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野史: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回答有点绝

中国历史4天前4

前言

通过一部影视剧《宰相刘罗锅》让我们认识到了乾隆朝的一位有勇有谋、一心为民的好宰相。当然在正史上此人正是刘墉,作为乾隆的重臣日常刘墉也是不可避免要和乾隆接触乃至斗嘴的。

一次就发生了一件趣事,乾隆闲来无事就询问了刘墉一个刁钻的问题,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的回答让乾隆大笑不止,刘墉是怎么回答的呢?

一、刁钻问题

乾隆晚年自诩“十全老人”他对于自己的能力和才学都是很自信的,同时乾隆也很喜欢有才的大臣。相信在影视剧中也能够看到乾隆总是喜欢拉着大臣一起吟诗作对,并且乾隆也是中国历史上留下诗作最多的人。

而要和皇帝有来有回的,一般的才学都是不行,而像刘墉这种大才之人,就成为了乾隆最喜欢点名的对象。此举不仅能够让乾隆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学,更能够满足他的兴致。

甚至有的时候乾隆会想一些刁钻的问题来询问刘墉,这一次也是如此,在早朝上完后。乾隆将刘墉留下,两人继续商讨商讨。

等到一切都结束后,看着站在下面的刘墉,乾隆忽然冒出来一个想法:“爱卿啊,朕有一个问题很是不解。”

听到皇帝如此说,刘墉连忙表示,自己一定尽力为乾隆解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听乾隆缓缓的说道:“爱卿每日上下朝,爱卿可知每日九门有多少人出入?”

听到乾隆的问题后,刘墉直言道:“两人?”

“哦?两人?”九门每天进进出出这么多人,说是几万人都不为过但是刘墉却说只有两人。乾隆猛的一听很是不解,遥想大清当前正是盛世,怎么可能只有两人经过。

就在此时刘墉解释道:“回皇上,臣所言的两人不是两个人,而是两种人。一种是男人,一种是女人,不正好是两人吗?”听完刘墉的话后,乾隆大笑一声:“不愧是你爱卿,算你说得对!”

“不过朕还有一个问题,朕问你,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这一次不许用两个人来敷衍朕了。”乾隆笑着说道,他倒是要看看这一次刘墉要怎么回答。

从乾隆提问开始刘墉就知道乾隆是在为难自己,不过身为臣子,讨得君主的欢心也是他们的任务之一。于是这一次刘墉故意在那低头沉思,看到刘墉被自己考到了,乾隆脸上的笑意更深了。

“爱卿啊,若是你能够答对,朕重重有赏!”乾隆笑着补充道。“臣不敢讨赏,为陛下分忧乃是臣的本分。”刘墉故作惶恐说道。

眼见着时机也差不多了,刘墉笑着对乾隆说道:“我大清一年生一人,死十二人。”听到刘墉的话,乾隆一拍桌子,怒道:“这样下去还了得,我大清都要没人了!”

“皇上,此一人非彼一人,此十二人也非彼十二人。臣是按照十二属相来算的,这一年无论是出生多少人,都是同一个属相,不就是一人。这一年无论死多少人都逃不掉这十二属相不就是十二人吗?”

听到刘墉的解释后,乾隆也愣了两秒,他也没有想到这还能这样算,本以为之前刘墉所言的男人和女人就已经足够刁钻的了,没想到这十二人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乾隆反应过来后哈哈大笑两声:“不愧是你啊刘墉,果真什么都难不倒你,朕也信守诺言,说说吧,要什么?”听到乾隆真的要赏赐刘墉连忙推辞,高兴了的乾隆最终还是赏赐了刘墉一些银子。

二、出身名门

在成为乾隆朝的一代明相之前,刘墉的家世也是很亮眼的,刘家世代为官,完全就是当时的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出生的刘墉,祖上出了几代名臣,有着这样的先祖,在刘墉出生后就被寄予重望。

刘墉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大才子,他的父亲就是刘统勋,更被誉为大清的谥号“文正”之一人,众所周知文正是后世对于文官更高的评价了,刘统勋却是实至名归。

在他逝世后乾隆更是感慨其是真宰相,有这样的一个父亲,对于刘墉的影响是很大的。刘墉年少就接触到很多别人进入朝廷才能接触到的东西。其实按照刘墉的出身来看,即使是他不走科举这条路,他也能谋得一个官职的。

前半生的刘墉一直在沉淀自己,并没有进入官场,直到乾隆十六年,此时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刘墉才开始进入官场,因为其父辈的关系,再加上自己的学识,刘墉直接就进入翰林院。

翰林院在文臣中的地位就不用说了,但很快刘墉的人生迎来了转折点,因为其父亲得罪了乾隆,刘墉也被罢官了。但刘家的能力和地位在哪,不久后又被乾隆启用了,但却不是留在京城。

也正是这二十多年在地方的工作,让刘墉不仅得到了百姓的爱戴,还有乾隆的看重,在他年过花甲后将他调回了京城。

三、清廉一生

皇帝不会缺少聪明的大臣,皇帝虽说喜欢聪明的大臣,不过更喜欢聪明并且懂进退的大臣。可以说刘墉就正好符合,他不仅聪明博学多才、饱读诗书,但在乾隆面前却也是很灵活,让乾隆对他不仅没有忌惮并且还很信任。

