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深入盘点:淞沪会战究竟输在哪里?到底有没有机会取胜?

中国历史1周前 (06-21)7

这张照片是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前,接受检阅中国军队的德械部队。在这场规模空前的会战,中国守军先后涌现出率部血战一周,全部壮烈牺牲的宝山守备营姚子青营长;孤军坚守四行仓库四昼夜“八百壮士”的副团长谢晋元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件。此次会战,不仅让日军付出伤亡4万余人的惨重代价,迫使其多次从华北和国内抽兵,还粉碎了其“三个月取胜”的梦想。

然而,历时三个月,总计投入70万人的中国军队,伤亡25万余人,在陆海空军精锐部队损失殆尽的情况下,最终还是输给20余万日军。

那么,这场会战为什么会输?究竟输在哪里?有没有机会打赢?

长谷川清

之一,日军舰队司令急电求援,中国守军希望国际干涉而错失战机。

1937年8月14日晚,正当第9集团军总司令兼左翼军总司令张治中,下达总攻击令,第87、88两个师奋力进攻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外围据点之际,忽然接到蒋氏电令:“今晚不可进攻,另候待命。”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早在8月11日,上海的美、英、法、意四国驻华大使发出通知,要求不要使战争波及上海。8月13日,美、英、法三国总领事又提出了具体的调停方案。因此,蒋氏对在上海与日军作战有些犹豫不决,所以下令暂停进攻。

想不到,日军不仅拒绝调停方案,收缩外线兵力固守待援,日本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还三次急电求援:“寡不敌众,连续几天激战。陆战队损失惨重。虽然士气仍极为旺盛,但是根据敌人兵力之集中,我方疲惫不堪及兵力损耗,很难再坚持六天了。”日本海军闻风而动,分别从旅顺、佐世保派出5个海军陆战大队约7000余人,组成东部支队,增援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

眼见日军争分夺秒拖时间,为了在日军增援部队到来前,歼灭驻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白白耽误两天之后,蒋氏又重新命令张治中发动全线进攻。8月18日,就在87师拿下日本海军俱乐部及日海军操场,凭借初战告捷的高昂士气,准备一鼓作气迫近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将日军扫进黄浦江的关键时刻,蒋氏再次命令张治中,暂停进攻。

这次进攻怎么又被叫停了?

松井石根

这回是英国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主动提出将上海作为中立区,中日双方军队撤出上海的建议。意料之中的是,日本不但再次拒绝这项建议,而且早在一周前,日本参谋本部就下达增援上海的陆军动员令。18日这一天,日军第3师团半数兵力和第11师主力已完成紧急动员,决定分两批乘坐海军舰艇向上海增援。

8月22日,“上海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赶赴马鞍群岛,亲自指挥日军第3师团、第11师团的登陆行动。

就这样,张治中苦心部署的攻击计划,轻易的被两次不能进攻的命令全部打乱,既挫伤广大官兵的进攻势头,又给兵力处于劣势的日军以喘息的机会。

第二,战前准备明显不足,张治中率部顿兵攻坚损兵折将。

1937年8月13日清晨,张治中指挥第9集团军对日本海军陆战队发动全线进攻,企图“乘敌措手不及,将其一举歼灭”。结果,头一天夜里,日军就已做好战斗准备。激烈的战斗进行到14日下午18点,第88师264旅旅长黄梅兴在持志大学指挥作战时,遭日军迫击炮袭击,不幸中弹牺牲。该旅参战仅两天,伤亡官兵1000余人,仅527团就牺牲7个连长,虽然拼尽全力进攻,但是进展不大。

8月19日,重新恢复进攻的87师,将刚刚划入战斗序列的两个坦克连,仓促投入战斗,结果在日军陆上及军舰早有准备炮火猛烈轰击下,全部被击毁。第9集团所属第36师、98师,在进攻汇山码头时,遭遇日军钢筋混凝土楼房构筑的工事,一时难以突破的同时,也无法巩固新占领的地区,只能被迫退回百老汇路北,官兵伤亡2000余人。

为何刚刚交手,中国军队进攻就受挫?

事实上,早在1937年年初,当时中国军队就悄悄制定了甲乙两套作战计划,从敌情判断、作战方针、作战指导纲领、各兵团的任务、参战海军、空军的行动,以及作战部队的交通运输补给,通讯都做了详尽的安排。按理说,在淞沪会战前有足足7个多月的准备时间,早就应该对日军的碉堡工事了如指掌才对,怎么会一下子吃了大亏?

