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雍正皇帝的后宫配置堪称一绝,高瞻远瞩,为大清续命了一百年!

中国历史6个月前 (04-10)430

创作声明:本文是根据历史内容所编,文中有关细节可能有所改动,请勿与现实关联,敬请各位理性阅读!

大清王朝能够稳固统治中原地区两百余年,严格来说:跟其成熟系统完善的后宫等级制度是绝对分不开关系的!

成熟的后宫等级制度可以有效地杜绝了前朝历代,诸如“嫡庶不分”、“外戚祸国”等灭国原因。

清朝历代帝王对于后宫妃嫔的配置也不尽相同,而且后宫配置的不同,对于皇权的影响也更是有着天壤之别!

那么,清朝哪位帝王的“后宫配置”才是最理想的状态呢?

我们从后宫供养的成本、前朝政事的影响,皇位传承的影响等三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比较,可以明确的得出结论:

那就是雍正皇帝的后宫配置,当属是最理想的状态。

比较方面之一:后宫供养的成本

“俸禄”,既是封建皇权社会,朝廷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各级官员的一种报酬。

清代的后宫妃嫔,从本质上也同样是属于皇帝的“臣属”。

不管由内务府还是朝廷财政供养,同样是需要支付相应俸禄的。

清代后宫妃嫔的“俸禄”被称之为“宫份”,它依据后宫“位份”的高低而不同。

从后宫之主皇后,到后宫妃嫔的更低等“答应”,而“常在”比“答应”的位份高一级,秀女入宫后,一般都会被封为“贵人”或者“常在”。

那么,从上到下她们所得的“宫份”到底有多大的差别呢?

下面以“皇后”和“常在”为例来予以明确的说明。

在《钦定宫中现行则例》中明确的记载到:皇后的“宫分”为年俸一千两,各类绸缎三十八匹,各类纱织四十四匹等等。

而常在的“宫份”为年俸三十两,各类绸缎五匹,各类纱织三匹等。

除了在“宫份”方面和低等的妃嫔有天壤之别之外,皇后还在每日的膳食供应照明,取暖供应等方面的待遇也是遥遥领先!

另外,对于后宫妃嫔的服侍人员配备也是有着明确的规定的。

更高等级的皇后则配太监十二人、宫女十人,再由“皇贵妃、贵妃、妃、贵人、常在、答应”等由上而下的依次递减。

更低等级的“答应”则配太监一人,宫女两人。

而且负责伺候‬妃嫔‬们‬的这些太监宫女们,也是同样‬需要强大的财政支出来支撑的。

根据相关文献的记载:清代太监的俸禄为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

宫女的俸禄则是根据入宫服侍年限的不同而不同,大致在每月三两到七两之间。

而且在太监之中,也存在着品秩为八品的首领太监。

他们的俸禄则为每月银四两,米四斛,公费银七钱三分三厘。

由上面的数据我们能够看出,出于繁衍皇室血脉,保证大清江山万世传承的目的,皇室需要配备数量庞大的后宫妃嫔。

而后宫高等妃嫔的人数越多,内务府所面临的财政压力就会越大!

自咸丰朝以后的同治,光绪,溥仪三位帝王,因为受到特殊历史背景的影响,所以他们并未配备足够数量的后宫妃嫔队伍。

我们仅在康熙皇帝至咸丰皇帝这六位帝王之间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雍正皇帝的后宫妃嫔配备,绝对是后宫供养成本更低的理想状态。

因为根据《清史稿》等官方文献的记载:雍正皇帝成熟时期的后宫具体拥有皇后一位、贵妃一位、妃三位、嫔一位、贵人八位、常在七位、答应及官女子八位。

总体而言,低等妃嫔占据后宫妃嫔的百分比为百分之七十九点三。

同一百分比下,康熙的后宫为百分之五十五,乾隆后宫为百分之四十一点八,嘉靖后宫为百分之十二点五,道光后宫为百分之二十八点六,咸丰后宫为百分之十六点七!

