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出土一块石碑,内容引发争议,学者:大概有两个宋江
《水浒传》自明朝成书以来就是民间更受欢迎的读物,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我想现在的中国人对《水浒传》多多少少是有着一定的了解的。
尽管它的的确确是一本文学性质的小说,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绝非完全虚构的,里面多少有些史实的成分,包括书中提及的宋徽宗、高俅、蔡京、童贯,甚至是方腊和宋江等反贼,也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
比如关于反贼宋江,在《宋史》中就曾记载徽宗年间的户部尚书侯蒙在上书中说:“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巍,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当然,这里的规模肯定不止三十六人,三十六人应该是三十六个头领,大概意思就是以宋江等三十六人为首的团伙在山东河北一带地方上兴风作浪,就连官府都十分忌惮。
大概有了这些历史因素,为《水浒传》这部文学作品增添了可读性,然而我相信大多数同学在读《水浒传》的时候会发现,《水浒传》在第70回可算是分水岭。
前70回,讲的是各路好汉如此走上梁山,最后梁山聚义,看的那叫一个荡气回肠。
到70回以后,话锋一转,突然开始讲宋江率梁山108位好汉接收招安,并未朝廷讨伐反贼,尤其是在征讨方腊时,众多将领战死沙场,虽然最后生擒方腊,但是梁山好汉也死伤殆尽,剩余的那些将领也都被朝廷卸磨杀驴,基本没有好下场,看得读者那叫一个气愤填膺。
曾经义薄云天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如今却完全成了一桩悲剧,这并不是读者所能接受的。
造成这一切悲剧的,大抵是由于宋江执意接受招安造成的,当然,人们气愤宋江的,还是他最后的骚操作,在预感死期将至的时候,担心李逵造反,便把李逵一块叫来喝毒酒。
要接受招安的宋江是讨人厌的,就连毛主席在看了《水浒传》后都评价宋江“是个投降派”。
当然,古往今来最有意思的一位水浒真爱粉当属明朝末期时一个叫金圣叹的奇人,金圣叹本来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但是因为小时候沉迷于《水浒传》而不读四书五经,最终没有科举而入仕。
作为水浒真爱粉,他不能认可宋江最后招安的情节,于是便打水浒一分为二,说前面70回是施耐庵亲笔所作,堪称天下之一小说,而70回之后则是罗贯中狗尾续貂,实在是贻笑大方的平庸之作。
金圣叹之所以有这个看法,是因为金圣叹对宋江招安一事有着一定的怀疑,他的看法是,堂堂北宋王朝竟然要依靠宋江来讨伐方腊,实在是无稽之谈。
后来金圣叹截取前70回,取了个叫《第五才子书》的名字,加上自己的评论刊印了,结果金圣叹的版本在民间广为流传,一度把原著给盖过去了,很多人称赞金圣叹的《水浒传》优于其他任何版本,金圣叹也因此成为文学评论家。
金圣叹能够成为中国文学评论界的开山鼻祖,确实是有点东西的,他认为宋江在历史上不可能接受朝廷招安去征讨方腊的这种看法的确有超时代之处。
但是长时间以来的历史学者对金圣叹的这种看法不屑一顾,认为他不懂历史,根据很多历史资料来看,宋江确实兵败被俘,也确实有宋江征讨方腊的记载。
施耐庵之所把《水浒传》的结尾写成悲剧,大概是对历史的尊重。
长久以来,史学界便形成了这种观点,历史上确有宋江其人,宋江在率领农民起义兵败后接受招安,然后参与了镇压方腊事件。
