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内容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与一战结束后的德国

世界历史8个月前 (04-01)700

作者阿登的苦林一直支持着公众号,非常感谢他-----raingun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与一战结束后的德国

一个多世纪前,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法王路易十四时期修建的宏伟的凡尔赛宫召开,并签署了《凡尔赛和约》,这标志着之一次世界大战的彻底结束。实际上,当时在法国首都巴黎的许多地方都召开了会议,结果是诞生了至少五个和约,分别以巴黎的各个郊区命名——每个和约都针对一个战败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本文的主角——1919年6月28日在镜厅与德国签署的《凡尔赛和约》。根据英国外交官哈罗德尼科尔森在日记中的记载,两位战战发抖的德国代表走到凡尔赛宫的镜厅前,在和约上签了字。“沉默是可怕的”,尼科尔森这样写道。“德国代表脸色苍白……他们故意避开了那两千多只眼睛盯着他们的目光。”

对法国人来说,这是一场充满了快意的复仇,法国总理乔治克莱蒙梭甚至泪流满面地宣称这是“美好的一天”。签约时间和地点都是法国人精心考虑的:开始日期是1月18日,这是法国的国耻日,因为1871年的这一天德皇威廉一世在镜厅中加冕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皇帝。一战胜利后,对此刻骨铭心的法国人终于得以一雪前耻。

上图: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一世镜厅加冕图。

然而,《凡尔赛和约》墨迹未干,各界就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它真的是一款和平条约吗?还是说它为二战埋下了种子?

最有力的质疑是由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他当时任英国驻巴黎代表团成员,但对会议结果很失望。他在1919年12月参加了一场名为“和平的经济后果”的辩论,并在辩论中谴责《凡尔赛和约》是“迦太基式的和平”(这一术语来源于罗马对迦太基的彻底摧毁和征服),称这是“将德国整整一代人变成奴隶的政策”,会导致“整个欧洲文明生活的消亡”。1961年,英国历史学家艾伦约翰珀西瓦尔泰勒也在其著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中断言“凡尔赛的和平从一开始就缺乏道德上的有效性”,并声称“一战为二战埋下了种子,事实上是导致了二战”。同样,美国著名外交官兼历史学家乔治凯南在1984年也表示,二战是由于“对德国施加的非常愚蠢和羞辱性的惩罚”而导致的。

实际上,无论参加和会的那群“和平缔造者”是有意还是无意播下了未来冲突的种子,有一点需要明确,即德国的命运远不是协约国议程上的唯一问题。一战让整个欧洲的政治版图被硝烟和革命所撕裂,四个伟大的帝国王朝——沙俄罗曼诺夫王朝、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德国霍亨索伦王朝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烟消云散。几个世纪以来,这几大帝国一直统治着欧洲大陆的中心和东部。在战后的一片破碎中,民族主义政治家和他们的武装力量已经在缔造新的国家(如捷克斯洛伐克),或恢复像波兰这样的旧国家。因此,巴黎和会的一大议题就是清理混乱的政治局面。

战时协约国的三大强权此时也各怀鬼胎:克莱蒙梭和法国人专注于削弱德国,因为当时德国人口比法国多一半,且其经济在1913年是欧洲最发达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虽然急于从德国获得赔偿,但也认为德国经济对欧洲的复苏至关重要,他担心过度的惩罚会助长德国人复仇的欲望,并导致布尔什维克主义席卷整个欧洲大陆;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则缺乏对欧洲历史和现实的了解,他一心想要建立“国联”,以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上图:签署《凡尔赛和约》时的“三巨头”,从左至右分别是法国总理乔治克莱蒙梭、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和英国首相大卫劳合乔治,照片摄于1919年6月。

在这种情况下,最终出炉的和约实质上是这三巨头之间妥协的产物:法国人收复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在被普鲁士击败后于1871年割让),但未能永久吞并莱茵兰地区,相反,如果法国进犯莱茵兰非军事区,英美两国承诺将联合保证德国的安全;威尔逊实现了成立国际联盟的愿望,但国联在背负了无限义务的同时,却根本无力去维护和平。

