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不知名的小阿弟——二战苏联红军的25mm高炮为何产量如此低?

中国历史6个月前 (04-14)570

在二战中,苏联的61-К 37mm高炮总共生产了超过1.8万门,是苏军最主要的中低空防空炮,但同样是抄博福斯高炮,苏联还有一个结构非常类似,口径却小一号的72-К 25mm高炮,这款高炮名气不大,产量远没有61-К多,但和61-К一样衍生出双联装型和海军舰载型。

本文仍是收费文改变历史的防空火网编织者——瑞典博福斯40mm/L60高炮的配套免费阅读内容,要了解博福斯这一大类高炮的动作原理和更宽广的背景知识,还请阅读收费文。

胜利纪念宣传画上的72-K 25mm高炮

研发简史

72-К 25mm高炮的研制工作几乎是与61-К 37mm高炮同步进行的。苏联红军炮兵部门意识到,未来战争来自空中的威胁越来越大,必须研制有射速、有斜距、有射高、单发弹丸威力足够摧毁敌机的小口径高炮作为中低空防空武器。

在原本的规划中,师属防空由抄袭自博福斯40mm/L60高炮的45mm高炮负责,后来炮兵局认为45mm口径太大,缩小到37mm,就有了61-К高炮;而层次更低的团属防空,原先打算用车载四联装马克沁机枪承担,但很快发现哪怕是500m的低空目标,7.62mm马克沁机枪就几乎无用,所以决定还是要研制一款小高炮,就在61-К基础上缩小口径到25mm,承担团属防空任务。

四联装马克沁高射机枪,这货苏军在二战爆发前就看不上了,要淘汰掉,但战争爆发过于突然,所以只能继续用了一段时间。

1939年,也就是61-К定型的这一年,第8兵工厂的工程师将61-К的结构缩小,还是沿用源自博福斯高炮的管退式、立楔横动炮闩、弹夹供弹和四轮十字大架,口径改为25mm,研制出编号为3ИK-25的试验样炮。1940年3月,火炮被送到国家鉴定靶场进行测试,测试从当年4月15日持续到5月25日,纠正了射击时火炮震动过大,影响精度的缺陷,正式定型为72-К 25mm高炮,因定型年份也被称为M1940型25mm高炮。

72-К 25mm高炮

从72-К 25mm高炮的研制过程也能确定,苏联是先有37mm的61-K,再缩小有了25mm的72-K,而且从摇架结构看,61-K和72-K都是典型的博福斯陆军型高炮特征,耳轴位于炮箱后端,不能自平衡,要用平衡机,这与博福斯25mm、40mm海军高炮的结构有很大区别,所以流传的“苏联先引进博福斯M/32 25mm海军高炮仿制,再扩大到37mm”的说法存在较大漏洞。

详细可见:瑞典M/32 25mm博福斯高炮,是苏联37mm高炮的直系原型吗?

72-К 25mm高炮

结构特点

72-K几乎就是缩小的61-K,火炮自动机完全沿用了博福斯40mm/L60和61-K的管退式、立楔横动炮闩,弹夹供弹,弹簧输弹机构,从火炮上方压弹,击发后空药筒从后方弧形轨道掉出,搞懂一个,去看另一个几乎秒懂。

72-K 25mm高炮的自动机就是缩小的61-K 37mm高炮自动机

但由于72-K口径更小,更轻,所以一些结构也被简化。比如61-K高炮方向机、高低机分别由方向机瞄准手、高低机瞄准手两人操作,另有斜距装定手和航路角装定手分别装定斜距和目标航路,而72-K因为更小更轻,射击距离更近,所以方向机、高低机简化为一人操作,一只手摇方向机,一只手摇高低机,瞄准具也更简单,用一个平行四边形连杆抬高,让目镜落在瞄准手眼前,给瞄准具装定诸元只需一人,因此火炮上只有两个座席。

72-K高炮方向机,高低机一个横一个竖,由一名瞄准手左右手操作,就像一边摇爆米花锅炉一边摇风箱一样,瞄准手后面座位上是瞄准具装定手。

在极早期生产的72-K高炮上,甚至还没装备可给出目标提前量的向量瞄准具,直接装了一个给高射机枪设计的K-8T反射瞄准镜,用玻璃板上的反射光环简单估测提前量,一边打一边用曳光弹尾迹修正。

K-8T反射瞄准镜

由于口径小,弹药轻,自动机工作循环时间也缩短,因此在采用同样自动原理和供弹结构的情况下,72-K的理论射速有240发/分,比61-K的160-180发/分高出一截,有效杀伤斜距2400m,有效射高2000m。该炮放列状态全重1210kg,身管长2095mm,发射曳光杀伤燃烧榴弹初速910m/s,垂直射界-5°— 85°,水平射界360°,炮班6人。

