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中国帝王陵墓(四):明孝陵,朱元璋的陵墓,设计巧夺天工

中国历史6个月前 (05-15)450

中国古代帝王陵寝,从战国时代建造陵墓始,下迄明清,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一整套十分完整而复杂的制度。从高大的秦始皇陵到巍峨壮观的唐乾陵,从似乎漫无边际的明十三陵到幽深莫测的清东陵、清西陵,这些虽各具时代特色但主题一脉相承的皇帝陵寝,形成并体现了中国特有的古代陵寝制度。

明代的陵寝建筑以明孝陵和十三陵最为著名,明孝陵建筑结构复杂,设计巧夺天工,自起点下马坊至孝陵正门,由下马坊、神烈山碑、禁约碑、大金门、碑楼(四方城)、神功圣德碑、外御河桥、神道石刻(石像生群、石望柱)等组成。

与中国其它帝王陵墓相比,明孝陵是中国现存古代更大的帝王陵墓之一,明孝陵代表了明初皇家建筑艺术更高成就,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帝王陵寝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更重要的是开创了明清皇家陵寝文化的先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明孝陵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位于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更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明孝陵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至明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达25年。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将人文与自然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完美高度,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优秀典范。

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陵墓,是我国古代更大的帝王陵寝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现存下马坊、大金门、碑亭、石兽、望柱、翁仲石人、“治隆唐宋”碑殿、大石桥、享殿、方城和宝城等古迹。自下马坊至方城,纵深2.62公里,当年围绕的红墙周长22.5 公里,陵前还专设“孝陵卫”,派万名士兵守卫。

寻龙点穴,为明孝陵选址

去过明孝陵的朋友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明孝陵的神道蜿蜒曲折,跟以往朝代任何一个皇陵的神道笔直大气截然不同,为什么要如此构建?

直到近年专家在航拍明孝陵时才发现端倪,原来整个皇陵的布局居然是北斗七星!

朱元璋农民出身,睥睨天下,在为明孝陵选址时曾带着精通堪舆术的刘基,以及徐达、汤和等一班开国朝臣,到东郊钟山一带“寻龙点穴”。反复勘察后,几人各自把相中的风水宝地写于纸条藏在袖里,亮出来时,竟然都是“独龙阜”。

按说选址既定,按照旧例建造即可,但朱元璋大手一挥,“让孙权给我看门吧”,于是独龙阜一带包括大墓小冢在内的名胜古迹,统统被挖毁了,只有吴大帝孙权墓被保留在明孝陵弯弯曲曲的神道门口,皇陵的布局也因此被塑造成了北斗七星!

“下马坊”、“大金门”、“望柱”、“棂星门”、“五龙桥”、“享殿”、“宝城”分别构成了北斗七星的“勺头”、“勺身”和“勺柄”。看来朱元璋深信“魂归北斗”、“天人合一”,他死后仍想乘坐“北斗”这一“天帝之车”关照大明江山。

什么是神道

神道谓通向死者之道。神道又称天道,语出《易经》&34;。自汉以降,神道又指&34;。如明孝陵神道。

中国很多陵墓前都有一条神道,神道两侧置放石人石兽,象征帝王生前的仪卫,陵墓前的石人又称翁仲。

陵墓前的石兽即石象生,石兽放置在墓前是从汉代霍去病墓开始的,最著名的就是&34;,它概括了霍去病短暂一生抗击匈奴的丰功伟绩,这组石刻便是中国古墓前最早的大型石刻。后来的历代帝王的修建自己的陵墓时也都沿用石人石兽的陵前装饰,所以现在的唐陵、宋陵、明陵、清陵几乎都在陵墓前陈列仪仗队式的石人石兽

明孝陵神道航拍图

明孝陵神道

神道由东向西北延伸,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 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2对,共12对24件,每种两跪两立,夹道迎侍。

这些石兽体现了皇家陵寝的礼仪要求,各有寓意:

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一种神兽,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明辨是非,它能用角抵触有罪的人;

骆驼是沙漠与热带的象征,它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

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即麟、龟、龙、凤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

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

明孝陵神道的石兽采用整块巨石圆雕刻成,线条流畅圆润,气魄宏大,风 格粗犷,既标示着帝王陵的崇高、圣洁、华美,又起着保卫、辟邪、礼仪的象征作用。

明孝陵神道的 6 种石兽中,以象为更大,重达 80 吨,当时为了将这些石兽运抵明孝陵,冬季时,在路面上洒水结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滚轴,一路上用人力推滚的办法来完成运输任务。这段神道现俗称为石像路,全长615米。