除了上面描述的两次进攻暂时被叫停之外,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日军工事非常坚固的同时,战前中国军队缺乏有效的攻坚手段。

众所周知,在“一二八”之后,日本海军陆战队明显加强了防御工事的力度,一些要塞修得异常坚固。不知道为何,张治中在战前制定作战计划时,只考虑“遇隙突入”,既没有考虑部队在碰到日军构筑的障碍物、碉堡工事时,该如何应对,也没有拿出具体的攻坚措施。

更糟的是,到8月13日晚上,蒋氏发给张治中的电报中,竟然对于敌情我情两眼一摸黑,对于日军钢筋水泥工事的坚固到什么程度不甚了解,在电报中询问张治中炮兵用150毫米重榴弹炮,空军用200公斤以上的炸弹,能否将目标彻底炸毁的这样的问题。

对此,张治中事后回忆给出了答案:“由于日本在‘一二八’以后,在杨树浦、虹口沿黄浦江一线构筑要塞般的防御工事,所以最初作战目地在于突入,不在攻坚。但想不到进攻时,因每一条通路都被日军坚固的障碍物所阻拦,加上日军坦克作为活动堡垒四面出击,迫使我军在没有空军、重炮的配合下,不得不对各点目标进行强攻,以致功亏一篑未能达到将敌人赶下黄浦江的目的。”

孙元良

第三,孙元良嘲讽用兵策略:“轮番吃混元金斗的亏。”

在电影《大转折挺进大别山》片中,人称“小诸葛”的白崇禧,面对蒋氏硬从大别山调兵的命令,怒斥道:“他亏还没吃够,花荣不吃豹。以牺牲大别山为代价,保住一个小镇,值得吗?恰恰是帮了敌人的忙。他根本称不上统帅,越级指挥没有章法,充其量是个步兵营长,步枪司令。”

白崇禧为何这么看不起蒋氏呢?那是因为在用兵上,蒋氏确实存在很多漏洞。

在抗战之初,蒋氏主导的统帅部在战略上采用消耗战、阵地战的作战样式,以消耗自己的方式企图消耗日军。在《敌人战略政略的实况和我军抗战获胜的要道》中主张:“要多筑工事,层层布防,处处据守,用深沟、高垒、厚壁,对抗敌人的飞机、坦克、大炮,坚决固守阵地,这是抗战胜利的唯一要诀。”

这种错误作战指导思想,根本无视当时中国军队的步兵师在枪支、轻重机枪、掷弹筒、迫击炮、野炮、步兵炮、坦克等整体装备,与日本陆军师不可同日而语的现实,还对于当时位居世界第三位,拥有航空母舰4艘、主力战列舰9艘、轻巡洋舰21艘、102艘驱逐舰、59艘潜艇总计285艘各种作战舰艇,总排水量115.3万吨的庞大日本海军来个不闻不问。

八一三淞沪会战示意图

至于装备精良的日本陆军、海军航空兵部队,既没有放在眼里,也没有想出应对之策。这种采用固定战线上与日军进行阵地战的打法,可想而知,让到了淞沪地区,只能靠近战武器作战的中国守军吃尽了苦头。

一代抗日名将罗卓英,在《训练作战余话》中这样回忆罗店战役:“这地方一坦平阳,没有山岭,既没有特殊的设备可以利用,也没有足够时间修筑像样的战壕。只能勉强修建一点象征性的工事而已。在日军重炮、坦克和飞机的强大攻势下,只有拿我们士兵去和他们拼了。”

当然从战略上看,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与日军争一城一地得失,用己方士兵对抗日军的钢铁火网,从长远上看是极其不利的,蒋氏也曾强调:“我军抗战之战术,必须以攻为守,以近为远,以积极进攻之行动,方能达到坚持到底之目的等。”然而到了淞沪会战中,却是在指挥作战上却是另外一个样子。

在战场上多次上演逃跑大戏,家喻户晓的“飞将军”孙元良曾这样挖苦蒋氏用兵。

“我们的兵力虽为日军的三倍,但从未能以多打少、攒击日军或形成包围,而是使用如《封神演义》小说里众神仙攻打三宵娘娘的黄河阵,一个个进阵去,不是集体进去。在黄河阵里轮番吃混元金斗的亏。或先或后,削去顶上的三花……在上海战场实行的办法,就是当前线某一阵地的部队消耗到不能支持了,然后将调到战场不久的新部队替换上去。”

战后,第4军第59师师长韩汉英对此也进行深刻检讨:“淞沪之役,我们战线由闸北到江湾以迄浏河,迤逦数十里,配置二三十个师在阵地固守,一个师被打完了,补上第二个师;第二个师被打完了,又补上第三个师。在士气方面虽然可以博得人们的喝彩,,作战上而言,那是不行的。这样摆长蛇阵,没有重点,虽处处设守,而处处力量都感觉薄弱。结果一处被敌人击破,全线就同归于崩溃了。”

