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两颗 *** 让日本投降?我们被日本骗了70年

中国历史4天前4

历史是一面镜子,照出的却不一定是真实。有时候,我们看到的所谓“历史事实”,可能只是某些人希望我们看到的样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揭开一个被误解了70多年的历史谜团 - 日本投降的真相。

说起二战日本投降的原因,大多数人的之一反应恐怕是:“当然是因为美国扔了两颗 *** 啊!”这个观点已经深入人心,成为许多人心中不容置疑的历史常识。但是,真相真的如此简单吗?

让我们沿着时间的长河,回到1945年那个炽热的夏天,重新审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 :真的那么特别吗?

1945年8月6日,广岛上空,一朵蘑菇云冉冉升起。三天后的8月9日,长崎又遭受了同样的打击。这两颗 *** 无疑给日本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破坏,也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审视当时的情况,就会发现 *** 的影响可能被夸大了。

让我们看看伤亡数字。广岛 *** 爆炸当天造成约9万人死亡,这个数字确实令人震惊。但是,你知道吗?就在几个月前的1945年3月9日至10日,美军对东京进行的常规轰炸就造成了12万人死亡!是的,你没看错,一次常规轰炸造成的死亡人数比 *** 还多。

从城市破坏程度来看, *** 也并非独一无二。1945年7月至8月期间,美军持续对日本各大城市进行轰炸。比如,7月17日,桑名市就有90%的面积被摧毁;8月2日,富山市被摧毁了90%。这些破坏程度并不比广岛和长崎逊色。

从日本高层的反应来看,他们似乎并没有把 *** 当成一件特别严重的事。广岛被轰炸后,日本更高层整整过了三天才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投降问题。试想一下,如果 *** 真的让日本震惊到要投降,他们怎么可能等三天才开会?要知道,在现代国家遇到重大危机时, *** 通常会在几小时内做出反应。比如,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在12小时内就召开了紧急会议;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肯尼迪总统在得知消息后不到3小时就组建了应对小组。

那么,日本高层为什么对 *** 反应如此“淡定”呢?

原来对于当时的日本高层来说, *** 造成的破坏虽然巨大,但并不特别。在1945年3月到8月期间,美军对日本本土进行了持续的轰炸,共有68座城市遭到破坏,造成30万人死亡,75万人受伤,170万人无家可归。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岛和长崎的遭遇,在日本高层看来可能只是众多被轰炸城市中的两个而已。

更重要的是,日本其实早在1930年代就开始了核武器研究。1940年,东京帝国大学就提交了“ *** 制造的可行性研究报告”。1943年,日本首相东条英机还下令研发 *** ,代号“仁计划”。所以,日本高层对 *** 并不陌生,他们很清楚这种武器的威力。

苏联参战:真正的转折点

那么,如果不是 *** ,是什么让日本最终决定无条件投降呢?答案是:苏联对日宣战。

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本宣战。150万苏军从北、东、西三个方向对日本控制的中国东北(伪满洲国)发起进攻。就在苏联宣战后的几个小时内,日本高层紧急召开了内阁会议,开始认真讨论无条件投降的问题。

为什么苏联的参战会对日本造成如此巨大的冲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了解当时日本的战略处境和心理状态。

事实上,到1945年中期,日本高层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他们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了。但是,他们一直在努力争取一个“有条件投降”的机会,希望能够保留天皇制度,避免战争审判,甚至保留一些被侵略和占领的领土。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日本制定了两套方案:

1、外交方案:利用日苏互不侵犯条约,请求苏联出面调解美日之间的矛盾,希望能够得到较为有利的投降条件。

2、军事方案:在美军登陆日本本土时进行顽强抵抗,给美军造成重大伤亡,迫使美国接受日本提出的条件。

然而苏联的参战瞬间粉碎了日本的这两个方案。

在外交上,日本失去了最后一个可能的调停者。苏联不仅不再可能帮助日本与美国谈判,反而成为了日本的又一个强大敌人。

在军事上,日本原本打算集中兵力在南部抵抗美军登陆,但苏联从北方进攻打乱了这个计划。日本无力同时应对来自南北两个方向的进攻,彻底失去了通过军事手段迫使美国谈判的可能性。

更糟糕的是,苏联迅速占领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领土,并开始向日本北方的库页岛和千岛群岛推进。日本面临的已经不仅仅是战败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可能被瓜分的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 *** 别无选择,只能考虑无条件投降。而且,他们必须迅速做出决定 - 是向美国投降,还是等着美苏瓜分日本?最终,日本选择了向美国投降,因为他们认为美国相对更容易接受。

那么,为什么“ *** 导致日本投降”的说法会流传至今呢?

