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做人更高级的智慧:装穷

中国历史2天前3

在这个繁华喧嚣的时代,各种炫耀的声音不绝于耳。

然而,总有那么一群人,看似平凡,实则深藏不露。

他们善于在物质、言语、心智上巧妙地“装穷”。

所谓的“装穷”并非真穷,而是选择内敛以保护自己。

这种方式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大智慧。

01

在物质上装穷,不露富

《张居正》一书中写道:

“穷要嚷,富要藏,攥着金元宝哭穷,才是上上功夫。”

一个人越是有钱,越要低调,收入越多,越要哭穷。

明朝首富沈万三早年家境一般,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学会了经商,凭借自己的努力,积累了亿万家产。

有了一定财富后,沈万三养成了一个习惯,以资助人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朱元璋早期打江山时就接受过他的帮助。

一天,沈万三得知好友朱元璋要修建城楼便又自告奋勇,想出资修建。

而此时的朱元璋已不是当年落魄的朱元璋,他是大明朝的皇帝,又是一个很爱面子的人,加上当时商人的地位很低,朱元璋内心根本就不想让一个商人来修建城楼。但苦于当时国库资金紧张,只好把城楼一分为二,由沈万三和朱元璋各自负责一半。

沈万三为了彰显自己富可敌国,大张旗鼓地花大价钱请来更好的工人,采购更好的材料,甚至赶在朱元璋前头,提前三天完工。

而朱元璋这边由于资金紧张,修建的城墙质量一般,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

偏偏沈万三装糊涂,在朱元璋面前炫耀自己修建的城楼又快又好,后来,甚至口出狂言要替朱元璋犒劳三军。

本来心理就不舒服的朱元璋彻底被沈万三激怒了,直接下令把他打入大牢,择日问斩。

幸亏马皇后极力劝阻朱元璋,才改为贬去云南,没收家产。

捡回一条命的沈万三痛定思痛,慢慢学会了低调和谦虚,最后在云南再次创业致富。

正所谓树大招风,露富招祸,越是赚到大钱,越要懂得藏富。

古人云:

“一家富贵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

富贵之人,本身就容易招致别人的嫉妒和暗算,如果不自保还持富而骄,必会招致恶果,后患无穷。

都说赚钱靠实力,守钱靠智慧。

真正清醒的富人,都懂得在物质上装穷,保持低调谨慎,苦时自知,喜时不显,唯有如此才能安稳度日。

02

在言语上装穷,不争辩

《古语》中有一句话:

“不争辩,是智者的更高境界。”

愚者喜欢争高低,智者懂得以退为进。

有时候,不争辩,并不意味着怯懦和软弱,而是问心无愧。

清朝有一个姓魏的老中医,他精通医术,宽厚待人,从不与人争辩。

一天,他到集市上给一户贫苦人家看病,忙完后,病人的儿子正要付钱时,发现家里丢了十两银子。

而今天只有魏老先生来过,他就怀疑是魏老先生偷了,但苦于没有证据,不敢当面质问。

很快,他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拿起一炷香直接跪在魏老先生面前。

魏老先生很奇怪地问:“你这是干什么?”

病人的儿子就把丢银子的事说了出来。

魏老先生迟疑了一会,随即给回了他十两银子。

病人儿子拿到银子后转身走了,嘴里嘀咕着:“都说人心难测,没想到竟然到了如此地步!”

魏老先生听了,只是摇摇头,没有做任何辩解。

半个月后,父子俩一起打扫家里的卫生,儿子无意中在褥垫下发现了十两银子,大吃一惊,瞬间明白是自己误会魏老先生了。

于是,父子俩赶忙来到魏老先生家,儿子仍是举着一炷香跪在魏老先生跟前。

魏老先生见了,笑着说:“今天又是为什么呀?”

父亲赶紧回答:“上次那十两银子没有丢,是我儿错怪先生了,今天特意来奉还银子,并恳请您原谅他。”

魏老先生听了,赶紧扶起病人儿子,很诚恳地说:“没关系,小事情,不要放在心上!”

病人儿子很不解地问:“为什么您当时不给自己辩解呢?”

