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三峡绝壁现黄金洞,专家冒死进入,揭开埋藏2300多年秘密后,傻了

中国历史2天前3



在长江三峡的绝壁之上,隐藏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黄金洞。

千百年来,关于这个洞穴的传说不绝于耳。

人们说它藏有无尽的黄金,是古代巴人留下的宝藏,亦或是历史上某位帝王的秘密藏金之地。

然而,由于地势险峻,无人能够一探究竟,这些传说也就成了一个未解之谜。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终于一直探险队员携带先进设备,潜入到了这个险峻的黄金洞中。

可当他们深入洞穴以后,这个埋藏了2300多年的秘密,却惊呆了现场所有人。

意外之喜

1958年,家住重庆奉节的杨文平像往常一样去山中采药。

山间劳作让他感到疲惫,他便坐下来休息。

可没想到,加下来他无意间的一瞥,却发现了新世界的大门——那个隐蔽在绝壁之上的洞穴,被他发现了!

那个洞穴上方有近百米悬崖,下方有260多米的深谷,看起来神秘的不得了。

好奇心驱使他想要一探究竟,于是他决定效仿那些传说中的探险者,用一根绳索开始了他的危险之旅。

杨文平小心翼翼沿着绳索向下移动,每一步都异常艰难。

可是,他心中对未知的渴望,让他克服了恐惧,经过几十分钟的摸索,他终于成功抵达了洞穴的入口。

当他踏入洞穴的那一刻,他的心跳加速,期待着能够发现传说中的无尽宝藏。

然而,现实却令他意想不到。

洞穴内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金银珠宝,也没有古代大将的珍贵兵器。

他所看到的,只有一些散落在地上的青铜器具和几幅破旧棺材。

眼看着这诡异的一幕,杨文平的内心,突然慌了起来,生怕一个不注意,棺材中就出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于是,他立马捡起脚边的一条青铜剑,匆忙沿原路返回了。

回村之后,乡亲们看到了他手中的青铜剑,十分好奇,纷纷询问他这是从哪里得来的?

杨文平便将自己的这番经历,原原本本告诉了邻居们。

很快,这则消息就传到了考古专家耳朵里,几位专家特意到来杨文平家里来一探究竟。

他们对着杨文平手中的青铜剑,开始了一番鉴定。

可鉴定结果出来人,无人不感到震惊。

原来这把剑,竟是战国时期巴人所特有的柳叶剑!

也就是说,杨文平发现的这一洞穴,并不是个普通洞穴,很有可能是战国时期留下来的。

这不禁令社会各界产生了好奇和疑问:

这个洞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是否还隐藏着其他宝藏?

是不是真的如传说中的那样,遍地黄金呢?

毕竟之前,关于这个宝洞的猜测可太多了。

神秘传说

其实,远在杨文平发现此洞穴之前,江湖中就流传着许多关于这个洞穴的传说。

传说一:巴人绝唱

相传,这里曾是巴人的最后堡垒。

巴人,这个昔日在川东鄂西活跃的民族,以其英勇善战和能歌善舞著称。

然而,在春秋战国的纷争中,巴国逐渐衰败,最终在秦国的铁蹄下走向了灭亡。

据《奉节县志》记载,一位巴国王子,为逃避穷追不舍的秦军,毅然决然地带领族人,携带无数金银细软,躲进了这里。

然而,秦军却迅速封锁洞口,将巴人紧紧包围在这片狭小的天地之间。

最终,巴人和他们的宝藏一同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中,留给后人的,只有这个充满悲壮色彩的传说。

传说二:白帝的遗藏

另一个关于黄金洞的传说,与一位名叫公孙述的乱世枭雄有关。

公孙述,曾是王莽篡汉时的得力将领,手握重兵,威震一方。

然而,随着王莽政权的崩溃,公孙述并未随波逐流,而是凭借自己的才智与勇气,在蜀地自立为王,自封为“白帝”,建立起一个短暂的帝国。

据传,公孙述在位期间,蜀地繁荣昌盛,国库充盈,他收集了无数奇珍异宝,金银财宝堆积如山。

但好景不长,东汉的光武帝刘秀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让公孙述的独立王国岌岌可危。

在刘秀的大军压境之下,公孙述的军队节节败退,最终在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惨败。

