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争两大谣言:英军只出三分力 清军怯战 事实恰恰相反 上
前言
上一篇文章,我们介绍了两江总督裕谦,倾全力设计的防线,结果200门炮却只轰死2名英军, 最终两江总督裕谦愤恨自尽,他也是整个 *** 战争中,牺牲的更高级别官员。 *** 战争里第二次定海战役也以清军的失败告终,今天也是文叔聊 *** 战争的最后一篇,我们将用上下两个篇幅来聊聊,清军的浙江反攻行动和长江战役的始末以及镇江之战,最后一部份,我将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东西方军事差异的一项重要论断出发,提供另外一种分析理解 *** 战争的视角。
大清的第二次反击
1941年10月13日,英军占领宁波后,便开始休整,一直到到1842年开春。那中国方面呢?这一期间,道光帝再次派了爱新觉罗宗室的奕经到前线,并给了他八省增援兵马一万两千人,对奕经来说,如同之前所有的钦差大臣,皇帝给的指示就是驱逐英夷。
奕经
所以,他是不可能在没打的情况下就去进行和谈,对奕经而言,这仗一定得打,但不能打得太难看。
实际上,在奕经所策划的反攻行动中,真正用于进攻的部队 只有负责进攻宁波的一千六百名四川兵,以及进攻镇海的一千两百名陕甘士兵,新任钦差大臣奕经很可能自始就不打算和英军硬扛,因为根据前面的战役,他也知道必输无疑。
1842年3月,虽然英军一直接获消息,称中国准备反攻,但英军高层始终怀疑消息的可信度,没太当回事。
英军在宁波的守备
10号清晨4点,一个驻守在宁波西城门的哨兵,见到一个中国人独自走在路上。英国哨兵用当地方言说”走” 命令他离开,但那个人不予理会。
此时,英国哨兵发现了这个男人其实手上拿着”燃烧的火绳” 哨兵再次发出停止警告,这次,那个男人用方言响应”我不走”。
英国哨兵开枪,那人倒地身亡,射枪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英军部队立刻展开集结中国军队也从黑暗中现身,发起冲锋,远处还有间歇的隆隆炮火声,是中国部队的火炮,轰击停泊在外海的两艘英国战舰的声音。
进攻宁波的四川军中有不少藏族士兵,非常勇猛,一群人攻下了宁波的南门与西门,往市中心杀去,英军指挥调动49步兵团前去南门。
英军与清军在市中心的市集之间发生巷战,最终英军无情扫射,甚至发起多次的刺刀冲锋,四川军被彻底碾压。
一个参与西门城市战的英国陆军中校,做出如下纪录:
”我们从大门出发,走上郊区的狭窄街道,开始时几乎没有遇到抵抗,但大约走了半英里后 在街道的转弯处,遇到大批敌军,就眼力所及,整条街道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群 领头者是门骑马的官员,尤其明显。挥舞着他们的剑和枪,大声呼喊以互相鼓励 发起冲锋,他们也决心站稳脚跟,如果在之一时间敌军就展开冲锋的话,我们小队一定会被横扫,但这种意图很快就被消灭了,因为敌军前列的尸体形成了一条线。只有非常勇敢的人才能往前,我们小队开始推进,前排齐发射击,后排在接力射击,直到离敌人十步到十五步的距离。这时,榴弹炮抵达前线,三磅的葡萄弹快速连发,产生巨大的效果,在榴弹炮来到之前,我就令皇家爱尔兰步兵与炮兵,向敌人侧翼包抄,虽然过程有些艰辛,穿过了重重屋子,沿着运河涉水前行,水深及腰,但最终给予敌人重大打击,他们大乱撤离 我们追击他们直到郊区外的几英里处。”
至此,宁波反攻计划大败。英军只有3人受伤 英军估计中方至少有500到600人的死亡
与此同时,镇海的英国55步兵团军营也遭受中国军队攻击 但镇海的英国指挥官,事先做好了迎敌准备。清军向镇海西门发起攻势,但一支只有50人的步兵连已经到位,强力驱逐了陕甘士兵的冲锋。
并在东岳宫发现清军的兵营,英军的三支连队立刻上前进攻,在英军火力的炮轰下,镇海的清军溃散。
至此,虽然整个浙东的反攻行动彻底大败 后人从英方的纪录中感受到这支大清军队的奋勇。
事实上,根据英方审讯中国俘虏得到的情报,这支四川、陕甘联军,在此之前从未见过欧洲的精锐火炮与战术。
可称得上是相当勇敢地执行任务,但我们也能从而得知, *** 战争中的清军士气,其实是非常高的,绝非一些论者所称的”毫无战斗力”。
英国陆军司令郭富得知浙东反攻行动后,立刻赶回宁波,接获情报,称大清正在奉化、慈溪等地再次集结部队 甚至有消息说杨芳也要来到浙江前线,准备对宁波发动另一轮的攻势。
3月15日,郭富集结英军和战舰,向慈溪发起进攻。很快,清军溃败。主帅爱新觉罗‧奕经奔逃杭州。
反攻失败 长江战役开打
然而,战争走到此刻,也令大英帝国全权代表朴鼎查有点着急了,因为中国似乎没打算和谈的意向,朴鼎查希望能打下浙江的首府,杭州,以逼迫清廷妥协。
然而,恰逢大潮,使得英军高层不认为此时进攻杭州湾是明智的,但让战舰封锁却是可行的 于是,远征军高层最终决定了新的目标 那就是扼守杭州湾的重镇,乍浦,长江战役一触即发!
