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战场上的女兵:一线战士们的精神支柱
上世纪八十年代,残酷的老山前线,葬送了无数的英烈亡魂,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祖国领土。这里虽然是男人的试炼场,但是却有一支玫瑰队伍,用她们柔弱的肩膀为战士们撑起了一片天。其默默奉献的精神,更是被亲切的称为“老山十姐妹救护队”,也是一线战士们的守护神,精神支柱。
1987年4月, *** 27集团军顺利接手老山前线防御任务不久,前线指挥部从隶属于27军的79师师医院抽调出10名女兵,组建起一支女子战地救护队。
这些女兵平均年龄不足30岁,最小的刚满19岁。本该是被父母呵护的年纪,却为了作战任务,进入一线战斗。而她们也在战火中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老山女子救援队
4月中旬,云南老山前线,一支由10名女医护队员组成的救护队伍成立。她们分别是赵慧、李占军、贺志华、刘洪、王蕾、赵冬梅、徐晓红、蒲秀娟、张萍、董春艳。
她们之所以被战士们称作“老山十姐妹救护队”,是因为她们不仅正好是十个人,而且在老山前线,也有一种花,名叫“十姊妹”,每一朵花瓣都散发着自己的魅力,形成一朵鲜艳的大花。正如她们一样,在残酷的老山中做出了特别的贡献。
年仅19岁的徐晓红是十姐妹中年龄最小的,虽然年龄小,但是却个头更高,而且长得也是十分漂亮,一双迷人的眼睛,总是忽闪忽闪的,让人看了忍不住沉迷。刚进入老山前线那会,小姑娘还以为自己什么大场面没有见过,要求进入一线抢救伤员。
可是,当一个重伤的战士被抬下阵地的时候,看着早已经血肉模糊的双腿,奄奄一息的战士,徐晓红的眼中满是震惊,她此时才意识到战争的残酷,原来,自己之前的训练都是稀松平常,这才是真正的战场。
害怕徐晓红年龄小,接受不了这样血腥的场面,院里特意安排她暂时回避,将一些其他的工作打算交由她处理,谁知,小姑娘却不干了:
“那怎么行?我知道我胆子小,但是我不能丢下可爱的战士,他们需要我……”
胆小害怕的徐晓红也确实这么做了,她继续负责为战士们清洗伤口,防止因为战地卫生不合格,而导致伤口发炎,所以工作起来特别的卖力、认真。当听到战士因为生命危机,需要截肢的时候,不由忍不住流下难过的眼泪。
她压抑着悲伤的心情,一遍又一遍的为战士消毒,直到麻醉师和主刀医生接替了她的工作。晚上,回到那个陡峭的山坡上(临时搭建的木板房),徐晓红回想起白天的经历,根本吃不下一口饭,此刻,她也仿佛长大,知道自己肩膀上的担子更重、更大。
二、正义的战争,使弱者更强
老山上的炮声、枪声不断,女子救援队也在密集弹雨中不停穿梭。面对敌人的炮火,女子们临危不乱,丝毫没有紧张。可是,老山常年云雾缭绕,细雨蒙蒙,泥泞的道路上,姑娘们深一脚,浅一脚的抬着担架前行,还要时刻提防着脚边的雷区,不要轻易的踩踏上去。
张萍,一名漂亮的苏州姑娘,如果不是因为参军,估计会有人请她去拍电影了。可是,在老山战场上,又哪里会有人怜香惜玉呢。坚持得住就能够活着,坚持不下来,就很可能被敌人的子弹贯穿。
女兵们的身体素质与男兵不同,她们特殊的生理期也需要照常训练,参加工作。而身体本身就非常难受的张萍,却需要淋着雨,肩膀上压着担架,一步步的与队员合力,将重伤的战士给抬下去。
崎岖的山路十分的湿滑,远处传来的炮声轰隆隆的响着,稍微不留意,就会摔倒。张萍艰难的走着趴着,虽然腰涨得难受,头上也是冷汗直流,可是她们是老山前线的女兵,虽然不用冲到一线与敌人殊死搏斗,但在后方,她们依然默默地用自己方式流血。
事后,有队员调笑,如果让张萍的妈妈看到她此刻的样子,肯定会心疼坏了。然而,张萍却表示,自己从来报喜不报忧。
老山前线的经历造就了张萍坚强的意志力,也让她不再胆小害怕。甚至在亲眼见证了猫耳洞战士重伤时,能够爬行到眼前,将昏迷不醒的重伤员拖下前线,进行救治。
有人说,正义的战争,能够使弱者变成强者,凡人变成英雄,作为女救护员,能够将她们变得更美。
1987年6月一天,越军向我军某阵地发起了猛烈的反攻,在炮火的密集轰炸下,我军阵地前沿的数位战士不幸被炸伤。为了尽快将伤员转移到后方,得到消息的十姐妹立即兵分两路,向着山下跑去。
其中高个子救护员董春艳与副队长李占军组成一组,她们快速的朝着枪声炮轰处奔跑。然而,由于不熟悉路、加上紧张,直接跑昏头了。竟然跑到了距离敌人只有百多米的107高地附近。此时,一名担任哨长的 *** 战士看到她们,立即瞪大眼睛吼道:
“干什么,你们这些女兵跑过来干啥,赶紧回去,这里危险!”
