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下江南,地方官献美人,第二天乾隆:昨日黄花闺女?美人低头
历史如一潭沉淀已久的老池,时而泛起阵阵涟漪,撩拨着我们去探寻那些沉浸其中的缘由。乾隆皇帝六次江南之行,就如同一颗巨石投入池中,掀起了层层回响。声势浩大的迎驾队伍、奢侈糜烂的生活方式、意料之外的佳人旖旎,这一切都成为了距今200多年的佳话,勾起了无数后人追溯的欲望。
这个讲究享乐的皇帝,果真只是为了贪图美色而到处飘荡吗?还是他另有深意,暗藏玄机?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当年,去一一拨开历史的面纱,窥探那个风云诡谲、美女如云的盛世。
一、贵为人主的享乐本能
眼下乾隆皇帝自然已无需复述其为人的评价,他无疑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君主。只是不得不说,享乐主义的本性,注定了他要比其他皇帝更放纵一些。
身为皇帝,他拥有足以纵马驰骋的权柄和财富。若不及时抑制住内心的欲望,就很容易像打开了某个开关,放任自己在其中肆意妄为。而江南行正是满足他这一欲望的良机。
在乾隆的治理思路中,通过工夫精细的南巡活动,他能从中获取多方面的利益。这包括弘扬王室威仪、联系地方大员、视察民情等等。但实际上,享乐才是他最主要的目的。
毕竟,已是当朝帝王,权力和财富俱在囊中,如此人生巅峰时刻,如果不好好尽兴的话,那简直就是对自己的亏欠。因此乾隆一路南下,到处游山玩水、会风饮露,才子佳人环绕左右,整个过程中,分分钟都透露着他对享乐的那份热爱。
有人评论说,只要登基就注定要被这种特权和快乐所同化。身为一位求仁得仁的皇帝,乾隆自然就更加不能免俗了。这也许就是权力和欲望的魔力所在,足以蛊惑人心,让一个明智的人也会步步陷落。
二、地方贵族的拍马溜须
说到乾隆南巡享乐的盛况,自然也少不了各地官员和富户们的一份&34;。为了能在皇帝面前露一手,讨他欢心,他们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如负责迎驾接风的江春,就煞费苦心地打点着各种行程。从道路修缮到宫殿装潢,从糕点美点到应对仪仗,他做足了一切准备功夫,就是为了让乾隆在江南的生活无微不至。
更重要的是,江春在不遗余力地献上江南最靓丽的佳人。在扬州,他特意挑选了一位名叫绿秀的女子献于乾隆。这位绿秀不仅容颜绝俗,风姿绰约,更有着惊人的才学和智慧。当乾隆对她赞赏有加时,江春自然也就分了一杯羹,获得了皇帝的赏识。
除了江春外,沿途的其他官员和富户们也是在拼了命的讨好乾隆。他们慷慨解囊,千方百计地备办各种奢华场合,就是为了吸引皇帝的目光。美人佳酿、歌舞升平,在乾隆南巡的行程中,应有尽有。
从一个角度看,这无疑是一种拈酸吃醋的做派。毕竟他们如此认真费尽心机,不啻是把乾隆当成了自己的儿子一般捧在掌心。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也是一种对权力的敬畏,既畏惧皇帝的威严,又对他宠幸有加而趋之若鹜。
总之乾隆南巡的这一幕,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封建社会的特点。一方有皇帝对美色贪恋,一方有权贵拥趸对其阿谀奉承,两者罪过并无大小,却道出了一种不堪回首的社会病症。
三、扬州一梦真假皆可
当然,在乾隆南巡的故事里,最著名和精彩的一笔当属他与绿秀的那段邂逅了。乍一看,这不过是一位皇帝与一名青楼女子之间的风流韵事。但若细细推敲,你就会发现,这中间另有隐情。
绿秀虽是被献了上去的,毕竟当时人尚存有一些底线,总不能随意把良家女子赐予于皇帝吧。但她身上所透露的那种知识分子的才情,又让人怀疑她是否真的只是一介青楼女郎。
特别是第二天乾隆那句极其无心的&34;被她用&34;机智应对之后,更增添了一种云雾缭绕的神秘感。她自有一股不食人间烟火的清高气度,让人怀疑她是否真有&34;可言。
于是,后人对于绿秀的身份开始有了种种猜测。有人说她是书香门第的遗孀,有人说她是个遭人薄命的才女。甚至也有说法称,她其实就是书香世家出身,只不过在某种原因下,才沦落在了扬州青楼之中。
四、贪图享乐的阴霾
我们不得不承认,乾隆在位60年,仍是一位极富争议的皇帝。他的贤明和英勇自然无需赘述,可是他那种堕落放荡、好色骄奢的一面,也确实给清朝的执政声誉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乾隆南巡期间,每逢到一处就要大开烟花爆竹、奢华筵席招待。他所到之处,行人深夜从此路过皆可听见箫声。更有甚者,乾隆身边的妃嫔和宫女竟也在当众饮酒纵欲,丝毫不顾其身份。诸如此类的放浪场景,更是叫后世人对乾隆皇朝的检束风纪产生了质疑。
我们不能否认,乾隆南巡的确给沿途各地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地方官员们为了讨好乾隆,几乎是竭尽全力在那些奢靡场合上铺张浪费,动用了大量的公帑。因而也就滋生了不少贪腐现象。
更有甚者,为了哄骗乾隆开怀,一些官员竟然开始挥霍无度,大肆娼妓,把那些风月韵事发展到了一个不可开交的地步。从某种程度上说,乾隆自身的习气和乐嗜,也让下面的人有了跟风模仿的借口。
有识之士对此自然是深恶痛绝,乾隆在扬州遭到了&34;。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已初步恢复,但如此生活方式被戳穿,难免让人对乾隆皇朝产生了一些质疑。
历史的发展往往呈现出曲折的进程,每个皇帝都或多或少会留下一些遗憾。乾隆南巡所折射的那些阴影面,其实也是当时一些社会病症的一个缩影。因此,我们不应过于苛刻地批评个人,而是要着眼于整个时代的发展,去分析和认识那其中的利弊得失。
总的来说,乾隆皇朝仍属于一个鼎盛时期。但我们也要认清乾隆个人的得失,以及他在位时期社会风气的变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那个时代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