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中, *** 阵亡的更高长官是谁?知道的人并不多
唐式遵,字伯韪,四川仁寿人。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卒于新中国成立后第二年(1950年)。他的一生,正值中国从帝制向共和、从军阀割据到国共对峙的巨大转型时期。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悲欢离合的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唐式遵投身军旅,开始了他跌宕起伏的戎马生涯。
唐式遵身上,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军人的诸多特点。他有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但也不免带有封建思想的种种弊病。他有抗击外敌、血战沙场的爱国情怀,但也难以摆脱军阀混战年代形成的恶习。他曾跟随刘湘等人,在军中平步青云,但也经历过屡战屡败的挫折。抗战期间,他率部奋勇杀敌,也赢得过一时声名,却又在皖南事变中滑向反动的泥潭。在人民解放战争的洪流中,他未能看清时代大势,终于落得个自取灭亡的下场。
评说唐式遵其人,我们当从他所处的大时代背景入手。他身上透射出旧社会的种种烙印,也映照出那个特定历史阶段的诸多矛盾。他的一生,既有令人唏嘘的悲剧色彩,也有发人深省的历史教训。作为后人,我们要以历史的眼光看待这样一位争议颇多的将军,既要看到他身上的进步因素和爱国情怀,也要认清其思想和行为的局限性,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伟大时代,更加坚定地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事业中去。
弃文从武,投笔从戎。
唐式遵出身于四川仁寿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一位未入流的秀才,母亲则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唐式遵自小耳濡目染,接受了传统的儒家教育。然而,他生性刚烈,胸怀大志,并不甘心终老于故纸堆中。那时正值清王朝行将就木、列强环伺中国之际,青年唐式遵敏锐地察觉到,在这乱世之中建功立业,唯有军旅一途。
据史料记载,少年唐式遵曾对父亲说:&34;父亲闻言大惊,极力阻拦。唐式遵却铁了心要去从军,甚至扬言要断绝父子关系。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唐式遵表现出了他刚毅坚决的一面。最终,他如愿以偿,考入了四川新军的速成学堂,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唐式遵这样的选择,反映出许多有志青年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强国富民的渴望。他们希望通过投身军旅,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年唐式遵身上,是有一种进步力量的影子的。只不过,受制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们中的许多人并没有找到一条真正光明的道路,而是落入了军阀混战的恶性循环。这正是那个特殊历史阶段的悲哀所在。
追随刘湘,官运亨通。
从速成学堂毕业后,唐式遵被编入川军,先是远赴 *** &34;,又辗转各地参加军阀混战。值得一提的是,在速成学堂期间,唐式遵结识了刘湘。日后,刘湘成为川军首领,唐式遵也成了他的心腹爱将。
唐式遵之所以能在川军中平步青云、官至高位,与他和刘湘的关系密不可分。他们是同学,是故交,政治上和军事上可谓休戚与共。刘湘掌控军权之后,事事都要唐式遵参谋,可见器重之情。而唐式遵也确实尽心竭力,处处维护刘湘的利益,可谓尽忠职守了。
然而,唐式遵虽然官运亨通,但他毕竟缺乏真才实学。他多次率军与北洋军阀作战,结果几乎场场都是惨败。特别是在之一次直奉战争中,唐式遵指挥的部队在四川境内遭到吴佩孚的严重打击,损失惨重。这场失利不仅暴露出唐式遵军事指挥能力的缺陷,也给川军声誉造成了重大损害。
但是有刘湘给他撑腰,唐式遵并没有受到严厉的问责。反而因为刘湘的力荐,他的军事地位进一步上升,先后出任师长、军长等要职。在军阀割据的时代,这种凭借裙带关系平步青云的现象十分普遍,也成为军阀军队战斗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唐式遵可以说是这一陋习的集中体现者。
抗战有功,一时扬名。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川军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刘湘出任战区司令长官,唐式遵则担任其副手。面对日寇的铁蹄,唐式遵率部奋勇抵抗,也展现出他作为一名军人的爱国情怀。
抗战初期,日军进犯四川。唐式遵指挥所部在南充、达县一带阻击日军,歼敌不少,在当地军民中赢得了很高的声望。据当时报纸报道,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唐式遵身先士卒,率部与敌人展开肉搏战。部队士气大振,终于击溃了日军。此战之后,唐式遵名声大噪,一时间成为抗日战场上的风云人物。
