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真的是篡位做的皇帝!从史料中探查雍正篡位的真相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一代明君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按照康熙遗诏,皇四子胤禛继承大统,是为雍正帝。然而,雍正帝登基之后,朝野上下议论纷纷,都在质疑他是否真的是康熙帝指定的继承人。甚至有人大胆猜测,雍正是靠阴谋诡计篡夺了皇位。三百年过去,这个谜团依然困扰着史学界。我们不禁要问,雍正帝究竟是继位还是篡位?他又是如何巧妙地完成这场"宫廷政变"的呢?
康熙晚年的皇位之争
康熙帝在位61年,是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一生共有24个儿子,其中有14个活到成年。在康熙晚年,这些皇子们为了皇位展开了你死我活的争斗。
康熙帝对皇位继承人的态度几经反复。早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他就立皇三子胤祉为皇太子。但十年后,胤祉却被废黜。此后,康熙帝一直没有明确指定继承人,这也给了众皇子可乘之机。
在康熙晚年,皇子们大致分为两大派系:以皇八子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和以皇四子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八爷党主要成员有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等,而四爷党则有皇十三子胤祥、隆科多等。双方明争暗斗,都想获得皇位。
康熙帝对皇子们的态度也不尽相同。他曾多次流露出对胤禛的喜爱之情,认为胤禛"深得朕心"。相比之下,他对八爷党就没那么信任了。康熙晚年时,胤禩等人常常不在康熙身边,而胤禛却是康熙的得力助手,经常随侍左右。
康熙与胤禛的关系非同一般。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册封胤禛为雍亲王,赐号"和硕",官拜大学士。此后,胤禛更是全面参与朝政,成为康熙的左膀右臂。康熙六十年(1721年),康熙帝还曾说:"朕惟皇四子持重谨严,夙夜匪懈,深得朕心。"由此可见康熙对胤禛的信任与器重。
然而,康熙对皇位继承人的最终决定却是个谜。直到康熙驾崩前,他都没有明确指定继承人。这为日后的夺嫡风波埋下了伏笔。康熙究竟有没有留下遗诏?遗诏的真伪如何?这些问题成为后世争议的焦点。
康熙驾崩前后的诡异之处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帝的病情急转直下。初七那天,他感到身体不适,便从南苑回到畅春园静养。谁知到了十三日凌晨,他的病情突然加重,不得不紧急召回正在天坛斋戒的皇四子胤禛。
丑时(凌晨1点至3点),康熙帝又召见了皇三子胤祉、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二子胤祹、皇十三子胤祥,以及九门提督兼理藩院尚书隆科多。在他们面前,康熙帝当众宣布:"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极,即皇帝位。"
然而,此时的胤禛还在从天坛赶来的路上。直到巳时(上午9点至11点)他才姗姗来迟。见到康熙帝后,父子二人只是聊了聊康熙的病情,并未提及传位之事。此后,胤禛又三次进见康熙,但康熙始终只字未提传位的事宜。
戌时(晚上7点至9点),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胤禛直到此时才从隆科多口中得知自己是皇位继承人。紧接着,皇三子胤祉带领众皇子向胤禛行跪拜大礼,胤禛这才在众人的劝慰下振作起来主持大局。
康熙驾崩前后的种种迹象,不禁让人生疑。首先,康熙为何要在胤禛不在场的情况下,当众宣布传位于他?如果真要传位,完全可以等胤禛赶到再当面宣布。其次,康熙见到胤禛后,为何只字不提传位之事?他们见面到驾崩,中间隔了整整十个小时,时间绝对充裕。再者,康熙为何只召见隆科多一人,而不召见内阁大学士等重臣?隆科多虽位高权重,但论辈分资历,还比不上内阁首辅。
更令人费解的是,康熙驾崩当晚,留守宫中的皇十七子允礼在得知胤禛继位后,竟然吓得"神色乖张,有类疯狂",慌忙逃回自己的王府。允礼虽是皇子,但并未参与夺嫡,按理说不该有如此反应。他究竟是听到了什么消息,才会如此惊慌失措?
