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镌石永年”碑刻技艺展:在姑苏访碑问古

中国历史8个月前 (03-13)610

“镌石永年”碑刻技艺展:在姑苏访碑问古

碑,原指立在宫殿、陵墓或寺庙中记事的石块,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刻,是作为纪念物或标记的竖石,其上镌刻文字,意在垂之久远。历代碑刻苍茫如林,源远流长,是一部记载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石质百科全书。

苏州有着大量的碑刻遗存,据不完全统计,苏州的碑刻可达三千余通,类型多样、内容丰富,集历史资料、人文景观、书法艺术、刻石艺术于一身。与之相辅相生的苏州碑刻技艺,既精细写实,又文雅写意,形成了独有的艺术风格,是文人艺术与工匠技艺结合的典范。2020年,“苏州碑刻技艺”入选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4年3月13日,特展“镌石永年——苏州碑刻技艺展”在吴文化博物馆开幕。这也是该馆“匠艺”系列特展第六期。

澎湃新闻了解到,展览共展出碑拓22件/套,内容涉及摩崖石刻、墓志铭、官方告示文书、宗祠碑记、经书典籍等多种类型,分“姑苏中的丰碑”、“写刻春秋”、“碑记访古”三个单元,讲述苏州碑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精巧传神的古老技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姑苏中的丰碑

苏州碑刻肇始于魏晋时期,宋元以来迅速发展,尤以明清碑刻数量最多,其门类齐全,题材广泛,形成了独特的碑刻文化。在苏州诸多碑刻中,两宋及明清的部分题刻,以其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在中国碑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目前,苏州古代碑刻碑拓主要由博物馆、文管办等机构进行收藏、保护和利用。

除盛名在外的“四大宋碑”及碑刻博物馆所藏的大量碑刻碑拓外,苏州古城西部的摩崖石刻数量也极为繁多。此外,吴中文物管理保护办公室还藏有一批拓片,碑文时代从唐至民国,范围及广。部分拓片拓印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原碑已无存,不仅记录了文物表明的信息,亦可反映拍拓时表面的漫漶情况,彰显了弥足珍贵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苏州主要摩崖石刻分布图

摩崖石刻,指刻在天然崖壁上的石刻文字,秦代已启其端,汉唐时期为盛。苏州古城西部群山起伏,历代文人游历赏玩,留下了大量的摩崖石刻。苏州的摩崖石刻分布在观山、木渎、藏书、光福等地,从虎丘山延伸至太湖洞庭山,具体可分为十余个石刻群落,如林屋洞石刻、小王山石刻、花山石刻、寒山石刻、蟠螭山石刻等。

名称:无碍居士道隐园记

时代:南宋绍兴二年 壬子(1132)

撰写者:李弥大撰

书体:楷书

尺寸:高170厘米,宽144厘米

所在地:林屋山晹谷洞旁山岩壁面

林屋山摩崖石刻位于林屋洞洞口和洞外山上,民国18年李根源、郑伟业等西山访古时,石刻题字共有36处,其中宋刻9处,明刻17处,清刻9处,民国刻1处。字体楷、隶、篆各异,内容以点景为多。入口处有“林屋山洞”四个隶书大字,为唐代高士张平阳86岁时所书。旁有“天下第九洞天”,为明正德年间王鏊所书。出口处有宋李弥大的《无碍居士道隐园记》,全文共300多字。记述了李弥大在洞旁筑庵就隐的情况。李弥大历任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工部尚书、苏州知府,辞官后在洞庭西山筑无碍庵潜隐,号“无碍居士”。《道隐园记》自述生平,并描述了林屋山的美丽风光。

名称:石如法师坐禅处菩提石

时代:中华民国十五年 丙寅(1926)

