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最热夏天”:乾隆八年到底有多热?看乾隆的55字圣旨就了然

中国历史6个月前 (06-11)450

文 | 稻述

编辑 | 稻述

夏至还没到,没想到天气已经热成这样了,真是让人难以相信之后的气温到底还有多高。

不过好在,现代人起码还有空调,能够缓解不少暑气,不至于热到中暑。

但在古代的人们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一到夏天就感到酷暑难耐,而且还没有什么太好的解暑办法,顶多就是拿个蒲扇扇一扇。

这还是比较理想的状态,但遇到天灾,气温直逼40度的时候,很多人甚至会因此丧命。

历史上“最热夏天”,就在乾隆八年,换算过来就是1743年,因为太热导致超过万人死亡!

就连乾隆都下了一道圣旨,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罪己诏”,全文55字,字字都是“血泪”。

温度在40度以上,最热时44.4度!

关于这段历史是有史书记载的,就比如在《青城县志》中就有写道。

“大旱千里,室内器具俱热,风炙树木向西南辄多死。六月间,自天津南武定府逃走者多,路人多热死。”

因为当时中国人是按照农历计算年月日的,所以这里面的“六月间”其实代表的就是现在的七月份。

其中在7月25日,此次酷暑达到了顶峰,高达44.4度,因高温去世的百姓约有14500人。

这一年的夏天,连续六天的气温都在40度以上,放到现在大家可能觉得虽然很热,但完全不至于热死人。

那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可以开空调降暑,没事还可以喝个冰可乐、吃个冰西瓜……降暑 *** 五花八门。

但在古代,这么热的天,就连喝水解渴都成了一种奢求,长时间的干旱让庄稼颗粒无收,也让河水溪流 *** 出河床,大地龟裂。

举目望去,只剩满眼颓败,哪里还有半点欣欣向荣的景象。

就连井水都压不出来,这不就是把老百姓往死里逼吗?但是没办法,人祸尚可避免,但天灾谁都无力挽救。

肯定有人会疑惑,那么大的河流,况且黄河肯定不会因为几个月的高温就不流动了。

这话说的没错,但大家也要清楚,大部分人可是都居住在中原,生活的区域江河湖泊都比较小,一场大旱足以让它们全部干旱。

居住在黄河的人才多少?又不是所有人居住在黄河附近。

而运水和跑到黄河去喝水更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罢了,在清朝交通不便,运水的效率会大大降低,运到有需要的地方,水也因为高温蒸发得差不多了。

更何况谁来运水呢?运水途中要扛着40多度的气温以及烈日,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寥寥无几,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严重中暑死亡。

至于跑到黄河边喝水,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地人都热得受不了了,体力严重透支,去黄河边路途遥远,走到一半都扛不住。

40多度的天气,哪怕走一公里都让人受不了,更何况走到黄河呢?完全就是开玩笑。

在这样的背景下,因为脱水热死的人约有14500人,但真实情况肯定要更加严重一些,只多不少。

乾隆皇帝看着百姓如此受苦,他的内心也是备受煎熬,甚至下达了圣旨专门说明此事。

乾隆不得已下圣旨,可人力终有穷尽时

圣旨中记载:“谕、京师自五月杪以来。天气亢旱。且溽暑炎蒸。甚于往岁。明细上天垂象以示儆。朕夙夜忧惕。莫释于怀。皆因朕躬之阙失,或用人行政之失宜。”

不难看出,当时尚且年轻的乾隆将全部过错都归结到自己的身上,说是圣旨,还不如说是“罪己诏”,足以看出他的责任感。

他说是因为自己的用人不明,所以上天在惩罚他,这才有了如今的干旱。

现在看来乾隆的说法有点自负,而且还有点搞笑,毕竟天灾可不是因为某个人就改变。

但当时毕竟是封建社会,他勇于担责的态度就足以看出来他是一个明君,懂得反思自己的过错。

而且乾隆皇帝的担当也不是只在嘴上,说一些漂亮话就敷衍了事,他下令给受灾的百姓发放了大量的物资,帮助他们度过那个难捱的夏天。

可这些措施对于受灾地区依旧是杯水车薪,毕竟被高温影响的人数实在是太多了,仅仅靠着朝廷救助肯定是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的。

因为高温死亡的人数还在增加,但具体到底有多少人,因为年代久远也无从统计。

所以从史书上来看,大家普遍把乾隆八年当成历史上最热的一年。

古代人是如何避暑的呢?难道只能忍耐吗?

