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建安的尾声(三十三)曹丕即位。曹魏的权力交接并非一帆风顺,曹彰野心勃勃,青州兵险生大乱

中国历史5个月前 (04-29)530

2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有三个年号。

其中正月的前半是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后半到十月是延康元年,而从十月后半到年底则是黄初元年。

虽然我们这个系列叫做建安的尾声,但我的初衷还是想把汉魏禅代这个过程写清楚的,因此延康元年这十个月所发生的事也有必要交代一下。

220年正月曹操去世后,建安这个年号也随他作古了,大汉迎来了最后一个年号延康。

不过关于这个改元的具体时间,三国志和后汉书却产生了分歧。

按三国志记载,改元延康的时间为正月。

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元年二月壬戌,以大中大夫贾诩为太尉,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大理王朗为御史大夫。(三国志魏书魏书文帝纪第二)

而按照后汉书的记载,改元延康的时间为三月。

三月,改元延康。(后汉书孝献帝纪)

究竟哪个才是正确的,两本史书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呢?

我认为三国志的记录更为可靠,而后汉书将时间加以修改可能代表了作者的一些个人立场。

汉献帝共有五个年号,分别是永汉、初平、兴平、建安和延康,这五个年号有着不同的意义。

之一个年号永汉是189年九月到12月短暂使用的,董卓扶植汉献帝上台后改元永汉。

不过到年底的时候,董卓下令废除除了永汉以外,少帝刘辩使用过的光熹和昭宁两个年号,直接恢复了汉灵帝的中平这一年号。

这其中可能有两个意思,之一就是董卓要否认刘辩的合法性,突出他所立的刘协的合法性。

而第二点则是顺应新君登基后第二年才改元这一传统,如果不这么做,按当时的观念是会被批判的。

比如刘禅在刘备去世的当年就把章武三年改为建兴元年,结果遭到了批评。

刘备卒,刘禅即位,未葬,亦未逾月,而改元为建兴,此言之不从也。礼,国君即位逾年而后改元者,缘臣子之心不忍一年而有二君。今可谓亟而不知礼义矣。(晋书五行志)

正因如此,董卓才恢复了汉灵帝的年号,因为189年直到四月,年号都是中平。

但是转过年来,董卓就不用有这么多顾忌了,他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用了新的年号初平。

之后的年号兴平和建安大概对应着李傕和曹操掌控中央的时代,那么轮到曹丕执政的时候,改一个新的年号就很正常了。

至于为什么不等到下一年,应该是他已经迫不及待了,毕竟这一年还没过完禅代就完成了。

而后汉书把时间改为三月,我想可能是因为作者尊崇汉室,希望突出这次改元并非是曹丕的意思,而是汉献帝自己的意思,比如曹 *** 后即将迎来新时代等等。

当然,这种说法最终还是站不住脚的,而且资治通鉴也采用了三国志的说法,将改元延康的时间确定在了正月。

不过在改元之前,曹丕还有更重要的事做,虽然他早被曹操立为魏太子,但这并不表明他的权力之路就是一帆风顺的,相反,此时的朝中正暗流涌动。

曹丕若想顺利继承曹操的丞相和魏王头衔,必须要经过一番考验。

当曹丕刚听说曹操的死讯时,一时还没有心理准备,只是哭个不停,可能是这些年演戏演习惯了。

这时候司马孚及时出来把他点醒了,他说:“您是国家储君,当务之急是要稳定局面,没时间做那些无意义的匹夫之孝。”曹丕闻言顿时醒悟。

点醒了曹丕后,司马孚又出去把那些只会哭的大臣骂了一通,这才把秩序稳定下来。

这时又有人提出,如果太子在邺城即位,那就名不正言不顺了,因为不去洛阳就得不到汉献帝的诏令。

这确实是个问题,因为曹操是在洛阳病逝的,而此时曹丕却不在那里,而是留守在千里之外的邺城。

另一方面,守在曹操身边的却是身份敏感的曹植,如果有野心家利用这个机会做文章,那后果不堪设想。

此时曹丕呆在邺城,这里算是他的大本营,因此他是安全的。但如果他要前往洛阳即位的话,离开了自己的根据地后,一切就难说了。

要知道曹植虽然在争储中失败,但他并没有被彻底打压,他依然有支持者,其中能量更大的可以说就是曹彰了。

之前曹彰奉命留守长安,他手下是有兵的。而曹操在病重的时候又召他去洛阳,虽然不知道曹操跟他到底说了什么,但是按照曹彰后来的行为,他肯定是不服曹丕的。

如果曹丕贸然前往洛阳的话,被曹彰半路截杀也并非不可能,因此必须要加以防备。

这一点陈矫看得很透彻,他干脆把这件事挑明说了,直接指出曹彰和曹植可能产生的威胁,正因为如此才需要特事特办,不能拘泥于流程。

这件事定下来后,一天之内就把所有礼仪都完成了,第二天又以王后的名义策立曹丕继位魏王,从而率先占据了大义名分。

不过这件事却还不算完,因为按照正常流程,还必须得给先帝下葬才行,这才算是新君即位的一套完整流程。

可如今曹操的尸体还在洛阳,于是就必须先把他的灵柩送回来。

不过在此之前,曹彰就率先发难了。

或许他此时还不知道曹丕已经在邺城即位了,于是他刚一到洛阳,就立刻去见曹植,随后提出:“父王召我来此,就是为了拥立你即位。”