撰写者:李根源书

书体:隶书

尺寸:高101厘米,宽68厘米

所在地:穹窿山宁邦寺西玩月台

石如法师坐禅處,菩提石,民国丙寅,李根源书。李根源(1879-1965),字印泉,又字养溪、雪生,号曲石,别署高黎贡山人,祖籍山东益都(青州),生于云南腾越(腾冲),同盟会元老,曾任北洋 *** 航空督办、农商总长兼署国务总理,退出北洋 *** 后,隐居苏州。

据史料记载,宁邦寺始建于梁代,初名“海云禅院”。相传南宋绍兴十二年,抗金名将韩世忠及部下,在此隐居参禅,由此改名为“宁邦寺”。“宁邦”二字,取意安宁之邦,希望国家可以和平安宁。韩蕲王玩月台在穹窿山宁邦寺西。相传,韩世忠多次赏月于此,故名。现存清代至民国年间的摩崖石刻近十方。

名称:憨山胜迹

时代:中华民国十五年 丙寅(1926)

撰写者:李根源 黄葆戉游题

书体:隶书、楷书

尺寸:高106厘米,宽41厘米

所在地:光福蟠螭山石壁精舍后院

憨山胜蹟,丙寅三月,李根源、黄葆戉游题。

蟠螭山摩崖石刻群在石壁精舍后院和寺后半山腰的憨山台,石壁精舍后院的山岩峭壁陡直,似刀削的石壁高出地面八、九米,壁上布满文人墨客的题咏和游记石刻。憨山台距石壁精舍约百米,相传是明嘉靖年间,憨山大师修炼打坐、结茅之地。憨山大师法号德清,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李根源在憨山台旁,买下祝、朱两家山地五亩,欲为母亲阙夫人墓地,后搁置未用。憨山台一带现有民国摩崖石刻11方,均为李根源及友人访题。

黄葆戉(1880-1969),字蔼农,号邻谷,别号青山农,福建长乐人。历任福建省之一图书馆馆长,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商务印书馆编辑。

写刻春秋

苏州碑刻的核心要素和主要特征是充分反映书画艺术的精气神。“写刻春秋”单元向观众呈现了苏州流传至今的传统碑刻技艺流程及不同碑刻题材,以及独具书画特色的碑刻拓片,刻碑技术和书法艺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观察书迹

选配石材

书丹上石

刻石

苏州碑刻技艺的主要流程包括观察书迹、选配石材、书丹上石和刻石。

名称:祀三公山碑

时代:现代

撰写者:(近)沙曼翁

篆刻者:张弘

书体:篆书

尺寸:高45厘米,宽714厘米

原碑立于汉元初四年(117年)。碑文记述常山相冯氏祷祀三公山,祈求消除天灾人祸,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使其百姓安居乐业。此碑书法篆隶相兼,为由篆向隶过渡之字体。杨守敬《平碑记》云:“非篆非隶,盖兼两体而为之,至其纯古遒厚,更不待言。邓完白(邓石如)篆书多从此出,其镌刻私印,则纯效其体。”此碑现存河北元氏封龙山千佛洞汉碑堂。

名称:欧阳修《秋声赋》

时代:现代

撰写者:(明)文徵明

篆刻者:戈春暖

书体:行书

尺寸:高42厘米,宽436厘米

名称:《冯承素行书摹兰亭序卷》

时代:现代

撰写者:(唐)冯承素

篆刻者:戈春暖

书体:行草

尺寸:高44.5厘米,宽154.5厘米

碑记访古

“碑记访古”单元则通过各类人物传记、墓志铭等拓片的展示,为观众呈现出苏州政治、经济、地理、民生、人口迁移、世系谱谍、思想意识的变化,这些碑文不仅为历史研究提供了独特的、真实可信的之一手材料,观众亦可从一篇篇碑文中,深切感知社会变迁的脉搏。

名称:刘希仲妻王氏墓志铭

时代:宣德二年正月十二日 丁未(1427)

