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本海军陆上攻击机发展简史(十八)英国东方舰队惨遭重创
在这一天的早晨,攻击部队之中率先由西贡基地起飞打头阵的,由元山航空队中西少佐指挥的雷击两个中队、水平轰炸两个中队,合计共二十六架的陆攻,由于此后水平轰炸队改由二阶堂(麓夫)大尉指挥,再加之雷击队有一架飞机于十时二十分因发动机故障返回了基地,因此中西少佐的雷机队就变成了两个中队,共十六架飞机。
编队追逐着英国舰队的踪迹,于正午时分远远眺望到新加坡海峡后开始南下。
然后就在这个时侯,接收到了帆足少尉座机拍发的“发现敌情”的电报。
当即调转机首转向西北方向,一路直扑目标海域,于十三时零二分,在编队右前方发现了迎面航行而来的敌舰队。
虽然此时英国舰队才刚刚从此前美幌空白井中队的轰炸中缓过一口气来,但是在发现日机再度来袭之后,马上将航速提升到了二十五节。
可是,由于这次日机编队从很远的地方就开始下降高度、展开了队形,因此英舰的对空火力没有开火,就这么一直默默注视着日机的行动。
96式陆上攻击机鱼雷装备挂载方案与挂载方式
据说,此时菲利普斯司令官的幕僚,鱼雷战术方面的专家哈兰德少校判断“敌人可能要发动鱼雷攻击”,对此菲利普斯却表示“不可能。”认为“这一带没有此类可以携带鱼雷的飞机存在”。
就这样,背靠太阳由云层的缝隙中冲出,选择从敌正面接近的元山雷击队,从两千五百米高度开始小角度俯冲缩短距离,在下达突击命令的同时,雷击队之一中队和第二中队开始分别向敌一号主力舰和二号主力舰杀去。
其中,之一中队之一、第二小队由正在向左转向的敌一号舰左舷侧发动攻击,第三小队则绕到了敌一号舰右舷,形成了两面夹击之势。
由于“威尔士亲王”号见状立即停止左转,改为全速直线前进,之一小队二号机错失了射击窗口,改向敌二号舰“反击”号发动攻击,但投放的鱼雷未能命中目标。
不过,其他八架陆攻投下的鱼雷全部都射向了“威尔士亲王”号。
此时,“威尔士亲王”号防空炮火的猛烈程度,幸存的机组成员也均可以作证。
正在对威尔士亲王号实施雷击的96式陆上攻击机
虽然在五点二五英寸高射炮(133毫米)快速射击撑起的弹幕的基础之上,所有的火炮和机枪都在猛烈射击(但“砰砰”炮,似乎有频繁出现故障的现象),但日机选择潜入其弹幕下方超低空突进,其中还有在投下鱼雷之后,从敌舰上空凌空掠过时使用机载机枪扫射的。
在这次攻击中,之一小队三号机在投下鱼雷后,中弹受伤坠入大海,机长川田(胜治郎)一飞曹以下全员战死。
“威尔士亲王”号的舰员们屏住呼吸默默地注视着拖着白色的航迹,分别从左右两侧突进而来的八条鱼雷,终于,从左舷侧射来的两条鱼雷,命中了“威尔士亲王”号的后部烟囱附近和舰尾部分。
由于中雷,巨舰受到了仿佛要被抬举空中一样的巨大冲击,以及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异常振动,眼看着航速开始下降,舰体也已经倾斜了十度以上。
另外,舰艉也出现了明显的下沉,据说,此时舰艉甲板距离海面的高度只有五米。
除此以外舰内的大部分区域都失去了电力供应,通讯和通风系统也瘫痪了。
大半的火炮都失去了动力,动弹不得,舵机也失灵了。
这么大的破坏,主要是命中舰艉的那一条鱼雷所造成的。
威尔士亲王号配备的5.25英寸高平两用副炮
由于这条鱼雷是钻入到该舰舰艉推进器附近后、在略微呈圆弧状的那一部分舰底的下方爆炸的,因此虽然没有形成巨大的水柱,但这一部分的力在水下形成了巨大的水锤效应,击穿了舰艉下部船体,破坏了方向舵,以及左侧的两个推进螺旋桨,螺旋桨的传动主轴也被顶弯了。
因此,螺旋桨的主轴出现了强烈的振动,破坏了轴承的密封,据推测海水从这里沿着传动轴套管通过船底由后到前,在约四分钟之内就灌进了约两千四百吨水。
相比于如此超出预期的巨大破坏,另一条鱼雷命中左舷第四水密隔区所造成的那点进水,简直就是微不足道。
而在此期间,一旁的“反击”号除了从头至尾眼睁睁地望着这骇人的一幕之外,别无他法。
因为此时第二中队“简直就如同西部片里那些袭击大篷车的印第安人一般”正围绕着敌二号舰周边兜兜绕绕转个不停,迟迟没有发动攻击的缘故。
元山美幌两航空队攻击态势图,白P=威尔士亲王 黑R=反击 D=小队 2/2D=第2小队2号机
究其原因,虽然通常都认为是“反击”号的舰长坦南特的操舰技术比较巧妙,但实际上,其实是中队长高井(贞夫)大尉在即将进入攻击态势时,突然心中产生了一丝不安:
“这艘舰,该不会是日本的金刚号战列舰吧?。我们恐怕会有同室操戈自相残杀的可能性啊?”
