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元璋铁律:贪污超60两银子立斩,60两,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中国历史7个月前 (04-09)580

前言

我国封建社会前后两千余年,从秦朝开始到清朝结束,上演了许多朝代的兴盛和灭亡,先后有494位皇帝站在朝廷的顶端俯瞰天下。

从这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趋势之中我们可以知道,一个王朝的灭亡是多少都有贪腐的成分在其中。

在很多封建王朝都曾出现过惩治贪腐的行为,但从没有像朱元璋这般手段强硬的帝王,他所采取的反腐措施直接影响到了后续明朝十几位皇帝的官僚系统。

比如朱元璋曾规定,贪污超过六十两银子立刻斩首,这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

朱元璋重权反腐的原因

朱元璋是明朝的之一位皇帝,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乞丐出身的皇帝。他出生于元朝末年时期,从一开始就饱受饥荒之苦,父母先后饿死,朱元璋变成了孤儿,他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加入难民潮之中依靠乞讨为生。

从经历来看,朱元璋从小就吃了许多苦,尤其是见到每天吃不饱穿不暖的百姓他就会产生别样的同情之心,而在分析完元朝灭亡的原因之后,朱元璋对官僚产生了十分严重的不信任感。

这种不信任便导致朱元璋在处理腐败的问题上出现了多元化的方式,并且把反腐和反贪污放在了治国理政的主要位置。

所以在登基之后不久,朱元璋就要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政策的调整,制度的修改,甚至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机构的重新设置。

朱元璋的反腐手段

从朱元璋所采取的手段来看,他在抑制贪腐的思想方针主要有两点,之一点是重典治国。

这里所说的“重典”并非是侧重,而是强调用严苛的法律来进行惩罚官僚和治理国家,这是先秦时期法家的主要思想,当年秦国在商鞅变法走向强大的时候就曾使用过这种政策。

但朱元璋并非只强调重罚,他将后来韩非子的思想与儒家“民本”思想相结合,强调赏罚分明,并且着重强调“有功者必赏,虽然赏赐的价值并不一定昂贵;有过者必罚,尽管他所犯的错误可能并不严重”。

就这样朱元璋的反腐思维和手段基本确定,主要针对的就是官僚,核心思想就是强调用刑罚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朝廷的廉洁性,这是其一,第二点,朱元璋强调 “明刑弼教”。

这种说法所针对的主要是人民,此举主要是指用刑罚来让人民知法,在意识到违法后果之后对法律产生畏惧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朱元璋亲自参与制定了《大明律》,在进行具体条文规定撰写之前,朱元璋曾对朝廷贪腐问题进行了详细描述和专业化的解释。

这就让大明律做到了对症下药,并且从后续颁布的成文来看,《大明律》主要有两大特点,之一点是惩罚措施十分严苛,在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六十两的现代价值

在明朝法律之中,朱元璋就受赃问题进行了专门分析和单独定罪,这是其他时期前所未有的,其中关于受贿的问题就有十几种之多,分析十分全面。

比如其中规定在受财枉法这一条之中,将犯罪人群分为有俸禄的人和没有俸禄的人,以一石为分界线,对贪污者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惩罚,按照规定,贪污数额超过六十两白银就会被斩首,这是一种什么概念呢?

首先白银对于明朝来说并不非是从很早开始就作为货币流通的。

从明朝中期开始,随着海禁政策的解除,海外贸易开始增加,白银开始大量涌入并且大量出现在市场中,朝廷为了应对现状将大量手工业产品进行出口,以至于在后来白银被认定为法定货币。

至于俸禄对白银的具体换算,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规定。从贪污定罪所限制的更低俸禄来看,一石为十斗,一斗大约符合十升。

如果将其换算成重量,一斗米的重量大约在6.4公斤左右,一石为十斗,大约为64公斤。

也就是说在明朝贪污超过这个数量将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惩罚,主要有鞭笞之刑或杖刑等等,当贪污所涉及的银两达到六十两的时候将会被直接判处斩立决。

虽然换算单位相同,但因为明朝各个时期的发展程度不同,每个阶段白银的价值也会存在较大差别,呈现出不同的购买力。

朱元璋所在的洪武年间,受战乱的影响白银的购买力较低,六十两白银大约可以购买将近四万公斤大米,相当于一百二十个士兵的月俸禄。

如果根据当时的白银价格将其换算为现在的人民币,总价值大约是在30万。

到了明朝中期,社会得到普遍发展,对外交流广泛,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种类多样化,对白银的价值造成了明显影响。

