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孝庄与顺治:关系十分恶劣,为了立储更是走向决裂
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多尔衮在外出行围途中,薨于古北口外喀喇城,对于少年天子顺治而言,这或许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他终于可以夺回丢失的政治权力了。就在顺治沉浸于重操大权的欣喜中时,以索尼、鳌拜为首的两黄旗趁势崛起,处处掣肘皇权,而二人背后的主谋正是孝庄太后。作为顺治的生母,孝庄理应襄助皇帝实现中央集权才是,为何偏要反其道而行?
顺治帝
顺治与孝庄满蒙集团的对抗
在皇太极死后的夺位之争中,诸王兄弟窥探大宝,以致八旗内部纷争四起,如果不是在两黄旗的据理力争下,恐怕顺治难以登基。因此,为了感激两黄旗的拥戴之功,顺治在继位之初就对遏庇隆、鳌拜大肆封赏,二人同时被任命为领侍卫大臣,并进入议政会参与决策。
但在议政会中,以济尔哈朗为代表的宗室力量才是真正主宰者,所以顺治得以凭借这位叔父来与两黄旗相互制衡,使得一家独大的局面不会出现。但随着济尔哈朗离世,宗室贵族的力量被极度削弱,两黄旗势力进一步膨胀,他们实际上执行孝庄太后的意志,妄图分化皇权。
两黄旗领袖鳌拜
面对两黄旗的步步紧逼,顺治只好反其道而行,前脚刚对多尔衮大肆挞伐,后面就采用了他摄政时期的“满汉一体”路线,企图通过笼络 *** 士大夫,形成对八旗的牵制,进而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
于是,顺治力排众议,不惜更改祖制,废除了诸王贝勒管理各部事务的旧例,效仿明朝设置内阁,正式让汉官挤进核心决策圈。由此一来,不论是六部事务的治理,还是平时奏折的参奏,汉官都拥有了同满官同等的议政权力。
向来各衙门印务,俱系满官掌管,今即著掌印,不必分别满汉,以后凡是进奏章,满汉侍郎一起参酌来奏。《清史稿》
顺治提拔汉官的种种举措,使孝庄与两黄旗大臣痛心疾首,其背后的满蒙势力不可能任由他胡作非为下去,一场政治拉锯战就此掀开帷幕。
孝庄太后青年画像
每当讨论重大国事时,只要顺治与汉臣拟定某项政策,那么以孝庄与两黄旗代表的保守势力,就势必会给出截然相反的意见,这种分歧伴随着汉官地位的提升而不断扩大,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境地。
索尼、鳌拜为了保持两黄旗的超然地位,不仅向孝庄禀报朝廷中发生的大小事件,还将皇帝的一举一动悉数告知。与两黄旗有所不同,孝庄之所以对满汉一体保持反对,皆出于稳固蒙古势力的考量,所以她一面借助两黄旗对帝权进行制衡,另一方面又动用蒙古力量来左右皇帝的一切。
孝庄利用满蒙联姻牵制顺治
顺治十三年六月,孝庄太后将自己的侄孙女从蒙古召至京师,当着鳌拜、索尼等人的面前,当众宣布大清皇后人选。按照惯例来说,册封皇后理应得到皇帝首肯才是,但孝庄竟然瞒着顺治,越权决定这等国家大事,正如《清世宗实录》所记载:
册封皇后已颁册宝,尔等奉命启奏皇帝,鳌拜等遂以皇太后旨奏闻。《清世祖实录》
况且,鳌拜身兼领侍卫内大臣之职,怎能插手宫闱之事,这只能说明两点。其一:孝庄早已知晓顺治不会同意这门亲事,所以才先斩后奏,令鳌拜等人代为传达。其二:鳌拜虽名为陛下臣子,但实际早已沦为孝庄耳目,孝庄任命鳌拜传达立后事宜,就是要趁机敲打顺治,告知他满蒙联盟牢不可破,国之根基无法动摇。
顺治之一任皇后
正如孝庄所料,顺治在得知立后一事,瞬时龙颜大怒,为了集中力量对付满蒙联盟,不惜讨好曾羞辱过自己的正白旗,执意立正白旗董鄂氏为皇贵妃。如此一来,正白旗与蒙古势力并驾齐驱,共同左右着大清的未来走向。
然而,随着顺治势力的日益稳固,皇后博尔济特氏在宫中的地位也就岌岌可危了。
顺治十五年初,顺治抓住孝庄太后大病的空档,下令礼部商讨废后事宜,进而打乱了满蒙联盟的精密部署。
皇太后圣体违和,皇后有失定省之仪,钦遵上谕,止存皇后之号,停其笺奏,著诸王大臣议废后事宜。《清世祖实录》
实际上,博尔济特氏自入宫以后,就深陷孝庄与顺治的斗争漩涡中,出身于蒙古贵族的她,因遭受顺治百般冷遇,就只好依附孝庄为靠山。而顺治为使废后计划不受干扰,竟将皇后的通信方式(笺奏)彻底切断,进而对孝庄实行长达80日的消息封锁。