由于在同侦察员确认时,那个侦察员也回答说:“我也觉得像是金刚号的样子”。所以就越发的没有自信了,在盘旋了一圈之后再度仔细观察一番后,这才看清楚了发现确实不是“金刚”,然后这才放下心来转入了攻击态势。
这个心理虽然从战场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值得玩味,但也正因为如此,错失了与之一中队同时攻击敌舰的良机。
96式陆上攻击机800千克炸弹装备方案与挂载方式
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亦或者是由于“反击”号的对口火力及其贫弱,仅有四寸(102毫米)单管高射炮六门,剩下的就只能依靠经常发生故障的“砰砰”炮以及机枪的缘故,沉稳老练的坦南特舰长通过持续的右转向,将舰首指向了日本攻击队,让日机一时之间很难找到理想的投弹机会。
不过,第二中队到底还是在空中重新编组成了夹击阵型,以之一、第二小队从左舷,第三小队从右舷,向“反击”号发起了鱼雷攻击。
英国大型军舰广泛装备的8联装砰砰炮,全自动发射时速度为800发/分钟,发射40mm弹药时炮口初速度达到732米/秒,更大射程可达3960米,有效杀伤距离约为1550米。采用弹箱供弹,炮座上共有八个沉重的弹箱,每个箱子装有弹链连接的140发炮弹,装满后整个火炮系统可持续射击长达73秒,但故障率也相对较高。
高井中队长座机虽然于十三时十五分从左舷进行了投射鱼雷的操作,但由于投射器故障鱼雷未能投下,运动到右舷后虽然成功投下了鱼雷,但“反击”号通过巧妙的规避动作,避开了包括高井机那一条在内的全部七条鱼雷(包括之一中队的一条),日方在此次攻击中最终一条都未能命中目标。
不过,由于对空火力很弱,陆攻在投下鱼雷后对舰上的扫射似乎对于英舰舰员的心理和生理上都造成了相当沉重的打击。
另一方面,日本方面认为自己此次攻击至少命中了“反击”号三条鱼雷,理由是观测到了爆炸产生的水柱,关于这一点,现在通常认为,这多半是对几乎在同一时间(十三时十七分)进行的,由白井中队六架飞机实施的第二次水平轰炸所投下的近失弹的一种误认。
在此次鱼雷攻击中日方所受到的损失,除之一中队一架飞机被击落外,其余十五架飞机之中的四架也受到了相当的损伤,其战损率同白井队的水平轰炸相比应该说是比较低的。
于是,马来亚海战的第二幕(攻击)就这样宣告落幕了。
96式陆上攻击机500千克炸弹装备方案与挂载方式
来自鹿屋航空队的致命的一击
虽然“威尔士亲王”号身负重伤正在苟延残喘,但“反击”号并不把自己所受那点轻伤当回事,依然充满了活力。
其他三艘驱逐舰也依然健在,没有受到任何的伤害。
虽然“反击”号曾经有意识地驶到“威尔士亲王”号附近,使用灯光信号询问情况,但没有得到应答。
于是,坦南特舰长根据自己的判断于十三时二十八分,打破了自Z舰队出动以来一直保持着的无线电静默,下令发送了内容为:“反击拍发—正在遭受敌机的持续轰炸。位置—134NYTW22X09”的紧急求救电报。
远在新加坡的英军总司令部和空军司令部在收到求救电后马上命令为掩护Z舰队已经在三八旺机场整整待机了两天时间的澳大利亚空军第四五三飞行中队的十一架布鲁斯特“水牛”式战斗机立即出动。
十三时四十六分,“水牛”战斗机编队起飞离开了基地。据抵达关丹海域需要耗时约一小时。
十三时四十分,在“威尔士亲王”号主桅的信号桁上升起了两个不吉利的黑球。
这是意味着“我舰已失去行动能力”的信号。
高桥中队攻击态势图 白P=威尔士亲王 黑R=反击 黑D=驱逐舰
此时,根据日方记录的资料来看,正是美幌航空队高桥(胜作)大尉指挥的一个雷击中队共计八架的陆攻实施攻击的时刻(十三时二十分发现敌情,十三时二十七分开始发射鱼雷)。
可是,如果根据英方的资料来看的话,非常不可思议的并没有在此期间遭受攻击的记录。
或许是英国方面把高井中队的攻击与高桥中队的攻击搞混了也不一定。
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反击”舰长坦南特上校事后的回忆加以佐证—“我规避掉的鱼雷大概有十二条左右”,数量远比元山航空队投下的鱼雷要多,简单来说就是高桥中队投下的鱼雷一条也没有命中,这一点可以首先确定。
96式陆上攻击机250千克炸弹装备方式与挂载方式
虽然在日本的战史上,记载的是投下七条,命中了四条,但正如之前所论述的那样,很可能均为对白井中队第二次水平轰炸所投下的近失弹的误认。
在高桥中队的手记中,也有类似的说法记载。
那么,既然之前一直没有接收到三号索敌侦察机拍发的甲电波无线电报,那么鹿屋航空队雷击部队三个中队共计二十六架的一式陆攻,在此期间也在做着些什么事情呢?
