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久在君专栏:《由一块战国精品牌饰的研究发散之一》

中国历史8个月前 (04-01)690

久在君专栏:《由一块战国精品牌饰的研究发散之一》

由一块战国精品牌饰的研究发散

之一

久在君

“何以中国”并非简单的命题。建国后的大半个世纪考古及文博工作的 *** /重心一直在捉摸和构建时间的形状,终于在框架搭建完成后才开始更多的跨类目跨学科的深入;在拥有了大量的信息和技术支撑后,更应该站在不同的坐标视野上去把文化的脉络链接和梳理得更加鲜活,也不断有着新的声音和认识。这不但是学术圈子的追求,更是普罗大众的需求。

这次有幸从一块战国牌饰藏品的鉴赏研究笔记出发,分几个部分内容做一些分散性的分享,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解读”方式,让收藏玩味活态起来,带来多角度的切入和体验,看看一件“小小”的文物能包含多大的论点和信息量。

这里将通过连载将话题分作一个部分

【一】实证比较--探寻战国时期中山国与楚国的纠葛与传说

【二】从夷族到“艺术之国”,绚烂的战国中山国文化

【三】龙年应景,从纹饰品读--解析东周玉雕纹饰

在笔记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玉器实物的 *** 展示,由此引出我们的思考和讨论。

三人踏豕玉坠饰,战国时期,于2002年湖北九连墩2号墓出土

战国中期神人驭双龙玉器,通长7.2厘米,湖北省荆州市院墙湾楚墓出土

哈佛大学博物馆藏

河北博物院藏

震旦出版《战国玉器》载录

Kenneth Thompson( 1923-2010)旧藏

以上玉器实例中我们不难看出两个三个基本关联特征点:工艺方式趋同,构图元素趋同,特别是“人物”母题形态大致相同。那么问题来了,除了海外博物馆及私人藏家藏品无具体出土信息可考之外,其余文物出土来源有二:河北,湖北。如果仅从断代确认的大背景下,给人传递的信息无非是同时期下玉器 *** 的时代风格趋同。然后从近年考古研究工作的实证研究结果去看,这一组展示都绕不开战国中山国这个明确指向。

中山国,是战国时期由白狄族鲜虞部落建立的国家,因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国。

它屡亡屡兴,创造出了独特的中山文化。

它嵌于燕赵之间,国小而悍勇,曾长期与晋国等中原国家交战。

在史籍之外,它另有一个名号:战国“第八雄”,成为仅次于7个“万乘之国”的“千乘之国”,也算是战国史上的一个奇迹。

所以这次研究笔记的发端也正由于牵扯到古中山国而让人兴奋不已,因为谈及此,有太多精彩的内容可以延伸,于是也促使我分题切入并作此分享。回到我们的疑惑上来,既然有如此鲜明的国家“制器”风格指向,那么在相隔千里的两地均出土“近似款”文物,又作何解释?

从西周到东周,我们可以看到的大背景是文化和经济的蓬勃发展,生产力进步促进了商贸活跃也实属正常,好东西在那个百家争鸣、群雄争霸的时代,受到追捧、效仿、流通都非常的合理。所以如果说楚人发挥其精湛的制玉技术“模仿”了来自中山国独特“夷韵”的风格器物,也有说服力。然而我从这些玉器中的“人物”元素为切入点,提出自己的看法:风格和元素都可以借鉴,但一定会根据“本国”情况加以转化融合,特别是“人物形象、衣着”这些显著符号,不太有理由“照抄”,毕竟当时的现状是标榜自家“大国实力”和形象,独立“IP”是必要的。等级越高的器物,越象征着各国的王权个性,轻易不会随波逐流,这一点在春秋战国的各类“古美术”中都可以窥见端倪。

而服饰特征正式佐证这一观点的重要研究对象

《图说中山国》一书中插画

“中山国”人物玉器独立件大图

一些楚式服饰研究插图

跨学科收集比较战国服饰方面研究内容(文字、图片),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国家在服饰特征风格上是大相径庭的状态。而由于楚式玉器的名声远比中山国显赫,在过往的出土及研究整理中,已经把湖北九连墩和院墙湾的两件有明确人物及衣着风格的著名玉器归入“楚式”范畴的“通识”,而今看来还可以待更多信息的佐证,而不可就此定义。(果然以此标准下定论,河北出土的同类”人物“件从数量、样式上都更有”本源“优势)

实证是一个维度,记载和传说也是考古 *** 中重要的线索。那么我们今天还可以引一段故事来趣味假想一番:“一碗羊汤引发的灭国”

中山国在历史记载中曾被多次灭国,而最蹊跷的一次是被远在千里之外的楚国所灭。《史记·赵世家》中说到“楚国长久征伐中山国,使其亡国“

远在南方的楚国,如若攻打北方的中山国,不但行军路途遥远,更需要强大的后勤保障,而且中间还间隔了晋、齐两个强大的诸侯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楚昭王熊轸为什么要千里跋涉,不计成本地攻打中山国呢?

