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在清朝,普通人多久才能吃一顿肉?

中国历史7个月前 (04-22)390

一、清朝的吃肉问题

近些年,以清朝为背景的影视剧,视线聚焦点都在帝王将相上......

看他们在尔虞我诈的权谋争斗中,有多么身不由己;看他们的感情生活到底是“莞莞类卿”的遗憾,亦或是“兰因絮果”的悲怆。

偶尔镜头给到市井,人头攒动、琳琅满目的街市,无处不透露着烟火气满满的生机勃勃,好似大家伙都过着岁月静好的小日子。

但是,历史上真实的清朝是这样的吗?

且从最接地气的问题,清朝的普通人多久能吃一顿肉来入手探究——毕竟肉吃的频繁,说明饱腹已经不是问题,开始追求更美味营养的食物、味蕾上更丰富的体验。

那么先来细分“普通人”的定义,奴仆成群、穿金戴银的贵族和地主定算不上普通,家有盈余的小康家庭和所获正好够用的是普通人。

因为这两类人群之间的距离不远,前者一场天灾或疾病就会消耗掉积蓄变为将将够用,而后者只要勤劳且节俭,也有迈入小康的那一天。

而他们多久能吃一次肉呢?

——小康之家,逢年过节可以开荤吃肉,将够用的家庭则唯有遇红白之事才能吃肉,这还是一切风调雨顺、没病没灾的情况下,若遇上旱灾、水患,则能活命已经是老天保佑了。

二、清朝一个被人忽视的挑战

之所以会如此,跟清朝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有关。

清朝国祚二百多年,人口呈大指数上升趋势,顺治八年全国人口数为1063万人,待乾隆六年就涨到14341万人,到道光十四年,则突破四亿大关。

且统计方式只算16-60岁的男子,老弱妇孺数量再加上的话,会更是一个让人惊叹的数据。

而人口逐渐激增,土地却没法跟着成比例上涨,摆在清朝普通人面前的,是土地绝对不足和相对不足这两个问题。

前者就是人均耕地太少,粮食产量不足以养活全家老小,后者则是占有不均,10%的大地主占据60%的土地,60%的农民瓜分10%的土地。

剩余农民连自有土地都没有,四处给人当佃农接散单谋生。

至于剩下30%的土地去哪了,清朝奉行八旗制度,满洲亲贵和在编旗人会分享这些土地,可见留给大多数平头老百姓的资源有多么匮乏。

乾隆朝的大学士曾算过账:每人每年4石粮食和四亩地是温饱的基本标准,三口之家的话,就算孩子吃的少,也得10石粮食。

可当时的农民能收获多少粮食呢?康熙末年给出过答案“终岁勤动,计十亩所入,得半不过十石。”也就是披星戴月非常勤劳的农民,风调雨顺之年也不过刚刚支撑三口之家的口粮。

这还是自家有地的小康之家,若是无地只能租种、或给地主当长工的话,日子会过得更捉襟见肘,并且还没算家有老人、孩子再多点的情况......

毕竟清朝前期因才结束战乱百废待兴,各种鼓励大家多生孩子,只生一个的家庭并不多,可老人和小孩都不是劳动力,那所获之粮就更得省着吃了,估计六七成饱就差不多了。

既然米面都可丁可卯,又怎会能常吃肉?

小康之家逢年过节吃肉,已然算生活相当幸福,在够与不够之间徘徊的更没啥大事都难以吃肉。并且吃不上肉这件事,在清朝还有个愈演愈烈的走向。

——分别从清前期、中期和晚期来看原因。

三、清朝三个时期老百姓的处境

清前期,经历数年的兵荒马乱,不仅人口凋零的很严重,土地也因大家都或被抓兵丁或举家逃难而荒废,所以是人少、地也少的状态,普通人虽有大量的机会可以获得土地。

但精力跟时间毕竟有限,再玩命卷,开垦的数量是可计算出来的。

所以家底儿足以天天吃肉是不可能的,可温饱则不成问题,且百姓的幸福度比较高,因为觉得努力就有收获,一年更比一年好,日子有奔头。

壮劳力多的家庭开荒的土地多,有盈余的情况下,逢年过节就会整点肉改善伙食,给家人们补一补打打气,勉强温饱的人家,因对未来抱有希望,红白喜事也会相对大办。

可到了清中期,情况又发生变化......

康熙晚期到雍乾时,土地已被开垦的七七八八,按说人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越来越有风险抵御能力,可地多的同时,人口也蹭蹭往上涨,两相对冲,就把优势抵消掉一部分,又落成温饱线上横跳的局面。

再加上地主阶级的出现,官僚和富商为了通过租赁土地获得几十倍的收益,就以各种手段大量收购,一度形成“十年之间,已易数主”的夸张世态。

每一次的交易,土地的身价都会数倍翻番,直到形成普通人终其一生也没法购买的结局,那么为了活下去,就得租赁土地来耕种。

清中期有两种土地租赁形式,分成租和定额租。

前者是跟地主按照比例分成,如五五、 *** 等,北方多采用这种,后者则是约定好一定的量,不管旱涝都是这个价,数额至少跟分成租是持平的,地主怎么会做吃亏的买卖呢,当时南方大多用此种方式。

虽说分成租遇到灾年缴纳的少,但农民所获也少,定额租农民可以起早贪黑多种、费尽心思提高产量。

可但凡颗粒无收,分文不少的租子就会成为压垮一个家庭的重担,并且无论哪一种,普通人的所得都会分出不等给地主,温饱都难以为继,又怎会有盈余吃肉呢?

