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焚毁莫高窟,欲破坏黄帝陵,这样的叛军首领白彦虎还有人想洗白?

中国历史3个月前 (06-30)310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我国历史中,总有一些人物以惊人之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掀起滔天巨浪。清朝末年,一位名叫白彦虎的人物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他不仅在陕甘地区引发了震惊朝野的叛乱,更是胆大妄为地企图染指我国民族始祖——黄帝陵。这个看似不可思议的计划,一经传出,立即激起了全国上下的滔天怒火。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段尘封已久的往事,白彦虎当时为什么要试图破坏黄帝陵呢?

清末民初,各地民不聊生,起义频发

白彦虎的人生轨迹,堪称是一部动荡年代的缩影。他出生于1830年,祖籍陕西泾阳县。这个看似普通的陕西汉子,却在命运的安排下,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

年少时期的白彦虎,有幸来到了当时的政治中心——京城。在这座灯红酒绿、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都市里,他度过了人生的重要时期。

也许是受到了京城多元文化的熏陶,又或是与生俱来的才能得到了施展的机会,年仅17岁的白彦虎就担任了北京 *** 大区的宗教主管。这份殊荣,不仅为他打开了认识社会的窗口,更为他日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家乡的召唤始终萦绕在白彦虎的心头。1861年,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在京城的优越生活,返回了阔别已久的陕西老家。也许是感受到了时代的召唤,又或是想要施展自己的抱负,白彦虎选择了参军这条充满未知的道路。

1862年,清 *** 为了应对太平天国的威胁,开始组织回勇进行围剿。白彦虎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回军的队伍。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军事才能逐渐显露,很快就在陕西回军中崭露头角,成为了领导者之一。

白彦虎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他高超的用兵之道。他善于设伏,多次利用地形和时机的优势,击败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清军。在他的带领下,回军在陕西、甘肃等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一时间风头无两。

1863年,白彦虎的军事生涯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长武县的一场激烈战斗中,他率领的回军成功击败了陕西提督雷正绾的部队。这场胜利不仅让白彦虎的名声大噪,也让清廷意识到了这支叛军的可怕实力。

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清军的反扑,回军的处境日益艰难。在强大的压力下,白彦虎不得不带领部下进行战略性撤退,然而就在撤退途中,白彦虎的部下开始对当地民众疯狂掠夺屠杀。

也正是这次撤退,不仅标志着白彦虎叛乱的 *** 已过,也为他日后的逃亡生涯埋下了伏笔。

杀害民众,破坏古迹,无恶不作的白彦虎

随着战事的失利,白彦虎的处境日益艰难。他带领残余部队退至甘肃河州,这里成为了他喘息的临时避风港。在河州,白彦虎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与当地回军联合,继续他的反叛事业。

然而,命运的车轮并没有因为白彦虎的努力而停止转动。1872年,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出现了。

作为清廷的得力干将,左宗棠派出了他的爱将刘锦棠,成功攻克了西宁。这次军事行动,让白彦虎失去了重要的立足点。在无奈之下,他只能转战至新疆,开启了他漫长的逃亡之路。

1873年(清同治12年),白彦虎与 *** 尔族叛军首领玉素皮联手,成功攻占了哈密王城。这次胜利,让白彦虎看到了东山再起的希望。

然而,清军的反应速度远超他的预期。在猛烈的追击下,白彦虎不得不再次踏上逃亡之路,最终来到了吐鲁番。逃往新疆的白彦虎更是干了一件人神共愤的事情,肆意破坏我国著名文化遗迹——郭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第146窟甬道南侧壁上,嵌有一方民国五年“重修千佛洞宝贝佛殿功德碑记”木碑,其中记载了有莫高窟(千佛洞)入清以后的繁盛与同治年间遭焚之事:

敦煌之有千佛洞,由来久矣。稽诸邑乘,证诸父老,亦莫详其所自始、述其所以来也。历观古碣,惟唐为盛。自前清定鼎以来,洞宇如旧,佛像犹新,级有三层,像约万数。洞各千佛,实不止千,不过总其成数而已。每年四月八日,相传为浴佛会,邑之士女邀福酬愿者,络驿不绝。诚为一邑之胜境焉。迨同治年间花门变起,遂将佛龛半付灰烬,令人有不忍目睹之状。

《波映重阁今何在——莫高窟南区窟檐遗迹调查》、《明清时期的敦煌》(史学集刊,1994.1)等文中也有考证记述:“同治年间, 敦煌 *** 白彦虎起义时,尽毁莫高窟走廊, 上层诸窟遂不可登……”