这个说法之所以广为流传,主要有三个原因:

1、日本战后 *** 的需要

对日本来说,将投降归因于 *** 有几个好处。首先,它为军 *** 的失败提供了一个“不可抗力”的借口 - 不是我们无能,而是敌人使用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可怕武器。其次,它有助于维护天皇的形象 - 战败不是天皇的错,而是因为出现了一种无法预料的武器。最后,强调 *** 的破坏性可以帮助日本塑造“受害者”的形象,博取国际同情。

2、美国的国家形象考虑

对美国来说,“两颗 *** 迫使日本投降”这个说法非常有利于树立国家形象。它不仅展示了美国的科技实力和军事力量,还淡化了苏联在促使日本投降中的作用。这种宣传效果是金钱难以买到的。

3、简单化的历史叙事

相比复杂的外交博弈和军事策略,两颗 *** 导致日本投降的说法显得直观、戏剧性强,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和记忆。

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时,我们看到的是一幅更为复杂、更为真实的画面:一个战败国在绝境中的挣扎,大国之间的博弈,以及一个时代的终结与新秩序的开始。所以下一次当你听到“ *** 结束了二战”这样的说法时,不妨停下来想一想:历史的真相,是否真的如此简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6/599603.html

“两颗 *** 让日本投降?我们被日本骗了70年” 的相关文章

霍去病都能找到匈奴 李广为何多次迷路

霍去病都能找到匈奴 李广为何多次迷路

对古代没有卫星定位,李广曾多次迷路,为何卫青霍去病能找到匈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相信对汉朝历史有所了解的读者,对李广这个人一定是不陌生的。曾有诗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的便是飞将军李广。身为西汉时期的著名大将,李广的一生可以说是十分坎坷。年少便因...

岳钟琪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岳钟琪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岳钟琪,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嫡传后裔,身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一代名将。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雍正能顺利继位,离不开两个人:一个是九门提督隆科多,另一个是川陕总督年羹尧。这两个人,一个被雍正亲热地称为舅舅,另一个是雍正的大舅子,都是皇亲国戚,都重权在握,也都是雍正的股肱大臣。可是,由于他俩自...

王衍:西晋末年重臣,位高权重却只为保全自己

王衍:西晋末年重臣,位高权重却只为保全自己

王衍(256年~311年),字夷甫,琅邪郡临沂县人。西晋末年重臣,玄学清谈领袖,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平北将军王乂之子、司徒王戎堂弟。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衍出身琅琊王氏。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笃好老庄学说,颇有时名。步入仕途后,历任黄门侍郎、中领军...

于谦作为明朝的功臣 夺门之变时于谦为何没有阻止

于谦作为明朝的功臣 夺门之变时于谦为何没有阻止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于谦不是忠臣吗?他为什么不去阻止“夺门之变”?,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夺门之变时,朱祁镇被囚禁在南宫。不管筹划政变的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是从哪里出发,政变这个事件,是从打开南宫之门、迎出朱祁镇开始的。南宫位于现在北京东城区普渡寺位于南池子大街,原址是南...

历史上吕后为何没在自己权倾天下的时候称帝?

历史上吕后为何没在自己权倾天下的时候称帝?

吕后先后掌权达十五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统治者。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封建社会,女性并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而男性在社会上以及家庭当中都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凡事总有例外,古代也有不少女子巾帼不让须眉,做到了男子难以完成之事,甚至拥有比男子还高的权力,最出名的当数吕...

隆科多为雍正立下大功 最后为什么会落到抄家圈禁而死的下场

隆科多为雍正立下大功 最后为什么会落到抄家圈禁而死的下场

还不知道:隆科多为雍正登基立下大功,为何会落得个被抄家圈禁而死的下场?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722年,康熙临终之际,隆科多被任命为顾命大臣。雍正能顺利登基,隆科多功不可没,也因其拥戴有功,隆科多在雍正朝一度位极人臣。但没过几年,他就被自己的亲生儿子告发,落得个抄...

颜良的实力怎么样?在三国英雄排名如何?

颜良的实力怎么样?在三国英雄排名如何?

实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三国英雄众多,民间有个武力排名,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这里面,徐晃排名十五,在张郃、张辽之后,在庞德之前,而颜良排名二十二位,倒数第三,文丑...

洪承畴为什么会选择投降大清?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洪承畴为什么会选择投降大清?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洪承畴与祖大寿都是明朝将领,在对清军的作战中可谓尽心尽力。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清朝时期,乾隆皇帝为了警示后人永远忠于大清,防止他们在危急时刻倒戈,特令人修了一本《贰臣传》。这本书统计了120多个“弃明投清”的明朝大臣。除了收录一些主动倒戈,在投降后毫无建树的官员外,甚至连洪承畴这类费尽心思收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