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地球上最神秘的家族:资产超过50万亿、操控世界经济达200年之久

中国历史3个月前 (07-05)30128

文 | 冯律讲法

编辑 | 冯律讲法

在现代,信息传播速度非常之快,我们总能在 *** 上看到明星和富豪们的新闻。

福布斯富豪榜,胡润富豪榜等排行榜上的名字是普通人茶余饭后的话题,我们常常足不出户,就能知道谁掌握了亿万财富,谁又跌下了首富的宝座。

然而,世界有这样一个低调神秘到极点的富豪家族,他们从不在富豪榜上透露自己的财富,这个家族就是罗斯柴尔德家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家族的故事,探索这个神秘富豪家族的发家史。

家族的之一代创始人迈尔·罗斯柴尔德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富有是从一个叫迈尔·罗斯柴尔德的犹太人开始的。1744年,迈尔出生于法兰克福。

现在的法兰克福是德国乃至欧洲重要的金融业中心,而当时法兰克福还不属于德国,经济也并不繁荣,没有那么多发财的机会。

迈尔·罗斯柴尔德的发家,是循序渐渐地,靠一步一步的积累得来的。

迈尔的父亲是个小生意人,平时靠卖货为生。在跟着父亲卖货的时候,迈尔一直在观察当下的流行趋势,什么货品最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迈尔发现,当时的贵族有许多都喜欢收集钱币,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风潮。

于是,他开始经营钱币生意,果不其然,正确的赛道为他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因为迈尔这里货品齐全,所以许多贵族都喜欢来他这里购买其他国家的钱币用于收藏。

一次偶然的机会,迈尔经人介绍认识了威廉王子。

迈尔知道,认识王子这样的贵族,就意味着拿到了上流社会社交场的入场券,所以他力求给威廉王子留下好印象,好让王子为自己引荐更多客户。

迈尔弄来了许多稀有且价值高昂的银币送给威廉王子,这些礼物得到了王子的喜欢,且为王子带来了很高的转卖价值。

如此一来,迈尔便赢得了王子的信赖。有了王子的关系做背书,迈尔的生意更加顺利,他逐渐认识了许多官员和贵族,生意的版图也逐渐扩大到各个方面。

家族的第二代接班人内森·罗斯柴尔德

随着年龄的上涨,他逐渐意识到自己该退休了。可是,自己的商业版图这么大,必须找个接班人,经过深思熟虑,他选择了自己的第三个儿子。

迈尔的第三个儿子名叫内森·罗斯柴尔德,他虽然不是年龄更大的儿子,却十分沉稳,且继承了迈尔的商业头脑。于是,迈尔便把内森派去了英国,让他帮自己管理英国的棉布生意。

果不其然,内森将父亲交给自己的任务完美完成了,并且将家族在英国的商业版图扩展到了多个领域,其中包括金融证券领域。

1815年,世界上发生了一件历史性的大事件,那就是滑铁卢战役。

战争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购置武器装备和其他物资,这给英国的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为了有更多资金投入战争,英国 *** 开始发行债券。

作为英国金融界有名的力量,内森在当时购入了大量英国债券。如果战争胜利,内森将一夜之间收获亿万财富,而如果英国战败,内森也会在一夜之间损失惨重。

战争的结果难以预料,内森为什么敢购入大量的英国债券呢?

原来,罗斯柴尔德家族有自己的强有力的情报 *** ,他们在世界范围内培养了许多“情报间谍”,这些情报收集者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如果滑铁卢战役有了消息,罗斯柴尔德家族一定会比别人先知道战争的成败结果,也就比别人先一步知道该不该抛售债券。

到了1815年6月18日傍晚时分,滑铁卢战争的结果尘埃落定,拿破仑战败了。

在这张巨大的情报 *** 中,有人就在战争前线,情报收集者知道了战争结果后,立马乘船前往英国,向内森禀报这一消息。

内森得到消息之后,便立即前往伦敦交易所。此时的伦敦交易所里人头攒动,大家都不知道战争的结果,也不知道自己持有的债券是会为自己带来财富还是亏损。

内森面无表情地坐下,给一旁的自己家族人交易员传递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内森一言不发,而交易员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其余人却全都蒙在鼓里。

大家都在交头接耳,不知该不该抛售公债。此时,有人大喊:“惠灵顿被打败了,内森已经知道了!”