石像路的尽头是一对高达6.52米的白石望柱,其上雕刻云龙纹,又称华表。神道在此由东西向改为南北向。路旁两侧,松柏掩映,翁仲肃立,因此而得名“翁仲路”。

翁仲有八尊,分成四组,相对而立,高4米,身躯魁梧。两对身披甲胄、手持金盾的武将。另两对为头戴朝冠,手持朝笏的文臣。前人有诗:“石马嘶风翁仲立,犹疑子夜点朝班。”说到“翁仲”,历史上确有其人。

他原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名叫阮翁仲。相传他身高一丈三尺,英勇异常,因此秦始皇令他带兵驻守临洮,从而威震匈奴。翁仲死后,秦始皇便把他的形象塑成铜像,立在咸阳宫司马门外。

据说匈奴人来咸阳朝贡,远远见到了铜像,还以为是真的阮翁仲不敢靠近。就这样,后来的统治者沿习秦始皇的做法,把立于宫阙庙堂和陵墓前的铜人或石人称为“翁仲”了。

朱元璋下葬之谜

传说,朱元璋下葬时,搞了一个“迷魂阵”,当天,十三城门同时出棺,让人不知道到底哪一个是真正的棺椁所在;南京过去有个民谣:“南京有三怪,龙潭的姑娘像老太,萝卜当作小菜卖,十三个城门抬棺材。”随后不久就有被传出朱元璋真身独葬在城西的朝天宫内,之后明清两朝对于朱元璋葬于孝陵的说法一直持怀疑态度;但真相如何,恐怕就只有等挖掘那天才能得知了。

明孝陵地宫有没有被盗过

在上世纪90年代,国家准备对明孝陵进行申遗,于是就对明孝陵进行了一番深入的探测。在此之前,国内专家们对明孝陵的研究虽然一直都在进行,但不过大都停留在史料文献上,对于实地勘察和内部探测都没有涉及太多。

因此,借助申遗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专家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和设备,发现明孝陵自始至终都没有被盗,同时也发现了它防盗的三大秘诀:

之一:横凿山体。一般来说,帝王陵墓都是开山为陵,从山顶上打洞,一直挖到山内部,最后将其掏空修建陵寝。但对明孝陵来说,它却一反常规的修建方式,在山体横向开凿,然后修建陵墓。如此一来,盗墓贼无论在山上怎么挖,都挖不到陵墓,因此也就无法实施盗墓了。

第二:墓道偏移。在中国传统的建筑中,最讲究的就是美学对称,而在修建陵墓时,墓道也一般都是陵墓的对称轴。不过,明孝陵在这一方面也出其不意,没有将墓道修在正中间,而是放在了偏左约20多米的地方。如此一来,盗墓贼再精明,也不会想到墓道是偏移了的。

第三:鹅卵石。专家们勘察发现,明孝陵封土下有大量的鹅卵石,还是人工堆积的结构。因此专家们推测,鹅卵石是用来防盗的,即类似于“积石积沙墓”。如果盗墓贼挖开封土,内部的鹅卵石就会落下,然后填补被挖开的盗洞,而且一旦盗墓贼陷入其中的话,也就插翅难逃了。

也因此明孝陵虽然在清代曾受到过多次重创,尤其清代咸丰年间的战火几乎让明孝陵地表建筑毁于一旦,但地下墓宫完好如初,没有被盗掘。

总结,明孝陵对中国帝王陵寝文化的贡献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天人合一”的古代哲学思想在陵墓布局中得到了形象再现。虽然秦始皇及历代不少帝王墓葬中都有星象图的设置,也都体现了这种人文情怀。但与一般帝王不同的是,朱元璋通过自己的陵墓格局设计,来体现了这种人文情怀,从而使道家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儒家封建礼治秩序实现了完美统一。

其二是开创了“前朝后寝”的帝王陵宫制度和“前圆后方”的陵墓格局。明孝陵继承了中国帝王陵墓“因山为陵”的制度,但一改汉、唐、宋以来帝陵方上、灵台、方垣、上下宫的制度,合上下宫为一区,新创了方城、明楼、享殿、圆丘及宝城、长方形陵宫的制度。

在陵寝建筑平面布局上,开创了“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在陵宫建筑内容上,首次仿皇帝生前宫殿分前朝后寝的格局,建立“前朝后寝”的陵宫制度。这种格局既继承了汉、唐、宋的帝陵形制中的优秀成分,又创建了新的帝陵制度,并规范着此后明清两代500多年20多座帝王陵墓的建筑形制,在中国帝王陵墓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这种帝王陵寝形制无疑又是一大突破,展现给我们另一种文化的全新面貌。