纵观过往,这几千年来聪明的人数不胜数,但其中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也不在少数。虽说大家认识刘墉大多都是从影视剧中,但其实在正史上刘墉也是一位一心为民的好官。根据当时的一些文学作品记载,刘墉是一位妇孺皆知的清官。

当时甚至有百姓将刘墉和包拯放在一起比较,足以看出刘墉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在影视剧中将刘墉和和珅放在一起,并且将两人放在对立面。在正史上刘墉整整比和珅大了三十岁,并且和珅是在乾隆中期才开始得到重用的。

在乾隆晚期的时候两人确实是同时担任宰相的位置,不过和刘墉不同的是,和珅更得乾隆的宠信,若是说乾隆一朝最得宠的大臣就应该是和珅了。并且他也是一直陪伴到乾隆最后一刻,两人之间的情感是不同的。

不过与和珅的奢靡不同,刘墉一生都是很简朴的,以至于在面对朝中一些腐败的现象刘墉他也是很看不惯的,当年和珅、刘墉两人曾经奉命调查一个案子,但此案中的主要人物国泰是和珅一党的。

于是和珅就想要庇佑他,但是刘墉却是丝毫不给和珅面子,坚持秉公执法,势必要杜绝朝中贪污现象。

结语

刘墉历经乾隆一朝到嘉庆初年,可以说此时正是大清从繁荣走向衰败的时间,他清廉、不畏强权的形象也是当时百姓们所渴望的。

刘家一门几代为官,都是为官清廉,这样家庭出来的刘墉始终铭记祖上的教导,坚持自己的为官之道,不同流合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6/599737.html

“野史: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回答有点绝”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杜牧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杜牧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杜牧在26岁中进士,先后官至弘文馆校书郎,淮南节度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黄州、睦州刺史等职。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

后世是如何评价赵俨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赵俨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赵俨(171~245年),字伯然,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三国时期魏国名臣。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熟读经史,精明强干。建安二年,投靠大将军曹操之后,起家朗陵县令,历任司空府掾、司空主薄、都督护军、扶风太守等职。魏文帝曹丕继位后,历任魏国侍中、驸...

苏坦妹为何会被朱元璋杀掉?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苏坦妹为何会被朱元璋杀掉?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提起来在我国古代,能力出众的人,肯定是少不了朱元璋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无论是多硬的汉子,在战场上多么嗜血,在遇到貌美的女子时,都难免会心动而柔情起来。现如今,我们常说长得“安全”,这就是说自己长得不好看,所以就不会被坏人盯上,不过...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何没出手救人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何没出手救人

还不知道:关羽败走麦城,曾路过马超封地,为何马超却不出手相救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的名将里,关羽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可惜他虽然威风了半辈子,最后的结局却不大好,晚年败走麦城,最后在临沮这个地方被杀了。可能有的朋友就会问,临沮不是马超的底盘吗?他怎么不救救关...

李隆基上位太平公主有功 李隆基上位后为何处死她

李隆基上位太平公主有功 李隆基上位后为何处死她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一起起兵,他当上皇帝后,为何马上就处死她?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封建制度之下,天下的最大权力,自然都在皇帝的手中。而为了坐上皇帝这个位置,或者说能够掌控住皇帝,宫廷之中的“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在唐朝,这个趋势就更加明显了。在武则...

敬怀皇后:吴大帝孙权嫔妃,孙休继位后尊其为皇后

敬怀皇后:吴大帝孙权嫔妃,孙休继位后尊其为皇后

敬怀皇后王氏,生卒年不详。荆州南阳人。吴大帝孙权妃嫔。吴景帝孙休生母。又称南阳王夫人、小王夫人。同大懿皇后(大王夫人)没有关系。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儿子即位前就已亡故,景帝继位后,尊王氏为敬怀皇后,将之改葬敬陵。人物生平敬怀皇后,她的母亲起初嫁给王家,生下王...

顾徽:三国时期东吴官吏,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顾徽:三国时期东吴官吏,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顾徽,字子叹,吴郡吴县人,汉末三国时期孙吴官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年轻的时候游历四方,有口才。孙权刚统事的时候,听说顾徽很有才,召进幕府为主簿。顾徽常常跟着孙权出行。一次见军营拖着一男子到市场欲处死,就问他有什么罪。别人说:“他偷了一百块”。顾徽叫他们暂停一...

陆续:东汉时期名士,因楚王刘英谋反被牵连下狱

陆续:东汉时期名士,因楚王刘英谋反被牵连下狱

陆续,字智初,会稽吴县(今苏州)人。东汉时期名士。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刺史巡视本部召见了陆续,征召为别驾从事。因病辞官,回到郡里任门下掾。后因楚王刘英谋反被牵连下狱,后被赦免返回故乡,终身禁止做官。后来因病去世。人物生平陆续,字智初,会稽吴县(今苏州)人。世代为名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