配套弹药

72-K 25mm高炮发射25x218SR高炮弹,该弹在早期设计时问题很大,一是曳光杀伤榴弹无自毁能力,会落下来伤及地面友邻,二是1940年4月至5月,72-K高炮靶场测试时,配套的早期试制杀伤榴弹质量低劣,射击精度不合格,曳光管还会从弹体上飞脱,这直接耽误了该炮列装。在战争爆发后的1941-1942年,25x218SR高炮弹才逐渐改进成熟,弹种有带ОЗР-132曳光杀伤燃烧榴弹弹头的曳光杀伤燃烧榴弹,和带 БР-132曳光穿甲弹头的曳光穿甲弹两种。

25x218SR高炮弹,上为南斯拉夫生产的曳光杀伤燃烧榴弹,下为曳光穿甲弹。

ОЗР-132曳光杀伤燃烧榴弹弹头由钢制弹体和三条紫铜弹带组成,重288g,内分前后两室,前室装24g *** *** 和燃烧剂的混合物,采用K-20弹头触发引信起爆,后室装曳光管。由于K-20引信无自毁功能,因此该弹由曳光管自毁,当炮弹飞行约5s后,曳光药剂烧尽,点燃曳光管与弹体药室之间的传火药管,引爆传火药管前方的黑火药扩爆药,让弹头装药爆炸,弹头自毁。

ОЗР-132曳光杀伤燃烧榴弹弹头

БР-132曳光穿甲弹弹头为实心侵彻体的钝头穿甲弹,前方有风帽,弹体圆柱部分也有三条紫铜弹带,尾部有曳光管。该弹因无自毁功能,因此只能射击地面目标,不准用于对空射击。曳光穿甲弹在500m距离能击穿34mm垂直钢装甲,1000m距离能击穿26mm垂直钢装甲。

БР-132曳光穿甲弹弹头

曳光杀伤燃烧榴弹和曳光穿甲弹都使用长度为218mm的黄铜药筒,药筒细长,是略带收口的瓶型药筒,底部有一圈半底缘,用于在弹夹上固定炮弹以及抽壳。因为该弹直径小,所以一个弹夹的容量比37高炮弹多,为7发。

生产与改进

72-K 25mm高炮1940年正式定型,客观上团属防空也的确需要这样一种射速较高,杀伤斜距和弹丸威力又大于高射机枪的小高炮,但因为种种原因,72-K 25mm高炮的产量远不如口径更大的61-K 37mm高炮,到1945年战争结束停产,总产量只有4888门,与61-K高炮1.8万门的产量相比只是个零头。72-K产能低、装备量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尽管该炮于1940年定型,但由于被早期批次的杀伤榴弹质量拖累,无法全面投产列装,因此实际生产是在1941年开始的。1941年秋季,生产该炮的第8兵工厂向大后方疏散,72-K的生产再度中止,要等生产任务移交给第4和第172厂,以及后来的第88厂才恢复生产,所以生产断断续续。

二是由于战争初期苏军措手不及,许多部队被歼灭、打散,建制散乱,无法按计划列装25mm高炮,只能用ДШК高射机枪,甚至是早该淘汰的四联装马克沁机枪填充,全新生产的72-K高炮产能又迟迟上不来,部队此时已饥不择食,不可能再等。

三是苏军在战争爆发前的备战工作非常潦草,高炮生产出来了,配套的牵引车却凑不齐,导致炮无法发给部队用。由于迟迟配不上标准牵引车,苏军将部分72-K高炮装在ГАЗ-ММ载重卡车车厢里,作为简易自行高炮使用,但卡车底盘重心高,所以这样的简易自行高炮射击精度很差,仅仅满足了能打,能走,打得准不准基本没法说,而且卡车底盘也全无越野能力。

将72-K装在ГАЗ-ММ载重卡车车厢里的“简易自行高炮”

不过也正因为72-K高炮更轻,所以相比61-K高炮,它更多地被改装为载具武器使用,除了装在载重卡车底盘上,它还经常被装在改装的火车平板车厢上,作为装甲列车的防空模块使用,也留下了不少这样的照片。

装在火车车厢上由装甲列车牵引的铁路机动防空平台,图中这炮有高挑的平行四边形瞄准镜支架,所以确定是72-K,不是61-K。

61-K 37mm高炮有个海军型是70-K,72-K 25mm高炮也衍生出一个海军型叫84-KM,也是直接将炮身和回转部分装到舰艇甲板上,1944年定型,红海军部分小型舰艇搭载过这种火炮。

装在红海军MO-4小型猎潜艇上的84-KM 25mm高炮,该艇后甲板还有一门21-K 45mm手拉机和一挺ДШК高射机枪。

尽管72-K高炮的单管射速达到240发/分,但还是偏低,难以应对德空军飞机低空突袭,在战时动员生产体制下,由不得军工厂从容设计新结构的高射速高炮,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双管叠加,射速x2。1943年底,负责72-K高炮生产的第88兵工厂将两门72-K装在并联炮架上,设计出双联装版25mm高炮,后获得了94-KM的编号,因为该炮正式定型列装是1944年,因此又称为M1944型双联装25mm高炮。

