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卢沟桥事变后,国府为何没像华北事变一样妥协?是时候说出真相了

中国历史3个月前 (06-29)240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一线悍然发动突袭,中国军队奋勇抵抗,这便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也由此拉开历史序幕。

有人会说,在卢沟桥事变后,国府为何没有像华北事变一样妥协,而是选择和日军展开了淞沪、武汉等一系列大规模会战,几乎将精锐部队全部投入到战场?

简单来说,当时的南京国府,手里已经有了一定的本钱了。大军阀势力全被打趴下,或者被局限在一省之内,以及直接被国府收编,自然也就不用提心吊胆过日子了。

1935年,国府在财政部长宋子文的支持下,正式发行法币,次年的财政收入便高达19.72亿法币,可以说是自民国建立后财政更好的一年。

有了钱,自然要巩固国防,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放到哪里都很合适。

所以说,国府随即对于兵工系统展开建设,使其具有一定的自研自制能力。

当时,国府的兵工厂能够独立生产7.92毫米子弹、75毫米山野炮弹,还有82毫米迫击炮弹等,实现了步枪、重机枪、轻机 *** 式化,比较有名的就是“中正式”步枪。

当然,还有一个就是中德军事合作,通过中国给德国提供钨等战略金素,德国为中国提供大批武器装备,并且还派遣教官到中国协助组建德械调整师,提升中国军队的整体单兵能力和素养。

不过,这些并不是真正让南京国府下定决心坚持抗战的原因。毕竟,就这点本钱,相对于一个落后农业国和先进工业国的国力差距,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直到1936年,中美白银协议达成,美国帮助国府处理金融秩序改革,这也就给了国府底气,再加上后来的苏联援助,彻底让国府军委会觉得日本不过是小角色罢了。

在卢沟桥事变后,南京国府虽然没有如华北事变一样妥协,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想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进而损失国力。

但是,华北事变后,南京国府已经丧失了对于华北地区的控制权,如果卢沟桥事变后继续妥协,国府在南方的工业和经济成功,也将毁于一旦。

所以,按照国府军事委员会的意见,准备按照1936年的国防大演习模式。

调集精锐中央军在上海发动进攻,吸引日军主力由华北转向东南地区,再撤出上海,并从上海到南京设置多道宽大防御工事,削弱进攻日军的锐气,并和其他地方部队夹击日军,以此换取一场大胜利。

原本,国府就是想着通过此番大胜,逼迫日军回到谈判桌上,暂时维持到卢沟桥事变前的控制领土状况,这也是当时国府的底线。

淞沪一战,国府精锐在淞沪战场损失殆尽,最有名的便是德械师,这些本来是初级军官的种子部队,却在淞沪和南京保卫战后全军覆没,国府也并没有达成战略目的,便快速向重庆撤退。

当时,国府知道中日两国必有一战,便对于日本早就进行战备建设,包括60个德械调整师,重型榴弹炮、加农炮部队,新建装甲兵部队,空军和海军部队。

但是,战备建设还没完成,以及外国援助等还没陆续到位,淞沪会战就打响了,战争初期日军即便有海空优势,但是面对德械师组成的中国军队,日军的进攻势头持续被遏制。

如此说来,当时少量的德械师部队,就已经让日军尝到了苦头,要是60个德械师全部装备完毕,淞沪会战的胜利天平势必会被改写,日军全被赶下大海喂鱼。

很可惜,历史并没有给国府机会,猥琐发育不到两年,和日军便直接进入决战阶段,导致国府苦心经营的海空军和德械师毁于一旦,只得在大后方再度发展,并积极寻求英美苏等国的军事援助。

从地理环境来说,当时的国府也根本不可能在卢沟桥事变后妥协。我国的地理形势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日军一旦占领华北地区,大军便可长驱直入到河南和苏北平原,江淮平原等地。

这些地方地势平坦,有利于大规模军群协同作战,包括日军的机械化和重炮部队,都能为日军提供源源不断的重火力。

特别是,当时的国府首都南京,和东亚经济中心上海,可以说是无险可守,而事实便告诉了答案。

按照当初日军大本营,制定的关于侵华作战行动,之一个目标便是占领华北地区,然后南下占领江淮一带和河南地区(这个地方是国府的粮食重产区),再南下占领湖广,最后分兵占领东南和西南,由此彻底消灭中国。

但是,在淞沪战场,日军见识到了中国正规军的真实抵抗力量,上海派遣军的数个主力师团,每个师团阵亡人数超过3500人 号称日军精锐的第9师团,伤亡15000余人。

在整个淞沪会战里,虽然日军没有将军级别的军官战死,但是自大佐以下的官兵战死超过20000人,而这也给国府准备迁都到重庆,再整备军力迎击日军创造了条件。

同时,国府当时在内部已经明确平津是最后的底线,并根据平津线制定了一套应对方案,包括北上震慑日军,逼迫日军谈判,然后利用外交手段,和日军和谈延缓战争进程,进而为整军备战赢得时间,并力求 *** 完整。