仅就“后宫供养成本”而言,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俭德帝王”的道光皇帝严格的来说,就显得有些浪得虚名了。

其实,雍正皇帝从某些方面来说,才是真正的“节俭帝王”!

比较方便之二:前朝政事的影响

后宫妃嫔对于前朝政事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后宫干政”,二是“外戚专权。

清代统治阶层一直将“后宫不得干政”奉为祖宗家法。

自清朝入关之初,顺治皇帝便明确规定:“在皇帝面前干预国政、颠倒是非者,从重惩办,绝不宽贷”!

行至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更是将这一规定写入《钦定宫中现行责令》,予以制度法规方面的严苛约束!

除此之外,乾隆皇帝还通过思想教育,图文宣传等各种手段,以此来让后宫妃嫔们恪守后妃之德。

在慈禧太后之前的清朝,如果没有皇帝的主观允许,后宫妃嫔敢于干预前朝政事的情况几乎没有出现过!

这种积极情况的出现,除了得益于严格的祖宗家法约束以及明确的制度法规制约之外,其实还和后宫妃嫔的配置情况分不开关系的。

就比如说在康熙三十年的时候,康熙皇帝为时年十四岁的皇四子胤禛指婚。

他将原步军统领、领侍卫内大臣费扬古之女,也就是乌拉那拉氏指给其为“嫡福晋”。

当然,此时的皇四子胤禛还尚未成为康熙皇帝中意的皇储人选。

甚至连后来乌拉那拉氏能成为皇四子胤禛的“贤内助”,也都不是康熙皇帝所能预料到的。

可康熙皇帝抛开满蒙联姻的蒙古王公之女,抛开世代与爱新觉罗氏联姻联亲、休戚与共的佟佳氏家族之女,反倒碰巧成就了雍正皇帝后宫的理想状态。

根据《清实录》中,对费扬古子孙在雍正十三年十月大致官职的记载,我们可以得知:

乌拉那拉氏所在的家族虽然都有官职在身,但一般都系低级的武职官员或者毫无影响力的文职官员。

和蒙古后妃背后势力强大的蒙古王公,“佟佳氏”,“富察氏”,“瓜尔佳氏”等满洲勋贵家族相比较而言。

乌拉那拉氏的“母家势力”对前朝政事的影响可以说是忽略不计!

有这样一位皇后坐镇中宫,并以身作则,即使雍正皇帝的后宫有着出身名门,外戚势力强大的熹妃钮祜禄氏。

以及背后站着足以左右雍正朝局的大将军年羹尧的年贵妃。

也断然是不敢和母家势力有所联系,更不敢干预前朝政事的。

除此之外,雍正皇帝对于后宫妃嫔的位份晋封也是特别“吝啬”的!

除了雍正元年,雍正皇帝数次的确立了后宫后妃位份,以及后期选秀给予秀女初次位份册封之外。

他几乎再未对后宫妃嫔予以过“位份晋升”!

没有后宫位份的晋升,就不会让前朝的大臣和外戚家族看到皇帝的“恩宠有别”。

更不会出现后宫妃嫔乃至外戚家族“侍宠而娇”,“骄横跋扈”的情况。

一个几乎没有外戚势力可以倚仗的皇后,再加上一个虽有大将军年羹尧可以依仗,但却在皇后前小心恭谨的年贵妃配合。

再加上,雍正皇帝“在位十三载,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继而无暇恩泽后宫。

这就造成了仅有的几个高等妃嫔,即使是拥有通天的本事,也断然不敢去干预朝政,撺掇外戚篡权。

比较方便之三:皇位传承的影响

在雍正元年八月,雍正皇帝于乾清宫的西暖阁召集总理事务王大臣和满汉文武大臣,作出了“秘密立储”的决定!