书体:篆书、楷书

尺寸:高46.5厘米,宽44.5厘米

刘希仲及其妻子王氏的墓志铭,介绍了墓主人的生卒年月,撰文者皆是应他们的独子曙的请求而为其铭。从墓志铭中可以看到,刘希仲及其妻子皆出自书香门第,自幼聪敏好学、品行高洁,孝敬长辈,善待亲友,经介绍结为夫妻,婚后恩爱有加。通篇对于墓主人的刻画赞扬,反映出宣德年间对于人品道德行为的价值取向。

名称:特授江南苏州府元和县正堂加十级纪录十次陈“韩蕲王庙保障一方灵应”碑

时代:咸丰肆年拾月初八日示 甲寅(1854)

撰写者:发庙门勒石 汤晋范(苑)镌

书体:楷书

尺寸:高114厘米,宽54厘米

此碑拓无碑额,上款为“特授江南苏州府元和县正堂加十级记录十次陈”。“特授江南苏州府元和县正堂”,指苏州府元和县令。清朝的知府、知州、知县称正堂,即府、州、县的正职长官。“加十级纪录十次”,清代官员的政绩奖励制度,称“议叙”。一般记功一次记录一次,满三次加一级,以此类推。一般所见的官员纪录,“加三级纪录十二次”为更高,但在实际操作中也有突破的。清朝 *** 规定,对官员的降调处罚,一般与他们原先得到的记录、加级奖励挂钩,二者可以互为抵消。“陈”为时任元和县令的官员之姓。

名称:香山潘氏新建祠堂记

时代:嘉靖十七年岁在二月立石 戊戌(1538)

撰写者:祝允明撰 文征明书丹 章简甫刻石

书体:楷书

尺寸:高164厘米,宽69厘米

所在地:藏书天池山寂鉴寺内

《香山潘氏新建祠堂记》碑,1980年4月,发现于吴县藏书公社社光大队下场潘家祠堂遗址上。该碑文系祝允明撰,文征明书并篆额,著名刻工章简甫镌刻,既是一块书法艺术碑刻,又是研究吴县潘氏家族情况的重要资料碑刻。碑文共24行,计1034字,主要记述了潘氏祠堂建成的情况,潘氏家族的成员组成,新建祠堂的原由、经过和祠堂内“秩祠群神”的 *** 等。在篇末还以三分之一多的篇幅,对潘氏后代“以礼治家”和“礼者本心”等问题发表了议论。全碑除十余字因碑断裂而残缺外,其余字迹均很清晰,为端劲蕴藉的楷书。

名称:重建至和塘乙未亭记

时代:清道光十有五年冬十一月 乙未(1835)

撰写者:陈銮撰 杨承湛书 吴门毛上珍镌

书体:楷书

尺寸:高119厘米,宽59厘米

乙未亭位于娄江北岸、唯亭老街中段,是一座置立《浚理至和塘记事碑》的碑亭。娄江古称“昆山塘”,是横穿苏州腹地的一条重要引排调节河道。流经娄葑、唯亭两镇,两岸支流港浦众多,水网发达。宋至和二年,昆山县主簿邱与权提出重筑昆山塘,是年十月工程开工。为纪念此项工程,人们将“昆山塘”易名为“至和塘”,同时建立乙未亭。宋至和二年,是为农历乙未年,故名。清道光十五年,该亭重建,另置《重建至和塘乙未亭记》碑,碑体完整,青石质,高130厘米,宽62厘米,刻楷书460余字,碑文由江苏布政使陈銮撰稿,苏州府海防同知杨承湛缮书,吴门毛上珍镌刻。

名称:阴符经

时代:大唐永徽五年岁次正月初五日 甲寅(654)

撰写者:(不详)

书体:楷书

尺寸:高30厘米,宽68厘米

碑石有灵,石墨镌华。碑刻是前人记载时人时事的手段之一,是研究社会历史发展演变的宝贵资料。而苏州碑刻匠人坚持以刀笔传承,为接续古今文脉筑起桥梁。然后继无人的隐忧仍困扰着古老的苏州碑刻技艺,主办方希望通过此次展览,为其今后的保护、传承与推广作出贡献。

展览“镌石永年——苏州碑刻技艺展”为2024年3月13日至5月5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3/586720.html

““镌石永年”碑刻技艺展:在姑苏访碑问古” 的相关文章

王嘉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一生有何作为?