在吐鲁番,白彦虎遇到了另外一个人——阿古柏。阿古柏是当时新疆地区颇有势力的军阀,他敏锐地看到了白彦虎的才能和价值。为了拉拢这位能征善战的将领,阿古柏不惜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白彦虎。这门亲事,不仅让白彦虎找到了暂时的庇护,更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战略同盟。

然而,就在白彦虎以为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时,他放出了一个疯狂的消息。也许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也许是想要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白彦虎竟然扬言要毁坏黄帝陵。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震动。

黄帝陵,作为我国民族始祖的安息之所,其意义远远超越了一座普通的陵墓。它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城北桥山,自古以来就是历代帝王祭奠黄帝的圣地。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黄帝陵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精神象征。白彦虎的这一狂妄之举,无异于在全国人民的心中点燃了怒火。

企图破坏黄帝陵,朝廷震怒

白彦虎的狂言一出,立即引发了朝野上下的强烈反应。作为当时主持西北军务的重臣,左宗棠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采取了果断的行动。他迅速调集兵力,命令著名的湘军和他的得力干将刘锦棠的部队全力围剿白彦虎。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军事行动,更是一场捍卫民族尊严的战斗。

左宗棠,这位晚清时期的军事奇才和政治家,以其卓越的才能和坚定的意志著称。他曾多次平定叛乱,尤其以收复新疆的丰功伟绩而闻名于世。

面对白彦虎的挑衅,左宗棠展现出了他一贯的果断和魄力。他深知,这不仅仅是剿灭一个叛军的问题,更关乎我国民族精神的守护。

1876年,左宗棠亲自坐镇指挥,采取了分兵合围的战术。他巧妙地运用地形优势,将白彦虎的部队逐步压缩到新疆的边陲地带。在这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中,白彦虎虽然屡显神通,但终究难敌清军的强大火力和高超战术。

白彦虎的部队在这场持续的围剿中节节败退。他们被迫在新疆的各个角落辗转腾挪,始终无法摆脱清军的追击。

这场追剿行动不仅体现了清廷的决心,也展示了左宗棠的军事才能。他巧妙地利用了新疆复杂的地形,采取了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策略,一步步将白彦虎逼入绝境。

在这场漫长的追击战中,白彦虎却显示出了惊人的逃生能力。他利用自己对当地地形的熟悉,多次在千钧一发之际逃脱清军的围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处境变得越来越艰难。粮草匮乏、兵力不足,再加上长期的奔波逃亡,白彦虎的部队逐渐失去了战斗力。

最终,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白彦虎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逃往俄罗斯境内。这个决定,不仅标志着他叛乱事业的彻底失败,也为他的叛乱生涯画上了一个句号。

逃往国外,勾结其余叛徒

白彦虎逃入俄罗斯境内后,并没有就此销声匿迹。他依然心存不甘,不断在边境地区进行骚扰活动。这些举动,虽然无法对清朝造成实质性的威胁,却也给边境地区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清 *** 多次向沙俄提出引渡要求,希望能够将这个&34;绳之以法。

然而,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沙俄 *** 始终拒绝了清朝的引渡请求。它们希望利用白彦虎这张牌,在与清朝的博弈中占得先机。这种态度,不仅让清朝 *** 感到深深的无奈,也让白彦虎得以在俄罗斯境内苟延残喘。

最终,在1882年,白彦虎在托克马克溘然长逝。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叛军首领,就这样默默无闻地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他的死讯传回国内时,已经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毕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像白彦虎这样的人物,来得快,去得也快。

尽管白彦虎最终没能实现他毁坏黄帝陵的狂言,但这场风波却让黄帝陵再次成为了全国关注的焦点。清朝 *** 意识到了保护这座圣地的重要性,加强了对黄帝陵的守卫。这使得黄帝陵成为了一个几乎没有人敢轻易触碰的圣地。

黄帝陵的地理位置和风水布局都极具象征意义。它坐落在巍峨的桥山之上,四周环绕着苍翠的松柏,庄严肃穆中透露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气息。尽管陵墓本身并没有采取什么特殊的防盗措施,但它那无形的威慑力,却远胜于任何物理防护。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黄帝陵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不仅仅是一座陵墓,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寄托。每年,都有无数人前来祭拜,表达对先祖的敬意。这种传统,既是对历史的传承,也是对文化的守护。

白彦虎事件后,黄帝陵的地位更加神圣不可侵犯。它成为了一个民族凝聚力的象征,一个不容亵渎的精神圣地。这种精神力量,远比任何的物理防护更能确保它的安全。

总结:

白彦虎从一个普通的陕西农民,到叱咤风云的叛军首领,再到最终悲凉的结局,他的人生经历折射出了那个动荡年代的缩影。他的野心与失败,叛乱与逃亡,都在我国的历史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传奇,更是一个时代的写照。它展示了晚清时期社会矛盾的尖锐,也反映了民族认同感在面对外部威胁时的凝聚力。

白彦虎企图毁坏黄帝陵的举动,激起了全国上下的同仇敌忾,这种强烈的反应,正是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的集中体现。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资料:

[1]李健彪.白彦虎生平评述[J].中国 *** 学,2010,4(00):159-167.

