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铁律:贪污超60两银子立斩,60两,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前言
我国封建社会前后两千余年,从秦朝开始到清朝结束,上演了许多朝代的兴盛和灭亡,先后有494位皇帝站在朝廷的顶端俯瞰天下。
从这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趋势之中我们可以知道,一个王朝的灭亡是多少都有贪腐的成分在其中。
在很多封建王朝都曾出现过惩治贪腐的行为,但从没有像朱元璋这般手段强硬的帝王,他所采取的反腐措施直接影响到了后续明朝十几位皇帝的官僚系统。
比如朱元璋曾规定,贪污超过六十两银子立刻斩首,这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
朱元璋重权反腐的原因
朱元璋是明朝的之一位皇帝,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乞丐出身的皇帝。他出生于元朝末年时期,从一开始就饱受饥荒之苦,父母先后饿死,朱元璋变成了孤儿,他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加入难民潮之中依靠乞讨为生。
从经历来看,朱元璋从小就吃了许多苦,尤其是见到每天吃不饱穿不暖的百姓他就会产生别样的同情之心,而在分析完元朝灭亡的原因之后,朱元璋对官僚产生了十分严重的不信任感。
这种不信任便导致朱元璋在处理腐败的问题上出现了多元化的方式,并且把反腐和反贪污放在了治国理政的主要位置。
所以在登基之后不久,朱元璋就要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政策的调整,制度的修改,甚至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机构的重新设置。
朱元璋的反腐手段
从朱元璋所采取的手段来看,他在抑制贪腐的思想方针主要有两点,之一点是重典治国。
这里所说的“重典”并非是侧重,而是强调用严苛的法律来进行惩罚官僚和治理国家,这是先秦时期法家的主要思想,当年秦国在商鞅变法走向强大的时候就曾使用过这种政策。
但朱元璋并非只强调重罚,他将后来韩非子的思想与儒家“民本”思想相结合,强调赏罚分明,并且着重强调“有功者必赏,虽然赏赐的价值并不一定昂贵;有过者必罚,尽管他所犯的错误可能并不严重”。
就这样朱元璋的反腐思维和手段基本确定,主要针对的就是官僚,核心思想就是强调用刑罚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朝廷的廉洁性,这是其一,第二点,朱元璋强调 “明刑弼教”。
这种说法所针对的主要是人民,此举主要是指用刑罚来让人民知法,在意识到违法后果之后对法律产生畏惧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朱元璋亲自参与制定了《大明律》,在进行具体条文规定撰写之前,朱元璋曾对朝廷贪腐问题进行了详细描述和专业化的解释。
这就让大明律做到了对症下药,并且从后续颁布的成文来看,《大明律》主要有两大特点,之一点是惩罚措施十分严苛,在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六十两的现代价值
在明朝法律之中,朱元璋就受赃问题进行了专门分析和单独定罪,这是其他时期前所未有的,其中关于受贿的问题就有十几种之多,分析十分全面。
比如其中规定在受财枉法这一条之中,将犯罪人群分为有俸禄的人和没有俸禄的人,以一石为分界线,对贪污者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惩罚,按照规定,贪污数额超过六十两白银就会被斩首,这是一种什么概念呢?
首先白银对于明朝来说并不非是从很早开始就作为货币流通的。
从明朝中期开始,随着海禁政策的解除,海外贸易开始增加,白银开始大量涌入并且大量出现在市场中,朝廷为了应对现状将大量手工业产品进行出口,以至于在后来白银被认定为法定货币。
至于俸禄对白银的具体换算,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规定。从贪污定罪所限制的更低俸禄来看,一石为十斗,一斗大约符合十升。
如果将其换算成重量,一斗米的重量大约在6.4公斤左右,一石为十斗,大约为64公斤。
也就是说在明朝贪污超过这个数量将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惩罚,主要有鞭笞之刑或杖刑等等,当贪污所涉及的银两达到六十两的时候将会被直接判处斩立决。
虽然换算单位相同,但因为明朝各个时期的发展程度不同,每个阶段白银的价值也会存在较大差别,呈现出不同的购买力。
朱元璋所在的洪武年间,受战乱的影响白银的购买力较低,六十两白银大约可以购买将近四万公斤大米,相当于一百二十个士兵的月俸禄。
如果根据当时的白银价格将其换算为现在的人民币,总价值大约是在30万。
到了明朝中期,社会得到普遍发展,对外交流广泛,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种类多样化,对白银的价值造成了明显影响。
这一时期的六十两银子,大约只能买到480公斤米,二十件衣服,只相当于30名士兵的月俸禄,却相当于人民币的300万元。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乃是通货膨胀的结果,此时的社会背景正是国外白银大量涌入市场,要远超出朱元璋时期的货币价值,当其取代朱元璋时期的多类型货币成为主流之后,购买力自然会下降。
到了明朝后期,继续实行海禁政策,对外交流贸易被限制,白银数量有所减少,加上朝廷中出现的不良财政问题,让白银的购买力有所提高。
此时的六十两白银大约可以让一个普通人吃三千顿饭,可以购买三百斗米,相当于六十名士兵一个月的收入。
换算为人民币的购买力大约相当于六十万人民币,总而言之,如果因为贪污数额达到三十万就将其斩首,这样的惩罚实在太过严重。
总结
朱元璋此举太过残忍,直接造成了明朝后续十几位皇帝没有清官可用,甚至出现了阉党专权的现象,虽然朱元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的确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严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