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仗刘伯承不敢打,他却坚持打,结果以800人的牺牲灭敌
阅读前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进行关注,可在之一时间接收到文章推送,建立深度阅读关系!
刘伯承不畏强敌,义无反顾,决意展开战斗。
结果让人惊叹,我方牺牲了800人,却歼灭了敌军10000余人。
这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他是如何取得如此壮举的呢?
1947年, *** 军节节败退,蒋介石满怀信心,调动强大部队,企图歼灭我军。我们还在战后的余波中挣扎,来不及休整,便再度投入战斗。
为了暂时休整,中央发布命令,暂时采取防御姿态。部队整顿过后,全部投入各个解放区。
面对国军的进攻,我们在防御的同时,一次次击退敌人的进攻。即使蒋介石急躁不安,也无法改变形势。我军渐渐占据上风。
后来,蒋介石下令重点进攻华中、山东等根据地,为我军深入敌后创造了机会。
中央随即发布命令,要求刘邓大军带领晋察冀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渡过黄河,占领 *** 统治区的重要地段。
但此时,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目前他们正在与国军对峙,为阻止敌军而战。而千里跃进大别山需要时间,而且也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先歼灭敌军再行动似乎更为明智。
然而,中央发布了坚决命令,要求他们立即出发,在其他部队的掩护下迅速行进。
刘伯承意识到局势紧急,急忙率队出发,他们总共有12万人。
蒋介石也察觉到了我军的行动,调集大军企图阻挡刘邓大军,出动了12个旅,由白崇禧指挥。
可以看出,蒋介石对此行动充满信心,企图用人海战术阻挡我军。
中央得知消息后,立即通知刘伯承等人,希望他们能够应对。
刘邓大军行进时,非常小心,为了准时到达目的地,他们日夜兼程,尽量减少伤亡,躲避敌军伏击。
然而,敌军的进攻还是屡屡发生。幸运的是,我们成功将他们击退。
由于我军行军速度快,国军的合围计划未能成功,我们顺利抵达大别山。
当刘邓大军到达目的地后,中央立即命令他们休整,迅速发展革命力量,为即将到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与此同时, *** 的后续部队也在紧追不舍,几乎就要抵达我军驻地。
由于我军日夜奔袭,加上大别山的恶劣天气,现在不适合进行歼灭战,但又不愿意被动挨打。
在这关键时刻,他们来到高山铺附近, *** 的第四十师率先抵达,与我军对峙。但刘伯承面临诸多考虑。
刘伯承召集紧急会议商讨,是迎战还是避让。
会议上,他们不得不直面我军即将面临的困境。
他们刚刚抵达大别山,对地形不熟悉,如何作战需要深思熟虑。受天气影响,他们没有足够的后勤保障。种种不利因素加在一起,使得这场战役变得极其艰难。
考虑到这些因素,大家认为应该避免战斗,等待时机成熟后再行动。
然而,这一提议遭到了一纵司令员杨勇的强烈反对。
“不行!这场战斗一定要打,我们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来到大别山,一定要给敌人一个下马威!”杨勇的话语充满信心。
刘伯承知道杨勇的性格,敢于冒险,即使再多阻拦,杨勇也不会听从。
因此,现在需要讨论的是如何打一场漂亮的攻坚战。
考虑到我军兵力过于分散,刘伯承下令各纵队向高山铺地区靠拢,尽量在不引起敌人注意的情况下,形成包围之势。
这项任务的指挥权落到了杨勇手中。
既然杨勇坚持要打,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刘伯承就将指挥权交给了他,这是对杨勇的信任。
接到命令后,杨勇立即下令一纵队准备好正面伏击。其他纵队分左右两翼同时行动,尽快抵达预定地点,完成包围。
这场战役注定充满风险,但他们充满信心,迎接挑战。
在杨勇的精心布局下,我军开始了对敌人的伏击。敌军不料掉入我军设下的陷阱。
待敌军接近高山铺附近时,一纵队突然出现,其他纵队也迅速赶到,形成了对敌人的包围。
敌军意识到自己陷入了危险境地,但为时已晚。他们试图突围,却被我军精锐部队阻止。
经过一番激战,我军最终取得了胜利。敌军被歼灭,而我军只付出了少数人员的牺牲。
刘伯承得知胜利的消息后,对杨勇和一纵的表现赞不绝口。这场胜利将震慑敌人,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这场战役的成功离不开杨勇的果敢和刘伯承的英明决策,他们相互配合,共同谱写了胜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