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内容

印度学者问李光耀:如何让印度崛起?李光耀:没人能改变印度

世界历史4个月前 (03-16)4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Severn

印度崛起,超越中国,成为世界大国,这是自开国总理尼赫鲁以来就定下的“伟大目标”。然而时至今日,印度也未能完成他的遗志。仅在经济总量上还过得去。

对于印度的尴尬状况,印度人自己也知道。

曾在一次采访中印度学者就崛起这个问题问新加坡国父李光耀。

不料,李光耀却一改此前对印度的推崇态度,直言:“没有人能治理好印度。”

李光耀为何对印度做出这般定论?

印度多民族困境

想要明白李光耀说的原因就得了解印度的复杂情况。

20世纪40年代印度独立后,尼赫鲁曾这样评价印度:“我们民族的多样性是极其丰富的,显而易见的。它就在表面,如任何人所见。”

正如尼赫鲁所言,印度是一个极具文化多样性色彩的国家,多语言、多宗教、多族群的特征明显。

尼赫鲁的本意,是给印度打上“异质化程度高”“包容程度高”的标签。

但多民族共存在彰显印度国家包容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带来一系列民族矛盾,为潜在的社会分裂埋下伏笔。

据不完全统计,印度境内存在1632种语言,单单被列入印度宪法的官方语言,就多达22种,其中21种的使用数量都在百万人以上。

而每一种语言的背后,都有一个风俗文化特征明显的独立民族。

同时,印度还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主要信仰宗教在印度几乎都能找到集群。

在多语言、多民族的基础上,不同的宗教信仰愈发加深了印度的社会分化。

这种分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严重影响到整个印度社会的前进。

李光耀晚年时期曾接受过一次访谈,印度学者向他请教:“您为新加坡制定的发展政策能否应用在印度身上?如果是您,将如何带领印度崛起?”

谁知,李光耀竟语出惊人的表示:“没有人能治理好印度。”

而李光耀的出发点,正是印度割裂严重的民族问题。

“一个国家的人民,说着320多种语言,全社会没有任何一门高度统一的文字和语言。在这种前提下谈国家治理和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李光耀坦言。

李光耀举例称,印度总理莫迪讲印地语,但印度全国能直接听懂这种语言的只有2亿人。

而这植根于印度多民族社会的结构性问题,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改善。

相较印度,中国的普通话流行度就非常宽泛,全国90%以上的人都能听懂,来自中央 *** 的政策和理念可以畅通无阻推行到全国各地。

两相比较,印度的国家治理难度自然上升了好几个台阶。

基于此,李光耀认为没有人能治理好印度,更别提崛起。

不过,这仅仅是从多民族角度出发做出的评断,实际上影响印度治理水平、阻拦其崛起的因素远不止如此。

地缘困境

首先,地缘位置的限制,就是印度崛起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地缘因素事关一个大国的兴衰,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而印度的地缘限制,体现在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两个方面。

南亚次大陆三面环海,背靠喜马拉雅山,几乎是自成一片空间。

印度处于这片大陆的绝对中心位置,周边各国不仅在面积上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而且彼此各不相连,对印度形成众星捧月之势。

这种地缘是印度一直以南亚老大自居的主要原因之一,认为自己是地区的天然霸主,其他国家都处于从属地位。

可恰恰是这种心态,以及在这种心态上实施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政策,将印度推向了众矢之的。

1971年,巴基斯坦被肢解,印度与锡金王国签署保护性条约,成功建立了针对中国的安全缓冲区,从而牢牢确立自身对南亚的绝对霸权地位。

然而印度的霸道行为,也招致了周边弱小国家的挑战。

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度对邻国的控制和干涉,已频频引起周边国家的不满和反抗,这让印度一直陷于无尽的纷争之中。

克什米尔问题久拖不决,长期与巴基斯坦军事对峙,不仅严重消耗了印度的国力,也延缓了其发展步伐。

此外,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河水分配、民族宗教等诸多问题,都成了印度强国之路的拦路虎。

这样一来,南亚次大陆的中心位置,反倒成了政治安全斗争的中心,印度的地缘优势日趋沦为地缘困境。

在印度洋地区,印度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印度地处印度洋北部,海岸线长达7500公里,拥有近200个优良港口,掌控着孟加拉湾和 *** 海两大要害区域。

