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坎诺拉尔之战:欧洲海权降临亚洲腹地

中国历史1天前2

公元16世纪,注定是个值得被后人铭记的转折点。

无数欧洲冒险家搭船东行,不请自来的闯入亚洲腹地,并永远改变了本地环境。有的时候,这种转化较为和平,常以贸易、联姻等合作方式进行。但在另一些时候,军事冲突才是双方打交道的最顺手方式。至少在波涛汹涌水面,新来者总是据有无可比拟的综合优势。

譬如1502年的坎诺拉尔之战,就是欧洲新兴海权对亚洲传统舰队的一次降维打击。

在任内大力支持海外殖民的 曼努埃尔一世

早在1501年,鉴于对印度贸易的巨大成功,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准备亲自下场。

他不依靠国内的大贵族或商团融资,只用自己的小金库购买/租用到4艘船,并委派诺瓦指挥她们前往东方世界。其中的1艘船,将按计划被留在东非执行长期任务。余下的3艘则必须专注于采购香料等奢侈品,以便尽快回本土完成倾销归本。正因如此,舰队的350名成员仅80个武装人员,与同时代的其他编队有着天壤之别。

然而,出生加利西亚贵族的指挥官诺瓦更加贪心。他拒接将宝贵的船只留在非洲无所事事,决定把所有空间都用于远程贸易。在先后造访基尔瓦、马林迪、安贾迪普等中转站后,顺利抵达印度西南部的马拉巴尔海岸。那里有葡萄牙早期殖民史上的重要盟友--坎纳诺和科钦,尤其是前者,被视为相当紧要的货物交易口岸。

本地国王非常乐于接纳新来者,从而使自己的港口跃升至区域NO.1。以至于爽快答应不少条件,包括准许基督徒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建立据点。附近的商贩同样消息灵通,纷纷将手里囤积的紧俏商品送往当地市场。

卡诺拉尔是葡萄牙在印度的早期盟友之一

每当新的产业链形成,原先的既得利益者就很难心平气和。那些世代往返印度洋各头的 *** 商人,无疑最渴望将葡萄牙人消磨殆尽。

故而抱团云集在更大口岸--卡利卡特,怂恿君主为即将失去的遥遥领先而动用梭哈全部。而且也正是他们的存在,让印度土邦得以获得远超自身体量的动员资本。仅在这次冲突发生前,已聚集其40艘大型 *** 武装商船、180艘小型帆船或桨划船,以及7000名因收入缩水而愤怒的志愿者。他们的弓箭虽稍显滞后,但不缺乏用铁锻造的火炮,并非后世读者所臆想的那么原生态。

此时,诺瓦的属下已基本完成辣椒装卸工作,停泊在坎诺拉尔等待季风来临。岂料归程尚未开启,密密麻麻的敌军舰船蜂拥而至,几乎将港口的外侧围个水泄不通。

坎诺拉尔国王见双方数量悬殊,建议葡萄牙人弃船上岸,以便在自己的帮助下防御。但远道而来的欧洲人深知利害关系,担心彻底失去跑路可能,也害怕沦为外交偓佺的工具棋子。在指挥官与几位船长商量后,毅然决定冒险出航行,用更具威力的火炮杀出血路。

由于是国王的私人投资 诺瓦的舰队只有4艘船

12月31日凌晨,4艘葡萄牙船只趁着从内陆传来的大风起锚,开始与围困自己的 *** -印度舰队缠斗。首先遭殃的便是小型帆船,由于数量太多且排列过于紧密,很容易形成

固定射击目标。无论炮手、火 *** 还是弩手,

几乎都可以在单次攻击后命中目标。

不过,亚洲船只最害怕的还是远程火炮。

每当葡萄牙人借助风势排成纵队,就可以轮番利用两侧火炮展开不间断轰击。起初,这只是某次冲突中的偶然发现,但通过设在好望角的官方信筒,几乎每位去往东方的船长都能获悉该诀窍。毕竟,这是唯一能发挥卡拉克大帆船威力的方式,也将在后来成为全世界海军都梦寐以求的理想队形。

大型 *** 远洋商船 曾是非常出色的武装载具

当天中午,葡萄牙大帆船因风力减弱而静止不动。讽刺的是,对方阵中最强的 *** 帆船同样趴窝,只能继续用成群结队的小型船舶替代攻击。

结果就是继续被多重火力击退,连靠近都很难做到。

随着海风重新吹拂战场,这种堪比万岁冲锋的做法也随之失效。诺瓦命令各船向东北方移动,不断组成首尾相连的射击纵队,对任何企图靠近的船只倾泻火力。

直至夕阳西下,精疲力尽的双方又一次在靠近海岸的水域停泊。在一整天激战中,许多卡利卡特的小船被击沉,更多虽受损仍勉强漂浮。倒是 *** 的商船保持完好,却无法对局势发展起任何作用。夜里,心有不甘的印度人几次尝试纵火,用点燃满载易燃物的独木舟漂向大帆船。但每次都及时发现,几乎没任何机会接近点火。

葡萄牙人会在日落前返回近岸停泊

公元1502年1月1日,互相不服气的双方将前日剧情重演一遍。

诺瓦借用清晨的陆风,在白天前往外侧深水区列队,到非常开阔的海面上轮番发炮。等到傍晚的海风回吹,又重新到更靠岸边的区域射击。直至夜幕完全降临,就选择去北方约15英里处停泊。印度- *** 船只如影随形,几乎用包括嘴炮在内的所有手段予以干扰。但苦于根本没决定性损毁武器,只能忍受着伤亡咬牙坚持。