魏老先生回复道:“你父亲当时病情很不稳定,正是需要静心修养的时候,如果知道家里丢了十两银子,病情反而会加重,所以,我宁愿背负污名。”

父子俩听了十分感动,再次向老先生磕头。

俗话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不争是一种宽容,不理是一种智慧,不解释是一种成熟。

很多时候,我们不争,不是因为无能,而是不想发生冲突;

不理,不是因为心虚,而是学会了让步;

不辨,不是因为懦弱,而是让时间去证明一切。

03

常言道:

&34;

人生的境遇就像自然界的规律,盛极则衰。

为了安身立命,聪明人都懂得“装穷”。

在物质上装穷,不露富;

在言语上装穷,不辩驳。

“装穷”不是虚伪,不是做作,而是人生智慧的体现。

如果我们也能在这2个地方“装穷”,就可以很好地理解生活的本质,找到真正的幸福。

作者简介:吴籽蒙,爱读书,喜欢码字的职场宝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6/599745.html

“做人更高级的智慧:装穷” 的相关文章

刘备早期作为常败将军还爱哭 刘备为什么还能得到尊重

刘备早期作为常败将军还爱哭 刘备为什么还能得到尊重

对刘备初期打仗没赢过,还动不动就哭,为何会被那么多人尊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是个常败将军,之所以受到各路诸侯的尊重,主要是刘备为人、处事值得别人佩服。刘备的胆识令人敬佩。《三国演义》中,刘备主要以仁爱的形象出现,大多时候哭哭啼啼,表现的反而有些软弱。但《三国...

都是五子良将之一,于禁有假节钺而张辽没有,是为何?

都是五子良将之一,于禁有假节钺而张辽没有,是为何?

假节钺代表皇帝的出行,凡持节的使臣,就代表着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相应的权力。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子良将个个能征善战,统兵打仗都不含糊,曹操都非常重用他们。这里面,于禁是五人中,唯一的一个假节钺,其余四位都是假节...

吕后在刘邦死后为何没有称帝而且选择让刘盈登基?

吕后在刘邦死后为何没有称帝而且选择让刘盈登基?

吕后先后掌权达十五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统治者。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吕后当年真正是称得上权倾天下,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和她抗衡的。说吕后权倾天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其一,吕后可以随便欺负刘邦的儿子们,没有任何人有反抗之力。刘邦的儿子中,除了刘肥、刘...

曹操明明是最爱惜人才的人 曹操为什么没有去请诸葛亮出山

曹操明明是最爱惜人才的人 曹操为什么没有去请诸葛亮出山

还不知道:曹操为何不去请诸葛亮出山?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每次提起三国,就不得不让人想起诸葛亮,这个能掐会算的卧龙先生硬生生为资质平庸的刘备指明了方向,还帮他建立了蜀国,甚至在他死之后还稳住了朝堂。而让人不解的是,曹操明明最为惜才,怎么会放过这样的人才反而让刘备捡...

孙綝: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执政时嗜好杀戮

孙綝:三国时期东吴宗室、权臣,执政时嗜好杀戮

孙綝(chēn)(231年-259年1月18日),字子通,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安民都尉孙绰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綝初任偏将军。太平元年(256年),孙綝的从兄孙峻在北伐曹魏途中过世,他接替其位,升任...

清朝官员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上朝不太累下朝才要命

清朝官员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上朝不太累下朝才要命

还不知道:清政府官员到底有多累?上班上朝不算累,真正要人命的是下班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了中国200多年。我们可以看到清朝带来的康乾盛世,将国力一度推向顶峰,也能看到清朝在晚年,大厦将倾时的落魄与无助。清朝的统治者是我们常...

努尔哈赤为什么不让多尔衮继位 多尔衮哪里出了问题

努尔哈赤为什么不让多尔衮继位 多尔衮哪里出了问题

还不知道:从父亲角度看,努尔哈赤为何不让多尔衮继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620年,阿巴亥给代善“送饭”吃,努尔哈赤很恼火,将她赶回娘家,却舍不得她离开,很快就去接她回来。努尔哈赤宠爱阿巴亥,也疼爱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却不在他们之间选择继承人。1601...

赵光义在夺取赵匡胤皇位后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赵光义在夺取赵匡胤皇位后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对赵光义夺了赵匡胤的皇位后,为何没人出来反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史》中评价宋太宗赵光义:“帝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陈洪进、钱俶相继纳土。未几,取太原,伐契丹,继有交州、西夏之役。干戈不息,天灾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