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51年,开国功臣给毛主席写信:想当省委书记,主席大怒

中国历史5个月前 (07-03)4755

1951年,一个开国功臣写了一封长信给毛主席,谁知主席看过之后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开除党籍,永不录用。

写信的人正是当时的河南开封市委书记戴季英,他究竟写了什么才导致主席之怒呢?

年轻的领袖

戴季英1906年出生于湖北黄安县,家里是富农。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黄安县是中国著名的将军县,革命风气特别浓厚,因此20岁不到的戴季英就参加了革命。

1926年加入共青团,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成为了学生运动的领袖。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华安县成为了 *** 政党重点关注的地区,戴继英没有因此退缩,反而积极发展武装力量。

终于时机成熟,在 *** 湖北党委的支持下,当时已经成为黄麻县委书记的戴季英带领农民自卫队,于11月的时候发起了黄安县和麻县“九月暴动”,经过6个多小时的战斗,他们活捉了 *** 的县长和当地的土豪劣绅,取得了起义的成功。

基于在这一次武装斗争当中戴季英的突出表现,中央红军决定让他加入中国 *** ,并把他的农民自卫队改编为红七军,而他则被任命为党委委员。

从此,戴季英成长非常迅速,对自己的革命信念坚信不移。

1933年,就已经成为了红25军的党委政委,当时的他还未满30岁。

不过,正是因为他年纪轻势头猛,也引起了一些土豪和反革命份子的报复,他们没有办法对付戴季英,就把仇恨转嫁到他的家人身上,他们放火烧死了他的父亲,用乱棍打死了他的母亲。

戴季英知道家里的噩耗之后悲愤不已,只能化悲愤为力量,更加不要命地参加革命。

之一次错误

1934年,他所在的红25军跟随中央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虽然一路上危机重重,恶战连连,但因为他的领导能力强,一路上发动了不少青年壮年加入了他们的武装队伍,红25军最终比中央红军提前进入陕北,还在鄂陕边区建立了第1个革命根据地。

在根据地,他更是时刻把老百姓放在心中,制定了“抗捐,抗债,抗粮,抗丁,抗夫”的政策,获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

如果他一直照着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前途会不可 *** 。可是却因早前犯的一个大错误,让他的名声不那么好听了。

原来1931年长征前夕,他就接到了上级的命令:整顿军队。

在鄂豫皖根据地开展了一次“肃反”运动,“肃反”队伍当中存在的敌特人员。

明明是很普通的一道命令,但在戴季英看来,却变成了大规模的搜查问话活动。

他的态度十分强硬,他说:宁可错杀,不能放走一个。

因为部队马上就要长征,所以领导针对此次他犯的错误,只是象征性地批评一通,但才30岁不到的戴季英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心理并不十分服气,这也会后面的大错埋下了伏笔。

第二次错误

1935年, *** 出动11个团的兵力对鄂豫陕边区发动之一次围剿行动,在这一次战斗中,戴季英利用地形和气候等因素和敌军周旋,接着南下郧西,北返洛南,东入卢氏,西转蓝田,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智谋。

在政治工作中,他和群众打成一片,积极组织群众参加抗战,壮大了革命队伍,在土地改革、宣传动员等活动中也表现优秀,可以说为根据地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大名连伟人都听说过,还特意在大会上表扬过他。

但就在这一年,时任保卫局审讯科长的他,老毛病又犯了,开始了新一轮的肃反活动。

当时的红15军团长刘志丹原本要到瓦窑堡处理公务,谁知一到瓦窑堡就被戴季英抓了起来,除了他以外,当时还有不少军团高级指挥。

很多同志就因为没法选择的出身问题,被监视,被虐待,被逼供,甚至被屠杀。

比如说之前提到的刘志丹同志,严刑逼供之下刘志丹不招工,他就一令之下要将其活埋。

幸亏最后中央红军赶来,刘志丹才得救,但这件事造成的影响实在是太恶劣了。

领导批评他,他言辞坚定:我没有错,我只是执行上级的命令。

最后是毛主席出面,戴季英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写了非常深刻的检讨。原以为他会因此改过,没想到此类错误,他还会犯第三次。

第三次错误

1942年,党中央召开了西北高干会议,梳理了近10年来的历史问题,针对“肃反”运动做了定论,但戴季英还算走运,只是从犯,不是主要负责人。

1944年,因为他对中原地区很熟悉,因此被组织上任命为 *** 河南区的党委书记,负责河南地区的一切军政事务。

建国之后,他担任开封市委书记,虽然没有像之前那样大杀四方了,但是为人方面却高调了很多。

他倚老卖老,在年轻的上级面前自诩是“老革命”,给领导的工作制造障碍,给自己的工作开绿灯。

他还自命不凡,到处吹嘘:要说我们党的发展历史,我才是最有发言权的人。

1951年,他给毛主席和党中央写了一封长信,在信里,他毫无自知之明,大力吹捧自己是如有优秀,当今省委书记如何差劲,他说自己党龄长,很多比自己资历浅的都已经在北京任职了,因此他觉得以自己的才干当一个开封市委书记屈才了,要求升任省委书记。

