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争抢“黄帝故里”名号,华夏文明之根究竟在何处?
黄帝故里,即黄帝的故乡。每逢清明时节,在黄帝故里祭拜这位中华人文始祖,成为社会一大热点。
然而,目前国内至少有六个地方都自称为黄帝故里。它们分别是河南新郑、陕西黄陵、陕西宝鸡、山东寿丘、甘肃天水、湖南长沙等。
这些年,这些地方一直在大力宣传炎黄文化的发祥地,大兴建设,打造“黄帝故里”景点和文旅名片。
据史料记载,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一个人只能出生一次,也即黄帝的出生地只能是一个地方。
何况,黄帝被尊为中华人文始祖,黄帝故里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岂能儿戏?
考证史事,一般主要从两方面考察:文字记载和史迹文物,也即文字史料和实物史料。
黄帝是我国古史传说时期最早的宗祖神,华夏族形成后,被公认为全族的始祖。
在先秦时期,对黄帝神话传说的载录就散见于许多文献中。到西汉史家司马迁撰成《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的历史形象首次在正史中被确立,并成为后世黄帝传说的叙事母本。
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些地方自称黄帝故里的凭据理由是什么。
河南新郑
春秋时期,政治家子产曾带领百姓登新郑的具茨山拜祭黄帝。
在史料方面,东晋王嘉在《拾遗记》中记载:“轩辕黄帝出自有熊之国”,明代陆应明在《广舆记》中记载:“轩辕丘新郑,古有熊氏之国,黄帝生此因名。”晋代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记载:“(黄帝)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
另外,《大明一统志·古迹》中记载:“轩辕丘,在新郑县境,古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生于此故名。”《清一统志》中记载:“轩辕丘,在开封府新郑。”
河南新郑的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经多次毁、建,到明清时期修缮,并在祠前建有轩辕桥。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51年),新郑县令徐朝柱在此立有“轩辕故里”碑。
但是,有学者认为,虽然有熊氏势力强盛时曾居于新郑,但这并不等于黄帝一定出生于新郑。而且,这还与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等史料记载不相符合。
陕西黄陵
不少历史学家认为:黄帝氏族的发祥地在陕北的黄土高原地区;有熊氏之少典族与有蟜氏西迁的过程中,在今天的西北黄土高原生下黄帝,这与《吕氏春秋》《史记》等史籍记载黄帝“有土德之瑞,土色呈黄,故称黄帝”的说法相符合。
而今陕西黄陵有一株古老柏树,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
有学者认为,黄帝出生于此,逝世后也安葬于此。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崩,葬桥山 。”《索引》云:“桥山在上郡阳周县,山有黄帝冢也。”这是关于黄帝陵的最早、最权威的记载。
汉武帝时,曾亲率大军祭祀黄帝陵。此后,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长期被称为“桥陵”,号称“天下之一陵”。
清代官员毕沅题碑“古轩辕黄帝桥陵”曾立于陵前。民国时期,改桥陵为黄帝陵,蒋介石题写“黄帝陵”三个大字被镌刻成碑,置于黄帝陵墓前。
陕西宝鸡
陕西省宝鸡市地处关中平原西部,古称陈仓、雍城、西虢、西岐等,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之称,是周秦王朝发祥地之一。
有历史学家认为:炎帝族所在姜水是渭水的一条支流,在今陕西宝鸡市境内,黄帝族所的姬水距离姜水不远。因而可以推测炎黄两个氏族部落发祥于宝鸡一带。
甘肃天水
甘肃省天水市,古称秦州、上邽,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等闻名,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北魏的郦道元在《水经注·渭水》中记载:“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有学者也认为,当初迁徙入上邽的少典氏族与华阳有蟜氏通婚,生下黄帝,初居于今天的天水附近的寿丘。
山东寿丘
汉代学者孔安国在《尚书》中记载黄帝的出生地为山东寿丘,后世很多人也就以此为据。据说宋真宗曾在寿丘建景灵宫祭祀,尊黄帝为始祖。
然而,所谓的孔安国的《尚书》是伪古文籍,这已成为文史学界常识。因此他说的“黄帝的出生于山东寿丘”也就难以成立,后人也就是以讹传讹。甚至有学者经过考证,宋真宗所建的景灵宫也被鉴定为伪遗址。
同时,有历史学家认为,黄帝生于山东寿丘之说难以成立:其一,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北方人主要居住在黄河支流的二级台地上,而处于黄河下游、洪水浩荡的山东,不可能有人居住。其二,黄帝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当时山东是夷人的主要活动地区,作为姬姓少典族后裔的黄帝怎能出生在夷人的主要活动地区?在周成王以前,并没有迹象表明姬姓发展到山东境内。
湖南长沙
有学者根据“黄帝生于寿丘”“生黄帝轩辕于青邱”的史料,考证认为:天上的寿星、青邱星对应地上的长沙国;黄帝的祖先、正妃、嫡系子孙均生活在湖南,黄帝杀蚩尤后在今洞庭湖一带即位,代神农氏,死后葬洞庭湖边,因而华夏文明源于湖南。
这个说法推翻了“华夏文明源于黄河流域”的常识,可谓石破天惊。
以上六个地方各执一词,均认为是黄帝的出生地或者安葬地,是华夏文明之根源。
另外,还有一些地方引经据典,将本地与黄帝的生平事迹故事挂钩,修造黄帝祠、黄帝城等。
这其中,河南新郑黄帝故里和陕西黄帝陵的动作最引人注目。
近些年,新郑市对黄帝故里景区不断进行了重建、扩建,目前的黄帝故里景区占地面积100余亩,整个景区布局突出“中华之根”主题,有中华之一祠、中华之一鼎、中华之一碑等景点,突出“全球华人拜祖圣地、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定位。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大批海内外炎黄子孙聚集在此,举行寻根拜祖大典。2008年,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陕西黄帝陵的规模和祭拜活动规格也很大。
2004年起,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公祭黄帝陵活动,升格为国家祭祀大典。2006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黄帝陵祭典)活动被列入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陵县也成为中国著名的祭祀文化之乡。
对于黄帝的出生地和安葬地的争议,有些学者却冷眼待之。
例如有些学者认为,黄帝其人是否在历史上真实存在,尚不能证明,很可能是个神话传说人物形象,因而祭祀黄帝的意义更多的是“祭神”。
复旦大学教授、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曾在《南风窗》杂志2003年第8期发文,认为祭祀仪式从本质上讲是对神的崇拜,是相信灵魂不死。他认为这是一种宗教活动,不利于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教育,因而把祭祀黄帝升格为“国家级”层面行为就很不对。
对于这些纷杂的争议,从历史学角度来讲,留存至今的史料,不一定每件都是客观、真实的,其中难免含有作者的主观色彩,因而很多史料之间也是互相矛盾。所以,后人不能完全遵循“论从史出”,更不宜根据孤证就断论是非。
这个因素,也是造成黄帝的出生地和安葬地的争议的重要原因。
但是,作为炎黄子孙,对于黄帝的出生地和安葬地的重视,慎终追远,是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祖归宗”,以此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从这个意义来看,推崇和祭祀黄帝就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