在《战国策·中山策》中,则记述了一个富有戏剧性的楚国灭亡中山国的典故:“有一次,中山国君大宴群臣,上了一大锅羊汤,国君让仆人把汤分到客人们各自的碗里。当轮到楚国客卿司马子期时,羊汤正好没有了,司马子期当时没表示什么,但回到客栈后,越想越不对劲,认为这是国君在大庭广众之下有意出他的洋相,便愤然离去,回到楚国。在司马子期的巧辩游说下,楚昭王熊轸举兵攻打中山国。中山国虽然兵多将广,但最终却抵挡不住英勇善战的楚军。中山国君仓皇逃往国外,仰天长叹道:“吾以一杯羊羹而失国矣”

但很多学者认为,楚国攻打中山国,不合情理,应该只是一个误传。而有的学者则认为,楚国在历史上不乏有突破常规、石破天惊的想法与作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气度与智慧,加上楚国素有三年不出兵,即是奇耻大辱的传统,而国君在位期间,如若没有大的作为,死后将不得进入宗庙。所以会不会在与邻国相对和平的时期,跨国攻打中山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一来可使楚军经常处于作战状态而不至于懈怠,二来可以检验长途作战时楚军的后勤保障系统,以此显示国家的实力与不墨守常规的政治智慧。而今我们姑且把故事放一边,从楚地出中山物来猜测,征服之后的战利品,没有什么比青铜器、玉器这类国家象征在当时更有“缴获”意义了吧?

作为研究笔记的开篇,做一个引子,从“比较研究”,到传说线索,我们一窥东周的纷繁复杂,由一件小小的文物,能牵出的话题远不止于此,如果你也感兴趣,我们一起期待接下去的篇章,更多艺术和文化的编码信息,一定会给你带来更鲜活的趣味。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谢绝不经同意擅自拷贝图文至自己公微号发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4/589467.html

“久在君专栏:《由一块战国精品牌饰的研究发散之一》”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要屠杀开国功臣?为何会这样?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要屠杀开国功臣?为何会这样?

“狡兔死,走狗烹”这似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众所周知,在绵延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开国皇帝大都文治武功,十分善待开国功臣。有名的麒麟阁、云台阁、凌烟阁、昭勋阁、紫光阁等五大功勋阁,便是为表彰感念功臣而修建的。不过,也有开国皇帝...

如果历史上没有多尔衮,清朝还会存在吗?

如果历史上没有多尔衮,清朝还会存在吗?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仔细观察历史我们会发现,往往最大的变动就是由几个最关键的人推动的,那么如果没有多尔衮,大一统的清朝还会存在吗?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一、多尔衮退出皇位竞争,保证了集团的团结。皇太极死得比较突然,压根就没留下遗嘱。他的儿子们和弟弟们,都是夺位热门。尤其是他的长子豪格,和...

历史上诸葛亮与赵云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上诸葛亮与赵云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乱世出英雄。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刘备伐吴兵败,退守白帝城,病危之际,托孤诸葛亮和李严,诸葛亮作为丞相,总揽朝政,负责行政,其中,刘备任命李严为中都护,统领内外军事,成为军事上的负责人。也就是说,内政归诸葛亮管,军事上就归李严管了。这样,诸葛亮似乎就没有军...

三国时期孙权统治基础最稳 孙权为何是称帝最晚的一个

三国时期孙权统治基础最稳 孙权为何是称帝最晚的一个

还不知道:为什么统治基础最稳固的孙权,偏偏是三国中称帝最晚的那个?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已经初见雏形,从父兄手中继承家业孙权巩固了自己在江东的统治,可谓是志得意满,坐断东南。江东世族们也从抵抗、反对孙权的统治,变成了合作、支持,在淮泗将领与江东...

西晋灭亡之后 司马家族的下场到底有多惨

西晋灭亡之后 司马家族的下场到底有多惨

对西晋的司马氏家族结局如何?几乎全部被灭,远不及曹魏安全下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分三国,魏蜀吴经营多年都不能完成统一,最后竟然被西晋捡了大便宜。本以为这样的统一大国承接了三国的实力,应该非常强悍,统治的时间也会更为长久,但谁也没想到西晋居然是个短命王朝,而...

孙权要是没有偷袭荆州 关羽能在襄樊之战取得多大战果

孙权要是没有偷袭荆州 关羽能在襄樊之战取得多大战果

还不知道:假如没有孙权偷袭荆州,关羽襄樊战役能取得多大战果?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建安二十四年的襄樊战役中,关羽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甚至连曹操,都在考虑迁都了。不过,由于孙权偷袭荆州,关羽最终惨败、被杀,让人遗憾。如果没有孙权的偷袭,关羽是否能夺...

后世是如何评价范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范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范旻(936-981年),字贵参,大名府宗城人,宰相范质之子,十岁能属文。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德中,以父荫为右千牛备身、太子司议郎,迁著作佐郎,转度支员外郎,判大理正事,知开封县。宋太宗领京兆尹,颇器重之。及平岭南,迁知邕州兼水陆转运使,通判镇州有能声,迁库部员外郎...

历史上刘邦的前半生为何一直碌碌无为?

历史上刘邦的前半生为何一直碌碌无为?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定都长安。“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在刘邦响应陈胜、吴广号召,举起反秦大旗发动起义的时候,他已经48岁了。要知道,在刘邦那个时代,这个年纪已经算高寿,接近去世了。就算还能继续长寿,孔子说,50知天命。5...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