“我们来抬伤员”
李占军急忙喊道。
“这里没有伤员,快走!”
听到这里,李占军与董春艳才意识到她们跑错了阵地,于是扭头向回跑。此时,正好赵慧和蒲秀娟已经将伤员抬了下来,两人看到后,立即去接替其他的伤员。由于形势危急,慌乱之中,还差点踩到一个地雷。
大概是敌人发现了十姐妹救护队的踪迹,五六发炮弹开始向姑娘们的方向发射,听到呼啸而至的声音,姑娘们立即同时放下手里的担架,之一时间扑到了伤员的身上,用自己的身体替战士们躲避危险…….
三、战场中的女兵
战争是锻炼军人灵魂的地方,在特定的战争环境下,中国女兵的风采不输任何人。都说,战争是男人们的主战场,没有女兵上一线的时候。然而,这些都是男人豪迈的口号,因为战争从来不缺乏女人的身影,而且还扮演了重要角色。
1955年,毛主席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女性不论在日常还是在战斗中,都发挥了巨大的力量。
老山十姐妹救护队,在运送伤员,救治伤员的过程中,她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为前线的战士们保驾护航,尽力的挽救每一名战士的生命,让他们亲眼见证正义之战的胜利。虽然有些战争是残酷的,没有人能够从阎王手里抢走生命,但是在十姐妹救护队眼里,她们就是在用自己的行动与阎王抢时间。
崎岖的西南山路十分曲折,为了保证战士们能够尽快得到救治,避免在中途受到二次伤害。年轻的女战士们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担架,双膝跪下慢慢的向前移动。随着雨水的冲刷,山路之下的石头一个个露出了头,一个不小心就将女战士们的膝盖划破,但是,她们全然不在意,只要看到伤员依然平稳,她们便十分欣慰。
除了救治伤员,前线慰问,与战士们谈心,做心理疏导也是她们的一项工作。毕竟军营中难以见到这抹亮色,在十姐妹的温暖关怀下,猫耳洞内的战士似乎有了更多希望,男人们也热血上涌,在他们看来,连女兵都不怕,他们又有何畏惧。
作为队长的赵慧,是一名老兵,在姐妹救援队中资历最老,遇到战况没有那么激烈的时候,她会组织队员们轮流给前线打去 *** ,对一线战士进行心理疏导,安抚他们焦躁不安的情绪。这也是她们唯一能够为战士们做的。
有时候,赵慧还会带着队员亲自奔赴前线,为战士们送去救治伤药,教导他们遇到紧急情况如何进行自救、包扎,极大程度的减少了前线战士们的牺牲率。
十姐妹救援队的丰功伟绩一直被老山前线的战士津津乐道,她们不仅为战士们带去了生存的希望,而且还带去了精神的寄托。在老山前线,最让战士们害怕的不是打仗,而是漫长的等待,以及紧绷的精神状态。
一些从老山战场撤下来的其他部队士兵,有的精神上受到一些伤害。面对这些,老山十姐妹救护队会自发的排练一些节目,为前线战士们带去一丝欢乐,甚至还会为他们提供一些书籍,供战士们消遣。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帮助、爱护,自然让战士们与女救援队成员产生了深刻的感情。甚至一些爱慕十姐妹的战士还默默地将自己亲手 *** 的礼物,送给其中的女队员。可是,战场上哪里来得及谈情说爱,只能被无情的战火消磨掉而已。活着已经不易,又谈何奢望。
十姐妹救援队是老山战士们的守护神,她们用自己的能力默默地为战士们排忧解难,就好像那种叫做“十姊妹”花的名字一样,她们在战争风雨中开出了自己不一样的“花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