新中国建立之后,他屡次在会上强调要整顿官场风气,切勿邀功讨官,要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实事。他的这种调调,彻底触犯了毛主席的底线。

本来以他之前犯的错误,别说当市委书记,一撸到底都有可能。后来还是组织宽容,给他机会。

谁能想到,他不仅不认错感恩,反而如此不知廉耻自命不凡,简直是在毛主席的崩溃边缘来回试探。

毛主席看了信后大怒,桌子拍得震天响,他立即下令:我们党不要这样的干部,撤销戴季英的一切职务,开除他的党籍,并且永不录用。

为了以儆效尤,毛主席还让《人民日报》特意把这事宣扬了出去。

但在文章中,遣词客观,对他的功和过都做了非常清晰的说明。

说他对于革命的胜利“有过相当贡献”。

但对他的错误也直言不讳,说他的思想上有着极严重的个人主义思想和唯我独尊的权位思想。

接到命令之后,戴季英这下终于知道自己完蛋了。

让人意外的是,平时吆喝声贼大的他这一次竟然欣然接受,还大赞毛主席,说他有大局观。

从开封离开后,他彻底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他在郑州定居,和之前的革命同志仍有联系,只是后老老实实不再作妖。后来在撰写红25军军史时,他还倾力帮忙。

写在最后

1984年,组织看他态度良好,又恢复了他的党籍。

1997年,他病逝于郑州,享年92岁。

对于戴季英这个开国功臣,我们必须要辩证地看待他的历史问题。

对于他的功,我们铭记在心;对于他的过,我们要正视,但是不能恶意攻击。

他的一生,历经风雨,也饱受争议,最后还落了个不太美好的结局,说到底是因为自己的极偏的思想和性格所致,实在是可敬、可悲又可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2407/600465.html

“51年,开国功臣给毛主席写信:想当省委书记,主席大怒” 的相关文章

马武是什么人?东汉开国元勋的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马武是什么人?东汉开国元勋的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公元25年,刘秀称帝于鄗城,后定都于雒阳,延续“汉”的国号,史称东汉。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马武素有蛮力,年少轻狂,在故乡失手伤人结下仇家后,为避祸仇家移居江夏。新朝末年,义军涌起,马援加入绿林军,因作战勇猛,被更始帝任命为侍郎。在著名的昆阳大战中,马武目睹偏将刘秀的大智大勇,深为...

宋江想要接受诏安的时候 鲁智深为什么要提出散伙

宋江想要接受诏安的时候 鲁智深为什么要提出散伙

还不知道:宋江想答应招安,武松与鲁智深反对,为何只有鲁智深提出散伙?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们的印象中《水浒传》里的108条好汉,一个个都是正义豪迈的义士,总是嫉恶如仇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可惜后来他们在宋江的带领下答应了大宋朝廷的招安,落得一个悲惨结局。据说不过...

刘备如果统一三国 刘备最后会杀功臣吗

刘备如果统一三国 刘备最后会杀功臣吗

假如刘备打赢了天下,他会杀功臣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所谓鸟尽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我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着实不少。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都是在开国之后,对立下大功的臣子开刀。汉高祖在建立汉朝后,封了多位异姓王,他是靠农民起义起家的,深知手握重...

长孙皇后被李世民喜爱是因为什么?

长孙皇后被李世民喜爱是因为什么?

说到长孙皇后,很多人应该有所耳闻,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世,唐太宗十分伤心,哀叹自己丧失了一位贤内助。长孙皇后作为历史上的著名贤后,如何辅佐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一,出身名门大隋仁寿元年(601年),长孙氏出生于长安的一个世家大族。她的父亲是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

同样都是皇室的女儿 清朝格格和公主有什么不同

同样都是皇室的女儿 清朝格格和公主有什么不同

还不知道:清朝的格格和公主有什么区别?都是皇室女儿,为什么差距这么大?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朝的格格和公主有啥区别?实不相瞒,受电视剧的影响,我以前都以为清朝没有公主的叫法,都是称呼为格格的,直到嫡癌公主的出现才让我大彻大悟,原来清朝的等级划分这么严格。如懿传中...

刘邦和韩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同一件事为何结果不一样

刘邦和韩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同一件事为何结果不一样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邦和韩信做了同一件事,结果完全相反,一个安天下,一个失人心,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邦和韩信实际上是一对生死冤家。当年韩信落魄,被项羽看不起的时候,是刘邦拉了他一把,让他做的大将军。后来刘邦彭城之战惨败后,韩信又拉了刘邦一把。韩信被刘邦任命为开辟新战...

李香君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香君是什么人?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秦淮八艳指的是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才艺名伎,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李香君本姓吴,苏州阊门枫桥人氏,兄妹三人,有两位哥哥。李香君的父亲是个武官,不过品阶很低,两个哥哥几乎不学无术,没什么才能。李香君8岁时,家道中落,无奈之下,她漂泊到异乡,被南京秣陵教坊的名妓李贞丽收养...

后世对张温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对张温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吏。少修节操,容貌奇伟。孙权召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张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武三年(224),以辅义中郎将身份出使蜀汉,孙权原先害怕诸葛亮会有意留难张温,但张温不担心。在呈...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