1842年5月6日,英军放弃宁波城池,大军往长江流域集结,之一站便是位于杭州湾北岸的乍浦 由于当时海面状况不如意 全世界更先进的英国战船也花了10天才抵达乍浦外海。
当时的乍浦由八旗和各省援军共7000人驻守 但其防御设施远不及厦门、定海、镇海。事实上,乍浦的火炮数量相当之少,勉勉强强能凑出60门大炮 连定海与镇海的一半都不到,甚至只有厦门的十分之一。在此情况下,英军高层以为这起战役会比起夺取镇海、宁波还更简单。
但结果证明,清军的顽强抵抗让英军大吃一惊,郭富与帕克计划采三路进攻,从乍浦城池的东南处登陆。
国旗处为英军登录处
据英方记载,中国军队见到英军过来后,就发起冲锋,大量使用火绳枪进攻,然而,英军的排枪阵法让清军始终难以贴近 很快就被优势火力打退了,与此同时,左路军受到中方顽强的抵抗 甚至一度突破英军排枪阵,试图与英军展开肉搏战
但是,此时英军右翼已包抄上来,目标是切断清军的撤退路线。
这是一场血腥屠杀,英军重创乍浦守军,英军左翼持续推进到乍浦城的东北角,开始执行攻城。
城门的守军崩溃,英军登上城墙,乍浦城被攻破,然而,战事仍未结束。
有一支约莫300名士兵的八旗部队仍然坚守阵地,八旗部队眼见撤退路线已经被截断,回不了县城了,南边又有英国海军旅部队登陆,等于死方都没有逃生路线了,八旗部队退到这里的天尊庙内,拒绝投降,誓死抵抗。
八旗兵利用建筑物和峡谷地形进行防御,猛烈攻击英军的先头部队,英军很快意识到此处地势难攻,便叫了援军前来。
然而,八旗退到庙内,他们隐藏在复杂的建筑物里面,等到英军一进来,便奇袭开火,英军进入天尊庙的先头部队,全数中弹,不少英军当场死亡,下面这张图描绘的就是一名皇家爱尔兰步兵团中校,阵亡于天尊庙作战的场景。
英国部队只好向后撤,最后只能用火药炸毁庙的围墙,英国部队再次尝试进入,但八旗兵仍然持续输出,逼迫英军撤退。
天尊庙之战持续了三个小时,八旗兵仍坚守不出 最终英军只能放火将整座庙夷为平地,250多位八旗兵英勇战死,50多人遭俘虏。至此,乍浦全境沦陷,落入英军的掌控之中。
英军死了2位校级军官以及11位士兵,6位军官和56名士兵严重受伤。
中国方面的伤亡人数不明,但英军估计至少死了1200到1500人之间,看似容易攻下的乍浦居然造成英军如此麻烦,大出远征军高层所料。英军不打算在乍浦逗留太久,十天后全军开往今天上海的吴淞区。
1842年6月8日,远征军抵达吴淞,该处是江苏省的海防重点,我们来看当时英军的作战地图。
江苏省宝山县城,往西南是吴淞,再往吴淞江上游走则是上海城,吴淞防线的原理是透过这条土塘,以防御吴淞江口上有144门炮台,驻军1000名。
临海的宝山县城也配有大小火炮50门,配有2000名驻军 东岸则有20门炮台,1000名驻军。吴淞江内也布置战船,防止英军进犯内河。
然而,战事至此阶段,我们应该已经能感觉到,打击这种配有火炮的防御体系,正是英军的强项,英军主攻西岸土塘,计划直接朝宝山县城推进。
6月16日的正午时分,英军在此处打出破口,中国守军阵亡溃散,英军分两路往宝山县城推进,但县城的守军早已逃跑,英军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了宝山。战役就如此简单地结束。
英军死亡3名士兵,受伤25人;清军约莫阵亡80多人。至此,英国战舰能自由进出长江了。
但对英军来说,还有另一天大好消息,那就是期盼已久的援军也来了,现在,远征军共有11支步兵团和炮兵、工兵部队。总兵力规模达一万两千,海军战舰达25艘,轮船14艘,还有多个其它用途的船只,这可能是英国历史上之一次集结如此庞大的远征军。
绝非网上信息所说的”英国只花了三分力” 这支远征军的规模,是大英帝国在战争中感受到中国强大动员能力,希望以此彻底辗压大清的强力决心。
6月19日,英军水陆并进,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了清军放弃的上海城。
7月5日,待远征军整装完毕,留下两艘军舰封锁吴淞口,其余大军驶往长江内陆。
(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