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妃子下葬时,为何必堵“九窍”?头部七窍之外还有两窍很关键

历史文化6个月前 (05-24)560

开篇提醒: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尾或者文章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古代王公贵族死后下葬也要“遭老罪”,各种窍门都得被堵上。

就算是“五谷轮回通道”都无法避免,尤其是女性贵族更要遭受更为离谱的封堵,只要是能“漏气”的地方统统都得用堵。

为何我们的古人如此热衷于堵窍门呢?其实这是一种非常智慧的做法,看完你就会被咱们老祖宗的智慧震惊。

同时也能让你重新认识一下我们的玉器文化,原来我们老祖宗玉器玩的如此“前卫”!

中国古代玉器狂野程度远超我们现代人想象,很多妃子都有自己专用的器具。

让人“害羞”的玉器

华夏历来都崇尚玉石,并且老祖们几乎已经到了“痴狂”的境地,不仅很多装饰品都用玉器,就连很多生活用品都是玉器。

玉器的种类也无比丰富,我们至今也无法总结出来我们有多少种玉器,很多种玉器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是干嘛的!

并且这种我们不知所云的玉器存量巨大,有些是淡出拿到装饰品,实用实行不明显,但是很多实用性质的玉器就很难判断用途。

如果是一支玉璧的话,我们可以很清晰的判断出来玉璧是用来装饰腰带的,或者用来当做信物,但是还有很多不可言状的玉器用途成了迷!

尤其是伴随尸体的柱状玉器,它们就是用来堵塞人体向外的通道,尤其是针对下半身。

这种玉器有个统称为“窍塞”,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堵住人体的窍门,当然这肯定是用于人死后的器具。

人生前肯定使用这些必要器官,就算再如何喜欢玉器也不能影响正常生活呀。

至于死后用这些玉窍塞还是要追溯到我们的古代玉文化,玉器从古至今都是祥瑞,这一点已经深深的刻入我们文化深层。

所以,古人会认为它可以给人带来正向的能量,用玉器来封住窍门会逝者的气息,以此来达到防腐的目的。

古人认为人死后之所以会腐烂,就是因为人的灵气消散,而消散的通道就是各种窍门,当然这些窍门并不是单指面部的七窍,还要包括“菊花”。

面部会有专门的鼻塞和耳塞,眼睛不是孔洞就用玉片盖住,嘴巴可以口含玉蝉,因为使用大玉柱将嘴巴堵上不雅观。

下身也同样会有玉窍塞,但是性质比较统一为柱状,女性比男性要多一根,这个不用我过多解释就能理解吧。

这些前卫的玉器确实令我们大开眼界,与我们现代玉器有很大差距,古人玩的玉器远比我们现在要狂野的多。

玉窍塞真的有用吗?

玉器一直以来都是说法,那就是玉石非常养人,长期佩戴玉石会给人带来好处,但是具体是怎么个好法却没人能讲得清楚。

玉石养人这种说法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前人编纂的,在古代那种自然科学极度落后的时代,人们说出多离谱的话都有人敢信。

玉石精致高贵的气质确实让人着迷,认为如此漂亮的石头肯定有点功效,所以才编纂这样的故事来给玉石提身价。

但是这种无知迷信玉石的话语还是流传下来了,玉石养人这种传说源远流传,但是这样的说法有根据吗?

很明显对于这种毫无根据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玉石就算再高级,它也只是一种矿物质而已,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力量。

就算玉石有药物功能,那么仅仅只是佩戴也不会起到保健效果,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能明白,人得了肠胃炎,但是你天天脖子上挂一个消炎药却不吃,你觉得这样能把肠胃炎治好吗?