然而这种观点在1939年以后却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起因是这一年山西省府谷县出土了一块石碑,上面的内容是北宋末年的一块叫《宋故武功大夫河东第二将折公墓志铭》。
谁也不会想到,位于现在陕西省东北部,与内蒙古接壤的一块墓志铭,竟然与宋江产生了重大联系。
根据考证,这个墓碑的主人是北宋将门折氏家族成员折可存,在这个墓志铭中讲述了折氏家族多年以来的功绩,在对西夏与辽金的战事中作出的贡献。
这个墓志铭之所以让史学界引发争议,里面有一段内容,记载宣和二年,浙江方腊起义,宋廷以童贯为江淮京浙宣抚使,率兵前往镇压,时可存为河东第四将,率其部署,从军南下,冒矢突阵,力擒方腊。
“腊贼就擒,迁武节大夫,班师过门,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继获,迁武功大夫”
这里面记载了折可存先后参与镇压方腊起义与宋江起义,注意这个顺序是,先征讨方腊,后灭宋江,这就和史学界一直以来从《续资治通鉴》和《水浒传》中写的顺序正好相反,如果墓志铭属实的话,那么宋江参与征讨方腊的说法就会被完全推翻。
然而在南宋时的《皇宋十朝纲要》中记录宋江镇压方腊的功劳,一处是四月十四日官军包围方腊藏身的帮源洞时,宋江从后包抄断了方腊的退路,方腊不久被擒。
为什么解释这个问题,1952年台湾一个叫牟润孙的学者写了一篇论文,以宋朝不会赋予武将权力的角度,讲宋江在征讨方腊后建立了功勋,却被朝廷很多文人政客嫉妒,因此被逼谋反。
当然,这种解释过于主观,并没有实质性的证据,实际上也经不起推敲。
根据史料记载,方腊战败被擒是在宣和三年,也就是公元1121年四月二十六日,折可存在班师不久接到镇压的指示,并迅速镇压了宋江。
根据南宋时《东都事略》的记载,“五月三日宋江就擒。”是可以与墓志铭相呼应。
《续资治通鉴》里面还有一处记载写道,在方腊被擒后,其羽翼卷土重来,宋江在六月五日与辛兴宗等人一起,在上苑洞将方腊残军歼灭,再次立了第二功。
对上面的时间节点进行梳理的话,大概可以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在镇压方腊期间,宋江真的太忙了。
首先是四月十四日,宋江出现在帮源洞切断方腊退路,四月二十六日方腊战败,然后立刻占山为王造反,官军立刻去打,仅仅几天就把宋江生擒,还没来得及砍头,六月五日又被派去参与镇压方腊余孽。
这是打仗,不是过家家,宋江怎么可能在北方兵败被俘后就被调到杭州参与镇压方腊,然后又再造反,又再招安去镇压方腊余孽。
针对这个现象,一位热衷研究《水浒传》及中国宋代历史的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大胆给出一个假设:宋朝可能存在两个宋江。
之一个宋江自然是草寇宋江,身为山东盗贼宋江以三十六人起事,然后活跃在梁山一带。
尽管宋江起义的动静很大,事实上影响力并不怎么样,之所以难以平定,主要还是因为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实在太多,朝廷也只能盯着势力大的打。
很多同学都认为宋朝富足,其实是虚假的繁荣,只有开封一类的城市十分繁华,然而这种繁华与其他地方上极端萧条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宋代也是中国自古以来农民起义最多的朝代。
这一切都是宋徽宗一手造成的,宋徽宗不像秦始皇与隋炀帝那样喜欢用刑罚来杀人,并不是暴君的形象,但是却是一个挥霍无度的败家子。
宋徽宗原本并没有可能继承皇位,可是他的哥哥哲宗去世时,没能留下儿子,皇位就意外地落入他的手中。
徽宗即位后,便把家眷搬进皇宫,其在潜邸的侍女竟然多达四十八人之多,让当时一向见过大场面的皇太后都有些吃惊,一个王爷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女人?
