后来因为自身有足疾,再加上李世民很喜欢嫡次子李泰,这种喜欢太过明显,一度让李泰设置文学馆,这让李承乾产生了深深的危机感,要让李泰有了夺嫡之心。

毕竟李世民当初也是嫡次子,靠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才有了后来的皇位,李世民自己是这么上位的,但他不希望子孙效仿,他一直想要纠正这种错误的“示范”,即便李承乾有足疾,李世民也从未有废太子之心,但李承乾和李泰不这样想。

所以李承乾决定杀了李泰,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结果失败了,于是他又将矛头对准李世民,想要来个逼宫,当然,李承乾很悲催,逼宫之事还没有开始,就因为李祐谋反案被发现了。

估计当时李世民一瞬间就理解了17年前的李渊。17年前,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一下子失去了两个儿子,不得不选择让李世民为太子。

17年后,李世民几乎面临着同样的事情,不同的是,李承乾没杀死李泰,所谋划的逼宫也还没有实施,很多事情还有转机。

李承乾谋划的事情虽然没有成,但按律当斩,就和李祐一样,只不过李世民舍不得,于是将这个难题扔给了群臣。

这本该是个不需商讨的事情,既然李世民拿出来了,证明他不想李承乾死,通事舍人来济站出来给了李世民一个台阶,于是李世民将李承乾废为庶人,流放黔州。

原本这件事,李泰没有出手应该是安全的,而且极有可能被立为太子,毕竟他是嫡次子,但他太过着急了,李承乾刚被废,李泰就跑进李世民的怀中撒娇,说什么自己百年之后会杀了儿子将皇位让给弟弟李治。

李世民听了有一瞬间心软,想要将太子之位给李治,但褚遂良及时阻止了,他认为到那时不会有人会杀了自己的儿子而非让弟弟做皇帝的,而且李承乾能走到这一步,本就是和李世民太过宠爱李泰脱不开关系。

李世民冷静下来一想也是,不能立李泰,于是为了保全李承乾、李泰和李治,李世民最终选择立仁弱的李治为太子,将李泰降为东莱郡王。

李世民此举是为了保全三个嫡子,但李承乾在此事发生后的第二年就在流放地郁郁而终,时年27岁,而李泰虽然活得久一点,但在永徽三年(652)也死了,时年33岁。

或许李承乾和李泰都没有想到,最后的胜利者会是当初没什么威胁的李治,皇家的斗争从来都是残酷的。

就拿李世民的14个儿子来说,除去3个早夭的,再除去李治这个当了皇帝的,其余10人里面就有9个或多或少、或主动或被动、或被诬陷或直接参与了这种斗争,这里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来说一下。

上面说了,李世民让李治做太子,是因为他觉得李治“仁弱”,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但事实是这样的吗?其他的不说,单就永徽四年(653年)发生的房遗爱谋反案就很说明问题。

房遗爱是大唐贤相房玄龄的次子,也是高阳公主的驸马,高阳公主嫁给房遗爱后很是惹了一些事情,比如和辨机和尚偷情,再比如撺掇房遗爱和房玄龄长子房遗直争夺家产和爵位。

这一系列事件在贞观年间就发生了,但到底李世民还在,高阳公主不敢太过,到了永徽年间就不一样了,高阳公主为了扳倒房遗直诬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礼,闹到了李治面前,李治命舅舅长孙无忌彻查。

长孙无忌审问房遗爱的时候,房遗爱供出李世民的庶长子李恪要谋反,这就是著名的房遗爱谋反案,此案在长孙无忌的调查下牵扯甚广,其中李渊之子李元景、李世民庶长子李恪、巴陵公主和驸马柴令武、高阳公主和驸马房遗爱、丹阳公主的驸马薛万彻全部被杀。

这些都是李治的家人,李唐宗室因此损失巨大,李恪死的时候还大骂长孙无忌,说:“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当然,后来,武则天确实让长孙无忌几乎灭族。

