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9. 冰海上的短暂炮战
作者:Me410。
图1 乘风破浪中的德国战列巡洋舰
1940年4月8日下午,德国战列巡洋舰“格奈森瑙”号和“沙恩霍斯特”号正航行在挪威外海。这是德军策划已久的“威悉演习”行动的关键时刻。此时两舰已经完成了为10艘驱逐舰护航的行动。后者正搭载着山地步兵奔赴纳尔维克。而这两艘巨舰将在挪威外海徘徊。按照计划,当驱逐舰顺利将步兵输送上岸之后,双方还要再度会合,结伴返回德国。
此时的海面上,浊浪滔天。两舰艰难前行。巨浪不断冲刷着前甲板。船艏和上层建筑在持续的波浪冲击下,不断有金属疲劳和海水渗漏的情况发生。更糟糕的时,临近午夜,能见度接近于零。气温也已低至零度以下。涌上甲板的巨浪通过通风口进入船体内部。7个燃料舱受到海水污染。因此有470立方米的燃料被判定不再适合使用。“沙恩霍斯特”号左舷推进轴不得不暂时关闭。剩下的中轴和右舷推进轴也受到影响。根据编队指挥官吕特晏斯中将的命令,“沙恩霍斯特”号上的12座锅炉应暂时关闭10座,仅为中轴和右舷推进轴各自保留一座。这意味着军舰的航速不可能超过9节。但是在当前的危险环境下,这样的举措显然要冒很大的风险。几经权衡之后,舰长还是决定为中轴和右舷推进轴各自保留两座锅炉。因此军舰航速可望维持在12节。
就在德国人心焦如焚之际,在距离他们不远的海面上,英国战列巡洋舰“声望”号正带着9艘驱逐舰,取130度航向,朝着纳尔维克外海驶去。英国舰队已经接到消息,准备在峡湾入口处拦截德国舰队。不过同样受限于恶劣的天气,在这个夜晚,他们的航速也没有超过12节。
凌晨3点37分,“声望”号首先透过黑暗和暴风雪,发现了位于其东方10海里外的一个黑影。很快,第二个黑影也现身了。根据目视观察,英舰判定这是一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和一艘“希佩尔”级巡洋舰。英国舰队指挥官惠特沃斯中将随即下令舰队提速,并转向至80度,朝着目标冲去。10分钟之后,英国舰队再度转向至305度,与目标航向平行。观测距离度数为17000米。德舰位于英舰东方,并且正在被逐渐明亮的地平线映衬出来。4点05分,“声望”号开火。目标是走在前方的德国舰队旗舰“格奈森瑙”号。这是自一战结束以来英国战列巡洋舰首次对德舰开火。
“声望”号属于一战遗留的旧装备,拥有6门380毫米主炮,12门114毫米副炮。二战之前做过现代化升级。排水量增加了5000吨。但航速也因此有所下降,无法达到30节。最令人吐血的是,增加的重量导致船体吃水加深了一英尺。恶劣海况下前甲板上浪更加严重。相比之下,两艘德国战列巡洋舰更加现代化。但他们各自只装备9门280毫米主炮,以及12门150毫米副炮。
图2 现代化改装之后的“声望”号。舰桥与“纳尔逊”级类似。
尽管惠特沃斯下达了全速前进的命令,但在当前海况下“声望”号最多也只能跑出24节的速度。在这艘巨舰的身后,英国驱逐舰同样在奋力前行,劈波斩浪。但他们装备的120毫米主炮无助于这场主力舰之间的较量。而且同样由于风浪的影响,这些驱逐舰无法运动至合适位置,发射鱼雷。惠特沃斯随后下令让这些驱逐舰返回纳尔维克附近,拦截准备登陆的德国舰队。
事实上,“格奈森瑙”号的雷达早在3点50分就发现了“声望”号。但是鉴于这种新技术装备不够可靠,舰长并未及时叫醒正在休息的吕特晏斯中将,而是带着他的之一枪炮官走进火控室,利用观瞄设备仔细搜索雷达信号出现回波的海域。直至3点59分,“格奈森瑙”号终于获得目视接触信号。德方记录显示目标距离不超过20000米。最初,德国人认为那是一艘油轮。随后又认为那是一艘“纳尔逊”级战列舰。考虑到“声望”号新安装的舰桥和较长的前部舰体,这样的错误是可以理解的。很快,位于“格奈森瑙”号东侧的“沙恩霍斯特”号,也发现了西方海平面上的这个黑影。
“声望”号在4点05分的首轮射击,终结了德国人的疑虑。炮弹在“格奈森瑙”号左舷300至500米处落下。巨大的水柱表明了对方主力舰的身份。此时德舰给出的距离参数约为14800米。5分钟后,“沙恩霍斯特”号首先开火还击。“格奈森瑙”号则在4点11分开火。
尽管吕特晏斯奉有严令:避免与优势的英国舰队主动交火。但是眼下,他仍然无法确认对手的确切身份。最终,随着天色渐明,能见度改善,德国人终于发现了那是一艘“声望”级战列巡洋舰。但是此时英国驱逐舰依然跟随在旗舰身后。他们的炮口火光令吕特晏斯认为还有至少一艘主力舰在“声望”号身后。所以眼下,自己至少面临着两艘英国主力舰的攻击。
情急执行,他下令舰队右转40度,取350度航向,并且提升至更大航速。即便此举意味着德舰仅剩下尾部炮塔仍然拥有射界。而速度最终达到了27节。此时巨浪涌上德舰的前甲板。前部火控站的光学镜头出现雾气。而海浪又使得相关的机电设备短路,难以消除这些雾气。德舰的火控开始出现困难。在舰长的反复恳求之下,吕特晏斯很快决定再度左转20度,以便令前部的两座主炮炮塔可以重新加入战斗。
