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晚清名臣张之洞:63岁生了个儿子乐开花,长大后儿子却成著名汉奸

中国历史6个月前 (04-14)470

前言

受制于社会发展条件,古代人的平均寿命相对较低。在1840年被迫近代化之后,男子平均寿命大约在四十岁左右,所以能活到六十岁当算高寿,可喜可贺。

而在六十岁还能生个儿子实现传宗接代,那便是喜上加喜,晚清名臣张之洞就有“老来得子”的好运。

当时的中国内外交困,尤其是在甲午战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随着社会各阶层矛盾的不断尖锐,拥有先进思想的张之洞开始发展多种重工业。

在事业上风生水起,在家庭中张之洞同样春风得意,63岁高龄还喜得贵子,这让他十分高兴,但没想到儿子长大后却成为敌人的走狗。

张之洞的不卑不亢

出生于1837年的张之洞在国家危难之际考取功名,后来国难发生之后他又成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对没落的清王朝进行改革。

主要包括推行政治上的革新,实业振兴,思想变革,货币改革和教育变革,让朝廷从多个领域发生改变,对清 *** 末期的中兴起到了重要作用。

更重要的一点是,张之洞在政治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其中所展现出的个人品格和此后他对子女的教育存在一定联系。

首先就是为政以德,坚持直谏,这本是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固有品质,但在中国备受侵略的近代时期也变得难能可贵。

张之洞从小受儒家教育,为官之后也在竭力维护清 *** 的统治,这也是他能够积极支持洋务运动的重要原因。

尽管这种对腐朽统治阶级的盲目遵从有一定的“愚忠”之嫌,但不可否认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其次张之洞还强调为政要注意经世致用,主张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来实现建功立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张之洞强调为政要恪守清廉之风,遵从儒家主张的仁义忠孝智勇等观念,尤其是在民族危机时期,应当出淤泥而不染。

老来得子与教育

张之洞为国家努力操劳,年过六旬的他已经有了十二个儿子。这本应该告老还乡安度晚年的年龄,但因为朝廷状况不容乐观,张之洞依然坚持奔赴在岗位上。值得高兴的是,在张之洞63岁那年,第十三个儿子降生。

这是一个值得全家庆贺的事情,张之洞也十分高兴,对他取名为张仁蠡,并且决定专心培养。

其实不仅是小儿子张仁蠡,张之洞虽然忙于政事,但对子嗣的培养都十分重视。他曾送儿子东渡习武时曾作《致儿子书》,其中将他的爱子之情表达为三盼。

之一盼儿子们努力上进,对所学的先进知识融会贯通,第二盼儿子们不以自己的身份高贵而傲人,应当磨炼自己的身心,三盼儿子们不要有不良行为,应当做到尽心求学,勿妄外骛。

从这不断叮咛嘱咐的家书可以看出,张之洞对儿子的教育是站在治国安邦的角度进行的。

这种教育理念其实已经远超当时的其他人,张之洞放弃了教子为官,而是直接送他们东渡求学,这种开明进步的教育观即使是对我们现在也具有启迪意义。

沦为汉奸的张仁蠡

张之洞既然拥有如此先进的教育理念,为何自己的儿子在后来却变成了敌人的走狗呢?

那是因为在张仁蠡未满十岁之时张之洞就去世了,张之洞虽然有过教导,但并未形成他系统化的世界观。随着张之洞撒手人寰,张仁蠡由张之洞的第五个儿子张仁乐继续抚养。

张仁乐可以算是张之洞育人思想的贯彻落实者,按照张之洞的教子思维,张仁乐在早年曾被张之洞送往国外。

正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甲午战争和日本方面的冲突让张之洞将张仁乐远涉东洋送到日本。

张之洞的本意是通过几年的留学生活,让张仁乐学习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的新思想,新文化,然后回来谋求对朝廷的改变,但张仁乐在日本的几年时光却彻底改变他这个人。

在日本求学的这段时间里,张仁乐被明治维新后的社会新面貌所吸引,不仅有西化之后的各种高科技产物,还有君主立宪制度下的“民主国政”,加上发达的工业,张仁乐就好像是看到一个蒸蒸日上的新社会,但他并没有博采众长建设祖国,而是对日本念念不忘。

以至于在后来教育年幼的弟弟张仁蠡的时候,总是对他灌输日本的先进和美好,让世界观尚未成型的张仁蠡深深爱上了日本文化,而这也成了后来他背叛祖国的重要原因。

多年之后,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并建立伪满洲政权,企图将东北三省与我国分裂而治。