所以,玉石有神秘力量这种传说大家就是听个乐呵就行了,千万不要相信,因为它没有任何科学理论支撑,也没有多少现代医学佐证。

但是古人却深信这一套,因此才会有使用玉窍塞封堵人体窍门的做法,目的就是想用玉石的力量来阻止身躯腐烂。

需要注意的是那时候讲究人有“九窍”,并非是我们现代人所讲的七窍,多出来的这两窍就是下身。

具体效果如何,结果能够证明一切,就算用玉窍塞封堵也无法阻止人体的衰败,千年的时间足以摧毁任何肉身。

无穷无尽的微生物是古代防腐技术无法逾越的不可抗力,哪怕用现代技术防腐也很难做到完美。

一些出土时还保持惟妙惟肖的尸身,一般都是很巧合的存在,可能是古人有意见无意间制造了一个“无菌环境”,这样才保全了墓主人的身躯。

并没有证据能够证明是玉石的作用,所以今后市面上一些玉石保健品就不要再买了,因为这东西毫无意义。

古籍《抱朴子》中确有记载“金玉在九窍,则私人为之不朽”,这种说法我们只能保持怀疑态度。

贵族遗骸的装饰品

玉器防腐可能并不是最主要的目的,其目的还可能有美化,古代能用得起玉器的人绝大多数都是贵族。

古代的贵族讲究的就是个体面,不管干什么都不能跟老百姓一样,不论生死都是面子最重要,哪怕死了也得死的“豪华”。

但是,死亡和豪华联系起来太别扭了,所以金玉物品很可能是用来遮掩逝者的“丑态”,人都是肉体凡胎非常脆弱,一旦死亡之后有些体液或者污秽乌会从窍门流出来。

这种不体面的摸样是古代贵族们无法接受的,所以就要用一些高贵的玉器来遮掩,以免丑态被众人看到,保留逝者的尊严。

这样一来就能将玉窍塞这类器物的用途解释清楚,别说古代贵族这样讲究,哪怕是古代老百姓死亡也得卷个草席,毕竟我们的文化讲究死者为大。

“金缕玉衣”也难保腐烂

金缕玉衣是极其珍贵的文物,是一种用小玉片编制起来包裹全身的陪葬品, *** 工艺非常繁琐,并且成本极高。

*** 甲片的玉价值很高,串联这些甲片也多用贵金属,比如黄金和白银 *** 成的丝线,成品非常类似古代的札甲。

但是和盔甲的结构完全不同,并且这种玉制甲片没有多少防护力,所以金缕玉衣更大的作用可能就是保存尸体,具体原因与上述一样。

都是为了延缓衰败和遮掩,同时也彰显了逝者的身份尊贵,同时形似铠甲的金缕玉衣也显得比较威武霸气。

算得上古人用玉器防腐的究极完整版吧,也印证了古人对玉器的痴狂程度,这一点是其它文明所不具备的。

结语

玉器是我们华夏民族更具特色的宝石文化,我们对其的喜爱程度至今有增无减,因此也出现了庞大的玉器市场。

来到现代之后玉器已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贵族了,而是变成世俗化的装饰品,随便一个人都能买的到

参考信源:

百度百科收录有关“西汉玉九窍塞”的词条

人民政协网2016年8月4日发布的“古人相信玉石能使尸骨不朽 玉九窍塞的丧葬文化盛行”

百度百科收录有关“金缕玉衣”的词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5/596314.html

“古代妃子下葬时,为何必堵“九窍”?头部七窍之外还有两窍很关键” 的相关文章

张弘靖:唐朝宰相、书法家,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张弘靖:唐朝宰相、书法家,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张弘靖(760年-824年),字元理,蒲州猗氏(今山西省临猗县)人。唐朝宰相、书法家,中书令张嘉贞之孙,左仆射张延赏之子,画家张彦远祖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张弘靖初以门荫,授河南府参军,迁蓝田县尉。唐德宗时期,历任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兵部郎中、中书舍人,...

古代妃子进宫之后 她们为何大多数都不能生育

古代妃子进宫之后 她们为何大多数都不能生育

还不知道:古代妃子生育问题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什么古代很多嫔妃都无法生育?在古代的封建文化社会中,传宗接代是一个女人一生最重大的任务,在古代社会,女性没有任何地位可言,一切都以自己的丈夫为主,大男子主义,男尊女卑思想在那些朝代中被展现的淋漓尽致。皇帝是古代拥有...

在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刘䶮有哪些作为?

在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刘䶮有哪些作为?

南汉高祖刘䶮(889年―942年),又名刘纻,初名刘岩、刘陟, 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人,郡望为彭城刘氏。封州刺史刘谦第三子,清海、靖海节度使、南海王刘隐之弟,南汉开国皇帝。其祖因经商南海,迁居泉州(今属福建)。刘䶮初掌军事之时平定岭南东西两道诸割据势力,控制岭南,西与马楚争夺容桂之地,攻占了容邕两...

卫觊:曹魏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卫觊:曹魏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卫觊(155年—229年),字伯觎,河东安邑人。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晋朝太保卫瓘之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卫觊少年早成,以才学著称。司空曹操辟为属吏,历任茂陵县令、尚书郎、治书侍御史。负责镇守关中,为曹操平定中原、底定关中做好准备。魏国建立后,担任...

历史上真实的乐毅是如何做到功高震主还能全身而退的

历史上真实的乐毅是如何做到功高震主还能全身而退的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功高震主的将领一般都得不到好下场。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三国演义当中,蜀汉丞相诸葛亮常常自比为“管乐”,“管”指的是春秋时代,辅佐齐桓公打服天下诸侯,称霸中原的相国管仲,“乐”则是战国时期,替燕昭王领兵讨伐齐国,一口气攻取七十余座城池,打得齐国只剩两座孤城,齐...

历史上上官桀是什么人?他的名字有何含义

历史上上官桀是什么人?他的名字有何含义

其实在古代,托孤事件很普遍,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对于如今的我们而言,倘若看到了“桀”这个字,很多人都会有所害怕,觉得它是一个贬义词,甚至还有不好的含义。但是奇怪的是,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却有人以这个字作为自己的名字,甚至有些人还是才识渊博之人,比如上官桀。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不认识,...

历史上真实的金屋藏娇到底是怎么回事?背后有何真相

历史上真实的金屋藏娇到底是怎么回事?背后有何真相

金屋藏娇的典故出自汉武帝刘彻与其皇后陈阿娇的故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在研究历史多年的时间里,从第一天翻阅五千年开始,就告知自己,要用一颗平常心,却看那些尘封的往事。尽量让自己以一个外人的角度,不去评判里面的人物,只看发生过的事情。可是人非草木,哪...

慕容宝:十六国时期后燕第二位皇帝,擅长文学,优柔寡断

慕容宝:十六国时期后燕第二位皇帝,擅长文学,优柔寡断

慕容宝(355年~398年5月27日),字道祐,小字库勾,昌黎郡大棘城(今辽宁省义县)人,生于信都县(今河北省衡水市),鲜卑族。十六国时期后燕第二位皇帝,燕成武帝慕容垂第四子,母为成昭皇后段氏。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慕容宝擅长文学,优柔寡断。初仕前秦天王苻坚,拜太子...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