最后,就是派遣中央军部队陆续进入云、贵、川、陕等地,建立起抗击日军的战略大后方。

在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还是老套路,上策是扶持地方实力派,建立傀儡政权,扩大控制范围,以此蚕食中国领土。

按照日本当时的国力来说,和中国开战其实是最下策的做法。果不其然,百万大军便彻底陷入中国战区的战争泥潭,以至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内都没有兵力可以抽调了。

说白了,日军远远低估了当时国府对于关内土地的控制欲望和战争国防底线,触碰到底线,还妥协什么,直接干掉你。

我记得电影《八佰》里,有一句台词让我至今难忘:战争的背后全是政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6/600037.html

“卢沟桥事变后,国府为何没像华北事变一样妥协?是时候说出真相了” 的相关文章

要是杨玄感不造反的话 杨广第二次征高句丽还会失败吗

要是杨玄感不造反的话 杨广第二次征高句丽还会失败吗

对如果没有杨玄感的造反杨广第二次征高句丽还会失败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到隋朝大家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和当年的秦朝一样都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的王朝,和秦朝一样都给后来的强大的王朝做了嫁衣。提到隋朝的皇帝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并不是杨坚反而是亡国之君杨广。杨广可期是比较“作...

襄樊之战徐晃是如何打败关羽的?

襄樊之战徐晃是如何打败关羽的?

徐晃,字公明,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襄樊之战前期,关羽击败曹仁,曹操派于禁救援,因为秋雨导致汉水暴涨,于禁全军覆没,也被关羽击败,关羽取得辉煌胜利。襄樊之战后期,曹操派徐晃救援,徐晃到来之后,与关羽交战,随即击败了关羽。徐晃击败关羽,徐晃被抬的很高...

乐毅一口气攻下齐国70多座城池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没有他的位置

乐毅一口气攻下齐国70多座城池 战国四大名将为何没有他的位置

乐毅带领五国联军,攻下齐国70多城,为何不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战国有很多名将,四大名将的叫法,也只是《千字文》里的一家之言罢了。《千字文》中是这么写的: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简单的意思就是说,白起、王翦、廉...

马皇后是一个什么样的 她和朱元璋的感情怎么样

马皇后是一个什么样的 她和朱元璋的感情怎么样

还不知道:朱元璋和马皇后感情如何?马皇后是个怎样的人?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和马皇后感情甚笃,而且朱元璋颇为尊重马皇后,即使马皇后过世以后也没有再立皇后。在朱元璋打天下的岁月里,马皇后一直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精心辅佐朱元璋,稳住后方。朱元璋能够发迹,马皇后功...

雍正皇帝一共有多少个兄弟 雍正一共杀了几个兄弟

雍正皇帝一共有多少个兄弟 雍正一共杀了几个兄弟

都说雍正帝对兄弟赶尽杀绝,其实那是不了解雍正一共有多少兄弟,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受影视剧和各种穿越小说的影响,很多人对雍正帝的印象都是刻薄寡恩,对兄弟极为薄情。雍正帝即位后,他严酷打压自己的兄弟,赶尽杀绝。三阿哥胤祉被削爵圈禁;八阿哥胤禩非但被...

崇祯要是没有诛杀魏忠贤 崇祯能利用魏忠贤挽救大明吗

崇祯要是没有诛杀魏忠贤 崇祯能利用魏忠贤挽救大明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崇祯没有诛杀魏忠贤,并用魏忠贤制衡东林党,能否挽救大明?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魏忠贤多重人格,这位被国人骂了三百多年大太监有其隐形一面应该予以肯定。明熹宗这位木匠皇帝在临死前曾专门叮嘱他的弟弟朱由检(后来的崇祯皇帝),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第二代黔国公沐斌是怎么索要反贼思任发的?有沐英当年的风范

第二代黔国公沐斌是怎么索要反贼思任发的?有沐英当年的风范

沐斌的原名叫作沐俨,自父亲沐晟正统四年去世之后,他本人便于第二年,成功承袭了黔国公的爵位。那么上位之后的他是怎么索要反贼思任发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洪武十年,他的三叔沐昂也去世了,在这一年的七月份,就被朝廷赐予了一个新名字为沐斌。到了八月份,正式佩戴征南将军的印前往云南,继承...

蔡新:清朝时期大臣,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蔡新:清朝时期大臣,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蔡新(1707~1799年),字次明,号葛山,别号缉斋,福建省漳浦人,清朝大臣。父早逝,家境贫穷,自幼与兄助寡母耕作、采薪度日。蔡新年轻时,刻苦学习,尤喜闻儒家性理天命的学说,深受堂叔蔡世远的钟爱。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乾隆元年进士,授庶吉士、翰林院编修、直上书...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