这一时期的六十两银子,大约只能买到480公斤米,二十件衣服,只相当于30名士兵的月俸禄,却相当于人民币的300万元。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乃是通货膨胀的结果,此时的社会背景正是国外白银大量涌入市场,要远超出朱元璋时期的货币价值,当其取代朱元璋时期的多类型货币成为主流之后,购买力自然会下降。

到了明朝后期,继续实行海禁政策,对外交流贸易被限制,白银数量有所减少,加上朝廷中出现的不良财政问题,让白银的购买力有所提高。

此时的六十两白银大约可以让一个普通人吃三千顿饭,可以购买三百斗米,相当于六十名士兵一个月的收入。

换算为人民币的购买力大约相当于六十万人民币,总而言之,如果因为贪污数额达到三十万就将其斩首,这样的惩罚实在太过严重。

总结

朱元璋此举太过残忍,直接造成了明朝后续十几位皇帝没有清官可用,甚至出现了阉党专权的现象,虽然朱元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的确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严重问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4/590624.html

“朱元璋铁律:贪污超60两银子立斩,60两,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 的相关文章

司马腾:西晋时期宗室、诸侯王,生性节省吝啬

司马腾:西晋时期宗室、诸侯王,生性节省吝啬

司马腾(?~307年),字元迈,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四弟曹魏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次子,东海孝献王司马越之弟,西晋宗室、诸侯王。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腾初封东嬴公,官拜冗从仆射。后历任南阳、魏郡太守,在任十分称职。后入朝任宗正、太常;出朝任...

刘廷让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刘廷让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刘廷让是赵匡胤义社兄弟之一,他也是众兄弟中出身最好的。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雍熙四年(987年),北宋名将刘廷让在被流放的途中绝食而亡。刘廷让是北宋名将,为宋太祖赵匡胤的义社十兄弟之一,在助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混乱割据局面立下大功。那么刘廷让为何会被宋太宗赵光义逼得绝...

杨仪: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自以为功劳特大最终作茧自缚

杨仪: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自以为功劳特大最终作茧自缚

杨仪(?-235年),字威公,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最初为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后投奔关羽,任为功曹。关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刘备赞赏,擢为尚书。因与尚书令刘巴不和,调为弘农太守。建兴三年(225年)任丞相参军,此后一直跟随诸葛亮战斗。...

朱元璋问武官张恒一个问题,对方回答不出来后果如何?

朱元璋问武官张恒一个问题,对方回答不出来后果如何?

历史上朱元璋曾经问武官张恒关于民间疾苦的问题,一介武夫当然回答不出来,结果惹得朱元璋大怒,乌纱帽就没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各位详细讲讲这件事情的具体经过,感兴趣的朋友就快来看看吧!门克新是明朝初年的一个知名文官,出生在巩昌,起初在泰州地区充当教谕,负责教导当地的学生,后来到了洪武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

罗汝才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罗汝才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罗汝才,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别号曹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上半年,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的李自成,在起义军内部来了次大清洗。不少不愿意完全成为李自成部下的起义军将领被干掉,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自号“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的罗汝才。在当时,...

孙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掌权后大肆残害宗亲

孙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掌权后大肆残害宗亲

孙峻(219年-256年10月19日),字子远,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散骑侍郎孙恭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峻年少时骁勇果敢精明强干,初任武卫都尉兼侍中,孙权病危时,与诸葛恪共受遗诏辅政,孙亮即位之后,升...

李治和上官仪废后失败 武则天为何没有杀李治夺权

李治和上官仪废后失败 武则天为何没有杀李治夺权

还不知道:唐高宗李治和上官仪合谋废武未遂后,武则天为何不杀掉李治夺权?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武媚娘传奇》武则天和李治剧照初,武后得志,遂牵制帝,专威福,帝不能堪;又引道士行厌胜,中人王伏胜发之。帝因大怒,将废为庶人,召仪与议。仪曰:“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

隋唐十八路反王是怎么回事 历史上有这十八个人吗

隋唐十八路反王是怎么回事 历史上有这十八个人吗

对隋唐时期的十八路反王是怎么回事?他们的结局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正史中并没有隋末“十八路反王”之说,不过有趣的是,但凡乱世,总会有“十八路反王”的类似版本出现。比如东汉末年的讨董卓“关东联军”,秦末的“反秦联盟”等等,都被冠以“十八路反王”。严格来讲,只有项...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