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B-37 406毫米战列舰主炮,列宁格勒保卫战的重器
二战苏德战争期间,苏联多个城市都遭遇了兵临城下的重大危机,其中列宁格勒就从1941年9月起被围困超过三年,在战斗中,苏军炮兵靶场的十几门重炮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威力更大的当属406毫米口径的B-37大炮。
在之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就已经掌握了大口径舰炮的建造技术,到苏联时代对大炮的热情丝毫不减,在1935年,苏联打算建造一支以新式战列舰为主的海上力量,其中“苏联”级战列舰单艘战舰将装备9门406毫米口径的主炮,不管是军舰还是大炮,对当时的苏联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此前设计师没有设计过此等级别的装备,因此军舰的设计建造与大炮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这款超强舰炮就是B-37,由布尔什维克工厂负责设计,整套火炮又被分成炮管、反后坐装置等几部分分别攻克。预计战列舰将采用3联装的炮塔,炮塔的运动通过电机驱动,406毫米主炮身管倍径达50,能以更大45°仰角发射1105千克重的弹丸,在强装药模式下更大射程将近50千米,可以发射穿甲弹和高爆弹。
生产炮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根炮管需要一根重140多吨的钢柱,经过锻造等处理后再进行磨削、切割等进一步加工,整个过程耗时一年多。1940年,列宁格勒已经完成一门火炮的建造,它被安装在一座临时单炮管炮塔上进行测试,这座单管炮塔被称为MP-10,炮塔安装在一个重达720吨的混凝土基座上。
在1940年7月6日至10月2日,MP-10进行了大量的射击实验,总共发射了多达173发炮弹,其中包括十几次强装药射击,实验取得了很多成功,例如证明了炮管寿命设计可靠(约300发寿命),弹药威力巨大,不过弹药的精度还有待提升。
这款“超级巨炮”没有来得及安装在战列舰上,因为战舰根本就没有完成建造,相关工作因战争中断,不过靶场内包括B-37在内的十几门大炮没有闲着,苏军很快发现可以用这些大炮以靶场为基地建立一个炮兵阵地,这个阵地除了MP-10之外还包括1门356毫米炮和2门305毫米炮,个个都不是好惹的,阵地得到土墙保护。
B-37这样的巨炮理论射速2.5发/分钟,实际战斗中需要考虑到超视距射击引导,以及弹药供应等问题,射击频率实际上很低,它之一次向德军开火发生在1941年8月29日,德军的坦克和步兵聚集点遭到打击,据被俘的德军讲述,这次炮击连坦克都掀翻了,巨大的爆炸让德军士兵恐慌不已,苏军在后来检查其它炮击点的时候发现炮打炸出了3米深、直径12米的大坑,威力之大可见一斑。
火炮本身是实验火炮,前期弹药储备不足,没多久就弹药告罄,据说苏军还曾去挖掘回收以前实验射击中没有爆炸的弹药,列宁格勒方面在1942年恢复了406毫米弹药的生产,弹药供应有了保障。
整个保卫战期间这门B-37重炮总共发射了81发炮弹(还有一种说法是大约185发,不过这个说法大多数人不认可),它在作战中得到海军士兵的支持,主要是观察、纠正弹着点,在1943年1月的“火花”行动中,B-37用它的炮弹成功摧毁了23号目标,德军战线上的混凝土指挥所、弹药库等目标被炸毁,这次行动成功打破德军对列宁格勒的陆上封锁,开辟了一条10~12千米宽的物资通道。
B-37 406毫米火炮虽然没有成功安装在军舰上,甚至都没有正式定型服役,可它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阻挡了德军的进攻,也算是完成了它保家卫国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