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后,国府为何没像华北事变一样妥协?是时候说出真相了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一线悍然发动突袭,中国军队奋勇抵抗,这便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也由此拉开历史序幕。
有人会说,在卢沟桥事变后,国府为何没有像华北事变一样妥协,而是选择和日军展开了淞沪、武汉等一系列大规模会战,几乎将精锐部队全部投入到战场?
简单来说,当时的南京国府,手里已经有了一定的本钱了。大军阀势力全被打趴下,或者被局限在一省之内,以及直接被国府收编,自然也就不用提心吊胆过日子了。
1935年,国府在财政部长宋子文的支持下,正式发行法币,次年的财政收入便高达19.72亿法币,可以说是自民国建立后财政更好的一年。
有了钱,自然要巩固国防,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放到哪里都很合适。
所以说,国府随即对于兵工系统展开建设,使其具有一定的自研自制能力。
当时,国府的兵工厂能够独立生产7.92毫米子弹、75毫米山野炮弹,还有82毫米迫击炮弹等,实现了步枪、重机枪、轻机 *** 式化,比较有名的就是“中正式”步枪。
当然,还有一个就是中德军事合作,通过中国给德国提供钨等战略金素,德国为中国提供大批武器装备,并且还派遣教官到中国协助组建德械调整师,提升中国军队的整体单兵能力和素养。
不过,这些并不是真正让南京国府下定决心坚持抗战的原因。毕竟,就这点本钱,相对于一个落后农业国和先进工业国的国力差距,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直到1936年,中美白银协议达成,美国帮助国府处理金融秩序改革,这也就给了国府底气,再加上后来的苏联援助,彻底让国府军委会觉得日本不过是小角色罢了。
在卢沟桥事变后,南京国府虽然没有如华北事变一样妥协,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想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进而损失国力。
但是,华北事变后,南京国府已经丧失了对于华北地区的控制权,如果卢沟桥事变后继续妥协,国府在南方的工业和经济成功,也将毁于一旦。
所以,按照国府军事委员会的意见,准备按照1936年的国防大演习模式。
调集精锐中央军在上海发动进攻,吸引日军主力由华北转向东南地区,再撤出上海,并从上海到南京设置多道宽大防御工事,削弱进攻日军的锐气,并和其他地方部队夹击日军,以此换取一场大胜利。
原本,国府就是想着通过此番大胜,逼迫日军回到谈判桌上,暂时维持到卢沟桥事变前的控制领土状况,这也是当时国府的底线。
淞沪一战,国府精锐在淞沪战场损失殆尽,最有名的便是德械师,这些本来是初级军官的种子部队,却在淞沪和南京保卫战后全军覆没,国府也并没有达成战略目的,便快速向重庆撤退。
当时,国府知道中日两国必有一战,便对于日本早就进行战备建设,包括60个德械调整师,重型榴弹炮、加农炮部队,新建装甲兵部队,空军和海军部队。
但是,战备建设还没完成,以及外国援助等还没陆续到位,淞沪会战就打响了,战争初期日军即便有海空优势,但是面对德械师组成的中国军队,日军的进攻势头持续被遏制。
如此说来,当时少量的德械师部队,就已经让日军尝到了苦头,要是60个德械师全部装备完毕,淞沪会战的胜利天平势必会被改写,日军全被赶下大海喂鱼。
很可惜,历史并没有给国府机会,猥琐发育不到两年,和日军便直接进入决战阶段,导致国府苦心经营的海空军和德械师毁于一旦,只得在大后方再度发展,并积极寻求英美苏等国的军事援助。
从地理环境来说,当时的国府也根本不可能在卢沟桥事变后妥协。我国的地理形势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日军一旦占领华北地区,大军便可长驱直入到河南和苏北平原,江淮平原等地。
这些地方地势平坦,有利于大规模军群协同作战,包括日军的机械化和重炮部队,都能为日军提供源源不断的重火力。
特别是,当时的国府首都南京,和东亚经济中心上海,可以说是无险可守,而事实便告诉了答案。
按照当初日军大本营,制定的关于侵华作战行动,之一个目标便是占领华北地区,然后南下占领江淮一带和河南地区(这个地方是国府的粮食重产区),再南下占领湖广,最后分兵占领东南和西南,由此彻底消灭中国。
但是,在淞沪战场,日军见识到了中国正规军的真实抵抗力量,上海派遣军的数个主力师团,每个师团阵亡人数超过3500人 号称日军精锐的第9师团,伤亡15000余人。
在整个淞沪会战里,虽然日军没有将军级别的军官战死,但是自大佐以下的官兵战死超过20000人,而这也给国府准备迁都到重庆,再整备军力迎击日军创造了条件。
同时,国府当时在内部已经明确平津是最后的底线,并根据平津线制定了一套应对方案,包括北上震慑日军,逼迫日军谈判,然后利用外交手段,和日军和谈延缓战争进程,进而为整军备战赢得时间,并力求 *** 完整。
最后,就是派遣中央军部队陆续进入云、贵、川、陕等地,建立起抗击日军的战略大后方。
在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还是老套路,上策是扶持地方实力派,建立傀儡政权,扩大控制范围,以此蚕食中国领土。
按照日本当时的国力来说,和中国开战其实是最下策的做法。果不其然,百万大军便彻底陷入中国战区的战争泥潭,以至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内都没有兵力可以抽调了。
说白了,日军远远低估了当时国府对于关内土地的控制欲望和战争国防底线,触碰到底线,还妥协什么,直接干掉你。
我记得电影《八佰》里,有一句台词让我至今难忘:战争的背后全是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