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3. U180号潜艇的印度洋之旅
作者简介:Me410,江苏南京人,主要撰写近代战争历史。
图1. 一艘德国海军的IX型潜艇
德国潜艇U180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数众多的IX型潜艇中的一员。该型潜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5年。当时,英德友谊尚处于蜜月期。德国海军还不敢设想与英国的战争。他们的头号假想敌是法国人。而在一场针对法国的战争中,必须设法切断法国与其北非殖民地之间的海上交通。那就意味着必须派遣远洋潜艇进入地中海作战。这项任务最初交给了IA型潜艇。但是很明显,该型潜艇的设计并不成功,仅建造了两艘就停止了。于是不得不重头再来,开发新一代IX型潜艇。
首批四艘初始版本的IXA型潜艇于1936年签发建造合同。船体全长75米。更大宽度6.5米。水面排水量1032吨。水下1153吨。水面更大航速18节。水下7.7节。六具鱼雷发射管。前四后二。最多装载22枚鱼雷。此外还有一门105毫米口径的甲板炮和一门37毫米高射炮。作为远洋潜艇,续航力是最为关键的指标。10节巡航速度下航程可达8100海里。
与另一款批量建造的VII型潜艇一样,德国人也对IX型潜艇的设计做了持续改进。首批四艘IXA型艇开建之后,第二批就是14艘IXB型艇。两者区别不大。主要通过增加0.3米的舷宽扩大了载油量。航程升至8700海里。为此,排水量也稍有增加。然后是54艘IXC型和87艘作为亚改型的IXC/40型。前者艇体长度增加0.3米。续航力增至11000海里。后者再在前者的基础上增加0.1米的宽度。续航力增至11400海里。
德国海军认为,IXC/40型艇是IX型系列中最成功的设计。其建造数量也最多。但是随着更大型的XI型远洋舰队潜艇项目的夭折,德国海军不得不寻求替代方案。而很明显,在巨大的战争压力下,以现有的IX型系列为基础做进一步的改进,无疑是最经济的选择。由此诞生了IXD型艇。
标准的IXD型艇被称为IXD2型艇。总共建造了28艘。艇体长度增至87.6米。宽度7.5米。排水量因此增加了近50%。加大的艇体不仅用于装载更多的燃料,使其续航力达到夸张的23700海里,同时也是为了在动力舱段再塞进两台小型柴油机。如此一来,原先的两台2200马力的大型柴油机就可以专职负责动力输出,而把为电池充电的任务交给小型柴油机负责。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即便如此,IXD2型艇的更高水面航速也只有19节。而20节的水面航速,才是军方对于一艘所谓的“舰队潜艇”的更低速度要求。这一节的航速差距令德国人耿耿于怀。所以他们同步实验性地设计建造了两艘IXD1型潜艇。其中一艘就是U180号。另一艘则是U195号。
IXD1型艇的外形尺寸与IXD2型无异。但是为了追求速度,德国人在U180号上彻底抛弃了原先作为标准动力系统的两台MAN出品的2200马力的柴油机。取而代之的是奔驰的MB501柴油机,也就是德国轻型鱼雷艇上的标准动力装置。只不过,一艘鱼雷艇只需安装三台柴油机。而U180号艇一口气装了六台。每台输出功率可达1500马力。那么六台的总输出功率就是9000马力。依靠如此强劲的动力,实际测试中航速达到了20.8节,总算是达到了设计指标。当然,有得必有失。新的动力装置的油耗不够理想。续航力反而降至9900海里。
U180号潜艇于1941年2月开工,然后于1942年5月完工服役。作为之一艘IXD1型潜艇,接下来的半年,该艇一直在波罗的海从事测试与训练任务。在此期间,奔驰引擎的表现令人满意。轮机人员对于这种高速引擎印象深刻,并且充满信心。于是在1943年1月,完成备战准备的U180号被调离第4训练支队,转隶给作为一线部队的第12支队,准备上阵。作为大型潜艇,所有IX型潜艇的缺点都在于操作不够灵敏。尤其是下潜速度较慢,所以无法适应高风险的狼群行动,而只能在威胁相对较低的偏远海域单艇游猎。U180号也不例外。它的首次出击,目标海域就是南大西洋和印度洋。