唯一的区别,就是大型 *** 帆船终于赶上来交火。

可惜船上铁炮质量欠佳,在对轰中被葡萄牙青铜炮连续摧毁3艘。附近的7艘小船一并遭殃,成为这场文明+商业对决的惨痛代价。

连续三天的交战 几乎都是按固定线路进行

到了1月2日早晨,葡萄牙不再忌惮于对方的数量优势,主动调头迎击那些一直追逐自己的联军船只。

仅仅一轮交锋过后,又有2艘 *** 的大型商船和3艘印度人的小船被击沉。更要命的是,另有许多船只有不同程度损伤,志愿者们因劣势状态而信心低落。

于是,当目睹强悍的猎物返身来追,便不假思索的分散奔逃。

诺瓦考虑到船队有要务在身,手下因三天两夜的连续战斗而精疲力尽,便放弃继续追逐念头。他们返回坎纳诺休整,随后便踏上回欧陆的慢慢征程。

由于火炮优势 被追赶的一方其实并不害怕追赶者

事实上,这场战役并非欧洲殖民者与本土反对者的首次交锋。

只不过先前的葡萄牙舰队规模较大,在单纯数量对比上还不是很吃亏。

直到诺瓦用武装人员稀少的4艘船获胜,才终于让整片海岸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

何况胜利者的代价极小,只有约12人受伤,却至少击沉5大船与10艘小船。甚至有余力忙里偷闲,捕获到1艘碰巧路过的 *** 商船。后来在返航途中,他们又捕捉到第二艘 *** 商船,几乎是兵不血刃的安全撤回本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6/599791.html

“坎诺拉尔之战:欧洲海权降临亚洲腹地” 的相关文章

刘备执意攻打东吴是给关羽报仇吗 真相是什么样的

刘备执意攻打东吴是给关羽报仇吗 真相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刘备执意攻打东吴,给“关羽报仇”只是幌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兵败麦城,被东吴杀害;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篡汉称帝;建安二十六年四月,刘备在成都称帝,年号章武。三个月后,以“为关羽报仇”的目的,出兵伐吴。当时刘备出兵七十五万,连营七百余里,...

夏侯渊在定军山一战的表现怎么样?

夏侯渊在定军山一战的表现怎么样?

公元219年的定军山之战,老将夏侯渊被小将黄忠斩杀,造成的震撼是巨大的。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定军山之战,夏侯渊输给了黄忠,确切地说,是输给了黄忠和法正,因为黄忠采取法正的计谋,用骄兵之计,将夏侯渊斩杀。试想,如果夏侯渊断黄忠水源,能取胜吗?为何夏侯渊放弃围困,只想...

李卫作为雍正的宠臣 雍正死后乾隆是怎么对待李卫的

李卫作为雍正的宠臣 雍正死后乾隆是怎么对待李卫的

还不知道:雍正死后,乾隆是如何对付李卫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卫当官,历经康雍乾三朝,虽然是花钱办来的官职,在任期间却又十分清廉;李卫出身富裕家庭,但对官场贪腐又深恶痛绝;身为一个汉人官员,在雍正年间又深得皇帝重用,位列雍正身边三大宠臣之一。从李卫的人生经历和...

朱元璋生性多疑 朱元璋为何还对马皇后言听计从

朱元璋生性多疑 朱元璋为何还对马皇后言听计从

还不知道:朱元璋生性多疑,为什么却对马皇后言听计从,偏爱有加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残暴的君主,但是在马皇后面前却异常的温柔,因为两人一起患难与共,经历过许多夫妻不能承受的苦难,更重要的是在朱元璋成为一国之君的时候,马皇后勤于内治,对嫔妃关...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除掉张郃?真相是什么?

诸葛亮为何一定要除掉张郃?真相是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张郃是曹魏五子良将,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很会打仗,刘备对张郃头疼,诸葛亮也对张郃头疼。张郃的三点做法,让诸葛亮觉得此人非常可怕,必须要除掉他,因此,动了必杀之心,到底是哪三点呢?一下依据正史《三国志》。先看第一件事,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曹操...

曹冲作为曹操最小的儿子 曹冲到底是怎么死的

曹冲作为曹操最小的儿子 曹冲到底是怎么死的

还不知道:历史上曹操最小的儿子曹冲是怎么死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3岁的曹冲突患急病,缠绵病榻八日后,突然口鼻鲜血直涌,撒手人寰。曹操悲痛不已,自责说: “是我害了你!”对此司马懿表示:曹冲太蠢。曹冲的母亲是曹操的妾室环夫人,身份低贱。曹冲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

长孙皇后去世之后 李世民为何13年都没有立后

长孙皇后去世之后 李世民为何13年都没有立后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为何14年不立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她是中国历史上圣母一般的人物, 她就是李世民的结发妻子, 高宗李治的亲生母亲, 文德皇后长孙氏 ,小字观音婢, 只是你知道, 长孙皇后协助李世民, 诛杀亲兄弟及其家人, 为何还被称为一代...

郭銛:升平公主与郭暧最幼子,她有着怎样的经历?

郭銛:升平公主与郭暧最幼子,她有着怎样的经历?

郭銛(787年—823年8月14日),男,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州市华州区)人。唐朝外戚大臣,郭子仪之孙,唐代宗之女升平公主与驸马都尉郭暧最幼子,唐宪宗李纯懿安皇后同母弟,唐穆宗李恒亲舅。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郭銛以外戚之贵,拜殿中监,娶唐顺宗之女西河公主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