在古代,只要不是过于炎热的夏天,其实人们还是能够平安度过的,他们也有自己的解暑小妙招。

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会选择跳到河里面游泳,或者就是单纯泡一泡解暑,这是最快也是最有效的解暑办法了。

除此之外,他们也会自制扇子,躲在树荫底下乘凉,不过这种 *** 只适合于初夏,到了盛夏哪怕在树荫底下扇扇子作用也不大,下河洗澡是更好的办法。

但现在大家千万不要随意下河洗澡,毕竟解暑的 *** 那么多,我们没必要去以身试险,古代人那是没有办法才不得已而为之。

当然了,由于井水比较凉,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他们还会将瓜果蔬菜放到井水中,起到冰镇的作用。

这一 *** 直到现在都有很多人使用,特别是农村,大家会直接将西瓜投到井水中,捞上来冰冰凉凉的好不惬意。

至于那些皇亲贵族,他们的生活就要滋润的多了,他们能够享受到去年冬天就储存起来的冰块。

皇帝更是直接跑到避暑山庄里面潇洒了,压根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就比如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当初可是皇帝御用的行宫之一,一到夏天就会住进去。

如今气温其实一直在持续增长,很多人都发现了40多度的天气已经普遍存在了,好像每年都会有几天是这样。

这主要还是因为环境遭到了破坏,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只能改善环境,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6/597977.html

“历史“最热夏天”:乾隆八年到底有多热?看乾隆的55字圣旨就了然”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张佳胤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张佳胤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张佳胤(1526年8月12日-1588年8月7日),避雍正帝讳,又作佳印、佳允,字肖甫、肖夫、肖父,初号泸山,号崌崃山人(一作居来山人),四川布政使司重庆府铜梁县人。明朝大臣、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万历...

历史上的孙尚香是什么样的人 孙尚香在刘备死后自杀了吗

历史上的孙尚香是什么样的人 孙尚香在刘备死后自杀了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尚香为什么没和刘备生下子嗣?她真的在刘备死后投江自杀了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随着近年来关于三国的影视剧和游戏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孙尚香”这个人物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玩过《王者荣耀》的朋友们都知道,游戏里的孙尚香是一个爆发极高的射...

三国时期孙权统治基础最稳 孙权为何是称帝最晚的一个

三国时期孙权统治基础最稳 孙权为何是称帝最晚的一个

还不知道:为什么统治基础最稳固的孙权,偏偏是三国中称帝最晚的那个?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已经初见雏形,从父兄手中继承家业孙权巩固了自己在江东的统治,可谓是志得意满,坐断东南。江东世族们也从抵抗、反对孙权的统治,变成了合作、支持,在淮泗将领与江东...

童贯战西夏,平定方腊起义 最后为什么会成为奸臣

童贯战西夏,平定方腊起义 最后为什么会成为奸臣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北宋被封王的太监,平方腊、收复燕云十六州,为何还被称作奸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历史上权倾朝野的太监可不少,比如东汉灵帝时期的张让、明朝武宗时期的“立皇帝”刘瑾,靠才华吃饭的太监也不是没有,比如蔡伦发明了“蔡侯纸”、郑和七下西洋。以上这些人可谓是...

孙权晚年执政下的东吴陷入内乱,是因为什么?

孙权晚年执政下的东吴陷入内乱,是因为什么?

吴国,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孙鲁班是吴主孙权的长女。她是吴国政坛叱咤风云的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孙权晚年开始,吴国政坛一片混乱,正是因为有她在其中胡搅乱拌的结果。这是怎么回事呢?孙鲁班的生母步夫人是孙权最宠爱的女人之一。爱屋及乌,孙鲁班自幼便很得宠爱。所以...

雍正和年妃合葬之后 为什么雍正墓没有被盗

雍正和年妃合葬之后 为什么雍正墓没有被盗

还不知道:雍正死后和年羹尧的妹妹合葬一起,为何陵墓至今没被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年世兰是电视连续剧《甄嬛传》的女主角之一。剧中描绘的年世兰傲慢霸道,心胸狭窄,心狠手辣,傲慢自大,却是一个迷恋的女人,深爱着四哥雍正帝。电视连续剧《中年世兰》的原型是雍正皇帝的敦肃...

三国时期许褚与张飞有过几次交手?最后的结局如何?

三国时期许褚与张飞有过几次交手?最后的结局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许褚是曹操的爱将,武艺在诸将中是数一数二的,许褚一生恶战不少,杀敌也不少,基本也很少败绩。不管是当先锋,还是保护曹操,许褚都是勇不可挡,许褚杀的将领很多,两合斩杀吕布大将李封,一刀斩杀李傕外甥李暹和袁谭大将尹楷。许褚出道时,战平过古之恶来的典...

司马懿死后司马昭和司马师都掌权了 两人为何没有出现内斗

司马懿死后司马昭和司马师都掌权了 两人为何没有出现内斗

还不知道:司马师明显强于司马昭,为何没有跟弟弟内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家族特别能生,司马懿的老爹司马防生了8个儿子,号称司马八达。司马懿本人又生了9个儿子,司马昭也有9个儿子,司马炎更别提了,有26个儿子。而且他们家孩子的寿命都还很长。司马懿的长寿我们见识...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