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陈毅追悼会上,袁世凯表侄写了一对啥挽联?

中国历史8个月前 (03-29)720

1972年1月10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庄严肃穆,在悲伤的气氛中,开国元帅陈毅的追悼会庄重举行。当时已经79岁高龄的毛主席,不顾自身年迈的身体,抱病前往追悼会现场,送别老战友最后一程。

陈毅追悼会

在追悼会现场,毛主席神情凝重,注视着陈毅的遗像,静静地肃立了许久,随后环视礼堂周围摆满的花圈、挽联。突然,他人家的目光停留在一幅挽联上,毛主席一边看,一边低声吟诵,并大加赞赏地说:“这幅挽联写得好啊!

陈毅

随后,当毛主席从陈毅夫人口中得知,这幅挽联的作者处境艰难的情况后,便转身交代周总理:给他安排工作,并叮嘱总理说:“你过问一下,尽快解决。”

一副挽联为何会引起毛主席如此的重视?这幅挽联到底写了什么?挽联的作者又和陈毅有着怎样的关系?要解开这些疑惑,事情还要从挽联的作者张伯驹说起。

显赫的家世,偏门的爱好

张伯驹,河南项城人,和张学良、袁克文、溥侗,并称为“民国四公子”,他出身富贵之家,是袁世凯的表侄,而他的父亲张镇芳,则横跨政商两界,也是当时响当当的大人物。这样的家庭背景,放在现在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

为了实现望子成龙的愿望,父亲张镇芳也利用人脉关系,为张伯驹的未来,铺了一系列的路子,相继把他送进袁世凯的混成模范团、盐业银行历练,希望他能扛起张家大旗,在政商两界闯出名堂。

然而,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犹如一条河流充满了曲折,同样张伯驹的人生之路,也未能像父亲安排的那样,走上从政从商之路。

相反,张伯驹却爱上了一些“偏门”的领域,如诗词艺术,古玩收藏、京剧等等。

张伯驹

在常人看来,张伯驹所选择的那些“偏门”,多少有一点不务正业,然而谁也不会想到,富家子弟出身的张伯驹,却把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这些“偏门”,而且在这个领域成为行业大家,尤其是在书画收藏鉴赏界,他更是大佬级人物。

在民国那个军阀混战时期,很多珍贵书画都流失海外。看到这种情况,张伯驹十分痛心,当听到一些珍品就要卖到国外时,他经常出高价从对方手中买回来,有时甚至变卖家产,来筹集经费。

对于书画的收藏,张伯驹几乎到了“入魔”的程度,用一句话形容,那就是“千金散尽也要求得珍品。”

当时在书画收藏鉴赏界,张伯驹由于手上藏品众多,且十分稀有,被誉为“天下之一藏”,其中有两件藏品更是被誉为“国宝中的国宝”:

一件是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的《平复帖》

一件是中国传世最古画迹,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

陆机《平复帖》

拥有这样的稀世珍宝,张伯驹的一生可以说是人生大赢家。然而和一般的书画收藏者不同,张伯驹收藏书画,不单是出于个人爱好,而且是怀着为祖国保存文物不外流的崇高使命。

对于自己斥巨资收集而来并精心保护的珍贵藏品,张伯驹并没有将这些宝贝视为己有,而是将这些珍品视为全民族的宝贵遗产,为此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是则予之所愿也”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支援新中国建设,也为了让全国人民一睹国宝的风采,张伯驹大公无私还珠于民,拿出八件绝世珍宝,无偿地捐给故宫博物院,这八件珍宝分别是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杜牧的《张好好诗》、范仲淹的《道服赞》、蔡襄的《自书诗》、黄庭坚的《诸上座》等,有人曾开玩笑地说:半个故宫都是他捐的。

患难之交,与陈毅元帅的特殊友情

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由于“反 右”运动扩大化,时任北京市政协委员的张伯驹受到不公正待遇,被扣上“右派”的帽子。

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多人都选择明哲保身,然而开国元帅陈毅却在关键时刻力挺好友张伯驹,并仗义执言为声援好友 :“一个把自己毕生收藏的珍贵文物都献给国家的人 ,怎么会反 党呢?”