当然,这毫无疑问都是他信口胡说的。曹操去世前还在有条不紊地做着各项安排,当时他的头脑非常清醒,不可能做出这种会引发动乱的决定。

不过面对这个诱惑,曹植却也没有答应,这不光是因为曹植并不想制造动乱,而且还因为他也不敢完全相信曹彰。

之前曹植的心腹杨修被杀时,其中就有一项罪名是诽谤曹彰。

按照这条记录的出处续汉书的记载,杨修诽谤曹彰的时候是和曹植在一起的,当时二人一起在司马门醉驾。

《续汉书》曰:人有白修与临淄侯曹植饮醉共载,从司马门出,谤讪鄢陵侯章。太祖闻之大怒,故遂收杀之。

毕竟酒后吐真言,因此这说明曹植其实背后也在防备曹彰,两人所谓的友谊很可能也是塑料友谊。

总地来看,曹植和曹彰很可能只是表面结盟,实际是一个互相提防互相利用的状态。

这样一来,我们甚至可以推测,曹彰或许也有着不小的野心,拥立曹植只是个幌子,为的是以他的名义对付曹丕。如果真能打倒曹丕,他大概率也会把失去利用价值曹植一脚踢开。

而曹植这么聪明的人,很可能也已经看透了他的想法,不愿被他利用,因此才会对这看似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一口拒绝。

一看这样不行,曹彰只好另寻他途,于是他找到了主持曹操丧礼的贾逵,问他玉玺在哪。

曹彰这样做,其实已经充分暴露他的野心了,如果玉玺到他手里,说不定就要矫诏谋反了。不过这却吓不住贾逵,曹操让他主持此事自然是有道理的。

就在曹彰来洛阳之前,贾逵已经凭他的智慧解决了两个难题了。

当初曹操刚刚去世的时候,很多人提议为了避免人心骚动生出乱子,应该秘不发丧。

这就有点异想天开了,这么大的事,怎么可能瞒得住,至少曹彰已经知道了。另外,如果曹操有密不发丧的想法,他肯定会提前有所交待。

贾逵自然没有采纳这种不切实际的主张,与其等消息自行泄露出去,还不如公开以后早做准备,于是依旧正常发丧。

不过曹操去世的消息传出去后,却发生了一件很严重的事,让局面更加复杂起来,这是贾逵始料未及的。

当时青州兵和臧霸的一支部队竟然未经许可,大张旗鼓地离开洛阳走掉了。

这件事非同小可,甚至可以说是兵变也不为过。

臧霸的部队还好说,但青州兵的威胁很大,这支部队一向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当初曹操和吕布争夺兖州时,就是因为青州兵被吕布骑兵击溃导致全军溃败。

后来讨伐张绣的宛城之战时,青州兵竟然在乱军中劫掠自己人。

由此可见,青州兵并非传统印象中的精锐之师,而是一支战斗力较差且军纪涣散的部队。

这次如果不加以约束,一路上难保会闹出多大事。

于是贾逵提出不宜强硬镇压,而应该安抚,一路上粮草也要供给好,此外还特意公开发表了一篇檄文以安其心。

现在毕竟是非常时期,能不生乱就不要生乱,等以后局面稳定了,自然有的是秋后算账的机会。

可是连续解决了两个难题后,曹彰又开始闹事了。面对咄咄逼人的曹彰,贾逵丝毫不惧。

可当时贾逵只是个小小的谏议大夫,他凭什么和曹彰针锋相对呢?

原来贾逵并不是一个人,他还有一个好帮手,那就是夏侯尚。

太祖善之,拜谏议大夫,与夏侯尚并掌军计。(三国志魏书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

夏侯尚的身份不一般,他是宗室,也是曹丕的心腹,他背后不光有曹丕,还有其他宗室成员。

其实曹彰跟夏侯尚也是有交情的,两年前二人曾一同平定过代郡乌丸的叛乱。

不过夏侯尚终究跟曹丕关系更好,于是他选择和贾逵并肩作战。这证明至少大部分宗室都不会站在曹彰一边。

有了这个底气,贾逵义正言辞地说:“太子在邺城,国家自有储君,玉玺之事君侯无须过问。”