张仁乐此时却身在东北,但并不是去打击侵略者,而是去伪满洲当了卖国贼,为日本侵略者工作,成为了所谓的外交官,四处为日本帝国主义笼络人才缔造汉奸。

早年被他灌输日本思想的弟弟张仁蠡自然早就在他的候选名单之中,张仁乐不仅将弟弟接到东北,还联合日本人对他进行轮番洗脑。

张仁蠡本就有一定的亲日思维,在经过洗脑之后彻底变成了汉奸,他从心底里肯定日本的侵略行为,心甘情愿为日本卖命,甚至认为中国早晚会被日本征服,到时候自己将拥有数不尽的荣华富贵。

日本方面对张仁蠡这个傀儡一般的得力助手也十分重视,对他委以重任,任命他成为了武汉伪 *** 的市长。

讽刺的是,自己曾经为国尽忠的父亲张之洞也曾在这里工作,他曾在这里创办实业,想拯救民族于危亡,张仁蠡作为后代却在同一片土地上和曾经的父亲背道而驰。

最终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大汉奸张仁蠡被义愤填膺的中国人民处决。

总结

由此可见教育对一个人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后天持续的教育,即使将来不能出人头地,也应当做到对国家的忠诚,危难之际应当为国出力,而不是走向叛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4/591218.html

“晚清名臣张之洞:63岁生了个儿子乐开花,长大后儿子却成著名汉奸” 的相关文章

汉献帝退位后人还活着 刘备为何不接汉献帝回去

汉献帝退位后人还活着 刘备为何不接汉献帝回去

对汉献帝退位,刘备为何不迎接汉献帝继续做皇帝,而是自己当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中,刘备一直被认为是仁义之君,以铲除奸佞、匡扶汉室为己任,让大家十分钦佩。然而在汉献帝退位,仍然活着的情况下,刘备没有去迎接汉献帝入川继续做皇帝,而是自己当了,这是为什么呢?这...

乾隆为什么会选择嘉庆作为皇帝 乾隆是出于什么考虑

乾隆为什么会选择嘉庆作为皇帝 乾隆是出于什么考虑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最后选择传位给嘉庆,是出于什么考虑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乾隆在位六十年之后,他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颙琰,也就是嘉庆皇帝。而他之所以传位给颙琰主要原因是有两个,第一是乾隆的选择不多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第二是颙琰禀性宽厚,非常合适。乾隆一...

否定雍正就是否定自己 乾隆为什么还要退给自己的叔叔平反

否定雍正就是否定自己 乾隆为什么还要退给自己的叔叔平反

否定雍正,就是动摇自己皇位基础,为何乾隆还要给叔叔们平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乾隆皇帝给八叔胤禩,以及那些和他爹雍正争夺过皇位的叔叔们平反这件事,确实有些让人不太理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乾隆是雍正的儿子,如果给胤禩等人平反,就意味着胤禩等人没...

历史上诸葛亮与赵云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上诸葛亮与赵云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乱世出英雄。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刘备伐吴兵败,退守白帝城,病危之际,托孤诸葛亮和李严,诸葛亮作为丞相,总揽朝政,负责行政,其中,刘备任命李严为中都护,统领内外军事,成为军事上的负责人。也就是说,内政归诸葛亮管,军事上就归李严管了。这样,诸葛亮似乎就没有军...

高照容:孝文帝元宏的贵人,她为何突然逝世?

高照容:孝文帝元宏的贵人,她为何突然逝世?

说到古代封建社会的外国皇后,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元惠宗的第三任皇后奇皇后,实际上北魏时期也有一位来自高句丽的外国皇后,她就是高照容。高照容祖上是渤海郡脩县人,在西晋永嘉年间为了避中原战乱,举家逃往高句丽。高照容的祖上在高句丽生活了一百七十多年,她的母亲盖氏与父亲高扬育有四子三女,皆生于高句丽。孝文帝初年...

程普: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

程普: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

程普(?~215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人,东汉末年江东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程普曾跟随孙坚讨伐黄巾军,继而参加讨伐董卓的战斗,斩华雄、破吕布。孙坚死后,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曾经兵败被围,程普将孙策救出重围。在孙策死后,他与张昭、周瑜等人共同...

孙权实力并不是很弱 孙权为什么要对曹丕称臣

孙权实力并不是很弱 孙权为什么要对曹丕称臣

还不知道:孙权实力并不弱,为什么甘于投降曹丕,对其称臣?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权在三国的几方势力中,一直都不是很显眼,所以容易被人忽视,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去研究孙权的所作所为,会发现他一直是最精明的存在。当初赤壁之战发生的时候,他还很小,跟刘备、曹操比起来,真的...

三国时期孙权与陆逊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三国时期孙权与陆逊之间的关系有何变化?

吴大帝孙权是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在晚年时,跟麾下大臣、丞相陆逊之间,产生了很深的矛盾。从《三国志·陆逊传》中的记载来看,陆逊后来是被孙权逼死或气死的:“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陆逊从大都督到上大将军,再...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