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扛式25磅炮,二战英国3.7英寸MK1无后坐力炮
二战时英国武器设计师查尔斯.伯尼(Charles Burney)热衷于无后坐力炮的研发,在整个二战期间研制或提出了一整套口径的无后坐力炮,它们涵盖了20毫米、3.45英寸、3.7英寸、7.2英寸等口径级别,每一款都有各自的战术用途且设计独特,今天我们介绍一下其中的88毫米炮,它的正式名称应该是3.45英寸MK1无后坐力炮(3.45-inch RCL Mk 1),也被称为25磅肩扛炮。
3.7英寸无后坐力炮
这款88毫米炮采用了伯尼之前实验得到的结构设计,因为火炮重量相对更轻,它被安装在一个三脚架上,可以用人力或者车辆等轻松牵引,简单的机械结构可以让火炮实现方向角度的调节。同样是因为火炮重量较轻,且口径与25磅榴弹炮相同,它也可以被士兵肩扛发射,因此得到25磅肩扛炮的称谓。
3.45英寸无后坐力炮
火炮采用后膛装填,使用间断螺纹炮闩闭锁,炮闩向右开启。它也通过向后喷射尾气来实现平衡,不过尾喷口却并不是我们常见的单喇叭口,而是6个喇叭口,在炮管尾部的上下方钻孔并以3具为一组安装上下两组尾焰喷口。
3.7英寸无后坐力炮的炮尾
射手可以像使用肩扛式反坦克火箭筒一样操作无后坐力炮,炮身中段下方有握把和扳机结构,炮管左侧有机械瞄准器,射击的时候需身后不能有障碍物等,否则尾焰可能造成伤害。
伯尼在设计火炮的时候还设计了相应的弹药,这种弹药就是HESH弹,因为火炮本身结构不同,弹药结构也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专用弹,无法和其他同口径无后坐力炮通用。
HESH弹药
伯尼认为配有尾部配重块的设计将会造成燃气大量泄露,从而降低弹药获得的推力,因此他适当提高了发射药量。弹药拥有弹壳,弹壳上开了很多圆孔,弹壳与内部的发射药之间有黄铜箔隔开,当完成弹药装填并发射后,发射药被引燃推动弹头向前运动,黄铜箔此时起到了密封的作用,可以提高炮膛内的发射压力,可随着压力越来越高它将会被破坏,从弹壳孔逃逸的气体从6具尾焰喷口喷出。这种设计有助于提高火炮发射压力,提高炮口初速度。
3.45英寸无后坐力炮
弹头类似于碎甲弹,主要用来对付混凝土工事和装甲目标,它有一个尖尖的前端,以倾斜角度命中后仍然“钉”在混凝土目标上不至于跳弹。当弹药命中目标停止运动后,弹头受到撞击的影响导致整个弹体碎裂,内部用金属丝网袋包起来的塑性 *** 受到惯性的作用向前挤压粘附在目标表面,尾部的引信也在惯性的作用下一直向前运动,直到撞击目标引爆。
采用这种作战方式的HESH弹药可以有效对付普通混凝土工事,哪怕目标过于坚固也能通过重复攻击起到效果,毕竟普通混凝土工事经不起反复的爆破,除非是大西洋防线上的要塞这类目标。对付装甲目标也同样有一定的效果,爆炸的超压可以崩落装甲背面起到杀伤的效果。
3.45英寸无后坐力炮
其实火炮的破坏力比较可观,英军已经计划将火炮装备到军队中,但是在测试中发现炮管过度磨损等问题被搁置。
3.45英寸MK1无后坐力炮重约34千克,长1.741米,弹药重7.37千克,炮口初速度183米每秒,有效射程1000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