待到孝庄大病初愈,得知了顺治的所作所为,这才出手阻止这场废后事件,保留住博尔济特氏的皇后名号。然而,此次废后事件并未就此结束,它的余波将掀起更大的惊涛骇浪。
满蒙联姻
就在废后事件发生后的几个月,顺治突然召见孝庄的弟弟吴克善进京,其用意明显与皇后的废立有关。不料,吴克善却抗旨拒往,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孝庄在背后出谋划策,就是想观察顺治对此作何反应。
就当众人笃定顺治不敢对吴克善兴师问罪时,顺治却一反常态地对其严惩,先是以“不遵诏旨,藐视朕躬”为由,废除吴克善儿子继承亲王的权力,随后又议夺吴克善亲王爵,罚马千匹。在这次废后事件中,顺治虽没有得偿所愿地废除皇后,但却打击了孝庄背后的母族势力,已经是大获全胜,而以孝庄为代表的满蒙势力,坚决不可能任由皇帝得寸进尺,一场有关满洲继承人的对决即将上演。
正白旗与两黄旗的争夺
顺治继位后,孝庄遵循皇太极时期的既定方针,为他挑选六名蒙古女子结为姻亲,就是希望通过满蒙联姻来稳固国家统治。可顺治对于这些蒙古后妃极为疏远,以至于在所生的八位皇子中,竟无一子出自蒙古。
顺治十四年十月初七,皇贵妃董鄂氏诞下一子,本为顺治第四子,但顺治却称之为“朕之之一子”,并以此昭告天下,连日举行盛大庆典。一时间,有关立储的消息不胫而走,王公大臣一致认为,董鄂妃所生之子必定是大清未来储君。
董鄂妃影视形象
倘若按照顺治构想的那样,将来自正白旗的董鄂妃之子立为皇嗣,那么正白旗的势力将瞬时超越两黄旗,成为八旗之首。另一方面,按照母凭子归的皇室传统,董鄂妃喜得贵子,那么博尔济特氏迟早会被取而代之,满蒙联盟的稳固势必受到威胁。
在进退两难的情形下,孝庄选择退而求其次,与两黄旗要臣达成一致,势必要在两黄旗中择子而立。天无绝人之路,在当时仅存的4位皇子中,恰好有1位来自镶黄旗,这位皇子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康熙帝。按照康熙本人的回忆,在他尚处幼年之际,孝庄太后便亲自教导各项宫廷礼仪,这是其他皇子不曾享有的待遇。
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母皇太后慈训,凡饮食、言语皆有矩度,少不然既加督过,赖是以克有成。《圣祖御制文二集》
不仅如此,孝庄还特别派遣苏麻喇姑负责对康熙的启蒙教育,使之从小就接受满蒙双轨的政治文化,避免重蹈顺治覆辙。现如今,许多人都将感染天花作为康熙的继位依据,其实早在顺治朝的储位之争中,康熙就被拟定为潜在的皇位继承人。
孝庄太后
然而,正当统治阶层为了立储暗自较劲时,董鄂妃之子却突然患病夭折,董鄂妃本人也因丧子之痛落下病根,于三年后不幸逝世。在接连痛失两位至亲后,顺治因为过度悲伤而感染天花,于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崩逝于养心殿内,历经了十年的帝后之争就此终结。
顺治驾崩后,一切本应恢复平静,可索尼突然公布了一份先帝遗诏,在这份遗诏中,顺治除了交代让玄烨继位以外,还列举自身十四项大罪,与罪己诏没什么区别,其中最严重的一项,便是扶持汉官上位。
朕不以为戒,反委任汉官,即部院印信,间亦令汉官掌管,以致满臣无心任事,精力懈弛,是朕之罪也。《顺治遗诏》
关于顺治帝的这份罪己诏,史学界至今无法辨别真伪,但可以肯定的是,以孝庄为代表的满蒙联盟,或多或少在其中夹带私货。顺治直到弥留之际仍在倡导满汉一体,又怎会突然转变方向,将毕生执行的政策当做罪状来展示,历史的书写,终究是由胜利者决定。
结论:
作为一位苦命天子,顺治帝的一生只经历了24年的短暂时光,在前半生中,他在多尔衮的摄政下委曲求全,不敢对权力有半点奢望,好不容易熬到亲政之日,以孝庄为代表的满蒙集团又处处掣肘,使皇权始终被封锁在牢笼当中。我们应当承认的是,在大清由地方性政权向全国性政权转化的过程中,顺治能够倡导满汉一体、推进皇权集中,就已经做到了时代赋予的责任,即便最后立储失败,他也是当之无愧的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