[2]《波映重阁今何在——莫高窟南区窟檐遗迹调查》、《明清时期的敦煌》(史学集刊,1994.1)

[3]马志荣.白彦虎退往新疆原因初探[J]. *** 研究,1997(04):9-11+103.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 ***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6/600072.html

“焚毁莫高窟,欲破坏黄帝陵,这样的叛军首领白彦虎还有人想洗白?”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富弼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有哪些与富弼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哪些成就?

富弼(1004—1083年)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名相、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天圣八年(1030)以茂才异等科及第,历知县﹑签书河阳(孟州,今河南孟县南)节度判官厅公事﹑通判绛州(今山西新绛)﹑郓州(今山东东平),召为开封府推官、知谏院,知制诰、枢密副使、知郓州、青...

曹操的三个女儿都如花似玉的 曹操为何将她们嫁给同一个人

曹操的三个女儿都如花似玉的 曹操为何将她们嫁给同一个人

对曹操有3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却全都嫁给同一人,是谁如此厉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相信三国这段历史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水淹七军的关羽,八百骑兵大破孙权十万联军的张辽,那段瑰丽的历史留给了后人无限的遐想。但若说三国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非曹操莫属。无论是在长安城刺杀...

孙权当初固守江东52年时间 孙权为什么迟迟没有称帝

孙权当初固守江东52年时间 孙权为什么迟迟没有称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凭什么固守江东52年,又为何迟迟不称帝,看孙策遗言就知道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孙权剧照人们对三国的认知,大多来自于《三国演义》。在小说里,作者给孙权集团的评语是占了“地利”的便宜。这句评语的确不假,但东吴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也得益于一种不健康...

曹丕在选择托孤时 最后为什么阻止不了司马懿夺权

曹丕在选择托孤时 最后为什么阻止不了司马懿夺权

还不知道:曹丕托孤,为什么还是没有阻止司马夺权?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看过《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曹丕英年早逝,40岁的时候就死了。历代皇帝死的时候,肯定会托孤,因为他的孩子曹睿才不过23岁。论狡诈,曹操乃一代奸雄,曹丕可谓得他亲爹的真传,在怀疑别人这地点上,他比他...

从接手父兄基业到坐上皇位 孙权是怎么一步步坐上那个位置的

从接手父兄基业到坐上皇位 孙权是怎么一步步坐上那个位置的

还不知道:从大汉吴侯到大魏吴王,再到最终称帝,孙权是如何一步步晋升的?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策去世后,他打下来的江东基业就都交到了孙权的手上。在孙权的多年打拼下,孙策留下的江东六郡,最终就变成了占据扬州、荆州、交州的孙吴政权,而孙权也在公元229年登基称帝,成为...

雍正难道看不出乾隆无能吗 雍正为什么还要传位给乾隆

雍正难道看不出乾隆无能吗 雍正为什么还要传位给乾隆

还不知道:雍正有十个儿子,为何选弘历继位,他看不出弘历贪图享乐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每个朝代的皇子为了争夺皇位继承权,往往会斗得头破血流,到清朝也不例外,比如雍正就是从九子夺嫡中脱颖而出,最终才当上皇帝,后来雍正选择继承人时,却显得并不明智。按照古人的礼...

历史上李建成死后为何还会被李世民砍头?

历史上李建成死后为何还会被李世民砍头?

玄武门之变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玄武门政变发生时,李世民一箭就射死了太子李建成。后来,又同意了他的大将尉迟敬德的建议,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明明李世民已经亲手射死了李建成,所谓“死者为大”,更何况是兄长,是太子,为什么李世民还要割下李建成以及弟弟李元吉的头呢?为了说明这...

陆抗:东吴后期名将,与父亲陆逊皆是吴国的中流砥柱

陆抗:东吴后期名将,与父亲陆逊皆是吴国的中流砥柱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赤乌八年(245年),陆抗袭封江陵县侯,起家建武校尉,统领父亲陆逊五千部众。 赤乌九年(246年),迁立节中郎将,把守柴桑。建兴元年(252年),拜奋威将军。太平二年(257年),拜...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