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流放女囚,来回几千里路,为何衙役却抢着去押送?

历史文化8个月前 (03-18)710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 九鼎鉴史

编辑 |九鼎鉴史

前言

经常看古代剧的人,应该都听说过剧中皇帝对犯人说的这句话:“来人,把他发往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而犯人听闻后则害怕的哭喊着皇上饶命。

在古代,惩罚犯人的方式基本分为5类:笞、杖、徒、流、死,而流放是属于仅次于死刑的刑罚。按我们如今的想法,流放等于是徒步去外地旅游,为什么会是这么可怕呢?

这是因为古代的流放之地都是边疆、塞外等苦贫之地。这些地方人迹罕至,而且都距离家乡几千里,古代交通不便,这一去就可能再也回不来,终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这对于落叶归根观念很深的古人,也是一种精神惩罚。

而且罪责越深,流放的地方就越远。古代的交通并不发达,再加上流放之地都很偏远,所以流放的路很难走。路途中还会遇到拦路的劫匪,或者野兽,可以说是危险重重。

同时为了防止犯人逃跑,罪犯还需要带着沉重的枷锁,一路忍受着衙役的打骂、勒索、虐待。很多犯人不堪遭受折磨,在半途就受辱而死,电视剧中那些半路解救的大侠,是一个也没有。所以流放路途对于犯人来说,也是一种长期的精神和肉体折磨。

而且被流放的犯人,有老人,有妇女,也有孩子。朝廷规定被流放的犯人,每日必须徒行50里,如果流放距离是2500里,必须50日以内赶到,如果流放距离是3000里,必须2个月内赶到,否则将受到惩罚。

《唐律疏议》是我国保存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封建律典,唐代刑罚制度是在继承和发展前代刑罚制度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以其宽平和适中成为中国封建刑律的代表。唐初政权刚刚建立,执政者从借鉴历史的教训出发,比较注意调整社会关系,协调阶级矛盾,由于长期大规模战争照成人口大量流亡,为了安抚民心、休养生息,所以唐初的刑罚制度也趋于宽缓、温和。

“诸犯流应配者,三流具役一年”中“三流”即指普通流刑,又称“常流”,根据其刑罚内容的轻重分为三等:流两千里、流两千五百里、流三千里,每一等都服苦役一年。

唐高祖时曾将一部分死刑改为断右趾,太宗时期又以加役流来代替断右趾,“于是除断趾法,为加役流三千里,居作二年。”即流三千里,服苦役三年,以此作为对某些死刑的宽宥处理,又被称为“减死之刑”。

“贞观十四年,又制流罪三等,不限以里数,量配边恶之州。”此处的流刑将罪犯流放至边要地区,并不限制里数之多。

同时这些被流放的犯人口粮,由当地的官府、驿站供养,标准是成年人每人每天8两,15岁以下的孩子4两。这点食物对于需要长途跋涉的犯人是根本不够的,而且就这也不能足额发放。

这也导致大多数老人因为承受不住途中的艰辛,都会死在途中。像女性和孩子,则会被当做奴隶被欺辱,而那些壮年男子只能沦为更底层的苦力。这就导致了很多被流放的犯人宁愿自杀,也不愿被流放千里之外。

我国自古就是疆土辽阔,北方寒冷,南方炎热。在元朝时期,为了惩罚犯人,会把南方人就放到北方的苦寒之地,把北方人流放到南方的烟瘴之地。而这就是让犯人远离自己熟悉的环境,很多犯人在流放途中因为水土不服,遭受到痛苦的折磨。

不过到了明朝和清朝,南方因为经过多个朝代的发展,变成了经济发达的鱼米之乡。这个时候再把犯人流放到南方就不合适了,所以到了清朝时,流放的犯人基本都是被发配到北方的边疆苦寒之地。

同时清朝还是历朝历代中,流放人数最多的一个朝代,而大多数流放犯人都被发往了宁古塔。这也就有了这句我们所熟知的——“发往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那宁古塔是究竟在哪里呢?而披甲人又是什么人呢?