不可否认,雍正皇帝创设的“秘密立储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皇子之间的“夺嫡之争”。

但根据雍正朝乃至后世帝王的实际情况来看:弘时和弘历,永瑆和永琰,奕詝和奕䜣之间的皇位争夺情况依然存在!

只是方式更趋于温和,都是趋于暗地里进行而已。

也就是说,这一制度其实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皇室兄弟之间的手足相残。

但是距离“九子夺嫡”最近,而且“秘密立储”制度刚刚建立,对于尚未成熟的雍正朝而言。

它依然实现了皇权更迭的平稳进行,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负面夺嫡”影响。

究其根本原因,也大致也是得益于雍正后宫的理想配置!

为何这样说呢,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原因之一:嫡长子弘晖的薨逝并未影响孝敬宪皇后的中宫地位。

在康熙四十三年六月,被皇四子胤禛寄予厚望的嫡长子弘晖因病去世。

自此以后,孝敬宪皇后再未生育,但这并未影响雍正皇帝将其册封为皇后的打算。

更没有影响她稳居中宫长达九年的后宫地位。

而皇后没有孩子,其余的后宫妃嫔自然也不敢拿着皇嗣说事,更不敢依仗皇嗣来争得雍正皇帝恩宠。

因为有孝敬宪皇后在,雍正的后宫便无任何的“宫斗”现象,更无任何的“皇子夺嫡”情况出现。

原因之二:皇子生母均未“母凭子贵”

雍正朝时期,具备夺冠实力的仅有三位皇子,他们分别是:皇三子弘时、皇四子弘历、皇五子弘昼。

皇三子弘时的生母为李氏,她于雍正元年被册封为“齐妃”,之后“位份”再未改变。

皇四子弘历生母为钮祜禄氏,她于雍正元年被册封为“熹妃”,直到现在,也未发现熹妃被晋封为贵妃的有力证据。

皇五子弘昼生母为耿氏,她于雍正元年被册封为“豫嫔”,虽然在雍正八年被晋封为了“豫妃”,但也只是和齐妃、熹妃等站在了同一后宫的高度。

也就是说,在雍正皇帝的刻意安排下,三位皇子的生母,最终都于雍正八年拥有了同等的“后宫位份”。

换句话说:他们都没有因为母凭子贵,而获得雍正皇帝额外的恩宠。

如此这般的后宫安排,也才能让后宫妃嫔们相互制约,相互制衡。

并共同的团结在以皇后为中心的后宫领导班子周围,共同捍卫着雍正皇权的稳固。

原因之三:低等妃嫔的巨大作用

雍正皇帝登基为帝的时候已经四十五岁了,他的生育能力也大幅度的下降,但并不代表其完全失去了生育能力。

在雍正十一年出生的皇六子弘瞻,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既然如此,如果雍正皇帝再频繁临幸后宫的高等妃嫔,再有皇子诞生的话,那就势必又会增加“皇子夺嫡”的潜在危险。

如果上述三位已经育有皇子的妃子再有身孕的话,更会让前朝朝臣妄自的揣度储君人选。

而这时候,雍正后宫里低等妃嫔的巨大作用就显现了出来。

低等妃嫔即使生有皇子,也无法同上面三位高等妃嫔相提并论。

因此,“夺嫡”的风险就自然会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总而言之,从以上三个方面的比较,我们可以得知:雍正皇帝在位十三年,大清王朝之所以出现“任法尚廉,吏道澄清,库藏充裕,海宇义安”的盛世景象。

这不仅得益于他“以勤先天下”的勤政态度,也得益于他“整治吏治,清理财政,大大矫正康熙朝以来的宽纵弊端”的英明之举。

除此之外,雍正皇帝后宫妃嫔的理想配置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存在!

在雍正理想的后宫配置之下,国家财政得以进一步节约。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情况还避免了后宫干政和外戚篡权的现象发生。

消除了会因“皇子夺嫡”而引发的朝局动荡,由此可见,雍正皇帝有多么的厉害呀!