双联装的94-KM高炮

但94-KM高炮问题很多,该炮射击精度差,自动机故障也多,此时苏军已胜利在望,现有的高射武器也基本够用,所以94-KM的产量非常少,1944年第88兵工厂生产了12门,1945年生产了225门,主要装在ЗИС-11载重卡车底盘上作为简易自行高炮使用。

1946年红场阅兵式上ЗИС-11卡车底盘搭载的94-KM高炮

72-K 25mm高炮是直接将61-K 37mm高炮缩小口径,简化结构设计出来的,本质上沿用了博福斯40mm/L60高炮的基本结构,但对一款口径在30mm以下的小高炮来说,使用博福斯40mm/L60这样的摇架和四轮十字形大架其实有些过于繁琐,质量体积都偏大。

与它相比,同样是小口径高炮,德国Flak30/38高炮采用的三角底盘,双轮炮架明显轻便得多,落炮时卸下轮子让三角底盘的驻锄落地即可。所以战后苏联设计ЗПУ-2双联装14.5mm高射机枪,以及ЗУ-23双联装23mm高炮时,果断摒弃了不适合小高炮的四轮十字大架设计,改为类似德式小高炮的三角底盘,双轮炮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4/591213.html

“不知名的小阿弟——二战苏联红军的25mm高炮为何产量如此低?” 的相关文章

朱标作为太子兄弟有那么多 他们为何不敢抢夺太子之位

朱标作为太子兄弟有那么多 他们为何不敢抢夺太子之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标当太子时,为何没有任何一个皇子敢跟他争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朱标是朱元璋的太子。早在朱元璋起义封王的时候,朱标就被册封世子。洪武元年,朱元璋统一全国进而登基,朱标理所应当成为了太子。登基后朱元璋一直扶持太子,而所有的儿子里从没人跟朱标抢位置...

朱棣称帝后梅殷是什么下场?为何会被杀?

朱棣称帝后梅殷是什么下场?为何会被杀?

梅殷是朱元璋女婿,并且被安排辅佐建文帝朱允炆。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朱元璋去世前,为了巩固孙子朱允炆的皇位,曾下令让自己的女婿梅殷暗中帮助朱允炆。朱允炆上台,“靖难之役”打响后,朱允炆命令梅殷率大军镇守淮安。不过,梅殷镇守淮安的时候,却并没有积极地帮朱允炆打仗。虽然朱棣南下进攻南京前,梅殷...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最终能成功靠的是什么?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最终能成功靠的是什么?

曹操,东汉权臣兼曹魏奠基者。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三国魏、蜀、吴,曹操建立的曹魏政权最强大,独占北方,虎视江南,蜀汉和东吴需要联合起来,才能抗衡曹魏。现在有个普遍的观点,说三国之分及三位君王的成功是因为曹操占据天时,刘备占据人和,孙权占据地利。这种观点的出处应该是来源于诸葛亮和刘...

孙奂:三国时期东吴宗室,不善于言谈而善于处事

孙奂:三国时期东吴宗室,不善于言谈而善于处事

孙奂(195年~234年),字季明,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孙坚弟弟孙静第四子,孙策和孙权的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奂兄长孙皎去世,孙奂接替统领其部众,以扬武中郎将的身份兼任江夏太守。黄武五年(226年),担任扬威将军,封沙...

诸葛亮那么厉害为何灭不了曹魏 诸葛亮不早死又会怎么样

诸葛亮那么厉害为何灭不了曹魏 诸葛亮不早死又会怎么样

对诸葛亮足智多谋,为何却没能灭了魏国?如果他不早死,能灭魏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足智多谋,却五次北伐都没能灭魏,原因其实很简单:蜀魏之间的差距并不是仅凭诸葛亮就可以弥补的。《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被罗贯中老先生塑造成为了一个无所不能的人物。许多人随口都能说...

曹操将荀彧弄死之后 最后造成的后果到底有多严重

曹操将荀彧弄死之后 最后造成的后果到底有多严重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荀彧被曹操所杀,后果有多严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操麾下向来不缺少顶尖的猛将和谋士,但在他庞大的智囊团中,最受曹操重视的除了郭嘉外,就是荀彧了。郭嘉擅出奇谋,曹操采取他的计策,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可惜天妒英才,郭嘉38岁时在行军途中因病去世。曹操在兵败赤壁后还痛哭...

纵观寇准的一生,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纵观寇准的一生,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寇准(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寇准善诗能文,有《寇忠愍诗集》传世。他为人刚直,为官时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真宗时,契丹南下犯宋,朝野震惊,欲迁都成都。寇...

宋仁宗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的一生都有哪些遗憾?

宋仁宗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的一生都有哪些遗憾?

宋仁宗,宋真宗赵恒第六子,宋朝第四位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他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好的皇帝,几乎没有之一。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仁”字为庙号的皇帝,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对其之追捧,史载:“仁宗崩,天下丧之如亲”。宋仁宗的名声是完美的,但他的人生并不完美,在从相关史书中了解到...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