种种疑点,都指向了一个惊人的可能:康熙帝根本没有留下遗诏!胤禛的继位,很可能是隆科多等人精心策划的一场"宫廷政变"。他们利用康熙帝弥留之际,召集众皇子,捏造康熙的口谕,扶植胤禛登基。而胤禛见到康熙帝后数次进出,也许是为了商讨如何掌控局势。允礼之所以惊慌,可能是得知政变的消息,担心受到牵连。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猜测。作为清朝更大的历史悬案之一,康熙遗诏的真伪恐怕永远是个谜。但种种疑点和反常之处,足以让人对雍正帝的继位产生合理的怀疑。历史的真相也许永远沉睡在历史的烟尘中,但探寻的脚步却永不会停歇。
雍正继位的关键人物
在雍正继位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人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或是为雍正铺路,或是在关键时刻助其一臂之力,或是事后为其正名,可谓是功不可没。
首当其冲的就是隆科多。隆科多是满洲镶黄旗人,官至九门提督、兵部尚书,位高权重。他早年就追随雍正,是雍正的心腹。在康熙驾崩前,隆科多奉康熙之命召集众皇子,当众宣布雍正继位。雍正登基后,隆科多总理军国大事,权倾朝野。可以说,没有隆科多的鼎力相助,雍正未必能够顺利登基。
其次是年羹尧。年羹尧是满洲正白旗人,官至大学士。他在康熙朝就担任军机大臣,深得康熙信任。康熙驾崩后,年羹尧坚定地支持雍正继位。在雍正即位初期,朝中还有不少异议,是年羹尧坚决镇压,为雍正肃清障碍,稳固皇权。
再有就是张廷玉等人。张廷玉是汉军正黄旗人,官至军机大臣。康熙晚年,张廷玉就投靠雍正,成为雍正的心腹。雍正即位后,张廷玉等人着手修改康熙朝的史料,将不利于雍正的记载尽数删改,同时又添加了许多美化雍正的内容。正是在他们的"润色"下,雍正继位才显得名正言顺,后世才对此少有质疑。
最后是佟佳氏。佟佳氏是康熙的皇后,雍正的养母。在康熙晚年,佟佳氏就一直暗中支持雍正。康熙驾崩后,佟佳氏发挥皇太后的权威,坚决拥护雍正继位。在她的支持下,雍正得以顺利即位,并很快稳固了皇权。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幕后人物,如隆科多的儿子訥亲等,他们或出谋划策,或实际行动,都为雍正的继位立下了汗马功劳。正是在这些关键人物的运作下,雍正才得以在夺嫡中胜出,最终登上皇位。
当然,这些人的动机各不相同。有的是真心拥护雍正,有的是投机钻营,有的则是身不由己。但无论如何,他们都在这场皇权的博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雍正继位后,对这些旧臣的态度也不尽相同。隆科多虽然权倾一时,但很快就被雍正打入冷宫,最终郁郁而终。年羹尧虽然位极人臣,但也难逃被雍正猜忌的命运。张廷玉等人虽然为雍正歌功颂德,但也未见雍正有多少恩宠。反倒是佟佳氏,作为皇太后享尽荣华富贵,至死方休。
雍正继位真相的历史解读
雍正帝胤禛究竟是继位还是篡位,这个问题困扰史学界已久。支持继位说的人认为,康熙帝生前已有传位之意,临终前更是当众宣布由胤禛继承大统。而主张篡位说的人则指出,康熙遗诏的真实性存疑,胤禛继位的过程疑点重重,更像是一场"宫廷政变"。
要探究雍正继位的真相,我们首先要看他继位的合法性。按照清朝的祖制,皇位继承人需要由先帝指定,并以遗诏的形式公布天下。从这个角度看,康熙遗诏无疑是雍正继位最有力的法理依据。遗诏明确指出"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将皇位无条件传给了胤禛。
然而,遗诏的真实性却备受质疑。康熙驾崩当日,遗诏并未当即公布,而是等到第三天才宣读满文文本。汉文文本更是拖到一个月后才公布。这不禁让人怀疑,遗诏是否出自康熙之手,会不会是雍正及其党羽伪造的。
其次,我们要看雍正继位的过程。康熙临终前,胤禛并不在侧,而是由隆科多召集众皇子宣读遗诏,这本身就很不寻常。按理说,康熙应该会把遗诏交给胤禛,由他来主持大局才对。而且,康熙见到胤禛后,只字未提传位之事,反而让人觉得他可能根本就没有立遗诏。
再者,雍正继位后的种种举措也耐人寻味。他立即将异己势力清洗,将八爷党的骨干或杀或流放,将皇子圈禁管制,将不利于自己的史料尽数销毁。这一系列行动,更像是在掩盖什么,而不是一个合法继位者的正常举措。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雍正继位的合法性。毕竟,康熙一直对胤禛偏爱有加,将他视为继位的不二人选。而且,胤禛也确实是诸皇子中最有治国才能的一个,康熙将皇位传给他也在情理之中。
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笔者以为,雍正的继位可能介于继位和篡位之间。康熙虽有传位之意,但并未立下明确的遗诏。胤禛和隆科多等人抓住机会,在康熙驾崩后迅速布局,扶植胤禛登基,并事后伪造遗诏以正名。这既不是光明正大的继位,也称不上是蓄谋已久的篡位,而是在权力真空期巧妙利用时机实现的"合法篡位"。
结尾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猜测。作为一个充满悬念的历史谜团,雍正继位的真相恐怕永远无法揭开。但正是这种扑朔迷离,才让历史充满了魅力。每一个时代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解读历史,追寻真相。而那些隐藏在历史烟尘中的秘密,也许永远都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