宁古塔和披甲人的来历

其实宁古塔并不是真的是一座塔,而是一个城名,也是满族的起兵龙兴之地。所谓的披甲人就是镇守在边疆的满族八旗军人。古代的宁古塔在如今的黑龙江东部,清朝皇族的6个先祖就在此居住。在满族语言中6为“宁古”,个为“塔”,所以把这个区域称为“宁古塔”。

宁古塔除了是清朝的龙兴之地,也是清朝八旗军队重点驻守的边疆区域。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北方的俄人入侵,另一方面也是害怕清朝被推翻,只要有大军守住这里,也可以做为退路,或者东山再起之地。

在清朝时期宁古塔属于未开发区域,不但人烟稀少,还气候寒冷,可以说是寸草不生,五谷不长。古代并没有如今发达的防寒手段,寒冷对于古人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清朝诗人吴兆骞就曾被流放宁古塔,他给父母写的信中说:

“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清朝把犯人流放到宁古塔也有两个目的。一是惩罚犯人,让他们背井离乡,在苦寒之地接受惩罚。二是让他们为清朝的龙兴之地添砖加瓦,守卫边疆。这些犯人到了宁古塔后,一般会根据罪行分为两种:罪行严重的变成奴隶,罪行轻一些的在底层当差。

成为奴隶就很好理解了,他们到达流放之地后会被当成物品赏赐给在此驻扎的官员和官兵。而且清朝的法律规定,奴隶主有权处死自己的奴隶,并且奴隶生的孩子也是他的奴隶。所以大多数流放的犯人经过种种磨难到达宁古塔后,不是磨难的结束,而且磨难的开始。

另一种罪行轻一些的会被发配到官府、驿站等地从事一些杂役工作。而且犯人身份的不同,也是会有一定的差异,像一些有背景的犯人就会受到一些照顾,干一些轻松一些的工作,而那些没有背景的犯人,只能从事最艰苦的工作。但就是这样也比那些为奴的犯人强很多。

但就是这样苦寒的宁古塔,也不是什么犯人都可以去的。乾隆年间就曾有法律规定:像强盗免死者,抢劫不止一家的犯人,偷盗坟墓不止一次的犯人……只有这些人才能被发配到宁古塔。可以说被流放到宁古塔的犯人基本都是罪大恶极者。

如果犯罪情节比较轻,在经过路途的磨难,和宁古塔折磨后,还有机会逃离这个地方。因为流放宁古塔的罪犯,一般以10年为期,如果犯人在这10年间表现比较高,又想要回到家乡,在经过审查后可以退回原籍。

如果是被判“与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的犯人,那基本就没有逃离这个地方的机会,除非皇帝特批,或者大赦天下的时候。

那为什古代流放女囚,来回几千里路,路途中也是危险重重,而那些衙役却要抢着去押送呢?

这是因为押送流放犯人的“油水”比较大。古代衙役看着威风,其实收入并不高,再加之上面还会克扣,所以也只能维持一个温饱,如果能够抢到押送流犯的工作,就可以好好赚一笔。

古代的人知道流放途中的折磨,所以被流放的犯人家属,基本都会打点一下负责押送的衙役。对于那种不懂事的犯人,衙役也会重点“照顾”,所以大多数犯人都会想尽一切办法筹钱,只求衙役放他一马。

结论

如果衙役能抢到押送女囚流放的工作,那简直是赚大了。因为古代被流放的女子,大多数都是富贵人家,这些女子身子娇贵,如果按正常的流放方式,是肯定走不到流放之地的。

所以这些女囚家属会给予押送衙役很多银子,让他们在路途中多照顾,甚至有些女囚家属为了不让女囚受一点罪,还会悄悄提供马车。可以说衙役坐着马车,一路好吃好喝,几个月的时间就能赚平常人一辈子赚不到的钱,这样的美差也自然受到争抢。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 ***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之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3/587612.html

“古代流放女囚,来回几千里路,为何衙役却抢着去押送?” 的相关文章

魏扶:唐宣宗时期宰相,他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魏扶:唐宣宗时期宰相,他在文学方面有哪些成就?

