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奇人张静江发家史:张静江祖父张颂贤一手缔造了恒和商业帝国
如果说张静江的曾祖父张维岳能独具慧眼看出古镇南浔这片江南风水宝地无与伦比的业贾条件的话,那么从他的祖父辈开始,张氏家族已经充分利用了洋务运动后开放的机会,改变了原来徽商的传统经营方式,从而在资本积累上迈开了新的步伐。
张静江
张静江的祖父张颂贤,在南浔镇继承了他上一代的小本经营后,慢慢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他经商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逐渐受国外资本势力侵蚀和渗透的时代。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 战争失败,清 *** 被迫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1843年11月上海辟为通商口岸。尔后,上海又准许外国人“租地”、“租屋”,接着英、法、美等国的“公共租界”稍后,又由此而延伸出上海工部局,以及由工部局所办的警察(巡捕)。从这以后,公共租界在司法上俨然独立。
南京条约
当时南浔这个商镇与上海有水路连接,水运便利。而浙江的南太湖一带是中国重要的丝绸产地,特别是品牌高贵、声誉卓著的“辑里丝”开始运往上海并直接出口海内外。当时英、美、法诸国对中国廉价的生丝需求量逐渐增高,而南浔的“辑里丝”,由于其水质纯净,缫出的生丝质量上乘,为了适应上海开埠以后出口贸易的需要,同治四年(1865年)南浔设置了丝业公所。
南浔
这个丝业公所的设置实际是为了南浔、湖州等地的商人,为便于他们从事国际贸易和生活上的需要而设立。那时候,搬进上海租界以内来居住的中国人口已剧增,随着“丝业公所”之建立,南浔的许多商绅也把自己的商业业务与居家了上海逐渐在扩大的租界。
南浔
随着洋务运动自强、自救愿望的日渐高涨,清廷对外开放的力度也在不断扩大。同治十一年(1872年),上海创设招商局。在光绪三年(1877年),随着南浔至湖州一带生丝出口的逐年增加,南浔设立内河招商轮船局,致力于发展内河航运业务。
洋务运动
内河招商轮船局的设立,在客观上也说明了当时南浔商贸历史上人与财的回流状况:在十多年前由于太平军进逼江南,当时湖州、南浔等地许多富有的地主、地方绅士及许多有经营头脑的商人,都纷纷躲避到邻近的上海一带;随着这些人急剧的流迁转移,他们的资本也随着转移,而他们的经营活动也随之在上海一带展开。
太平天国运动
况且,由于 *** 战争后的上海已成为一个对外的通商口岸。而在太平天国时期,内地商业的发展缺少回旋的余地,这更加强了这些人在上海一带的资本积累。而到了太平天国结束以后的年代,这些地主、绅士和商人们在有了更多的资本后,他们当然仍要回流到故土来发展、抑或是在上海与故地两头来发展他们的实业和贸易。
太平天国
火轮投入内河航运,进一步便利了南浔与上海的交通;太平军撤退后,内地的通商与外销业务兴旺起来,所有这些,促使南浔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时期。
张静江的祖父张颂贤看准此时机,把自己的经营方略调整到进一步往出口贸易的方向发展,于是全力在家乡以“坐贾”方式,把以南浔和周边村镇(包括相邻的江苏震泽、吴江一带)所产的生丝收购后都冠以“辑里丝”美名(因当时南浔产地的“辑里丝”深受西欧市场青睐)出口。
南浔
在这位纵横商场几十年、经验丰富的商人来看,这时正是立足南浔走向全国以及海外的大好时机,他决意抛弃徽商旧的经营方式,全力经营“辑里丝”的出口业务。从传统的盐、典、茶、木,转向并扩大通洋业务,这一举措无疑使张氏家族在经营发迹史上跨出了重大的一步。
南浔
张颂贤在南浔丝行埭(以卖卖生丝为业的一条街,靠近大运河边)和在上海的二洋泾桥的增泰丝栈内,设立了“恒和”丝行。他在南浔的“恒和”丝行大量收进生丝运往上海,同时又在上海设的“恒和”丝行和外国商人洽谈成交,一旦这生丝业务谈成后,即由黄浦江口岸把这中国的优质丝由海轮运往国外。
南浔
那时,还未发明电报、 *** 来传递两地的商业信息,全靠“脚划船”传递(因这类两头尖的船轻便、快捷)。随着张颂贤以及江南其他商贾在经营上的拓展,为获取快捷的商业信息,在光绪九年(1883年)南浔设置了电报局。如此,南浔和上海两地商业上的活动,经电报往来更进一步加快了商贸业务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南浔
张家在两地建立的“恒和”商行在经营上也更活跃、更红火了,同时,张颂贤经营的“辑里”生丝,在海外商贸界知名度与日俱增。他在经营上的有方,也得力于他雇佣的“丝通事”(通晓外语并懂此行的外贸人才);通过丝通事在语言上的互通交流,进一步沟通和活跃了双方的经贸往来。张家从原有的内贸转入到内外贸的一并经营,渐渐地生意越做越大,在此基础上更广开业务,遂使家财暴发,跃为巨富。
南浔
随着张氏家产的扩大,资本的厚积,张家在南浔东吊桥外原“东墅”古园旧址上建筑了高门大宅,并精心营造后花园,取名为“东园”(也称“张家花园”),因“恒和丝行”声名显赫,故南浔乡邻又称张家大宅为“张恒和”。至于张家为什么取“恒和”两字,据说是张颂贤取诸于《周易》中的卦辞:“恒,久也。”“恒,亨、无咎,利贞。”其蕴意是永久与长远之意。又“不恒其德,无所容也”。总之,这些都说明了张颂贤很崇尚中国的元典文化,乃是一个正派的商贾。他深知张氏祖先从徽州远徙浙江南浔,这其间经历了不少商场上的艰难和坎坷。而又在他的辈份上,重建巨商富豪的基业,靠的是什么?不就靠一个“恒”字,一个“和”字吗!
南浔
张颂贤知道经商自然有成败、盈亏,但既要脚踏实地、执著拼搏、持之以恒、孜孜而求,又要成功而不骄、处世如平常、和气可鞠、风范不移。而“恒”与“和”此两字,可以说是张氏家族不变的经营理念和永远追求的目标。因为前者“恒”,正是培育了张颂贤在他经营上的一种强烈的信念和责任感,而后者的“和”,也正是反映了张颂贤这位徽商在经营上的一种特色:始终恪守“诚实不欺”、“公平守信”和“利以义制”等经营理念。故张颂贤把自己在上海和南浔两地经营丝业的商行相互连接起来,统称其为“张恒和”这个品牌,自然有其深远的意蕴。
关注我,分享更多张静江的历史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