在被德国、沙俄和奥匈帝国瓜分了一个多世纪后,波兰重新复国,但这遭到了柏林方面的极力反对,尤其是“波兰走廊”隔开了西边的德国本土和东普鲁士。英国警告说,要当心此举引发德国的复仇主义,但面对法、美两国对波兰要求的强烈支持,最终只能选择将横亘在“波兰走廊”上的但泽市(今波兰的格但斯克,当时居民主要是德国人)变成一个“自由市”(而不是波兰的一部分)来缓解这种情况。

妥协不仅是几大巨头间争议的结果,也反映出协约国之间并非铁板一块。事实上,无论法国人的意愿多么强烈,他们在1919年都无法对1871年的战败进行充分的报复,因为1919年时的德国没有被入侵、征服和占领。对数千万德国人来说,停战是不可理解的,他们把失败归咎于和平主义者、布尔什维克,特别是犹太人的“背叛”。在某些极右翼分子(比如阿道夫希特勒)看来,1918年德国根本没有战败,这就是为什么斐迪南福煦元帅私下里说,《凡尔赛和约》带来的不是和平,而是二十年的休战。一语成谶,二战果真在二十年后的1939年爆发。

因此,1919年协约国施加给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凸显了协约国胜利的不彻底性。美国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对在1918年打垮德国人的战争意志至关重要,但由于未能在参议院获得必要的三分之二的多数票,故美国 *** 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由于威尔逊将美国对法国的安全保证与《凡尔赛和约》挂钩,这样一来,不签字就意味着美国放弃了对法国的安全承诺。英国人也不愿意给法国人背书,这就让法国愈加暴露在德国复仇的危险之中,反过来法国也就更加强烈地要求削弱德国。

这就回到了凯恩斯所说的“迦太基式的和平”。不过,巨额赔偿虽然让德国人怒火中烧,但还不至于压垮德国经济。事实上,巴黎和会并未确定具体的赔偿金额,《凡尔赛和约》只是在第231条中确立了“德国及其盟国应对侵略战争造成的损失负责”的原则,但同时也在第232条中承认德国的资源不足以实现“彻底的赔偿”。在和约中,有不少类似的为战败国“开脱”的条款,但只有德国人(出于宣传原因)将赔偿问题视为协约国对其“战争罪行”——这是和约中几乎未出现过的字眼——的清算。

上图:巴黎和会召开时的场景。

1921年,协约国委员会为德国制定了1320亿金马克(当时约合330亿美元,加上利息)的赔款计划。然而,这个高得令人咋舌的数字主要是用于满足英法两国强硬派的虚荣心。在实际操作中,协约国只要求德国在36年内赔偿大约500亿金马克。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赔款其实是法德这对世仇新一轮针锋相对的开始。当法国政治家在1919年考虑赔偿问题时,他们想到了1871年的《法兰克福条约》,即俾斯麦击败拿破仑三世后强迫签署的不平等条约;俾斯麦则想到了拿破仑在1807年强迫签署的《提尔西特和约》中对普鲁士的不平等待遇。1921年的赔款计划最多每年拿走德国国民收入的8%,这低于法国在1871年战败后每年担负的比例(国民收入的9%至16%)。因此,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单从经济上来看,赔款并不是无法忍受的。

真正的问题是政治问题,即德国人根本不接受失败。很多德国人认为,协约国索取赔款是一种政治手段,以弥补1918年未能在战场上取得完全彻底胜利的遗憾。总之,正如一位德国官员所说的那样,围绕赔偿问题展开的斗争是“通过其他手段对战争的继续”。

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历届魏玛 *** 都竭尽全力地在支付赔款问题上耍把戏。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德国经济部门买入了大量外币,以便让德国马克贬值,使德国出口产品更具竞争力,而这种出口繁荣将“破坏与英美两国的贸易,因此债主会亲自找上门来要求修改1921年的赔款细则”。德国总理约瑟夫维尔特也在1922年辩称:“我们整个政策的目标必须是让英国人不再紧咬着赔款不放。”他警告说,不要试图通过加税等措施来平衡预算,因为这会让协约国觉得德国还有油水可榨,并会要求将平衡预算的税收作为赔偿金。