曹彰一看这架势,自己要是一意孤行,恐怕得众叛亲离,所以也就怂了,于是曹丕顺利承继大位的所有障碍都被扫除。

现在最后一件事就是送曹操灵柩返回邺城下葬了,这是一件几乎白送的功劳,曹丕决定把这件功劳给自己最信任的人。

首先两个人选是司马懿和夏侯尚,这两位就不多说了,都是曹丕的心腹。

而第三个人就是之前立下大功的贾逵,曹丕为了表彰他的忠诚和机智,将这件功劳给了他。

完成此事后,贾逵没过多久就被任命为魏郡太守,从六百石升到两千石,可以说是火箭般的蹿升,从此他开始平步青云。

与此同时,华歆带着汉献帝的诏书来到邺城,并将丞相和魏王的印玺交给曹丕,至此,曹魏的权力交接终于顺利完成。

220年正月,曹魏内部围绕着权力交接一事发生了许多波折,这一个月风波诡谲,危机重重,并非传统印象中那么平淡。

而曹丕在坐稳了魏王之位后,也终于可以开始着手准备他的终极大事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4/593288.html

“建安的尾声(三十三)曹丕即位。曹魏的权力交接并非一帆风顺,曹彰野心勃勃,青州兵险生大乱”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丁夫人与曹操的关系为何会破裂?发生了什么

历史上丁夫人与曹操的关系为何会破裂?发生了什么

丁夫人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曹操的结发妻子,是曹操心中的挚爱。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曹操的原配夫人是丁夫人。由于她的养子曹昂的死,丁夫人和曹操决裂,后来甚至和曹操离婚。要知道,曹操当时是汉朝的丞相,而且掌控着整个朝廷,实际上也就是掌控着整个天下。退一步说...

隆科多帮助雍正上位又是舅舅 雍正为什么要囚禁他

隆科多帮助雍正上位又是舅舅 雍正为什么要囚禁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又是他上位的重要推手,为何会被雍正囚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隆科多是一等公佟国维的儿子,佟国维是康熙的舅舅兼老丈人。等于说隆科多就是康熙的表兄弟兼小舅子。一般这种身份的人,最初都会担任皇帝身边的侍卫,时机成熟了,自然就能成为朝中...

庄青翟是如何成为汉朝宰相的?他与张汤之间有何恩怨

庄青翟是如何成为汉朝宰相的?他与张汤之间有何恩怨

丞相,是古代职位最高的官,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称誉,在一般人眼中是地位尊崇的。庄青翟,西汉大臣,他的爷爷庄不识以舍人身份跟从刘邦起事于沛县。以骑将职务进入汉中,后以将军身份参与攻打英布。汉高祖六年,获封武强侯。庄青翟承袭了爵位并在汉武帝时期任御史大夫、太子少傅。前119年四月,丞相李蔡坐盗孝景...

朱棣明明比朱允炆更有能力 朱元璋为何还要传位给朱允炆

朱棣明明比朱允炆更有能力 朱元璋为何还要传位给朱允炆

你真的了解明明四子朱棣更有能力,为何朱元璋非要传位给15岁的孙子朱允炆?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如果站在朱棣的角度去想,他应该也挺疑惑的,太子朱标去世后,剩下的那些兄弟哪个能力比他强?结果老爸朱元璋硬是隔代传位,扶持15岁的孙子朱允炆继位,这让骄傲的朱棣如何能心服口服?太子朱标13岁...

朱治、朱然、朱桓、朱据几人是什么关系?在东吴是是什么地位?

朱治、朱然、朱桓、朱据几人是什么关系?在东吴是是什么地位?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我们读三国,经常会对一些人物有些模糊不清的感觉。比如颍川荀氏的荀彧、荀攸、荀谌、荀悦等子弟,之前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进行了介绍。今天我们再来介绍一下,东吴朱氏的大将们,朱治、朱然、朱桓、朱据。朱治——孙坚旧将,三朝元老朱治,字君理,丹杨郡...

蒋斌:蜀汉将领蒋琬长子,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蒋斌:蜀汉将领蒋琬长子,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蒋斌(?-264年3月3日),零陵湘乡人,蒋琬长子,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人物生平延熙九年(246年),蒋斌的父亲蒋琬病逝,蒋斌继位父亲安阳亭侯的爵位,担任绥武将军、汉城护军。魏国大将军钟会至汉城,给蒋斌的信说:“巴蜀之地贤...

关羽在华容道上如果没有放走曹操,会发生什么?

关羽在华容道上如果没有放走曹操,会发生什么?

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故事发生在赤壁之战时。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正史上,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吃了败仗,的确败走华容道,但此时追击他的并不是关羽,而是刘备。这里单从小说《三国演义》的角度来探讨这个话题。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很精...

白狼山之战张辽与许褚二人,谁的表现更好?

白狼山之战张辽与许褚二人,谁的表现更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张辽自从归顺曹操之后,就一直受到曹操重用,也深得曹操的信任,大放异彩,除了经典的逍遥津之战,打的孙权落花流水,还有白狼山一战,张辽力斩单于蹋顿,大显身手,风头一度超过了许褚,夺得头功。那么,张辽凭什么力压许褚,夺了头功呢?在正史中,...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