在情绪的裹挟之下,大家纷纷争先恐后地抛售了自己手中的债券,一瞬间,大量债券被抛售,债券价格急剧下跌。

半天之内,英国债券的价格已经下降了百分之九十。一些人因为自己及时抛售了债券保住了财富而感到庆幸,还有一些人则因为抛售晚了亏了钱而感到懊恼。

可就在这时,内森又给交易员传递了一个眼神。交易员们冲向交易台,开始大量收购价格暴跌的英国债券。

这一举动把散户们都惊呆了,原来,大家都被内森的虚晃一枪给骗了,在这场战争中,英国战胜了。

这一套操作下来,内森已经成为英国更大的债权人,他靠着战争大赚两亿多英镑,折合人民币二十多亿元。

今天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时至今日,麦当劳、谷歌、可口可乐等全球知名公司都有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股份,可以说,他们是富豪中的富豪,影响力十分巨大。

《韩非子·说难》中写道:“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意思是,事情因保密而获成功,因泄露而导致失败。

罗斯柴尔德家族能富可敌国,靠的是家族中的掌权人优秀的商业头脑,同时也与他们的低调密不可分,他们从不透露自己的财富秘密,永远让对手捉摸不透。

几百年时间过去,罗斯柴尔德家族仍然兴盛。

虽然我们仍然不知道这个神秘的家族有多少财富,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这些财富会继续在家族后代身上继续流传,经久不衰。



信息来源:

外媒:英国金融家雅各布·罗斯柴尔德去世 终年87岁——2024-02-27 11:15·环球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2407/600762.html

“地球上最神秘的家族:资产超过50万亿、操控世界经济达200年之久” 的相关文章

李善长作为明朝开国功臣 晚年时为何会被抄家灭族

李善长作为明朝开国功臣 晚年时为何会被抄家灭族

对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77岁惨遭灭门70余口,究竟是怎么回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390年,77岁的李善长退休后在家种地。没想到大祸临头,抄家灭族,全族七十余人要被处死。他拿出免死金牌,皇上耍赖不认。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重要的男人。为了这个男人,朱元璋操碎了...

刘备在攻打东吴的时候 刘备为何不带上诸葛亮

刘备在攻打东吴的时候 刘备为何不带上诸葛亮

对刘备讨伐东吴,为何不带上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并非诸葛亮不支持伐吴那么简单!本质原因乃是刘备不信任诸葛亮!夷陵之战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是刘备走向人生巅峰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刘备首次在正面对战中击败了曹操,取得了汉中大捷!然而,这一年也是刘备人生最黑...

九子夺嫡中八爷党实力比四爷党还要强 八爷党是怎么输的

九子夺嫡中八爷党实力比四爷党还要强 八爷党是怎么输的

对清朝“九子夺嫡”,为何是实力强大的八爷党会输给更弱小的四爷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八爷党不是输给了四爷党,而是输给了康熙。“九子夺嫡”时,八爷党完全就是碾压四爷党的存在,那个时候胤禩从未输胤禛,他稳稳压着胤禛一头。只是,八爷一党的势力越来越大,锋芒也太过暴露,最终...

华佗: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潜心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华佗: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潜心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

张绣作为三国二十四名将之一 张绣水平如何

张绣作为三国二十四名将之一 张绣水平如何

你真的了解三国二十四名将中的张绣,在三国演义中,到底属于什么水平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三国二十四名将》是民间流传的一首串联三国名将人名的打油诗。诗中有一句“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将张绣和颜良、文丑并列,同居二十四名将之列。说起来在《三国演义》中颜良、文丑虽然最大的作用...

秦朝灭亡之后,后宫的妃嫔都去了哪里?

秦朝灭亡之后,后宫的妃嫔都去了哪里?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秦始皇的后宫,一直是一个谜。后宫里有多少嫔妃,分别都是些什么人,这些后妃叫什么名字,《史记》中一概没有记载下来。别说后妃的名字,就是秦始皇的皇后是谁,都不清楚。很多人说,秦始皇没有立皇后。就算...

东吴江表十二虎臣中有哪些人最后是战死沙场的?

东吴江表十二虎臣中有哪些人最后是战死沙场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董袭、陈武杀身以卫主。——陆机《辩亡论》蜀有“五虎上将”,魏有“五子良将”,东吴的武将虽然没有那么出名,但“江表十二虎臣”也是赫赫有名的存在。今天我们聊聊十二虎臣中唯二战死沙场的两位(其他人基本都是病逝或正常死亡),陈武成了张辽的背景板,董袭抗曹...

樊哙打仗还不如刘邦 鸿门宴上为何还敢对项羽吹胡子瞪眼

樊哙打仗还不如刘邦 鸿门宴上为何还敢对项羽吹胡子瞪眼

对论领兵打仗的本事,樊哙远不如刘邦,为何敢在鸿门宴朝项羽瞪眼?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樊哙知名度很高,鸿门宴上朝项羽吹胡子瞪眼,是樊哙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但实际上,樊哙领兵打仗的本事,在汉初名将中,并不突出,且不说完全没法跟淮阴侯韩信比,也没法跟英布、彭越、卢绾、刘贾等...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