直到一年之后,蒋氏才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1938年11月26日之一次南岳军事会议第二次讲话中说:“一线式阵地之不能改正,乃我们指挥能力缺乏,而为我军自抗战以来战术上失败更大的一个耻辱。”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淞沪会战初期,中国军队虽然有先发制人之利,但是由于战略战术上存在偏差,准备不足等等各方面原因,纵然兵力数倍于日军,但是仍然没有任何打赢的可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6/599159.html

“深入盘点:淞沪会战究竟输在哪里?到底有没有机会取胜?” 的相关文章

裴秀在地图学上做出哪些贡献?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裴秀在地图学上做出哪些贡献?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裴秀(224年-271年4月3日),字季彦。河东郡闻喜县人, 魏晋时期名臣、地图学家,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光禄大夫裴潜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河东裴氏,少年时便颇有名气,后被大将军曹爽辟为掾属,袭爵清阳亭侯,又迁黄门侍郎。高平陵之变后,因是曹爽的故吏而被罢免。...

康熙继位后是什么样的 康熙又是怎么对待兄弟的

康熙继位后是什么样的 康熙又是怎么对待兄弟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皇帝成功继位后,他的兄弟们下场如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其实康熙继位比较平稳,没有兄弟争权,所以康熙即位后对待几个兄弟也是非常好,康熙也算是历史上比较重视兄弟亲情的皇帝之一。接下来想说明这个问题就得先从康熙的老爹顺治有多少个儿子说起,看看康熙...

雍正设立秘密建储的用意是什么?

雍正设立秘密建储的用意是什么?

雍正帝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三位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雍正上台以后,对天下宣布,他确立皇位继承人的办法,将采用“秘密建储制度”。雍正在宣布了这一决定以后,就把他的皇位继承人的名字,写在圣旨上,接着把圣旨放在“正大光明”匾额后面,从而完成了他所说的程序。但实际上,雍正自己首先违反...

乾隆一共有十七个儿子 乾隆最后为何传位给嘉庆

乾隆一共有十七个儿子 乾隆最后为何传位给嘉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乾隆皇帝有17个儿子,为什么选择了资质平平的嘉庆帝为继承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1799年,太上皇乾隆帝驾崩,当了三年傀儡皇帝的嘉庆帝终于可以大展身手,好好施展自己的抱负了。但很快,嘉庆帝的雄心壮志就被击碎了,他拿着手中的“乾隆实录”怀疑人生:“...

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强做大 秦惠文王上位后为何要杀他

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强做大 秦惠文王上位后为何要杀他

还不知道:嬴驷即位之后,为何要处死变法图强的商鞅,甚至将其尸体车裂?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战国初期,秦国国力弱小,时常遭受他国侵扰,为了改变这种面貌,秦孝公发求贤令,后商鞅入秦,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推行变法,历经二十余年,方使秦国逐渐强大。然而,秦孝公去世之后,即位的...

诸葛亮死前认为魏延会造反,是因为什么?

诸葛亮死前认为魏延会造反,是因为什么?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魏延、姜维和王平都是蜀汉后期的大将,而且,这三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降将,诸葛亮对这三个人的态度明显不同。诸葛亮对姜维和王平很信任,对魏延却有些猜忌。诸葛亮死前,为何只认为魏...

诸葛亮北伐真的穷兵黩武了吗 诸葛亮北伐出动了多少兵力

诸葛亮北伐真的穷兵黩武了吗 诸葛亮北伐出动了多少兵力

对正史中,诸葛亮北伐到底出动了多少兵力?他真的是穷兵黩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很多人认为诸葛亮北伐是穷兵黩武,正史中,诸葛亮真的穷兵黩武了么?一:魏国南征规模更大公元228年,东吴鄱阳太守周鲂致书魏国大司马曹休,书中提到他受到吴主责罚恐怕被杀,愿意投降曹魏,请求曹...

乾隆死后留下那么多的妃子 嘉庆又是怎么处置她们的

乾隆死后留下那么多的妃子 嘉庆又是怎么处置她们的

对乾隆死后,儿子嘉庆如何对待他留下的年轻妃子?占为己有行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皇帝父亲去世了,儿子会怎么对待他的妃子们呢?乾隆帝一生执政63年,89岁的高龄去世时,最小的妃子才13岁。嘉庆帝是如何对待处理她们的呢?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嘉庆与乾隆帝的妃子们。乾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