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青云三兄弟为何成不了大事?《投名状》深度解析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
但是《投名状》庞青云三兄弟为何最终没能成就一番大事,根本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本期来给大家深度分析这个团队,庞青云、赵二虎、姜午阳三兄弟的人格特征。
希望大家能在他们身上,看到一些性格的缺陷与弱点,帮助自己在社会在职场走得更远。
庞青云的背景
庞青云算是武将出身,一直以来是一个将领,所以他很有个人的鲜明特点。
庞青云最擅长的事情是当统帅,他有干劲,有那种拼搏的精神,也有理想。
途中的某一次战役,被太平天国的人马围困,导致全军覆没,而他自己装死成了最后的幸存者。
庞青云为什么装死?
难道仅仅是想活着吗?
不……
我个人的理解是:
他心中的梦想和理想在支撑着,等着东山再起的那么一天。
庞青云想干一番大事业,所以他必须先活下去,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如果意志稍微薄弱一点的人,我估计早就放弃了。
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之后,庞青云知道先要解决吃饭的问题,所以入了姜午阳的伙,去当山中土匪。
最后抢了魁子营的军粮,一起回到了村庄,饱饱的吃了一顿。
以庞青云自己的眼光来看,这样根本不是长久之计。
但以他的个人阅历来看,我认为他看重的是村子里面的那些壮丁。
所以庞青云能够短暂的在村子里面停留的理由,我觉得有两点:
其中之一是有饭吃,其中之二是这些壮丁对他来讲是翻身的资源。
所以庞青云才劝赵二虎和姜午阳一起和自己从军,为了说服三位大人能够支持自己,庞青云心里清楚,需要个见面礼。
如果空手回去的话,只会被嘲笑,得不到任何支持。
所以他们就一路招揽了800号人,再加上陈公给的1500人作为根基来翻盘,庞青云以少胜多,可谓也是豪赌了一把。
不得不说,舒城一战的确体现出了庞青云作为统帅的能力,这里我说的是作为将军的统帅能力。
庞青云渴望的是尽快结束战争,让百姓和自己的兄弟都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他的理想。
但过于理想化,也是他的一个更大的缺陷。
在没有经过三位大人的同意下,庞青云私自攻打苏州和南京,这使得三位大人里面有两位是不支持他的。
因此庞青云缺少粮食!
但他在逆境当中还是找到了办法,我们又看到了他另外的一种才华,找到魁字营的何魁谈判,给他画饼。
从而获得了何魁的粮草支援,顺利拿下苏州与南京,而且还把何魁踢在了一边,何魁相当于赔了夫人又折兵。
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庞青云还是有一定的手段。
攻下这两座城池,相当于给慈禧太后拔掉了眼中钉,所以庞青云很快要去面见慈禧。
在面见慈禧的过程中,庞青云接连做错了两件事。
一是开口和慈禧太后说免除两江百姓三年的赋税,慈禧太后的手做了一个后缩的动作,说明慈禧太后的心理非常害怕。
因为那个时候的清朝已经是国库空虚了,庞青云这么做,无疑在为难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缩手的动作
但庞青云是有功之臣,慈禧太后也不好说什么,只得勉强答应。
庞青云做错的点在于,他不能当着慈禧太后的面这样子去拆台。
慈禧太后答应你了,那其它地方的总督啥的怎么看呢?
他们是不是会眼红你庞青云呢?
我认为比较好的做法是,庞青云不用操之过急,可以上一个奏折给慈禧太后。
第2个做错的点在于,被慈禧太后封为了两江总督之后,庞青云以为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所以根本不屑与陈大人,还有狄大人为伍。
见完慈禧太后之后,庞青云和两位大人坐了一会儿,庞青云拒绝了他们的邀请。
这就意味着以后在太后的身边,没有人替庞青云说话。
而两位大人也由刚开始拉拢庞青云的态度,转变为了对抗庞青云的态度。
所以狄大人当场翻脸,并大声呵斥庞青云,说赵二虎的两件事。
庞青云不想有把柄抓抓在两位大人的手上,所以就处决了赵二虎。
所以庞青云这一步错,就导致了步步错。
我总结了一下,错了这么多:
得罪了慈禧太后,得罪了朝廷的其他地方督府,得罪了两位大人。
然后就是自己从内部瓦解了自己的团队,灭掉了赵二虎,又导致姜午阳和自己产生了非常大的意见分歧。
庞青云之所以这么做,还是因为性格的缺陷。
我的评价是:
庞青云始终只是一个武将,善于攻城拔寨,他能当好一个将领。
但是缺乏文臣完成那样的远大见解,他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得经营人际关系,不懂得维护自己内部团队的安定。
他觉得只要自己在总督的位置上,那就可以实现人生的理想。
其实他的想法是错误的!