2月9日,整装待发的U180号艇正停泊在基尔的码头上。由于远航在即,今晚大部分船员放假上岸,开怀畅饮。只有少数人留在艇上值班。当晚9点,一辆神秘的汽车开到码头上。一名军官从汽车中钻了出来。手中拎着几个手提箱。在表明身份之后,这名军官登上潜艇,将手提箱放好。临走之际还不忘提醒艇上的值班军官不要声张。
第二天,在家属的欢呼祝福声中,U180缓缓驶离码头,踏上征途。然而就在出港之后不久,待躲过岸上人员的视线之后,艇长维尔纳.穆森伯格突然下令关闭引擎。很快,远处的一艘小船载着两名乘客驶来。待他们爬上潜艇之后,艇员看清了他们的亚洲人面孔,也就是昨晚那些神秘手提箱的主人。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印度民族主义分子钱德拉.博斯,以及他的副手 *** 民族主义分子哈比德.哈桑。
图2. 穿着德军制服带着军帽的钱德拉博斯,旁边这位就是他的助手哈桑
博斯出身于印度的一个拥有爵士爵位的科学家家庭。自己在剑桥接受的大学教育,曾担任印度国大党主席和加尔各答市长。因为坚持针对英国殖民者进行武装斗争,他最终与甘地分道扬镳。1940 年因参加反战活动被监禁。但在1941年初获得假释,随即逃亡阿富汗,再经苏联和意大利,最终于这年4月抵达柏林,并受到希特勒的接见。
表面上,希特勒支持博斯的想法,即组建一支印度军团,与德国军队并肩作战,最终帮助印度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然而私下里,基于其种族主义偏见,希特勒从未真正支持博斯和日本人反复提及的促使印度独立的想法。而得不到实际支持的博斯,只能去戈培尔那里发挥点余热。从1942年1月7日开始,所谓的“自由印度电台”正式开张,每天从柏林的发射塔向印度次大陆广播四个小时,鼓吹和煽动民族主义起义。很快,他就获得了大批听众。但是其中也是嘴炮党居多。真正敢于公开反抗英国人的积极分子并不多。
然而现在,眼见战局日蹙,希特勒不得不尽可能挖掘各种资源,为己所用。所以像博斯这样的边缘浪人,最终还是被召唤回来,准备送往日本,发挥更大的破坏价值。为了掩人耳目,博斯必须悄悄离开柏林。他提前录制了多期广播节目,以便在他动身启程之后仍然继续播出,从而营造出自己仍在柏林的假象。
尽管穆森伯格告诉手下,这两位登上潜艇的陌生人是准备顺路前往挪威潜艇基地的工程师。当然不会有人相信。直至潜艇从挪威加油完毕再次启程之后,穆森伯格才宣布了两人的真实身份和此行的目的地。很快,艇员们就给博斯起了一个外号,叫他“印度阿道夫”。
图3. 博斯与U180艇长穆森伯格合影留念
按照计划,U180号艇将在印度洋上与日本潜艇伊29号会合,以将两名乘客转移到日本潜艇上,使其完成剩下的旅程。但是这两名乘客甚至不是此次德日潜艇会师的首要任务。此时在U180号的船舱内,装载着德国驻东京大使馆的邮件、各种德国武器的设计图纸及样品。其中包括IX型潜艇的设计图、对抗盟军声纳的噪音诱饵、喷气引擎以及V1和V2导弹的图纸、正在东线使用的空心装药反坦克弹药的样品。这些都要在海上转移到日本潜艇上。
反过来,穆森伯格也要从日本人那里收到11吨货物。其中最关键的是装在146个木箱中的金条。总重高达两吨。它们的目的地是日本驻柏林大使馆。其它还包括三枚日本鱼雷,以供德国设计人员检视参考。有关“赤城”号航空母舰的设计图纸,为试图完工“齐柏林”号航空母舰提供参考。此外还有参加过珍珠港战役的袖珍潜艇的设计图,以及半吨重的邮件。
图4. 日本潜艇伊29号
最后,在送走了两名乘客之后,U180也得迎来两名乘客。他们是前日本海军伊8号潜艇艇长惠美哲四郎中佐和潜艇设计师友永英夫少佐。他们将协助德国的袖珍潜艇设计并学习德国的潜艇制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