然而,唐式遵毕竟带有旧式军人的诸多弊病。抗战后期,他久居后方,骄奢淫逸,军纪废弛。他所部虽然也参加了一些著名战役,如浙赣会战等,但战绩并不突出。相反,他们在军饷供应、民众动员等方面,却暴露出诸多问题。
尤其令人不齿的是,唐式遵还卷入了臭名昭著的皖南事变。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皖南遭到 *** 顽固派的突然袭击,叶挺将军被扣押,项英等人壮烈殉国。而唐式遵当时恰恰在附近驻防,对这一阴谋必然知情。事后,他非但没有制止,反而派兵配合顽军围剿新四军,致使新四军伤亡惨重。这一恶劣行径,严重玷污了唐式遵作为一个抗日将领的声誉。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矛盾日益激化。处在其间的唐式遵选择了 *** 一边,但他并没有得到蒋介石等人的重用。原因就在于,经过八年抗战,唐式遵已经成为一个声名狼藉、贪生怕死的腐朽分子。作为军人,他既缺乏真才实学,也丧失了基本的操守。这样一个人,即便是在腐朽没落的 *** ,又有何用武之地呢?
错判大势,自取灭亡。
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的胜利阶段。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唐式遵仍然无法看清时代的大势,错误地选择了与人民为敌。他先是拒绝了战友潘文华劝他起义的忠告,又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出任了四川省 *** 主席。这表明,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唐式遵选择了继续充当 *** 的殉葬品。
所谓&34;,在当时不过是一个空头衔。唐式遵上任之后,根本无力扭转大势。据史料记载,他当时已经心灰意冷,自知大势已去。但他仍然抱着侥幸心理,妄图负隅顽抗,继续维持他那摇摇欲坠的统治。
1950年初,唐式遵准备撤往四川老家。在经过川南越西县时,他们遭到人民 *** 的伏击。激战之中,唐式遵被当场击毙。就这样,一个旧军阀的一生,在枪林弹雨中落下了帷幕。
唐式遵之所以会走向这样一个不归路,固然与他个人的局限性有关,但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他所代表的整个旧军阀阶层已经完全丧失了生存的土壤。在人民解放战争的汹涌大潮面前,他们就像大厦将倾时的裂纹,注定要被历史所淘汰。从这个意义上说,唐式遵的悲剧结局,恰恰预示了旧社会必将被新社会所取代的历史必然。
总结:
唐式遵的一生,是旧中国军人的一个缩影。他身上集中体现了那个特殊历史阶段的方方面面,既有爱国进步的因素,也有封建腐朽的糟粕。
从少年时代弃文从武的雄心壮志,到追随刘湘跌宕起伏的仕途经历;从抗战期间率部杀敌、一时扬名立万的辉煌战绩,到皖南事变中里通外国、陷害新四军的卑劣行径;从解放战争时期迷惘彷徨、抱残守缺的悲惨结局,到最终死于人民 *** 枪下的不归路。唐式遵的一生,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折射出旧中国的苍凉和新中国的希望。
作为后人,我们评判唐式遵,既不能简单地一概否定,也不能盲目地美化歌颂。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全面而客观地分析他的功过是非。一方面,我们要看到他身上曾经有过的进步因素和爱国情怀,这在他青年时代的从军选择和抗战时期的英勇杀敌中有所体现。另一方面,我们更要深刻认识到,唐式遵终究没能跳出旧军阀的樊篱,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抛弃了民族大义,站到了历史的对立面,这正是他悲剧结局的根本原因。
唐式遵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始终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胸怀坦荡,勇于同错误思想和腐朽势力作斗争。作为军人,无论时局如何变幻,都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唯有这样,才能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为祖国和人民建立不朽的功勋。
今天,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唐式遵将军的人生经历,对我们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我们要以史为鉴,从唐式遵的悲剧中汲取深刻教训,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不懈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无愧于革命先烈的英魂,也无愧于人民的重托。让我们携手前进,共同谱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