面对着国破家亡的绝境,公孙述他命令心腹之人,将所有的珍宝秘密运送到这个洞穴中隐藏起来。

公孙述的宝藏,据说足以买下整个蜀地,甚至可以招兵买马,复兴一个帝国。

但命运弄人,公孙述最终未能实现他的雄心壮志。

在一次战斗中,他被乱军所杀,他的族人也遭到了屠杀,那些宝藏,就此成为了无主之物,沉睡在黄金洞的深处。

传说三:穆桂英的盔甲洞

在三峡的民间传说中,还有一个关于女英雄穆桂英的传说。

一次大胜之后,穆桂英决定卸甲归田。

将她的盔甲和宝剑封存起来,作为她战斗生涯的终结。

她差人将自己的盔甲和宝剑送到夔门的一处洞穴。

而后用巨石封闭了洞口,只留下一丝缝隙,让阳光能够照进洞内。

可是,杨家将中的孟良在得知穆桂英的盔甲和宝剑被封存的消息时,决定要盗取这些宝物。

于是,他在洞下秘密开凿了一串石孔,这串石孔沿着悬崖峭壁蜿蜒而上,直达洞口,被人们称为“孟良梯”。

传说四:三国的秘藏

这些传说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关于三国时期诸葛亮和刘备的。

相传,黄金洞是诸葛亮藏兵书、刘备藏雌雄双股剑的地方。

相传,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

诸葛亮为了蜀国的长远发展,开始着手整理自己的兵法和策略,希望将它们传承下去。

于是,他选择了黄金洞作为藏兵书地点。

随后,诸葛亮亲自带领亲信,将他毕生所学的兵书放入此地,又在洞中挖掘隐秘藏兵室,设置复杂的机关,以防外人擅自进入。

刘备闻此,也将自己的雌雄双股剑藏于黄金洞中,以此作为对蜀国未来的祈愿和祝福。

随着时间流逝,关于黄金洞的传说就越传越广。

有人说,洞中的兵书和宝剑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守护着,任何企图接近它们的人都会遭遇不幸。

也有人说,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解开洞中的机关,获得诸葛亮的智慧和刘备的力量。

这些传说吸引了无数的探险者和寻宝者,毕竟,对黄金的渴望人人都有。

因此,在杨文平进入黄金洞之前,也有诸多人试图进入洞中一探究竟。

艰难探寻

其中,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近代冯玉祥的寻访。

据说,当时他需要带病出发,看兵中军饷告急,万般无奈之下,他决意探秘传说中的黄金洞。

于是,他指派精干卫士,企图攀越险峻的三峡绝壁。

卫士们做好了万全准备,背负绳索,迎着刺骨山风,一次次尝试接近洞口,却屡遭自然之力的阻挠。

岩石滑不留手,山风如刀割,攀爬之路危机四伏。

冯将军在崖上凝望,心系士兵安危,却也无奈于自然的严峻挑战,只好召回了士兵。

临走前,他绝壁之上刻下“踏出夔巫、打走倭寇”八字,以此铭志,想将失望与豪情一同镌刻于历史。

但是,诗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年冯玉祥没做到的事情,却被一位农民做到了。

随着杨文平潜入洞中的事迹广泛流传,世人对黄金洞的探险热潮更深了。

1994年,一支中俄探险队首次向这个神秘洞穴发起挑战。

他们携带先进装备,面对险峻的洞口,却发现自然的防御比想象中更为坚固。

陡峭的岩壁、复杂的风向和不可预知的洞穴结构,让即便是最富经验的探险家也感到力不从心,最终只能选择撤退。

紧接着,中法探险队同样未能逾越自然的屏障。

1996年,一个由中、英、爱尔兰组成的探险队,历经十几年的尝试,终于踏入黄金洞的深处。

可令人奇怪的是,他们的探险成果至今都未公布。

直到2017年,中央电视台携手国家探险队,携带着最新的攀岩装备,再次向黄金洞发起挑战。

他们首先对黄金洞的周边环境进行了详细考察,利用无人机和激光测距仪精确测量洞口与崖顶的距离。

在确定了更佳下降点后,队员们在崖顶的小平台上固定了锚点,开始下降。

他们利用上升器和绳索,小心翼翼地绕过障碍,六个小时后,队员们终于成功进入洞内。

当探险队踏入黄金洞的那一刻,他们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洞口旁,一座座石台静默地立着,周围散布着碎木片。

他们继续深入,陆续发现了五座类似的石台,三座位于支洞口,每座石台高约一米,长两米,上面散落着腐烂的木头和人骨。

探险队员们穿过石台,进入了一条狭窄的支洞。

支洞内幽暗而曲折,空间逐渐缩小,最终只能容一人侧身通过。

他们将探照灯在洞内扫过,照亮了一堆堆白骨,令人不寒而栗。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巴人殉难之地?

