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石生救了南昌起义中仅剩的800人,朱老总多年念念不忘
朱德元帅是新中国建立历程之中堪称中流砥柱的人物,他从南昌起义一路走到井冈山会师,再到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亲历过无数的艰难险阻。多年之后,他还常常提起自己遇到“最慷慨无私的援助”,这一援手来自他的同窗好友范石生,靠了他的帮助,南昌起义仅剩的一支力量才得以保存下来,并最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危难关头的一封信
1927年冬季,在历史上拥有重大意义的南昌起义发动后三个多月,起义军余部2000多人遭遇连续失利的挫折,在朱德率领下辗转来到了湘、粤、赣三省交界的崇义山区。
此时已经时近隆冬,气温不断下降,但这支从南昌出来的队伍仍然穿着起义时的那身单薄军服加短裤,要粮没粮、要饷没饷,更致命的是枪支弹药、药品被服等物资完全没有机会得到补充。整支部队孤立无援、情绪低落,不断有人不辞而别,有的甚至整班整排地开了小差。
面对这样的局面,朱德忧心如焚。部队缺衣少食、没弹药没药品,再这么下去不要说保障战斗力,就连生存都举步维艰。
正在艰难困厄、举步维艰的关头,在国民革命军16军工作的同志韦伯萃带来了一封给朱德的亲笔信。朱德读信后豁然开朗,感到终于看到了珍贵的转机和曙光。
这封信来自国民革命军16军现任军长、正率部驻防湖南郴州的范石生。
范石生被后世视为 *** 左派的杰出代表,他不但受孙中山先生器重、亲授上将军衔,与朱德本人之间更是交情深厚。早在云南讲武堂时期,他们便结下了同窗兼兄弟的深厚友谊,如今这封信终于送到朱德手中,范石生也在信中表达了尽快会面、建立统一战线的意愿。
范石生慷慨援手
要从朱德当时所在的上堡前往16军郴州军部,47师驻扎的汝城是绕不过去的必经之路。于是范石生告知朱德,让他先前往汝城去见见曾曰唯,尽量做通他的工作。
朱德果然如约前往,但范石生一听朱德到了汝城,根本没有等他再来郴州,而是自己也跑到了汝城去和朱德会面。
两人见面之后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很快就达成了“统一战线”建立的细则。按照两人达成的共识,朱德带着的这批部队直接改用16军47师某团的番号,隐蔽身份并休整补充,朱德本人也化名为“王楷”担任团长和副师长。至于这支队伍急需的军需物资,范石生也毫不含糊,很快按照一个团的规格发放到位。
范石生究竟给这支队伍提供了哪些物资?
按照多年后朱德的回忆,他们首先拿到的是10万发子弹,接着每月拿到万元左右的接济,还有药品、被单、医护人员等各方面的支持。
此外更加重要的,是范石生给予了朱德所部更大的自由:虽然获得了16军的番号,借此隐蔽身份,但朱德所部的编制组织一无改变,如果他们想走,随时都可以离开。朱德等人站稳脚跟后,在当地联络发展革命武装、准备武装暴动,范石生对此置若罔闻,完全放任朱德等人行事。
在这样宽松的条件下,另外两支由中国 *** 领导的队伍也先后借着范石生16军的名头,隐蔽了下来。其中一支由参加过秋收起义的张子清、伍中豪率领,被编为第141团;另一支则是何举成带领的湖南宜兴、汝城农军,被编为第16军特务营。武装这些人员所需的给养装备,也全都来自16军统一划拨。
为了便于领导,朱德等人秘密成立中国 *** 第16军军委,陈毅任书记。他们配合附近各乡的农民自卫军打土豪、分田地,逮捕处决了民愤极大的二十余名土豪劣绅,还一举消灭了清水塘的地主武装,将缴获的武器都送给当地农民自卫军。他们的种种活动,实际上为此后的湘南起义打下了准备基础。
分道扬镳
随着朱德等人在当地活动的声势越来越大,消息逐渐也就瞒不住了。先是有部分漏网土豪劣绅跑到了广州,向时任行营主任的李济深告密,李济深致电范石生让他“查究 *** ”,但范对此不予理睬。
到了1928年初,蒋介石也掌握到了范石生部队内部的一些情况,他下令范将南昌起义军余部解除武装控制起来,并要求他逮捕朱德。接到蒋的密令之后,范石生反复考虑,最后决定让朱德离开16军。
两股部队分道扬镳时,一些原本属于16军、但倾向朱德部队的人,也跟着朱德一同走了。范石生不但毫不留难,而且又派人送来了几万元的现洋、又一批枪支弹药及军需装备,以备朱德所部使用。