4点15分,“声望”号被命中两弹。很可能是由“格奈森瑙”号所为。两发炮弹都是高爆弹,仅造成表明损伤。其中一发炮弹命中舰体前部,摧毁了一些无线电和灯光设备。第二发炮弹命中了舰体后方,导致船体出现轻微漏水。
“声望”号的反击很快就到了。4点17分打出的第六轮齐射中,一发炮弹准确命中“格奈森瑙”号前部火控室。包括之一枪炮官在内的6人阵亡。9人受伤。全舰暂时停火,直至由舰体后部火控室内的第三枪炮官接手。与此同时,当发现旗舰中弹之后,“沙恩霍斯特”号立即向旗舰靠拢,同时施防烟雾。此举同时也将英舰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声望”号在4点20分将目标转向“沙恩霍斯特”号。
而“格奈森瑙”号很快再度转向至30度航向。“沙恩霍斯特”号紧紧跟随在其身后。此时德舰只能以尾部炮塔射击。他们勉为其难地透过海面上雾气,试图瞄准目标。但根本无法命中。所以两舰的主要防御手段是施放烟雾。为此,轮机兵们接到命令,蓄意令燃料不充分燃烧,以制造浓密的黑烟,干扰英舰的瞄准。
眼见德舰败退,惠特沃斯有意趁胜追击。但是“声望”号同样力不从心。理论上,该舰的航速只比德舰稍微慢一些。但是在当前的恶劣海况下,前甲板上浪严重。涌入的海水甚至沿着炮口进入炮塔内部。期间再在与炙热的火炮身管发生反应。以至于炮塔内部蒸汽弥漫,严重影响弹药装填。而情况相对理想的尾部炮塔,则因为射界问题,无法开火。此外,飞溅的海水泡沫同样也影响到英舰的光学观瞄器材。再加上目标距离越来越远,英舰的火控效能正在快速下降。
图3 波涛中的“声望”。舰艏前倾,已埋入波涛。所有主炮转向舷侧。
终于,到4点40分,“声望”号被迫减速至20节,并转向向东。此举导致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增至25000米。这已经是英舰的极限开火距离,在当前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命中。而且前部的A炮塔出现机械故障,一门火炮退出战斗。
接下来的追逐又持续了一个小时。直至5点57分,德舰终于消失在视野内。惠特沃斯依然不死心。他下令前部的两座炮塔全体转至舷侧,以减少上浪对于火炮的影响,同时下令军舰提速至29节。但显然没有什么用。英舰在6点15分最后一次透过海水的风雪,看见德舰。但因为气象条件限制,无法给出确切的距离参数。惠特沃斯不得不调头南下,准备在德舰返航时予以拦截。但未能如愿。后者一路航行至北纬70度的高纬度,然后耐心等待时机,最终躲过了英国舰队的拦截。
整场战斗中,“声望”号发射了230发主炮炮弹,以及1065发114毫米炮。其中主炮摧毁了前部火控室被毁。由于无法在海上修复,这对于德舰是一个重大打击。至于副炮炮弹,仅两发命中,给“格奈森瑙”号的左舷高射炮平台造成轻微损伤。
德军方面,“格奈森瑙”号打了44发高爆弹和10发穿甲弹。之所以以高爆弹为主,显然是针对英国战列巡洋舰的轻装甲设计。但只有两发命中,且实战效果不理想。但是德舰还是在战斗中暴露出诸多问题。
图4 被击中的“格奈森瑙”号。炮弹砸出的破洞清晰可见。
“沙恩霍斯特”号总共发射了182发主炮炮弹,且以穿甲弹为主。不仅未能取得命中,而且导致后部主炮弹药库见底。以至于在战斗结束之后,德国水兵不得不通过人力,将部分前部弹药库的炮弹转移至后部弹药库。
此外,实战中的“沙恩霍斯特”号,虽然未被击中,但是同样由于前甲板的上浪,导致A炮塔出现短路,难以转动。这是因为德舰使用的整装弹药在射击之后必须抛出弹壳。海上就是顺着弹壳的抛出窗口涌入炮塔内部,导致故障。德国人不得不紧急修理了一个小时,才恢复正常。而B炮塔和前部的150毫米副炮同样面临着海浪威胁,只是问题没有A炮塔那么严重。最令人吐血的是,就在战斗期间,“沙恩霍斯特”号的一个蒸汽管道阀门爆裂,导致中轴推进器停转。军舰更高航速降至25节。
总体而言,德国战舰算不上是一个可靠的火炮射击平台。整场战斗中故障频发。直至战争爆发前重新安装的“大西洋型舰首”,本意是为了适应恶劣海况,减少舰体前甲板的上浪问题。但是在实战中发现,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舰首反而适得其反。而且在风浪中摇摆的舰体的复原性,也低于预期。最令人不满的还是复杂的蒸汽涡轮引擎,极易出现故障。令轮机兵们烦不胜烦。所以吕特晏斯在正常战斗中不得不小心翼翼。
- 全文完,敬请期待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