王嘉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一生有何作为?

西汉大臣王嘉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嘉,字公仲,出身平陵,西汉历史人物。汉成帝时期以明经射策甲科为郎,他掌守殿门时对擅自闯入皇宫的人未予阻拦或阻拦不力被治罪。之后再于永的任命下担任属官一职,又以清正廉洁被提拔为南陵丞,几年后,又被提拔为长陵县尉。鸿...

李旦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李旦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李旦,唐朝第五位皇帝,武则天第四子。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说起唐睿宗李旦,谁敢说他不牛逼,包括他自己,上两辈,下两辈,再加上他哥哥,六位亲人个个是皇帝,你说牛气不牛气。历史上古代帝王,因皇位能世袭,爷爷和爹、儿子、孙子做皇帝的比比皆是。然而,娘、哥哥做皇帝,...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原本联手起兵 李隆基后面为何将太平公主处死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原本联手起兵 李隆基后面为何将太平公主处死

对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一起起兵,他当上皇帝后,为何马上就处死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封建制度之下,天下的最大权力,自然都在皇帝的手中。而为了坐上皇帝这个位置,或者说能够掌控住皇帝,宫廷之中的“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在唐朝,这个趋势就更加明显了。在武则天的影响之下,...

历史上何进为何会召董卓进京?与袁绍有何关系?

历史上何进为何会召董卓进京?与袁绍有何关系?

从董卓进京夺权开始,中国历史便开始进入到战乱不休的汉末三国时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董卓本来只是个边地将领,却阴差阳错的进入洛阳,掌握了东汉朝廷的大权。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袁绍,那么袁绍为何建议何进召董卓进京呢?混乱的公元189年,各方势力大乱斗史学界一般习惯于把三国时代界...

历史上高湛禅让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高湛禅让的原因是什么?

齐武成帝高湛,北齐第四位皇帝,561年~565年在位。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北齐皇帝武成帝高湛,年纪轻轻不到30岁(29岁),就把皇位禅让给儿子高纬,自己当上太上皇,这是一件让人不太理解的事情。有人说,高湛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厌倦了当皇帝的生活,丢下国事,想一心一意去淫乐。不过这个说...

李世民和李治都宠爱武则天 最后为什么只有李治让她做皇后

李世民和李治都宠爱武则天 最后为什么只有李治让她做皇后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世民和李治都宠爱武媚娘,为何只有李治让她做皇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武则天》、《武则天秘史》、《武则天传奇》、《至尊红颜》等剧,武则天的历史不止一次被搬上荧幕,但是有一件事看过的人可能会有些不懂,李世民和李治都喜欢武则天,为何李世民只给武则天...

有哪些与胡综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胡综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胡综(183年-243年),字伟则,豫州汝南郡固始人,三国时期东吴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擅作辞赋。少年避难江东,十四岁时在孙策属下做门下循行,在吴郡与孙权一起读书。之后陆续任职金曹从事、鄂长、书部。东吴将领晋宗弃吴降魏,胡综与贺齐生擒晋宗,加官建武中郎将。建安二十...

固伦荣宪公主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固伦荣宪公主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公主出生于皇家,一生可谓风光无限,锦衣玉食,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都说身在皇家之中的公主都有着被操控的人生,她们的婚嫁幸福是未知的,直到皇帝亲自为公主们谋得对象。其实更多地是政治联姻,是皇帝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罢了!当然,在这些公主中,还是有一些人有着幸福的结局的。而今天小编带...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