既然不保持预算平衡,那么要取消赤字就得加印钞票,进而导致通货膨胀。但大实业家胡戈斯廷内斯在1922年表示“要么选择通胀,要么选择革命”,这也得到了大部分德国大亨的赞同。然而,通货膨胀引发了另一场危机:从1922年秋季开始,价格上涨在德国引发了恶性通货膨胀,其程度令欧洲的其他任何国家都相形见绌。

无奈之下,德国只得拖欠赔偿金,在这种情况下,1923年1月,法国和比利时派军队强行进入德国的工业中心鲁尔区,并以武力劫掠实物作为赔偿。愤怒不已的德国人自发开展了一系列 *** 活动,这些地方性的 *** 逐渐升级成了一场由德国 *** 支持的抵抗运动,并在古斯塔夫施特莱斯曼(曾任魏玛共和国总理和外交部长)的领导下蔓延到了全国。

当这场抵抗运动接近尾声时,德国马克已经贬得不成样子了,鲁尔区甚至一度处于饥荒边缘。在战前的1914年1月,1美元能兑换4.2马克,短短10年后,名义上的汇率就涨到了4.2万亿马克(增加了12个零)兑1美元。在1923年,德国人每天用篮子或手推车领工资,然后立刻就要去支付账单或买东西,因为纸币每小时都在贬值。最终让德国摆脱这场困境的是伦敦和纽约银行家(尤其是美国芝加哥银行家查尔斯道斯)的金融干预。1924年,在英美银行的资金支持下,德国发行了新货币(帝国马克),取代了此前早已毫无价值的战时纸马克,并在国际贷款的扶持下恢复了较低水平的赔偿活动。鉴于其巨大的影响力,这一系列金融方案便被冠名为“道斯计划”。随着“道斯计划”的完成,德国人也将法国人赶出了鲁尔区,同时法国又继续从德国获得赔款。

上图:严重通货膨胀时期,用小车推着大笔钞票的德国人。

“道斯计划”也证明了美国金融业在德国的主导地位。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投资者纷纷进军德国,其中于1924年10月面世的“道斯贷款”由美国的400家银行和800家债券公司发行,此举引发了大量美国投资,并吸引了英国和其他资本的涌入。1924年至1930年间,德国借款的金额几乎是其赔偿金额的三倍,赔完款后的剩余资金被投入德国实业(福特和通用汽车都并购了数家德国汽车厂)、股票和市政债券,用于建设公寓、学校和其他基础设施。总的来看,外国贷款与20世纪20年代早期的货币贬值都减轻了德国的赔款负担,并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正如货币贬值最终导致恶性通货膨胀一样,当美国资金在1929年华尔街股灾后断裂时,德国经济顿时又陷入了衰退。到1932年,德国工业产值仅为1929年的60%,三分之一的劳动人口失业,还有数百万人被削减工资,且德国大部分银行倒闭破产。德国萧条是20世纪30年代初欧洲最严重的萧条,刚走出恶性通胀不到10年,德国人就再度经历了第二场噩梦。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德国人转向民族社会主义。在1930年9月的大选中,纳粹党赢得了18%的选票,成为国会第二大党。党魁希特勒也大肆宣称“我会确保物价维持稳定”,而且“这就是我的冲锋队所要做的”。历史学家尤尔根冯克鲁德纳指出,如果没有大萧条引发的灾难性后果,那么希特勒的崛起是不可能的。

综观从巴黎和会召开至战后初期的这段历史,可以说一切都与《凡尔赛和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幸的是,这是份妥协性质的文件,却两头不讨好,既没能让德国人心服口服,又让他们心生愤恨,当希特勒大权在握时,他撕毁《凡尔赛和约》的举动得到了数百万德国人发自内心的拥护,也为另一场更惨烈、影响更大的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4/589466.html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与一战结束后的德国” 的相关文章

乾隆帝对法国大革命是什么看法?他的反应如何?

