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上被夸的4个历史人物,长大后却“坏得很”,很多人都听过
序言
八零九零后的童年,应该都被父母老师教育过:孔融让梨、粒粒皆辛苦、凿壁偷光等经典故事。
四岁的孔融,因为谦让了一个梨,在东汉末年上了热搜,还“霸榜”将近2000年。
而那首《悯农》,道尽了农民的心酸,说尽了粮食的来之不易。
还有“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也是会被老师拿出来一字一字讲的。
其实那些人物故事在童年的记忆中,似乎都是完美无缺的圣人。
可都是 *** 决定脑袋的人。
他们也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有些甚至做出了令人不齿的事情。
孔融年龄大了成了个“不孝子”;
写下《悯农》的李绅,成了一个压迫农民的大贪官;
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也成了一个小人。
历史不忍细看,也禁不住仔细推敲。
毕竟真相可能会“惨不忍睹”。
李绅:从悯农诗人到贪腐官僚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悯农》诗歌几乎是每个中国人的“启蒙诗”。
教导了无数人要学会珍惜粮食,体恤农民。
而创作这首诗的李绅,却在后半辈子成了一个“祸害”。
小的时候,他的家族资产也不算低,虽说不是穿金戴银,但也是吃穿不愁。
不过后来父亲因病去世,母亲虽说是个才女,但也只是教会了他读书认字。
慢慢长大后,为了生计,李绅也曾下地体验农民的辛苦生活。
这段经历深深影响了他,也成为他创作《悯农》诗的灵感来源。
李绅成人之后去当官,最初开始,他还真的是一个好官,职位一直在往上走,人也算是铁骨铮铮。
但是官场确实不是个什么好地方,毕竟人有了权力之后,有一大半都会忘了初心。
李绅也一样。
李绅虽然无比悲悯像自己这样的穷苦人,也非常痛恨那些当权者,可当“钱和权”都有能力拿到手里的时候,就守不住清明了。
说几件事吧:
他在没钱的时候,曾经投靠过自己的叔叔,可是后来他牛气了,却让自己的叔叔,跪在自己面前自称孙子。
可能是因为穷日子过怕了,李绅有钱之后,单单一顿饭就能花费上千贯铜钱,可能有人对这个钱不太敏感。
换成如今的,大概就是几十万数百万。
奢侈程度可想而知。
更让人无语的是,李绅后来对百姓的苦难漠不关心。
当下属报告百姓因苛政而逃亡时,他竟嘲讽这些百姓如同“随风飘散的秕糠”。
当年的初心真是忘得一干二净了。
李绅的转变不仅体现在个人品行上,更反映在他的政治立场上。
他在唐朝后期的“牛李党争”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李党的骨干,参与了长达49年的政治斗争,给唐朝的统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这场党争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政治资源,也加速了唐朝的衰落。
最终,李绅因滥用职权、残暴统治而被定性为酷吏,他死后被夺去爵位,子孙不得为官,这个结局可谓是咎由自取。
匡衡:凿壁偷光到权力熏心
“凿壁偷光”的故事当年被多少家长老师拿出来,惴惴教导,要好好学习。
但是说句题外话啊,现在谁家小孩敢把自家的墙,和邻居家的墙砸通,别说夸奖他然后写上语文课本了,没遭一顿毒打就算父母开明了。
匡衡,字稚圭,西汉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寒门,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立志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凿壁偷光”的感人故事。
据《后汉书》记载,匡衡家贫,无力购买油灯。
为了能够夜间读书,他在墙上凿了一个小洞,借用邻居家的灯光学习。
但也是因为自身的确够努力,有才华,得到了皇帝的赏识,最终官拜宰相。
跟李绅一样,都被权利的猪油蒙了心。
先是跟中书令石显勾结到一起,打压异己的事,频频发生。
当年,武将陈汤打败匈奴凯旋而归,本应获得嘉奖。
可匡衡担心陈汤的功劳会超过自己,于是在皇帝面前诋毁陈汤,导致陈汤未能得到应有的封赏。
当汉成帝对石显不满时,他立即见风使舵,将自己之前所做的坏事都推到石显身上。
带了晚年,更是被揭发 *** ,抢占农民土地,他的儿子也酒后杀人,最后他被贬为庶人,抑郁而终。
匡衡的一生,从勤奋好学的穷书生到权力熏心的贪腐官员,令人唏嘘不已。
元稹的风流韵事
元稹是唐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等名句至今仍被人传诵。
在现代人看来,元稹的生平却充满了风流韵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花心渣男”。
元稹一生风流韵事不断,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与韦淑之女韦丛的爱情故事。
当韦丛因病去世后,元稹很快就另结新欢。
后来还因为与宫女私通而被贬官。
可谓是“劣迹斑斑”。
孔融的“父母无恩论”
孔融的“四岁让梨”故事几乎是每个中国人童年的必修课,被视为中华传统美德的典范。
可成年后的孔融却因一句话而被贴上了“不孝”的标签。
据《三国志》记载,在曹 *** 迫下,孔融说出了“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这样的话。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父母与子女之间并无天然的亲情,父亲生子不过是出于情欲,母亲不过是孕育胎儿的容器。
这番言论被后人称为“父母无恩论”,严重违背了中国传统的孝道观念。
虽然这番言论是在曹操胁迫下说出的,意在保全自己的性命,但它仍然成为了孔融一生更大的污点。
同时,一些在课本中被描绘成“反派”的人物,实际上也有值得肯定的一面。
例如,秦始皇虽然因为“焚书坑儒”而臭名昭著,但他统一度量衡、开疆拓土的功绩也是不容忽视的。
他烧的主要是一些伪科学的书籍,对真正有价值的农书和医书并未触及。
结语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他们既不是完美无缺的圣人,也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会受到时代和环境的影响而做出不同的选择。
正如古语所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历史是复杂的,人性也是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