鹿屋航空队虽然拥有性能更好速度更快的一式陆攻,但是由于战场联络不畅,所以还是姗姗来迟了一步。
在十三时左右,终于根据土龙木基地拍发的明码电报,得知了“十一时四十五分时的敌舰队位置”的鹿屋航空队,当即将航向变更为西北偏西,向关丹海域方向冲去。
虽然距离目标仅不足二百千米,大约三十分钟的航程,但是前进方向上的积雨云正在不断增多。
在三千三百米的高度上,编队仿佛舔着白色云海的表面一样向前飞行。
十三时三十五分,刚一抵达预定地点,就在从云层的缝隙之间依稀发现到了点什么的瞬间,编队开始缓缓盘旋下降高度转入俯冲。
在突破厚厚的云层,下降到约八百米高度重新获得开阔视野后,右前方的海面上突然窥探到了两个军舰的轮廓。
方位角约六十度,正向右方前进中。
位于舰的中部附近的舰桥,与烟囱等其他上层建筑融为一体,像小山一样高耸的轮廓,明显就是战列舰。
距离约两万米。速度二十节。二号舰位于一号舰的右舷后方。
在一号舰的前方、以及两侧略微靠前的位置上,各有一艘驱逐舰。
之前一直低垂半空掩护着攻击队的云层,此时开始急速消散转晴,在敌我距离缩短至约一万五千米左右时,战场上空已然彻底放晴一片蔚蓝。
这完全是一次正面的对决。
在那一瞬间,五艘敌舰开始一齐闪烁出红色的火焰,弹幕布满了整个天空。
十三时四十八分,指挥官宫内少佐座机连续左右晃动了两回机翼。
示意“全军突击!”
按照事先商量好的,以之一中队负责攻击敌一号舰,第二中队负责攻击敌二号舰,第三中队根据战场形势自行选择攻击对象的态势,一鼓作气向目标冲去。
虽然此时他们面对的是基本上接近直线前进的绝好射击角度,但是能够像这样一直直线前进
无论是谁都没有想到。
实际上,此时敌一号舰由于舵和左侧的推进装置已经失灵,基本上已经丧失了向右转向的能力,但当时攻击队并不知晓此事。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先头部队的之一中队第二小队依照敌舰通常向右转向较多的常规思路,选择了绕至敌一号舰的左舷发动攻击的路线。
第三小队也按照相同的意图盯上了之一、第二小队之间的战位。
然而,在此之后,向右转向的仅有敌二号舰,敌一号舰则开始缓慢向左转向。
判断这样下去将要错失射击窗口的第二小队,当即将攻击目标切换为正在全力向右侧转向的敌二号舰。
鹿屋航空队攻击态势图
这样一来,对敌一号舰“威尔士亲王”实施雷击的,除以编队总指挥官机为先导的之一中队之一小队之外,还有该中队第三小队的二号机,和第二中队第三小队的一、二号机,共计有六架,在从右舷射来的五条鱼雷和从左舷射来的一条鱼雷当中,从右舷侧射来的四条鱼雷相继命中了目标。
可以说是相当出色的命中率。
剩下的全部飞机都冲向了舰身倾斜仿佛在海面上画圆圈一般正在高速向右持续转向的敌二号舰。
指挥位于编队最末尾的第三中队的壱岐(春纪)大尉,依照事先商量好的方案,冷静地对战局进行了判断,率领麾下全部飞机冲向敌二号舰,从左舷投下三条,从右舷投下六条鱼雷,形成了完美的两面夹击。
根据英方的资料,命中“反击”号的鱼雷共计包括有,最初之一中队从左舷投下的三条鱼雷中的一条(据说另一条命中后未能引爆),然后是最末尾的第三中队从左舷投下的三条,以及从右舷投下的一条鱼雷,合计五条。
反击号身负重伤依然不断顽强反击
其中尤其以壱岐队长率领的第二小队的三架飞机的攻击最为壮烈,三条鱼雷均抵近到了六百米以内的超近距离上才投下,虽然三条鱼雷都准确地命中了“反击”号的左腹部,但队长机以外的二、三号机均从正面撞上了“砰砰”炮织起的火网,化为一团火球相继坠入了大海。
根据记载,鹿屋航空队之一中队的鱼雷攻击开始于十三时五十分,第三中队的鱼雷攻击结束于十三时五十三分。
也就是说,这场海空大战的更 *** ,其实仅有匆匆忙忙的三分钟而已。
而在十分钟之后的十四时零三分,已经失去动力舰体严重向左侧倾斜的“反击”号,终于力竭倾覆,由舰艉部开始缓缓下沉。
不过,操纵这艘老式战列巡洋舰奋战至最后一刻,有着近乎于奇迹般表现的以坦南特舰长为首的全体舰员们,时至今日依然获得了来自敌我双方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