乾隆帝对法国大革命是什么看法?他的反应如何?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乾隆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法国大革命,即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波澜壮阔的事件爆发于1789年7月14日,这一天是中国的乾隆五十四年五月二十四日。法国大革命直接改变了法国历史的走向,甚至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此时与法国相隔近半...

王玄策是什么人?单骑平印度,盛唐帝国的荣耀

王玄策是什么人?单骑平印度,盛唐帝国的荣耀

王玄策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在中国历史上,五千年来名将如云,智将如雨。但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名声不显的人却创造了后世网友最津津乐道的神话!唐时,中国的西南部也就是印度河流域的国家被称为天竺。公元647年,李世民派出使者王玄策前往天竺进行友好访问。而这个在唐史上默默无闻的人,连生卒年...

英国人赫德是个怎么样的人?为什么能掌管清朝海关45年?

英国人赫德是个怎么样的人?为什么能掌管清朝海关45年?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英国人赫德是个怎么样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海关。是一个国家的主权象征之一,被被称为国家大门,但由于满清政府的腐败和腐败,一个叫罗伯特·赫德英国爱尔兰统治满清海关长达45年,赫德他在位时间从1863年到1908年,时间长度达到45年。在他离职的时候,被封赠太...

不食周粟的叶名琛,为什么能被英国人敬重?

不食周粟的叶名琛,为什么能被英国人敬重?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叶名琛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英国人根本就没把叶名琛拉到伦敦去,而是把他带到了加尔各答,弄了一个小楼,把他关起来了。所以叶名琛只好在那地方带着,天天写字画画,等着别人来见他。但是别人根本就不理他,只是偶尔有几个好奇的英国人和印度人到楼上看看他。那他是以什么...

两位汉朝使臣,一路艰辛到欧洲,最后死在伦敦

两位汉朝使臣,一路艰辛到欧洲,最后死在伦敦

历经二十余载奋斗,整个西域,终于在班超的守护下,一派和平、繁华景象,但班超心中,仍有一个心病。图:哈密天山班超像原来,班超听说在汉朝所知最远的安息、条支二国以西,渡过茫茫大海,还有一个与大汉文明相当的大秦国(即罗马帝国),那儿的人最喜欢中国丝绸,愿花大价钱购买,据说最高能与黄金等价,可惜此前中国商人...

关于织田信孝的评价如何?织田信孝是怎么死的

关于织田信孝的评价如何?织田信孝是怎么死的

这个时候,什么战术、谋略,都已经不重要了,而是变成了一场关于勇气和意志的较量,双方就是拿着刀枪,红着眼互相乱砍乱刺,谁退让谁就输了,谁能撑住谁就会赢! 丰臣秀吉一方,勇将倍出,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糟屋武则、片桐且元、加藤嘉明、平野长泰、胁坂安治七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人称“贱岳七本枪”! 这七个人身...

雅典娜: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战争、纺织的女神

雅典娜: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战争、纺织的女神

雅典娜(希腊语:Ἀθήνη、英语:Athena),也称帕拉斯·雅典娜,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同时也是艺术女神、纺纱工艺的女神。密教祷歌称她为“创始艺术的”。她传授纺织、园艺、陶艺、畜牧等技艺;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给人类。她亦是军事策略的女神。航海、农业、医疗的保护神。法庭...

波兰贵族后裔 法兰西帝国著名元帅波尼亚托夫斯基简介

波兰贵族后裔 法兰西帝国著名元帅波尼亚托夫斯基简介

约泽夫·安东尼·波尼亚托夫斯基(波兰语:Józef Antoni Poniatowski,1763年5月7日—1813年10月19日),生于维也纳。他是有很强军事背景的一位波兰贵族的后裔。他的父亲名安德烈·波尼亚托夫斯基,是波兰亲王,同时是在奥地利军队服役的中将。他的叔叔奥古斯特为波兰国王。波尼亚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