为了保护这位爱国的文化老人,陈毅不顾当时的政治波浪,想方设法把好友调离北京到长春工作,以让他远离“漩涡之地”,而陈毅的这些秘密安排,张伯驹却始终不知。

陈毅

临近张伯驹离京之时,陈毅放心不下,又亲自派车接张伯驹到家设宴送别,并书写诗句赠予: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元帅的赠诗,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好友的嘱托,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陈毅和张伯驹之间的友情之深。

来到吉林后,张伯驹被安排进入吉林省博物馆担任之一副馆长,在这里他主要从事文物鉴定工作,生活十分平静。

张伯驹夫妇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1967年,一场政治浪潮再次向张伯驹袭来,在这次浪潮中,张伯驹再次被打倒批斗。

而彼时,远在北京的陈毅元帅也处境艰难,当张伯驹得知陈毅的困境后,再也压制不住内心的怒火,悲愤地写下一首词,为陈老总打抱不平:

尘劫何能躲,奈升沉,纷纭此世,其中有我。但使淤泥莲不染,微笑点头也可。举目尽,烦烦琐琐。覆雨翻云成与败,在旁观只是乡人傩。论功罪,互因果。池鱼殃及城门见,更娥姁牝雉钟室,居心叵测。富贵岂堪安乐共,未许客星犯座。宁披发,佯狂衽左。换骨脱胎非易事,草螟蛉、终竟难成蜾。且争看,一刹那。

谁知,这首词却给张伯驹带来了更大的灾祸,不久之后他就被扣上“现行反革命”的莫须有罪名关押起来,在监狱中,他始终坚贞不屈,写下这样的诗句自我激励: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1969年,长期被关押的张伯驹被下放到舒兰农村插队,然而当地人民公社见到这位年近70的老头,却认为是个“累赘”,便拒绝收留。

张伯驹夫妇

万般无奈之下,张伯驹夫妇只得从舒兰一路辗转回到北京。到京之后,张伯驹夫妇栖身于两间破旧的小屋内,没有口粮,没有户口,平时只能靠昔日的亲戚朋友救济过日。

由于当时还是“待罪之身”,再加上陈毅自身处境艰难,张伯驹不便打扰,所以无法得知陈毅的情况,后来当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知陈毅身染重病时内心十分担忧,而当时身患癌症的陈毅,在病重时,也没有忘记老友,还派人去看望张伯驹夫妇。

一副挽联,引起毛主席注意

1972年1月6日,71岁的开国元帅陈毅病逝。消息传来,张伯驹犹如听到惊天霹雳,为国家痛失一位为国为民的元帅,为自己痛失一位知己而大哭一场,此时此刻,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波涛,含泪写下这样一副挽联:

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 军声在淮海, 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河山,永离赤县;

挥戈挽日接樽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泉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写完这副挽联后,张伯驹亲自带挽联前往陈府,向陈毅夫人张茜表示哀悼,交谈之中,考虑到自己头上的“帽子”还未摘掉,怕这副挽联会给张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就诚恳地建议说:“我写这副对子,主要是表达一下我对陈老总的敬意和哀倬,为“安全’起见,就不一定挂出来了吧。”

陈毅夫妇

客观地说,在当时的政治空气中,张伯驹的这副挽联有一定的敏感性,而且他当时头上的“帽子”也未摘掉,所以他的建议完全是出于一片好心。

然而,陈毅夫人张茜却没有顾虑太多,他坚定地做出将这副挽联挂在追悼会现场的决定,并说:“我现在没有什么顾虑了!陈毅同志去世了,我更没有顾虑了!”

张茜的话音刚落,张伯驹已经是老泪纵横。

随后不久,在追悼会现场,张伯驹的这副挽联被挂了出来,尽管所挂的位置是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但是,这副言辞真切的挽联还是被毛主席注意到。

毛主席参加陈毅追悼会

当毛主席看到这副挽联后,他老人家被挽联的内容所感动,当即赞赏挽联写得好,并问:“张伯驹呢,张伯驹来了没有?

