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迪南.保时捷博士的失败作品,安装大钢轮的保时捷175牵引车
在二战德军筹备“巴巴罗萨”计划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可能面临的机动问题,要想按计划实施就意味着各部要高速推进,虽然德军在二战前期打出了预想中的闪电战,可东线战场就不同了,道路基础和自然环境都更差。1941年,元首的好朋友斐迪南.保时捷博士开始研制一种大型的四轮牵引车,计划用来在东线战场上牵引重炮等装备。
这种牵引车被称为保时捷 175,或者斯柯达 RSO,又或者Radschlepper Ost(东线轮式牵引车)。这种牵引车在1942年进行了测试,它的性能很差,只进行了少量生产,并且没有部署到东线战场。
保时捷 175在车头发动机舱内安装一台90马力的直列4缸风冷汽油机作为动力,对于一辆重7吨且需要牵引重炮的牵引车而言,这点力量算不上充足,单位功率不到13马力/吨。驾驶室内除了容纳1名驾驶员外还能搭乘2人,后方的货箱可以最多运输约4吨货物,更大牵引能力约5吨。
更糟糕的是它的车轮,车轮采用4×4驱动模式,板簧悬挂,车轮为直径1500毫米的全钢轮,前轮宽300毫米,后轮宽400毫米。
牵引车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它完全没有表现出轮式车辆应有的速度优势,更大行驶速度只有16千米/小时,更大行程约125千米。牵引车不仅速度慢,越野性能还不好,钢制车轮在野外硬质地面上容易卡住,冰面上更是难以行驶,越野舒适性相当差,总之这不是一款合格的牵引车。
或许是出于元首与保时捷博士之间的友谊,保时捷 175仍然获得了200辆的订单,军队对这种车辆很排斥,因此只生产了100辆。这些牵引车无法适应东线战场,所以人们认为它根本没有在东线服役,不过在法国和荷兰曾出现过,据说还参加了突出部战役,有照片显示盟军曾缴获过它,目前没有一辆完整的保时捷 175保存下来。
保时捷 175重约7吨,车长6.22米,宽2.3米,高约3米,更大行驶速度16千米/小时,更大行程125千米,一般配置包括驾驶员在内的3人车组,无装甲保护,无车载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