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孙承宗镇守辽东有功,扩地四百里,为何被罢官归乡?

中国历史1个月前 (05-22)23

最近,在 *** 上看到一种观点,将大宦官魏忠贤吹捧为明朝的“救星”,其中有一条说他知人善任,提拔、重用了以孙承宗为首的良将,从而守住了辽东防线。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因为他们为了洗白魏忠贤,居然罔顾历史事实!那么,孙承宗之一次镇守辽东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与魏忠贤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呢?

一、临危受命

孙承宗是河北高阳人,他虽然十七岁时就在科试中夺魁,但之后一直未能考中。直到四十二岁时,他才考中进士,并且高中榜眼。1621年,孙承宗升任詹事府少詹事、翰林院侍读学士,负责为明熹宗讲课。在未中举之前,孙承宗长期担任官员子弟的老师,因此教学经验丰富,他讲得非常生动,因此深受明熹宗的喜爱。

然而就在此时,后金军队攻陷辽阳、沈阳,辽东形势岌岌可危。谁都不愿意接手辽东的烂摊子,可是孙承宗却主动前去了解情况。当时,袁崇焕主张守宁远,阎鸣泰主张守觉华岛,王在晋主张守中前所。孙承宗支持袁崇焕的建议,并主动向朝廷请求前往辽东督师。这时候是1622年八月,此时的魏忠贤尚未权倾朝野,所以孙承宗根本不是魏忠贤任用的。

二、治辽有功

当时,明熹宗对孙承宗的信任,丝毫不逊色于魏忠贤。在出发前,明熹宗特意来到宫门送别,“赐尚方剑、坐蟒,阁臣送之崇文门外”。孙承宗到任后,积极整顿防务,“令总兵江应诏定军制,佥事崇焕建营舍,废将李秉诚练火器,赞画善继、则古治军储,沈棨、杜应芳缮甲仗,司务孙元化筑炮台,中书舍人宋献、羽林经历程仑主市马,广宁道佥事万有孚主采木”。

经过一番整顿,辽东形势向好的方面发展。据史书记载,“承宗在关四年,前后修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立车营十二、水营五、火营二、前锋后劲营八,造甲胄、器械、弓矢、炮石、渠答、卤楯之具合数百万,拓地四百里,开屯五千顷,岁入十五万”。然而到了1625年,孙承宗却被罢官回乡,这又是为什么呢?

三、得罪宦官

这件事与魏忠贤有关!孙承宗在辽东期间,魏忠贤操纵了朝政。由于孙承宗有功,且受皇帝信任,所以魏忠贤想拉拢孙承宗,派人“赍内库神炮、甲仗、弓矢之属数万至关门”。但是孙承宗没有与魏忠贤为伍,在面对魏忠贤的使者时,“承宗不与交一言”,魏忠贤对此怀恨在心。同时,魏忠贤开始大肆迫害东林党人,引起了孙承宗的不满,他与东林党人的关系比较近。

孙承宗打算利用入京为明熹宗祝寿的机会,“面奏机宜,欲因是论其罪”。魏忠贤的党羽魏广微得知此事后,对魏忠贤说:“承宗拥兵数万将清君侧,兵部侍郎李邦华为内主,公立齑粉矣!”于是,魏忠贤极力阻止孙承宗面圣。之后,魏忠贤的党羽不断诋毁孙承宗。同年九月,明军在一场小的战斗中,损失了四百人。这下被魏忠贤抓住了把柄,“台省劾世龙并及承宗,章疏数十上”。于是,孙承宗离开了辽东,回到了老家高阳。

参考资料:

1.《明实录》;2.《明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5/596087.html

“孙承宗镇守辽东有功,扩地四百里,为何被罢官归乡?” 的相关文章

最早提出迎二圣的并非岳飞,而是宋高宗本人

最早提出迎二圣的并非岳飞,而是宋高宗本人

很多人觉得岳飞是因为提出迎回二圣才死的,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最早提出迎回二圣的恰恰就是宋高宗自己,岳飞只是把这口号喊的最响而已,那么宋高宗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二圣就是指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俩,也就是宋高宗的父亲和大哥。宣和七年(1125年),金国兵临城下的时候,宋徽宗害怕就急忙把皇位让给自己的皇太子赵...

华佗: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潜心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华佗: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潜心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

阎圃:东汉末年将领,随张鲁一同投降曹操

阎圃:东汉末年将领,随张鲁一同投降曹操

阎圃,生卒年不详,是益州巴西安汉人。张鲁割据巴、汉,就以阎圃为功曹。东汉末年人物,本为张鲁部下谋士,后随张鲁一同投降曹操,封平乐乡侯。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一日,有农民从地里得到一个玉印,张鲁的手下就想让他当汉宁王。阎圃劝谏他:“汉川地区的人民,超过十万户,财产富...

刘伯温临死前为什么送朱元璋一筐鱼 这鱼有什么用意吗

刘伯温临死前为什么送朱元璋一筐鱼 这鱼有什么用意吗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伯温送给朱元璋一筐鱼,朱元璋不知什么意思,直到17年后才知晓,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刘伯温当年作为朱元璋麾下最主要的谋士因为其神机妙算经常被人比作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也因此刘伯温的形象在很多时候都说被神话的。然而对...

黄权: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他为什么降魏?

黄权: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他为什么降魏?

黄权(?-240年),字公衡。巴西郡阆中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黄权年轻时为郡吏,后被益州牧刘璋召为主簿。曾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因而被外放为广汉县长。刘璋败,才降刘备,被拜为偏将军。建计取汉中,拜护军。刘备为汉中王,仍领益州牧,以黄...

司马攸的能力那么强 司马昭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司马攸的能力那么强 司马昭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还不知道:司马昭为何没有传位给能力更强的司马攸?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晋武帝司马炎在历史上的评价一直不高,这不仅与他是坐享其成有关,更与他选择傻儿子司马衷继承大统,“八王之乱”罪魁祸首贾南风作为儿媳有关。就算单论能力司马炎也要次于司马攸,那么为何司马昭最终选择司马...

有哪些与羊琇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羊琇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羊琇(236年-282年),字稚舒,泰山南城人。西晋时期外戚大臣,曹魏太常羊耽与才女辛宪英之子,景献皇后羊徽瑜的从父弟,西晋名将羊祜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泰山羊氏,研究学问而有智谋。年轻时,与司马炎同门。司马炎任抚军将军后,以为参军,迁左卫将军,封甘露...

兰陵王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兰陵王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兰陵王,北齐文襄帝高澄第四子,被人所知是因为他出众的外貌。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管你是同胞还是金兰。高纬赐死兰陵王,就充分地说明了在古代封建社会,亲情与手足根本不可能凌驾于皇权至上,否则必遭杀身之祸。高长恭就因为自己看似不经意的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