此时一旁的张茜,怀着沉痛的心情,赶紧回答:“张伯驹没有来。....追悼会不允许他参加。他们夫妇俩从吉林回来,一没有落户,二没有工作,生活很困难。”

毛主席听到这一情况后,转身又注视着这副挽联,随后对身边的周总理说:“你过问一下,尽快解决。”

不久之后,在毛主席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张伯驹夫妇的工作和户口得到了解决,此后张伯驹夫妇继续为祖国文化事业奉献余热。

张伯驹夫妇晚年生活照

1982年,张伯驹病逝,走完了84年传奇的一生,在随后的追悼会现场,叶帅、邓颖超、王震等都送来花圈,送别这位文化老人。

最后以一副挽联,纪念这位为祖国文化事业做出大贡献的老人:

爱国家、爱民族,费尽心血一生为文化,不惜身家性命;

重道义、重友谊,冰雪肝胆赉志念一统,豪气万古凌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3/589325.html

“陈毅追悼会上,袁世凯表侄写了一对啥挽联?” 的相关文章

赵云如果和吕布进行单挑的话 最后获胜的人是谁

赵云如果和吕布进行单挑的话 最后获胜的人是谁

赵云单挑吕布,究竟谁能获胜?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汉末年,天下三分,各国战乱纷起。群雄以天地为釜,兵刃为柴,血泪并煎其中。这样的时势也同样造就了一大批的英雄豪杰。 有人在动荡时局中只求安身立命,但是却有的人后在这样的纷杂局势中创下雄图霸业。三国...

演义中刘备哭哭啼啼的 正史上的刘备军事能力如何

演义中刘备哭哭啼啼的 正史上的刘备军事能力如何

对三国演义中只会哭的刘备,历史上,他的军事能力到底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中,刘备除了在平黄巾军表现还算可以外,后来打仗几乎是屡战屡败,直到诸葛亮出山以后才有所改观。所以很多人对刘备的感觉,就是除了会哭之外没什么大本事,甚至有人还戏称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

大唐能成就盛世,武则天扮演着什么角色?

大唐能成就盛世,武则天扮演着什么角色?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很显然,大唐荣耀不全是武则天的功劳。唐朝自开国以来,在李隆基时期出现第二高峰——开元盛世,这里面有武则天一定的功劳,但总的来说主要由于唐高祖及唐太宗的文治武功,以及唐玄宗的治国方略,才成就了...

历史上高长恭为何会选择自杀?愿意是什么?

历史上高长恭为何会选择自杀?愿意是什么?

高长恭是北齐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封为兰陵王。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北齐高纬继位后,虽然政局不稳,但有堂兄弟兰陵王高长恭替他出生入死,保家卫国,国家还算稳定。高长恭是北齐宗室最优秀代表,他不仅生得“貌柔心壮,音容兼美”,还骁勇善战,很有谋略。说到他天下无双...

韩信统领军队时能够抗衡其他两人 韩信为何没有能三分天下

韩信统领军队时能够抗衡其他两人 韩信为何没有能三分天下

还不知道:韩信统领大军足以抗衡项羽、刘邦,为何没有选择三分天下?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什么道德、忠诚之类的鬼话,只有鬼会相信。真正的原因是,韩信并没有三分天下的实力。韩信打仗是天才,这不假。一个时代,产生两个军事天才,“既生瑜,何生亮”,真是上天弄人。除了军事才...

刘彧是什么出身?他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刘彧是什么出身?他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刘彧,南朝宋第七位皇帝,466年~472年在位。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南朝宋明帝刘彧,字体景,小字荣期,是文帝刘义隆的第十一子、武帝刘骏的异母兄弟。刘彧封湘东王,是前废帝刘子业的叔父,刘子业是个残暴的皇帝,曾将刘彧召回建康囚禁,封为猪王,受尽折磨和污辱。刘彧为自保,与心腹阮佃夫、李...

司马师和司马昭作为两兄弟 两人为何没有因为权力反目成仇

司马师和司马昭作为两兄弟 两人为何没有因为权力反目成仇

还不知道: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什么在权力面前没有反目成仇?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家取代魏的进程是在高平陵政变,司马懿在高平陵政变给予曹魏政权最致命的一击,然后违背了当初不杀曹爽的诺言,把曹爽以及那些与曹爽为伍的人全部铲除,其实目的就是为了确定司马家...

嘉庆亲政后马上对和珅下手 和珅就没有早做打算吗

嘉庆亲政后马上对和珅下手 和珅就没有早做打算吗

还不知道:嘉庆亲政后为何迫不及待地查抄和珅,老练的和珅为何没早做打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和珅是乾隆时期的宠臣,更是乾隆时期的权臣,在乾隆人生中的最后几年中,他的权势滔天。但就是这样一位牢牢掌控富贵和权力的人,却在乾隆死后的短短时间里,就被嘉庆给查抄并赐死了。乾...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