李恪的死一直以来让人惋惜,因为李世民在世的时候曾说过“吴王恪英果类我。”一度在李治被立为太子后有了想要易太子的想法,尽管这个想法很短暂,但还是让人可惜李恪的死。

李恪在房遗爱谋反案中被处死,而李恪一母同胞的弟弟李愔也被李恪牵连流放巴州,还被废为庶人。

从此之后,李愔就一直在巴州生活,尽管后来长孙无忌获罪,李愔也改封涪陵王,但却一直没能再回到长安,而是一直在巴州这个流放地生活,直到667年病逝。

七年后,李世民的第七子李恽也被诬陷谋反,李恽这个人别的毛病没有,就是比较奢侈,674年,李恽被任命为箕州刺史,结果录事参军张君彻诬告李恽谋反。

也不知道李恽是想到了已经死去的那些兄弟还是他本身就有些问题,而且,很多时候,谋反这种事情是不需要什么证据的,端看李治怎么处理这种事,显然,李恽对李治这个弟弟没有什么信心。

所以,当李治派人去调查这件事的时候,李恽吓得自杀了,等到李治调查清楚后就处死了张君彻,追赠李恽为司空、荆州大都督。

世人都说李治仁弱,李治在对待自己的那些兄弟事情上,很多时候都呈现出一种“不作为”态度,从李恪到李恽都是这样,这或许也是很多皇帝的选择。

对于谋反一事,不管有没有证据,只要出现这样的事情,被卷入其中的人就很难脱身,不用说李治的兄弟了,就是李治的儿子同样如此。

680年,武则天派人向李治揭发太子李贤谋反,还在东宫搜出了数百具铠甲,亲生母亲揭发儿子谋反,这应该是历史上的之一案了,看着那谋反“证据”,李治想宽宥,结果武则天坚持大义灭亲,于是李贤被废为庶人,幽禁了三年后又被流放到巴州,最终在流放地被逼自杀。

而这场谋反案中,死的不只有李贤,还有李世民的第十四子李明,李明牵连其中被流放到了黔州,两年后在流放地被逼自杀,李治知道后,罢免了黔州衙府的全部官员,但对于导致这一切的武则天并未追究。

武则天当时已经是越来越多的参与朝政,等到李治病逝后,武则天更是临朝听政,刚即位的唐中宗不听话,武则天就直接将他流放到边远之地,换上最小的儿子唐睿宗。

唐睿宗也只是个傀儡皇帝,大部分时间被软禁在皇宫中,武则天才是掌握话语权的人。

但仅仅是太后,即便是临朝听政也已经无法满足武则天,她想真正做皇帝,而这必然导致李唐宗室的阻扰,所以武则天很长时间都在致力于剪除李唐宗室,让不听话的人闭嘴或者直接消失。

李唐宗室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688年,李世民第八子李贞与李渊之子李元嘉、李灵夔、李元轨及他们的儿子,还有李世民的第十子李慎,秘密谋划匡扶李唐。

很快李贞就矫诏起兵准备推翻武则天,并迅速通知了诸王。

但就在诸王还没有达成共识,还有人犹豫不决的时候,李贞之子李冲提前起兵,李贞迅速响应,而其余几王并未响应,其结果就是,武则天很快就解决了这件事,李冲兵败被杀,李贞自杀。

而参与谋划这件事的诸王,要么直接被赐死,要么在流放途中自杀,李元嘉、李灵夔和李元轨都在688年死了,只有李慎一开始是处死,结果临刑前被赦免了。

但这种赦免也只是暂时的,第二年就被流放岭表,然后在流放途中死亡,他的五个儿子也一同死了,其余家眷则到了流放地生活。

我们看李世民的这14个儿子,除了三个早夭的还有李治这个既得利益者,其余10人里面就有9人这样卷入到了皇家争斗中,只有李福这个李世民的第十三子没有卷入斗争中。

李福看起来确实是个幸运儿,其母为杨贵妃,李福在贞观十三年(639年)被封为赵王,然后出继隐太子李建成。

李世民的好几个儿子都是这种情况,比如第二子李宽,在武德年间被李渊过继给了李智云(李世民异母弟,617年被杀)。还有第四子李泰,在武德年间就被李渊封了正一品的卫王,以继李玄霸(李世民同母弟,614年去世)之后。

再然后就是第十三子李福和第十四子李明,其中李明被过继给了李元吉,李福被过继给了李建成。

李福出生的比较晚,应该在634年左右,因此,当李世民病逝的时候,李福年纪还不大,当时还曾在李世民病逝期间宿卫宫城,后来李治登基,李福就到了外地任职,然后于670年在梁州病逝,追赠司空、荆州都督。

