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魏征死前留下一册子,李世民看后勃然大怒:给我挖了此贼的坟

中国历史6个月前 (04-10)490

在封建社会,文人最推崇的君主便是善于纳谏的明君,最为称赞的便是“明君贤臣”的盛世组合。在历朝历代的明君贤臣之中,最出名的一定是唐朝时期的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谏臣魏征,这两位君臣相得的佳话可谓是名垂千古。

魏征铁骨铮铮刚正不阿,对于所有不满之事都敢于上谏,唐太宗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君臣两相处和谐,唐太宗也一直对魏征宠爱备至赞赏有加,还留下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名言。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在生前风光无限的魏征,死后却落得了一个极其凄凉的下场。他在死前留下了一个册子,唐太宗看后勃然大怒:“给我挖了此贼的坟!”这册子里究竟写了什么,竟然能让唐太宗不顾旧情,悍然挖坟呢?

铮铮谏臣

说起魏征,他的历史可不算清白,他不是跟随李世民多年的嫡系,而是李世民的死对头李建成的心腹手下。李建成和李世民夺位的时候,魏征没少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如果不是李建成不听他的劝告的话,说不定玄武门死的就是李世民了。

按理来说,李世民的小命差点被魏征坑掉,他上位之后,魏征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事实却恰恰相反,在登基之后,李世民并没有为难魏征,而是将其请入朝中授予重任。

一方面,李建成虽然死了,但是朝中不少人都跟随过他,他们害怕李世民的清算,终日惴惴不安。李世民重用魏征便是向他们表达善意,连魏征他都敢用,更不用说是他们了。

另一方面,魏征的确是个人才,如果就这么埋没了的话,求贤若渴的李世民难免觉得十分可惜。魏征没想到李世民居然有如此胸怀,感动得眼泪汪汪,下定决心要尽心辅佐李世民,创造一个清明盛世。

他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就是频繁地向李世民上谏,劝李世民克制私欲关爱民生,成为一代圣主,李世民对他的上谏大多欣然接受,君臣甚是相得。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长女长乐公主出嫁的时候,李世民舍不得小棉袄,给了她超过几个妹妹的嫁妆。这也算是人之常情,可魏征一点儿都不体恤他的爱女之情,直接上奏喷了他一顿,李世民被喷的没办法,只能削减了宝贝女儿的嫁妆。

长孙皇后死后,李世民终日哀思,还让人建造了一座高台,日日眺望她的陵墓,可魏征又煞风景的上奏了:“陛下您只知道看皇后的坟墓,连隔壁太上皇的坟墓都没看吧!”这不是摆明了说李世民不孝吗?

李世民气得眼泪直流,只能边哭边拆了高台,简直惨的一批。魏征也不是光盯着李世民的私事上奏,他可是个正义斗士,朝中但凡有什么贪赃枉法之事,他都会怒喷朝堂;民间若有什么危害百姓之事,他都会积极上谏。

据不完全统计,魏征一生共上谏了大大小小两千余件事,可谓是一代谏臣。

一世荣宠

几次三番之后,李世民对魏征的头铁也有了几分忌惮,不过他并没有拒绝魏征的上谏,而是私下玩乐都得避着他。

李世民出身陇西李氏,自小就有贵族少年爱玩鸟的癖好,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猛鹰,爱不释手,天天抱在怀里,结果就撞上了魏征。李世民害怕魏征啰嗦,便将宝贝老鹰藏到了袖子里,魏征也发现了不对。

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故意拖延时间,等到他走人的时候,那只可怜的老鹰已经在李世民的袖子里活活闷死了,李世民心痛得无以复加,但还是没有对魏征不满。

这样的行为,在唯我独尊的封建帝王之中,不说是举世无双,至少也是一朝难见。由此可见,李世民的确是个明君,他对魏征从始至终都十分宽容,几乎从未在意他的刚直与冒犯。

在李世民的重用下,魏征一路升官加职,等到他死的时候,他已经是朝廷不可或缺的重臣了。对于魏征的死亡,李世民真是哀痛不已,他不仅下令废朝五日,亲自带领所有大臣去祭奠他,还给他上了个“文贞”的谥号。

在古代,这个谥号可是文臣谥号中的顶流。魏征生前青云直上,死后也是荣宠万分,连他的儿女们都受到了李世民的庇佑。

李世民为了保魏家的荣华富贵永世不失,居然将他和长孙皇后的 *** 新城公主许配给了魏征的儿子魏叔玉,这可是极度的优待。有了这桩婚事,只要大唐还在,魏家就不会落入微局。

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在魏征死后一直念叨着“我失去了一面镜子”从而对魏家百般荣宠的李世民,居然会在看了一则小册子之后,直接让人将魏征的坟给挖了。

惨遭挖坟

这桩挖坟惨案还得从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说起,魏征在世的时候,曾经担任过李承乾的老师,死前还给李承乾推荐了两个大臣。

倒霉就倒霉在这点,李承乾太子当得不耐烦了,居然效仿老爹李世民来了出造反,结果当然是被老爹不费吹灰之力的强势镇压。

李世民最宠爱的便是这个长孙皇后所生的长子,就算李承乾造反了,他也仅仅是将其废除,完全舍不得杀了他。但是火气总得有个地方发呀,李世民便将目光对准了跟随李承乾造反的大臣们。

这一对准就看出了不对——魏征推荐的两个大臣都在造反之列。一个也就算了,两个全部中招,这摆明了就是魏征没有识人之能啊!