待到清朝晚期,土地兼并问题越发严重,普通人若想糊口,单靠自己耕种远远为继不了,就开始发展养殖、畜牧及手工业等,靠出售的钱来购买粮食,从而商品经济冒头。

那么除了坐等收租的地主阶级以外,又多了一个“资本阶级”,他们会赶丰收时低价收购,囤着等秋冬或旱涝时翻数倍卖出,导致明明一袋粮食都是自家种出来的,可卖的时候所获微薄,等吃的时候则价值不菲。

或许会有人问,耕种的粮食不卖留着吃不就完事,那租土地的费用从哪出?来年买器具、种子的钱又怎么办?这般极限倒腾几次,难免会遇上凑不上钱的难关,于是印子钱就来了,虽解一时燃眉之急,可利息则相当高昂。

清朝的普通人被重重枷锁扣死,又怎么有多余的钱吃肉呢?

——就像《红楼梦》里,刘姥姥破釜沉舟带着孙儿上贾府打秋风,贾府众人则连茄鲞都吃腻味了,荣国府的王熙凤放印子钱,普通人还不上钱绝望之下只能去死。

这般残酷,也写出清朝时两极严重分化下的对比。

总结

因此综上所述,清朝时的普通人基本吃不上肉。

碰上风调雨顺之时,小康之家逢年过节或许能开开荤,还得是过日子没那么节俭、注重享受的那一拨人,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人家,则压根不想肉的事,能活着就已经烧高香了。

待到清晚期,更是大家都过得生不如死,卖儿卖女、形销骨立,是稀松常见的光景。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4/592203.html

“在清朝,普通人多久才能吃一顿肉?” 的相关文章

汉桓帝死后为什么是堂侄子汉灵帝刘宏即位 这里边有什么阴谋存在

汉桓帝死后为什么是堂侄子汉灵帝刘宏即位 这里边有什么阴谋存在

汉桓帝驾崩,即位的为何是堂侄子汉灵帝刘宏?其中有什么阴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汉永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汉桓帝刘志在洛阳北宫德阳殿驾崩,享年35岁。35岁正是男人事业的上升期,这伙计却消极怠工了。不过说实话,你还真不能苛责他,东汉皇帝的平均寿...

傅恒在历史上有何本事,能让乾隆一直宠爱他?

傅恒在历史上有何本事,能让乾隆一直宠爱他?

清朝乾隆皇帝有一位十分信任的人,他便是傅恒。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傅恒在乾隆时期大名鼎鼎,他从一名小小蓝翎侍卫起步,在不到30岁年龄便入职军机处,出将入相20余载,成为乾隆的股肱之臣,极得乾隆宠爱,为乾隆盛世立下赫赫功绩。纵观傅恒的一生,文韬武略,无一不精,始终活跃...

夏侯惇敢主动单挑吕布和关羽 夏侯惇就不怕死吗

夏侯惇敢主动单挑吕布和关羽 夏侯惇就不怕死吗

对夏侯惇为何敢主动单挑吕布和关羽呢,他难道不怕死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整部三国演义里,唯一不怕死的除了张飞外,恐怕再难找出第二个,那么为何夏侯惇敢于迎战演义里排名最靠前的吕布与关羽呢?我们从夏侯惇与吕布和关羽的交战记录来看。先说夏侯惇对吕布1。演义第六回荥阳之战...

高阳公主作为李治的姐姐 李治为什么要赐死她

高阳公主作为李治的姐姐 李治为什么要赐死她

还不知道:李治为何要赐死风姿绰约的姐姐高阳公主?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治赐死姐姐高阳公主,源于一场香艳的“风流案”。贞观年间,长安城里抓获了一名小偷,按说偌大的长安城,抓个小偷也是正常的事,但关键是,从这名小偷的赃物里,搜出来一件特殊的东西。这件东西是一个枕头,...

有哪些与羊琇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羊琇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羊琇(236年-282年),字稚舒,泰山南城人。西晋时期外戚大臣,曹魏太常羊耽与才女辛宪英之子,景献皇后羊徽瑜的从父弟,西晋名将羊祜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泰山羊氏,研究学问而有智谋。年轻时,与司马炎同门。司马炎任抚军将军后,以为参军,迁左卫将军,封甘露...

蒋钦: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性情豁达,为人节约

蒋钦: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性情豁达,为人节约

蒋钦(?-220年),字公奕,九江寿春人,汉末东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随孙策平定丹阳、吴郡、会稽和豫章四郡。平盗贼,迁西部都尉。讨会稽贼吕合、秦狼等,徙讨越中郎将。建安十三年(208年),蒋钦与贺齐并力讨平黟贼,斩首七千,其馀皆降。建安二十年(215...

同样都是曹操器重的猛将 夏侯惇和夏侯渊谁更厉害一些

同样都是曹操器重的猛将 夏侯惇和夏侯渊谁更厉害一些

对同为曹操器重的猛将,夏侯渊和夏侯惇相比,到底谁更厉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同为曹操器重的猛将,夏侯渊和夏侯惇相比,究竟谁更厉害?对比这一点不难发现!三国中,曹操用兵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那就是非常看重出身,若是曹家儿郎,那么他们便可以成为曹操手下的统帅,比如夏侯惇...

濮阳兴:三国时期东吴丞相,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濮阳兴:三国时期东吴丞相,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濮阳兴(?-264年),字子元,陈留(治今河南开封)人,三国时期东吴大臣,吴景帝孙休末年至末帝孙皓初年任丞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孙权时为上虞县令,后升任尚书左曹、五官中郎将、会稽太守。孙休即位,征召为太常卫将军、平军国事,封外黄侯。永安三年(260年),力主建丹杨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