朱德的部队开拔之时,当地正是大雨滂沱。范石生部下有人提议,应当派兵追击,并立刻送信给附近的驻军,合围把这支部队消灭掉。但范却根本不理不睬,连个装模作样、掩人耳目的追击命令都没有发。最后,朱德带着部队从容而去,没有遇到来自范部的任何阻挠。
那么蒋介石的密令又怎么办呢?范石生直接给蒋回复了一个“朱部叛变”的理由,接着表示自己身上有病,要去广州“养病”,这事就算了结了。
从湘南到井冈
离开了范石生的16军之后,朱德这支部队很快就攻下了仁化县城,并在帮助仁化农军完成改编之后,一举发动了湘南起义。范石生的部队明明就在附近,但面对朱德所部的这些举动,仍然继续保持着不闻不问、按兵不动的态度,这就让朱德的部队拥有了更宽松的施展空间。
接下来,朱德率军先是打垮了湖南军阀许克祥,获得了人员、武器、物资的大量补充。这一波革命风暴遍及二十余县,参加者越有百万人,其中宜章、郴县等六县建立了自己的苏维埃 *** ,朱德率领的武装力量也壮大到一万余人。
到了四月下旬,朱德率领着这支一万多人的队伍到达井冈山下,与毛主席率领的秋收起义队伍完成会师。这在中国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上都是值得浓墨重彩的标志性事件,自此开端,中国走上了武装斗争、夺取胜利的正确道路。
多年之后,朱德回忆起范石生其人,以及在危难之际受到他援助的往事,也仍然忍不住感慨良深。朱老总曾说这是自己一辈子所遇到过的,“最为慷慨无私的援助”,要是没有他给出的实打实的帮助,南昌起义的余部力量几乎不可能保存下来,更不可能发展到湘南暴动、井冈山会师。那么整个中国革命又会走向何方?谁都无法用“如果”来假设。
范石生其人
能够如此慷慨大度地帮助朱德,首先当然是因为范石生与他少年结识,彼此了解很深,也有共同的政治看法。早在1909年时,朱德考进了云南讲武堂,就与一些同学性情相投、关系密切,这些同学有朱培德、范石生、金汉鼎、杨如轩、杨池生等等。
按照当时的风气,他们还举行了结拜的仪式,约定相互帮助、有难同当。后来蔡锷率领云南军队参加辛亥革命、护国起义、护法战争,这批讲武堂出身的青年人既是同窗,又是战友同袍,在共同战斗中一步步累积了深厚的感情。
此后范石生跟随孙中山,成为孙先生亲授上将的 *** 高级军官,他一直信奉孙中山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因此从政治立场来说,他属于 *** 左派。
从其他角度来说,范本人与蒋本有私人恩怨,又受桂系黄绍竑、湖南军阀何键等人的挤兑,因此从个人利害得失的角度来考虑,他也不愿过于靠拢蒋介石。
南昌起义前的1926年初,范石生出任 *** 第16军军长。他曾经向正主持 *** 广东区域工作的周总理提出要求,让他派人到16军来帮助建立政治工作机构。周总理欣然答应,第16军政治部很快建立起来。
后来蒋介石露出反动真面目,疯狂屠杀迫害 *** 人和革命群众,命令也下到了16军。但范石生对此不闻不问,完全不予执行, *** 的组织和人员在16军中得到了保全。
等到南昌起义发动之后,范石生曾经给起义军去信,相约一同起兵,共同开展反帝反封建革命事业。即使传来了起义军局面不利、行踪不明的消息,他也仍不退却,反而派出自己手下的一名上校参谋长、也是朱德当年同窗好友的敬镕,派他出外寻访朱德所部的下落。
也正是由于双方都留心寻找彼此,他们终于重新建立了联系,此后才有范石生大力帮助朱德所部的种种事件。
在汝城见面之前的那封信中,范石生特别表达了对南昌起义的肯定和感佩,他认为朱德怀有救国救民的大志,并为此不惜远渡重洋、持续努力,将来的前途必定不可 *** 。而对于朱德来说,在当时那个军阀混战、派系林立的历史背景下,武器装备往往被军人视为最宝贵稀缺的资源。范石生前后赠送给朱德的军事装备,加起来足够装备一个师的力量,这份情谊的重量不言可知。
结语
1939年,早已卸去军职回到昆明当中医坐堂的范石生,却成为一桩轰动大案的主角——十多年前定滇军中的一场兵变,导致与朱德、范石生都是同窗好友的杨蓁惨死,多年后杨的长子为报父仇,当街刺杀了范石生。
直到多年后,周总理仍然交代云南地下党前辈侯方岳,让他去昆明后务必关照范家家属,用党的经费照料其遗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