在支洞内行进了约20米后,一堵石墙挡住了去路。

这堵墙的存在令人费解,它的另一侧隐藏着什么?

由于条件限制,队员们无法继续探索,只能带着满腹疑问离开。

专家们根据这些资料推论,黄金洞虽有研究价值,但并不像传说中那样神秘,它更可能是巴人安放棺椁的地方。

根据科考队员们收集的一些骸骨样本,能确认这些骸骨的主人生活在战国末期。

结合杨文平发现的巴式柳叶剑,可以断定黄金洞是巴人的活动遗迹。

而三峡地区,自古以悬棺而闻名。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认为将逝者安葬在高处是一种至孝的表现,也是趋吉避凶的方式。然而,如何将重达数百斤的棺材运送至悬崖绝壁之上,至今我们也不知道答案。

难不成,他们个个轻功了得,都有飞檐走壁的本领?

好像也只能这样解释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06/599735.html

“三峡绝壁现黄金洞,专家冒死进入,揭开埋藏2300多年秘密后,傻了” 的相关文章

甄宓是曹丕的正牌皇后,为什么却赢不了郭女王?

甄宓是曹丕的正牌皇后,为什么却赢不了郭女王?

众所周知甄宓长的极美,她原本应该是袁绍第二个儿子的妻子,后来曹丕把她给抢回自己的家中,成为了自己的正牌皇后,但是貌美的她为什么赢不了郭女王呢?赐死甄宓的就是曹丕甄宓这个女子,她是一个美貌双全的人,甚至她的行为举止都是落落大方。曹丕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就被她深深吸引住了。不顾一切的,就想要娶她回家。当甄...

朱允炆削藩都失败了 朱棣削藩为什么能成功

朱允炆削藩都失败了 朱棣削藩为什么能成功

为何朱棣削藩成功,而朱允炆却失败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历时仅仅15年的时间,四十不惑的年纪打下诺大的天下,可见朱元璋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西汉有七王之乱,西晋有八王作乱,朱元璋明知藩王制度的弊端为何...

孙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掌权后大肆残害宗亲

孙峻: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掌权后大肆残害宗亲

孙峻(219年-256年10月19日),字子远,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散骑侍郎孙恭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峻年少时骁勇果敢精明强干,初任武卫都尉兼侍中,孙权病危时,与诸葛恪共受遗诏辅政,孙亮即位之后,升...

曹休对曹魏做出了哪些贡献?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曹休对曹魏做出了哪些贡献?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太和二年(228年),曹魏与东吴爆发石亭之战。大司马曹休率领十万魏军讨伐东吴,结果被陆逊率领的三万吴军打败,损失惨重。曹休年少时被曹操誉为曹家“千里驹”,在抗击蜀汉与东吴的战斗中表现突出,有很好的军事能力,那他为何会在石亭之战...

同样是秦国名将,为什么王翦的结局比白起好那么多?

同样是秦国名将,为什么王翦的结局比白起好那么多?

众所周知战国“四大名将”里,秦国占了两个位置:白起和王翦。那么同样是秦国名将,为什么王翦的结局比白起好那么多?这是因为白起是所向无敌的杀神,而王翦是一个运筹帷幄的智将。为求生只能自污的王翦公元前287年左右,王翦生于频阳,今陕西富平县境内。别看王翦出生时家境贫苦,然而他的祖上却大有来头。往前推15代...

潘濬: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刚正不阿,一心为国

潘濬: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刚正不阿,一心为国

潘濬(一作潘浚)(?-239年),字承明,武陵郡汉寿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蜀汉大司马蒋琬的表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潘濬为人聪察,对问有机理,拜大儒宋忠为师,得到“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赏识。不到三十,即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江夏从事,因按杀贪污的沙羡长而闻名。建安十六年...

诸葛亮带兵打仗必定失败 诸葛瑾为什么还能做大将军

诸葛亮带兵打仗必定失败 诸葛瑾为什么还能做大将军

还不知道:诸葛瑾带兵必败,为何还能当上东吴大将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瑾虽然在历史上的名望不及弟弟诸葛亮,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诸葛瑾也并非碌碌之辈,一路做到了东吴大将军的位置,而诸葛瑾一生带兵打仗,除了跟随吕蒙有一次躺赢之外,其他的基本都输了,孙权为何还如此...

唐朝著名政治家褚遂良有什么具体的功绩吗?

唐朝著名政治家褚遂良有什么具体的功绩吗?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唐朝著名政治家褚遂良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他都有什么功绩呢,请听我详细道来。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追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