而且魏征曾经担任过李承乾的老师,难保就是他心念旧主李建成,给李承乾灌输了什么不好的思想,否则的话,自己好好一个儿子怎么就能造反了呢?

李世民立刻下令调查魏征生前之事,结果教坏李承乾的事儿没调查出来,诽谤李世民本人的事儿却被翻了个底朝天。原来魏征在死前曾经写下过一本小册子,他在这本小册子中详细地记载了李世民的种种不是,还将自己狠狠吹嘘了一把。

李世民气得双眼发昏,魏征这是摆明了要踩着自己名垂青史啊!自己这么多年对他不薄,他居然这么对自己,简直就是丧心病狂!

气急败坏之下,李世民下令推倒魏征坟前的墓碑,将他挖坟掘墓以彰世人,就连魏叔玉和新城公主婚事也因此被取消了。

从魏征死前留下的小册子来看,这位名垂千古、被奉为谏臣典范的圣人其实也不乏私心,只不过他争的不是世俗的荣华富贵,而是万世之名罢了。

不过纸终究包不住火,他的小心思暴露之后,给他的身后事招来了无尽的祸患,这或许就是因果循环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4/590762.html

“魏征死前留下一册子,李世民看后勃然大怒:给我挖了此贼的坟” 的相关文章

都是对战曹洪,甘宁只用了二十回合,而马超秋娥用了五十回合?

都是对战曹洪,甘宁只用了二十回合,而马超秋娥用了五十回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曹洪是曹魏宗族大将,武力值不低,甘宁是东吴大将,武力值也不低,东吴大将中,除了太史慈,甘宁当属第一,马超更不用说了,是汉末群雄之一,也是蜀汉名将,武力值在超一流名将行列。然而,在打曹洪的时候,甘宁二十合打败了曹洪,而马超五十合还没拿下曹洪,...

王审琦是什么人?从滴酒不沾到酒量惊人发生了什么?

王审琦是什么人?从滴酒不沾到酒量惊人发生了什么?

王审琦是赵匡胤的义社兄弟,陈桥兵变的内应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王审琦虽是武将但滴酒不沾,为何在赵匡胤向天祈祷后他就变得酒量惊人呢一,投靠郭威王审琦早年投军,在后汉大将郭威手下效力,因为性格敦厚朴实,为人稳重有谋略,还骁勇善战,所以很得郭威信任。乾祐元年(948年),河中节度使...

同样都是令妃生的女儿 姐姐和妹妹级别为何一高一低

同样都是令妃生的女儿 姐姐和妹妹级别为何一高一低

还不知道:乾隆七公主和九公主都是令妃所生,为何姐姐却比妹妹高一个品级?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总是比故事还要有趣得多,历史上令妃确实是个奇女子,出身低微,汉人血统,她却能成为乾隆最宠爱的女人,权力冠绝后宫。令妃一生有四子两女,后嘉庆皇帝就是她的儿子,她所生的两女...

李陵作为汉朝飞将军李广的后人 李陵为何会站在汉朝对立面

李陵作为汉朝飞将军李广的后人 李陵为何会站在汉朝对立面

还不知道:飞将军的后人李陵,为什么站在了汉朝的对立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陵所在的李家世代为将,祖上是秦国名将李信,他的爷爷也是汉朝著名的飞将军李广。李陵无论脾气,或者心性,简直就是李广的克隆版。李广射箭天下无双,李陵亦是射箭高手,这是其一。李广浑身是胆,天不...

朱标死后朱元璋明明还有别的选择 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

朱标死后朱元璋明明还有别的选择 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

对朱元璋为何不把皇位传给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作为白手起家的帝王,朱元璋的儿子朱标,一路见证了朱元璋的一无所有的辉煌,而且两父子的感情也非常深厚,所以在垂老之际,朱元璋立储君的目的也非常清晰,而且只要不出意外,皇位一定会交到朱标手中,当然天不遂人愿,朱标早死,...

文翁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贡献?

文翁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贡献?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也是维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础,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翁,名党,字仲翁,西汉舒县人。他在年少时就十分喜欢读书,之后在担任郡县官吏时受到提拔,汉景帝时期他担任蜀郡守,成为了蜀地的“最高长官”,而他自...

曹魏文臣和武将那么多 最后为什么还是被司马懿夺权了

曹魏文臣和武将那么多 最后为什么还是被司马懿夺权了

对曹魏文臣武将层出不穷,为何难阻颓势,最终还是被司马懿夺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从东汉末年到三国的这段历史时期当中,从魏蜀吴三国的整体实力来说,曹魏是最强的,其次是东吴,最末尾的是蜀汉垫底。三国的前期,我们从演义当中看到的,大都是蜀汉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光鲜的,以至...

乾隆请三千老人来吃饭 他们吃完饭后为何都相继去世了

乾隆请三千老人来吃饭 他们吃完饭后为何都相继去世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请3000多位老人吃饭,为何吃完后,这些老人都接连去世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这是在乾隆五十年(1785)宫廷举办千叟宴后,文人雅士留下的评语。这次千叟宴,乾隆皇帝为向天下表示皇恩浩荡,邀请人数3000余人。表面...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