想要当好这个总督,首先内部要有强大的团队,其次慈禧太后身边要有人帮他说话。
这就如同陈大人带着庞庆云面见慈禧太后的时候说的一句话:从门口走到朝堂之上,花了整整30年。
这句话的含义非常深刻,也就是说每一步都不容易,每一步都是小心翼翼,才能够稳住30年。
而还有一个细节,庞青云站在陈大人的旁边;
陈大人讲这句话的时候,庞青云根本就没有听下去,他只是看到了眼前的朝堂。
我认为这一个镜头展现出来的是庞青云心中的理想和抱负,还有权利。
但他根本就不知道朝廷的水有多深。
再来说一下赵二虎
赵二虎是一个非常忠厚的老实人,这和他的出身有关。
他没有庞青云那么好的背景,从小在村子里面长大,自然会显得比较固执,因此他的心中会有一份执念。
哪怕是赵二虎从土匪变成了山字营的正规军,心中那种根深蒂固的想法还是很难改变的。
比如说刚开始在村里面的时候,他就有一个习惯,在已经失去的兄弟的位置上,倒上一碗酒。
当土匪的时候靠抢,还说什么进城抢三天,做法显然是不够明智。
所以庞青云当着赵二虎的面斩人立威,赵二虎是不怎么能理解庞青云的。
后来攻向南京他们的阵营其实已经非常大了,相当于已经攻占了一方地盘,是在朝廷当中有一席之地,也相当于地方督府的实力了。
但是赵二虎还是非常可笑的,不遵守朝廷的规矩。
他依然行驶的是自己的那一套,直接拿军饷出来分。
很明显做法是不够明智的!
赵二虎遵守兄弟的情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有点固执的老实人。
他不懂得变通,不懂得接纳一些新的东西,不懂得学习,因此不能理解庞青云两兄弟之间存在隔阂,团队的篱笆是不够紧密的。
再来说一下姜午阳
对比于赵二虎来说,姜午阳其实没有那么固执,他们两兄弟的出身一样,都是来自村子里面。
在早期的时候,姜午阳其实能够理解庞清云,因为那个时候的庞青云是在为事业的奋斗。
而庞青云所做的几件事,姜午阳也是非常理解的。
比如说斩首两个不懂事残害民女的立威,还有苏州城直接解决掉4000个俘虏。
但到了后来,庞青云的一些事情触及了姜午扬的底线。
就算庞青云和莲生(赵二虎的妻子)有关系,姜午阳也没有觉得是庞青云的问题,反而觉得是嫂子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在姜午阳心里,他所坚守的最后一道底线就是兄弟和投名状,这一点他非常的执着。
也就是说,他是一个非常遵守契约精神的人:外人乱我兄弟者必杀之,兄弟乱我兄弟者也必杀之。
因此我的解读是:
三个这样的人走在一起,他们并不是志同道合,反而像是一种临时的合作关系。
他们的能力分布不均,他们的认知不能够达到统一的高度,他们各有所想。
在一起合伙办事的时候,他们之间没有思想的共鸣,语言的共鸣和价值观的共鸣,那是很难成就一番大事业的。
通过电影的表现来看,他们三人当中谁也没能说服另一个。
每个人都非常的执着,坚定自己内心的信念。
因此这样的一个团队,根本就不是一个稳固的桩,一个篱笆三个桩都不稳,怎么能够起到相应的作用呢?
所以那是一种必然的失败!
他们三兄弟的组合,在我看来压根就不是一个完美的团队。
从他们三人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很多明显的人性的弱点。
庞青云缺少了文臣的能力,过于理想化,因而看不懂朝廷的局势犯了大错。
他虽然懂得管理团队,但却不懂得经营兄弟关系,还有个人的情感关系。
而赵二虎是一个非常老实的古板的,不肯改变的人,他非常忠义,但忠义也害了他。
姜午阳没有成大事的想法,他的心中事业不重要,摆在前面的是兄弟和契约精神。
这是我对三个人事业失败的理解。
希望小伙伴从他们失败的原因上,学会到一些社会知识,帮助自己在职场和团队里面走得更远。
还有其他更多看法的小伙伴,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喜欢文章的家人,记得点赞关注[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