印度本土深入印度洋1600公里,宛若一艘巨大无比的航空母舰,扼守在两湾中间。

在印度洋沿岸的几十个国家当中,印度毫无疑问仍是那个国土更大、人口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科技、经济、军事实力也都首屈一指。

优质的地缘和强大的实力,让印度始终怀有“印度洋就是印度之洋”的心理,认为印度洋应该被圈定为印度的“内湖”,禁止任何国家染指。

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就曾表示:“印度的安危、民族的利益、未来的伟大,全部系于印度洋之身。”

他主张,必须牢牢控制通向印度洋的海上通道,确保印度在印度洋的绝对主导地位。

然而,在全球各国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现在,整个世界早已形成“相互交融,难分彼此”的局面。

各种利益相互交织,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做到绝对排外。

印度企图独霸印度洋的野心,是与世界潮流的相悖,是对世界其他国家利益的侵害。

其想要将印度洋变为“内湖”的想法,别说印度洋沿岸国不会同意,就连中美两国也不会放任不管。

于中国而言,印度洋是中国突破美军太平洋岛链的一环。

进入印度洋,是中国崛起进程中利益和影响力扩大的必然结果。

印度洋一旦成为“内湖”,中国在南亚的经济、能源、军事安全利益将会受到威胁,这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对美国来说,更是如此。

一心维系全球霸权的美国,出于全球战略考量,不会容忍任何一个国家主宰印度洋。

随着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凸显,印度洋地区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中东全球能源基地地位的加强,美国只会越来越重视印度洋的地缘价值。

习惯于世界霸主地位的美国,难以容忍一个有潜力冲击其印度洋海军主导地位的力量的成长。

因此,印度坚持将外部力量赶出印度洋的海洋安全战略,与美国企图控制印度洋的战略诉求是对立的,二者存在结构性的地缘矛盾。

即便双方有着密切合作与友好往来,但也无法掩饰双方的根本分歧和对立。

被印度视作“内湖”的印度洋,因其重要的战略位置,早已成为中美日印等国利益角逐的世界舞台之一。

在这种国际背景下,印度洋地缘纠纷只会愈演愈烈,印度对印度洋的优势地缘位置,也会转而成为限制其崛起的不利因素。

人口压力

人口因素,往往决定着大国崛起的进程。

充裕的人口可以提供大量劳动力,以增加国家财富、保障兵源,形成人口红利。

可人口过多也可能适得其反,产生严重的问题,比如抵消经济发展成果,加大环境和资源压力等等。

现如今的印度,就正面临着这样的人口压力。

截止2023年7月,印度总人口已经来到14.26亿,雄踞全球之一。

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会飙升至16.57亿。

基数大、增长快,是印度人口发展的显著特征,这将为印度提供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从而带来巨大“人口红利”。

在国际社会,人口红利向来被认为是印度赶超中国、促进印度崛起的一个重要条件,堪称印度“更大的财富”。

然而,人口数量并不完全等同于人力资源。

就印度而言,其人口红利只是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要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必须在教育、健康、就业等领域具备相应的条件,可印度恰恰在这些方面存在很大制约。

劳动年龄人口是否拥有就业必须技能?社会能否创造足够就业机会?劳动年龄人口能否被吸纳?

每一项问题,都决定着印度能否利用人口红利,加快经济增长。

人口增长并不等于财富增加,更不意味着国家崛起。

就目前印度现状而言,巨大的人口数量已经逐渐显示出对印度发展带来的制约效应。

比如,人 *** 炸性增长对社会财富的快速消耗。

虽然近些年印度经济发展成就显著,但发展成果并未惠及全国人口。

印度给世人的印象,仍是极度严重的两极贫富分化:以IT产业和生物产业为代表,印度已成为全球少有的科技发达国家。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居高不下的贫困人口比例。

很难想象,这两方面竟属于同一个国家。

而在这种现象的背后,人口毫无疑问是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在这种危机四伏的状态下,印度又谈何崛起?

结语

李光耀对印度的评价和判断,直接且精准。

单单一个多民族、多语言问题,就会成为印度崛起路上的拦路虎。

更何况,印度还面临着地缘限制与矛盾、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等社会结构性问题。

以上种种困境,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善。

因此,印度的大国崛起梦想,目前看来仍旧遥遥无期。

参考资料

姚萌. 国家能力视野下的印度崛起[D].云南大学,2023.DOI:10.楼春豪.浅析印度崛起的制约因素[J].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14(00):192-202.孙兴杰.李光耀眼中的天下大势[J].中国与世界,2013(00):142-147.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3/587252.html

“印度学者问李光耀:如何让印度崛起?李光耀:没人能改变印度” 的相关文章

鸦片战争清朝战败道光审俘虏问了什么?维多利亚女王是个怎么样人?