故事素材图片均来源于 *** ,敬请各位理性阅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4/590755.html

“雍正皇帝的后宫配置堪称一绝,高瞻远瞩,为大清续命了一百年!” 的相关文章

连李时珍都治不好嘉靖皇帝 嘉靖到底得了什么病

连李时珍都治不好嘉靖皇帝 嘉靖到底得了什么病

你真的了解想长生不老的嘉靖皇帝究竟得了什么病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嘉靖是个混账皇帝,混账到可以几十年不上朝,一心修道,弄得朝廷一片乌烟瘴气。李时珍是个神医,他的医术在那个年代绝对是数一数二,他所著的《本草纲目》更是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嘉靖和李时珍曾有过交集。由于李时珍医术高明,...

汉献帝一生中过得最悲惨的日子实在什么时候?

汉献帝一生中过得最悲惨的日子实在什么时候?

刘协,汉灵帝刘宏次子,东汉末代皇帝。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汉献帝刘协是东汉末代皇帝,他这个皇帝从登上皇位之日起,就是傀儡,先受制于董卓,后受制于曹操,一生无权。要说汉献帝平生最恨谁,却不一定是董卓和曹操。没有董卓,就没有汉献帝的皇位,所以,他对于董卓的感官,应该是很复杂的...

王观: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刚正不阿,不畏权势

王观: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刚正不阿,不畏权势

王观(?-260年),字伟台,东郡廪丘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观自少孤贫但有志气,后得到曹操召为丞相文学掾,又先后出任高唐、酂县和任县县令,在当地都有治迹和称许。黄初元年,曹丕称帝,汉朝被取代。王观任尚书郎、廷尉监。后又先后出任南阳和涿...

霍峻: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被刘备任命为梓潼太守

霍峻: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被刘备任命为梓潼太守

霍峻(178年—217年),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其兄霍笃曾在故乡聚部众数百人。后霍笃逝世,刘表以霍峻继承其部曲。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208年(建安十三年),刘表病逝,霍峻便率部曲归降刘备,并被任为中郎将。后随刘备入蜀,刘备从葭萌还袭刘璋,留霍峻守...

戚夫人厕神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她的一生有何经历

戚夫人厕神的称号是怎么来的?她的一生有何经历

戚夫人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卑微的后妃之一。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戚姬:两千年前被做“人彘”,两千年后依然是让人心疼的大汉女子。发生在戚夫人身上的遭遇,堪称“奇”。众所周知,戚夫人替子争夺太子之位失败后,在没有刘邦的庇护下,吕后对其制造了“人彘”事件,被吕后被关进厕所。所以...

崇祯皇帝如果选择南迁的话 明朝最后还会延续下去吗

崇祯皇帝如果选择南迁的话 明朝最后还会延续下去吗

对如果崇祯皇帝迁都南京,明朝能延续下来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不太可能,毕竟南迁的皇帝没啥好下场。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后,绝望之际的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亡,享年三十四岁。崇祯皇帝死亡消息传到南方后,明朝各位宗室成员相继建立了不少政权,因而我们统一...

李自成攻城前崇祯明明有南迁的时间 崇祯为何拒绝南迁

李自成攻城前崇祯明明有南迁的时间 崇祯为何拒绝南迁

对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前,崇祯帝为何拒绝了南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崇祯帝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他从哥哥明熹宗的手上接过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继位之后他一方面勤俭自律、清心寡欲、励精图治,试图中兴大明;另一方面,他疑心重重,频繁更换和滥杀大臣,以致众叛亲离。可以说崇祯帝一...

赵匡胤如果没有死的话 赵匡胤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吗

赵匡胤如果没有死的话 赵匡胤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吗

还不知道:如果赵匡胤不死,他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匡胤不死能夺回燕云十六州吗?不能,99%没戏。“不死”这两个字,其实是个伪命题,你总不能为了个燕云十六州让赵匡胤长生不老吧?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你打算再让他活多久?十年,二十年还是三十年?不管老赵...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