宋徽宗在没登基的时候喜欢蹴鞠,进了皇宫后,爱好明显便多了起来,很快,宫里就传出了徽宗沉迷于收集各种鸟兽的传闻,当时的大臣还比较正直,写奏折说皇帝刚登基不久,不能这样玩。
当时宋徽宗刚登基,还没坐稳,就说自己养的鸟已经全部放走了,实际上却一只也没有放。
一开始也只是养几只鸟,后来就有了其他兴趣,那就是盖房子,建造宫殿林苑,这也是很多皇帝热衷的事情,没什么不正常。
但是宋徽宗的兴趣明显更宽泛,在房子盖好后,他还要把院子里的景观搞起来,于是宋徽宗便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集好看的石头和树木。
其中,花石纲就是这样出来的,因为江浙一带好看的石头比较多,徽宗就让官员把石头从江浙一带运到开封来,有的是在别人家里,官员就直接把人房子扒了,把石头运走,方腊就是饱受花石纲之害,率众起义。
爱好都是要花钱的,然而即使是朝廷,也不能支撑起徽宗如此庞大的爱好支出,那便只有征收更多的税。
远在梁山泊的百姓也没能躲过剥削,朝廷为了收税,将梁山泊水域全部没收为“公有”,并且规定,百姓只要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大小收取税费。
在朝廷这样的压迫下,梁山泊水域的农民、渔民争相起义,宋江就是其中的一个起义首领。
随着梁山泊水域的减少,并不足以作为天险来发展根据地,宋江等人不得不离开梁山后活动,于是有了《宋史侯蒙传》中的记载:“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兵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但是这明显是有点夸张了,其实宋江的人马并不多,根据记载,沂州知州蒋圆遭遇宋江过境,因此以重兵把手交通要道,使得宋江等人无法前进,便要求“借路通过”,蒋圆假装答应,在宋江队伍没有准备的时候发起猛攻,然后宋江大败。
在宋江活跃在山东一带时,方腊也开始起义,相比于宋江的小打小闹,方腊叛乱直接扰乱六州,占据东南江浙很大的地盘。
由此可见,连一州都打不过的宋江,跟占据六州的方腊,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在方腊起事后,朝廷任命童贯为将,发兵二十余万,古代打仗不是说打就打,刚开始是要集结的,出征的部队在国都开封会合,在宣和三年正月七日正式出发。
随军出征的部将有20余名,其中包括刘延庆、刘世光、辛兴宗、宋江等人。出自《北盟会编》卷五十二引《中兴姓氏奸邪录》
这里我们看到正月初七的一个和刘延庆、刘世光等齐名的宋江已经出发,而宣和三年的宋江还在造反的路上,根据《宋史》记载:“二月,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
草寇宋江被捕,被记载在《宋史张叔夜传》中,当时宋江劫持巨船十余艘,在途径海州时,被海州知府张叔夜派遣死士引诱到城下,埋伏好的官军趁机烧坏宋江的船只,宋江副手被俘,部队瞬间丧失战斗力,宋江于是向张叔夜投降。
根据宫崎市定得出的这个结论,立刻在史学界引发讨论,关于宋江的争议变得更大了。
总体上来说,根据不同的文献,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宫崎市定的这个说法显然是有可能的,宋姓氏算是比较常见的姓氏,而是用江作为名字也很普遍,在宋朝以两个字为主的时代,出现重名的概率更大。
然而宫崎市定的说法也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确的,他根据当时的史料整理,认为宋江被俘后并没有接受招安。
在宫崎市定两个宋江的说法提出后,1981年,美国华人学者马泰来有一项轰动性的发现,他在《四库全书》辑录的宋徽宗年间名臣李若水文集中,发现一篇提到宋江的诗,名为《捕盗偶成》,诗中写道:“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郭。杀人纷纷翦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
这很明显的写宋江接受了招安,其中似乎还讲到宋江部队接受检阅的场景,大概《水浒传》中,东京检阅的章节就出自于此处。
至于历史上是否真的有两个宋江,以及宋江的结局,目前都处于争议当中,也许随着更多的史料出现,我们能够更接近历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