鸦片战争清朝战败道光审俘虏问了什么?维多利亚女王是个怎么样人?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鸦片战争后道光皇帝的趣闻。《孙子兵法》有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两军乃至两国交战,最忌信息不透明,这样就无法准确估算彼此的实力,作出正确的战略部署,只有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才能百战百胜!不得不说,古之贤者真的是智慧非凡,早在千年之前就能有此远见,还将其载入兵...

鸦片战争前,林则徐给英国女王信的内容是什么?

鸦片战争前,林则徐给英国女王信的内容是什么?

很多人都不了解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给英国女王写一封信 真的可笑吗,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清朝是一个让人怒其不争的存在,对外战争中,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辉煌胜利,即使是康熙打败沙俄的雅克萨之战,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最终还是让沙俄占到了便宜,根本没有打痛对方,以至于为沙俄后来的虎视...

不食周粟的叶名琛,为什么能被英国人敬重?

不食周粟的叶名琛,为什么能被英国人敬重?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叶名琛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英国人根本就没把叶名琛拉到伦敦去,而是把他带到了加尔各答,弄了一个小楼,把他关起来了。所以叶名琛只好在那地方带着,天天写字画画,等着别人来见他。但是别人根本就不理他,只是偶尔有几个好奇的英国人和印度人到楼上看看他。那他是以什么...

旭烈兀有多厉害?阿拉伯人的噩梦

旭烈兀有多厉害?阿拉伯人的噩梦

“蒙古新四子”之阿拉伯人的噩梦——旭烈兀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旭烈兀,一个曾经让无数阿拉伯人颤抖的名字,他的“上帝之鞭”差点就挥舞到埃及,在他的强力征服下,穆斯林世界遭受了一次空前的浩劫。如果不是蒙古内乱,他将创造更多可能,他就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旭烈兀是...

两位汉朝使臣,一路艰辛到欧洲,最后死在伦敦

两位汉朝使臣,一路艰辛到欧洲,最后死在伦敦

历经二十余载奋斗,整个西域,终于在班超的守护下,一派和平、繁华景象,但班超心中,仍有一个心病。图:哈密天山班超像原来,班超听说在汉朝所知最远的安息、条支二国以西,渡过茫茫大海,还有一个与大汉文明相当的大秦国(即罗马帝国),那儿的人最喜欢中国丝绸,愿花大价钱购买,据说最高能与黄金等价,可惜此前中国商人...

关于织田信孝的评价如何?织田信孝是怎么死的

关于织田信孝的评价如何?织田信孝是怎么死的

这个时候,什么战术、谋略,都已经不重要了,而是变成了一场关于勇气和意志的较量,双方就是拿着刀枪,红着眼互相乱砍乱刺,谁退让谁就输了,谁能撑住谁就会赢! 丰臣秀吉一方,勇将倍出,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糟屋武则、片桐且元、加藤嘉明、平野长泰、胁坂安治七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人称“贱岳七本枪”! 这七个人身...

强大的阿拉伯帝国,结果被一个中国人毁灭

强大的阿拉伯帝国,结果被一个中国人毁灭

唐朝在建国初年曾强大一时,不说唐太宗,但是武则天,唐玄宗时期,国力也是异常强大,但这仅仅是对于亚洲而言,放眼世界,还是有可与其比肩的,那就是强大的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君主“穆罕穆德”阿拉伯帝国是约623年(具体时间无可考证)由阿拉伯人建立的,君主被称为“穆罕默德”,唐朝称其大食国,西欧则称其萨拉森...

现代航天之父 德国著名火箭专家冯布劳恩简介

现代航天之父 德国著名火箭专家冯布劳恩简介

韦纳·冯·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1912年-1977年),生于德国,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是德国著名的火箭专家,对V-1和V-2火箭的诞生起了关键性作用。大战结束之际,布劳恩及其科研班子投降美国,1955年他加入美国国籍。布劳恩继续在美国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研究,曾获得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