可惜的是,尽管李福没有参与到任何的皇家斗争中,算得上是善终,但他去世的时候年纪不算大,还不到四十岁。

其妻为宇文士及的女儿、宇文化及的侄女宇文修多罗,其子为建平王李穆,很可能李穆并没有再留下子嗣,因为到了神龙年间,是李恽的孙子李思顺嗣赵王,算是成了李福的继承人。

其实,我们可以想想,李福所谓的善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出生的晚又活得不够久,否则他很可能也会在武则天执政期间卷入斗争中,然后不得善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3/586084.html

“除李治外,李世民14个儿子只有杨贵妃之子得善终,过继给了李建成” 的相关文章

卢谌留下了哪些作品?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卢谌留下了哪些作品?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卢谌(284年~351年),字子谅,范阳涿人。晋朝文学家,曹魏司空卢毓曾孙,西晋卫尉卿卢珽之孙,尚书卢志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范阳卢氏。清敏有才思,初任太尉掾。永嘉之乱后,随父投奔姨父并州刺史刘琨,途中为汉赵刘粲所掳。辗转来到并州,拜司空从事中郎。并州...

康熙为什么会传位给雍正 雍正的皇位是夺来的吗

康熙为什么会传位给雍正 雍正的皇位是夺来的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康熙皇帝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四阿哥胤禛?还是四阿哥自己夺来的皇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从康熙皇帝的角度来看,传位给老四胤禛的话,就会发现康熙传位给老四是完全正确的,完全延续康熙本人的执政思路。先从康熙初年讲起,康熙朝最大的政治事件是康熙除鳌拜,那么康熙除掉鳌拜这件...

陆胤:东吴将领、丞相,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陆胤:东吴将领、丞相,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陆胤,字敬宗,吴郡吴县人,左丞相、嘉兴侯陆凯之弟 ,三国时期吴国官员、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陆胤初任御史、尚书选曹郎,太子孙和听到他的名声,以特殊之节待他。适逢杨竺等亲附鲁王孙霸,与孙和分庭争斗,暗地相互谗毁结怨,陆胤因此获罪入狱。后任衡阳督军都尉。赤乌十一年(2...

周处:西晋大臣、将领,功业胜过父亲,最终战死沙场

周处:西晋大臣、将领,功业胜过父亲,最终战死沙场

周处(240—297年),字子隐,吴郡阳羡人,西晋大臣、将领,东吴鄱阳太守周鲂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后来改过自新,拜访名人陆机和陆云,浪子回头,发奋读书,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拜东观左丞,迁无难都督,功业胜过父亲。吴国灭亡后,出仕西晋,...

吕馀庆:五代至北宋时期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吕馀庆:五代至北宋时期官员,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吕余庆(927年―976年),本名吕胤,字余庆(因犯宋太祖赵匡胤的名讳,故以字为名),幽州安次人,横海军节度判官吕兖之孙,兵部侍郎吕琦长子,尚书右仆射吕端之兄,五代时期至北宋时期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吕余庆自后晋、后汉至后周一直任职。建隆元年(960年),...

孙权和刘备都敢称帝 曹操为何始终没有踏出那一步

孙权和刘备都敢称帝 曹操为何始终没有踏出那一步

还不知道:孙权和刘备都敢称帝,为什么曹操始终不敢称帝?是因为他不想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不是不想称帝,只不过是因为在他想称帝的时候被人临门一脚拦住了,在他好不容易把事情摆平后,他自己也就只剩一口气了,与其白白担个贼名,还不如立个牌坊,反正称帝的事有他儿子曹...

许褚不死司马懿能夺权吗 许褚有这个实力吗

许褚不死司马懿能夺权吗 许褚有这个实力吗

很多人都不了解如果许褚能存活下来,有没有能力阻止司马懿吗?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许褚是曹操最为信赖的一员大将,他力气极大,骁勇善战,追随曹操,曹操便将许褚随身携带,成为他的亲兵,许褚数次拯救曹操于水火,许褚因此被尊为“虎侯”。如果许褚还能在高平陵乱中存活下来,那么,他有没有阻止司马懿的力量?...

杨浩:隋朝傀儡皇帝,他的一生被迫经历了三起三落

杨浩:隋朝傀儡皇帝,他的一生被迫经历了三起三落

隋朝享国只有37年,但它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也开启了大唐盛世。都说隋朝二世而亡,其实隋炀帝死后隋朝的国运还在延续,杨浩也是隋朝皇帝之一,下面就来说说他的故事。杨浩作为隋文帝杨坚的孙子、秦孝王杨俊的嫡长子,一出生就是秦王世子,身份尊贵。原本杨浩能有个大好的前程,但现实却是残酷...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