魏扶(约785年-850年7月14日),字相之,唐朝官员,唐初名相魏征四世孙,同州澄城(今陕西澄城北)人,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今河北晋州市),出身巨鹿魏氏,唐宣宗年间任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魏扶虽居高位,但作为唐朝官史的两唐书没有他的传,根据其家谱作传,其先...

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是什么样的?与小说有何差距

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是什么样的?与小说有何差距

程咬金,原名咬金,改名知节,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提起隋唐名将,秦琼的知名度无人能及,紧随其后的可能不是双子战神李靖李勣,也不是跟秦琼同为门神的尉迟敬德,而是那个只会三板斧的混世魔王大德天子程咬金——即使没看过隋唐系列小说,也没听过相关评书...

在古代皇帝外访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是如何做的?

在古代皇帝外访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是如何做的?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古装剧一直以来都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文化,以我们熟知的古装剧集来看,皇帝的微服私访在其中是常有出现的,这是以一种演绎化的手法来将故事推向高潮。而说到古代的皇帝们,其实也还是挺有意思的,先不说他们坐拥天下吧,有的皇帝还喜欢经常的微服私访,但是...

赵云成名之时的真实年龄是几岁?

赵云成名之时的真实年龄是几岁?

在三国这段历史里,赵云应该是人气最高的人物,因此在很多流传的故事和评书评话中,赵云上升为老四,刘关张呼赵云为“四弟”,那么赵云成名之时的真实年龄是几岁呢?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这一称呼确实一点也不过分,用刘备的话就是:子龙从我于患难,岂是富贵所能动摇?赵云不仅是在刘备患难时追随的,更是...

历史上真实的章惇是个什么样的人?生平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章惇是个什么样的人?生平如何

章惇,字子厚,北宋历史上有名的铁血宰相,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说起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大家,今人所易临摹的当属北宋四大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这四位大咖,可在当时“苏、黄、米、蔡”虽受世人青睐,却加起来也比不过一人在书法上的登峰造极,此人在文学、书法、兵法、韬略等...

宇文化及为什么要杀隋炀帝 宇文化及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行吗

宇文化及为什么要杀隋炀帝 宇文化及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行吗

还不了解:宇文化及和隋炀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为什么宇文化及宁愿杀掉隋炀帝,也不“挟天子以令诸侯”?隋炀帝在最初还是很有雄心壮志的,但是三次远征高句丽的失败,让他彻底丧失了斗志,甚至到后来直接躲到江都当起了缩头乌龟。三征高句丽导致生灵涂炭,各地纷纷举起了反旗,...

在古代兵部尚书是什么职位?主要是做什么的?

在古代兵部尚书是什么职位?主要是做什么的?

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的其中之一,别称为大司马。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我们都知道,兵部尚书是中国古代统管全国军事职位最高的官,类似于现代各国的国防部长,想必各个都应该出身于“卒武”,但是中国古代的兵部尚书却大多是文人。人们通常会认为带兵打仗的应当由武官,那么为何古代的兵部尚书大部分是文...

潘安:古代四大美男之一,他为何会被夷三族?

潘安:古代四大美男之一,他为何会被夷三族?

潘安,又称潘岳,字安仁,出生于今河南巩义,西晋著名文学家,是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古代花样美男的代称,与石崇、陆机、刘琨、左思等并为“金谷二十四友”。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年时随父宦游多地。二十余岁入仕,供职权臣贾充幕府,后历任京官,因作赋颂扬晋武帝躬耕藉田显...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