其三是独特的神道设计理念和精美的神道石刻艺术交相辉映。北京明十三陵受孝陵影响,共用一个神道,从石牌坊到长陵,总长达7000米,从而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宏伟的陵墓建筑群。并且开创了之一代皇帝陵寝神道作为后世子孙(世子或继位皇帝)共用神道的制度。

其四是大量使用砖石结构,并具备了体系完善的排水系统,明孝陵利用天然的水系,设置外御河、内御河及宝城御河三道由东向西的水系,通过御桥在空间上实现联接,使整个陵区和谐完美,富有生命的活力。可见当时的工人技术之发达,在如今看来也要叹为观止。这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文明传播的历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5/595416.html

“中国帝王陵墓(四):明孝陵,朱元璋的陵墓,设计巧夺天工” 的相关文章

司马攸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司马攸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八王之乱就是西晋短命史上一场皇族为争夺皇权引发的内乱,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司马攸是司马师侄子兼嗣子,司马昭亲子与司马炎亲弟,很有才能与见识,也对其兄晋武帝忠心耿耿。可惜晋武帝宁愿传位给智力低下的儿子司马衷,也不传位给贤明有才的弟弟司马攸,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爆发与西晋的迅速灭亡。那...

靖康之耻宋徽宗被囚禁多年 宋徽宗后半生生活是什么样的

靖康之耻宋徽宗被囚禁多年 宋徽宗后半生生活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靖康之难后,囚禁在五国城的宋徽宗,除了生孩子外还干了什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闰十二月二十五日,宋京城汴梁被金兵攻陷,北宋灭亡。徽宗、钦宗及其皇室宗族、王公大臣、宫女、匠役一万余人被俘北迁。此时,宋徽宗的九子赵构已在南京应天府(...

王琼:北魏时期镇东将军,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王琼:北魏时期镇东将军,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王琼,字世珍,北魏时期镇东将军,王宝兴子,太原晋阳人。名字为北魏孝文帝(北魏高祖)元宏所赐。出身太原王氏。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出任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令。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人物生平王琼,字世珍,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北魏太和九年,任典寺...

刘璋: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

刘璋: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

刘璋(生卒年不详),字季玉,江夏竟陵人。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益州牧刘焉幼子,在父亲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璋为人懦弱多疑。汉中张鲁骄纵,不听刘璋号令,于是刘璋杀张鲁母弟,双方成为仇敌,刘璋派庞羲攻击张鲁,战败。后益州内乱,平定后,又有曹操将前...

张辽作为曹操手下的医院 张辽在军中的人缘又是什么样的

张辽作为曹操手下的医院 张辽在军中的人缘又是什么样的

对为何张辽在曹操军中人缘很一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辽在曹操阵营算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存在:第一,他不是曹操的元从旧部,也就是说张辽不是一开始就跟着曹操的而是在曹操攻灭吕布之后投降过来的;第二,曹操的军权基本上都掌握在夏侯惇曹仁等宗室大将之手,外姓大将除了极个别的人...

荀彧之死曹操难辞其咎 侄子荀攸为什么还要给曹操效力

荀彧之死曹操难辞其咎 侄子荀攸为什么还要给曹操效力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荀彧死后,侄子荀攸为何继续为曹操效力?他怎么想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这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荀彧认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

孙权当初为什么联合刘备对抗曹操 原因是因为诸葛亮吗

孙权当初为什么联合刘备对抗曹操 原因是因为诸葛亮吗

还不知道:孙权联合刘备共抗曹操,是因为诸葛亮舌战群儒,还是另有原因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08年,孙权为父报仇,搞定了镇守江夏的黄祖,当他泪眼婆娑的抬头时,欣喜地发现,荆州离自己是如此之近,于是口水交织着泪水一起流下;此时的曹操刚搞定了北方,当属下告诉他,刘表...

曹爽可以说毫无建树 曹爽是怎么和司马懿对抗的

曹爽可以说毫无建树 曹爽是怎么和司马懿对抗的

看似草包的曹爽竟也可以跟司马懿抗衡那么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司马懿夺取曹魏政权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高平陵政变。在公元249年的一天,大将军曹爽陪同小皇帝曹芳去高平陵祭祖,司马懿乘机发动了政变,控制了首都洛阳,又逼曹爽交出了兵...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